昨夜盯着 $寒武纪(688256)$ 的MLUarch白皮书和 $英伟达(NVDA)$ H100的Tensor Core架构图直到凌晨三点,咖啡杯在桌角冷透。朋友圈刷屏的“国产之光比肩巨头”让我坐不住了——技术人必须撕开这层浪漫主义滤镜。
真相?一个在垂直领域亮剑的刺客,和一个掌控全球算力命脉的帝国,根本没有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英伟达 vs 寒武纪
一、 技术底牌:寒武纪的“致命诱惑”与“阿喀琉斯之踵”
•NPU 架构的暴力美学: 寒武纪思元370的 INT8 算力密度确实恐怖,特定AI推理场景(如推荐系统、CV)能硬刚A100。其 MLUarch 指令集针对稀疏计算、低精度优化的刀法精准,功耗比优秀。在国产替代的封闭沙盒里(比如某央企AI平台),它就是性价比之王。
•生态黑洞: 这才是致命伤!英伟达的 CUDA 生态是20年筑起的万里长城。寒武纪的 Cambricon BANG?开发者社区规模差两个数量级。当你的客户为部署一个 PyTorch 模型需要重写算子、调试兼容性到崩溃时(别问我怎么知道的,去年在深圳超算中心debug到想砸机器),所谓的“性能优势”瞬间被迁移成本吞噬。没有CUDA,就是没有空气。
二、 英伟达:你以为在买芯片?不,你在买“算力石油”的定价权
•CUDA:全球AI的“操作系统”:这早已超越硬件层面。从学术界到工业界,万亿行代码构建在CUDA之上。黄仁勋卖的不是GPU,是AI时代的入场券。寒武纪想颠覆?先让全球PhD重写毕设代码再说!
•全栈护城河:从Grace CPU到DGX SuperPod:英伟达正在用CPU+GPU+DPU+网络+软件的超级组合拳,把对手锁死在单一芯片维度。寒武纪的MLU-Link?在NVIDIA NVLink和InfiniBand构筑的超算集群面前,像小孩的积木。
•最恐怖的是现金流:英伟达能用百亿美金利润反哺研发,寒武纪还在靠政府补贴和定增续命。技术迭代是烧钱的战争,后者能撑几轮?
三、 资本视角:赌国运 VS 拥抱霸权
•寒武纪:高赔率的“末日彩票”:押注它,本质是赌中美科技彻底脱钩+国家意志不计成本输血。短期情绪(某大厂订单?某政策利好?)能引爆股价,但长期不确定性堪比拆盲盒。看看估值:PS 50倍 vs 英伟达 PE 35倍,市场已经price in了“完美国产替代”的幻梦。
•英伟达:全球算力通胀的“硬通货”:AI军备竞赛下,H100就是数字世界的金条。云巨头(Azure, GCP, AWS)和Meta、OpenAI的订单排到2024年。即便面临竞争(AMD MI300也很强),其生态垄断性和定价权保障了极高的安全边际。回调?那是给你黄金坑的机会。
我的选择:All in 英伟达,但用期权下注!
逻辑很冷血:
1.寒武纪的“替代”只存在于特定窄缝,无法撼动英伟达的全球根基。地缘政治风险?利好英伟达非中国区收入占比超80% 的业务结构。
2.英伟达的每一次回调,都是算力需求爆发的确认点。Q1数据中心收入超预期110%就是明证。
3.期权策略: 卖出短期虚值put(如400刀)收取权利金,同时买入远月call(如2024年6月500刀)。用期权的杠杆+容错性,对冲短期波动,捕捉长期趋势。昨晚NVDA的IV(隐含波动率)又跳升了,damn it, 机会就在恐慌中!
尾声:给狂热者的清醒剂
寒武纪的冲锋值得Respect,它刺破了“中国芯不行”的标签。但在资本市场的血与火里,情怀不能当K线图看。当某券商研报喊出“寒武纪=下一个英伟达”时——请记住,上一个被这么叫的公司叫比特大陆,现在坟头草两米高了。
(冷眼拍桌)赋打油诗一首:
黄氏刀法二十年,CUDA锁死众生链。
寒武亮剑惊四座,生态荒漠空自眩。
算力如油霸主权,国产突围路且艰。
若问豪赌押何处?期权杠杆向芯巅!
最后附上两个日k对比下!
寒武纪日k
英伟达日K
> > 不服来辩!量化私募和芯片架构师,欢迎带数据来战。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