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比肩”英伟达!你更想买哪个?

A股大牛股寒武纪股价持续走强,本月涨幅超100%,2023年至今累计涨幅超2500%,总市值超6000亿。正好高盛周末唱多寒武纪,上调寒武纪目标价到1835,认为乐观情况下可达3934 元!【国产AI芯片VS美国芯片,大家接下来更看好寒武纪,还是英伟达?谁近期更有上涨潜力?】

avatar浩海投研
10-23 15:33

中芯国际 | 营收利润双增!稳居全球第三

作者/星空下的菠萝蜜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蛋黄酥 作为中国#半导体产业 的领军企业,中芯国际(688981)一直处于贸易战的风口浪尖之上。尤其对于芯片及半导体行业来说,大洋彼岸施加的技术封锁也早已不是新鲜事。 纵观2025年上半年,中芯国际营收、归母净利分别同比增长23.1%、39.8%,相比2024年同期均有显著提升。 来源:中芯国际2025年半年报 这一数据无疑在如今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情形下,为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一、行业复苏+需求回流,收入稳增 中芯国际是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制造业 领导者,为客户提供0.35微米到14纳米不同技术节点的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 尽管各种管制政策对中芯国际带来些许影响,但上半年中芯国际仍然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芯国际营收同比增长23.17%,拆分量价来看,单价的增幅约为5%;晶圆销售数量增长率为19.9%,成为维持其收入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 来源:中芯国际2025年半年报 销量增加的结果并不太让人意外,根据WSTS(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的分析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3460亿美元,同比增长18.9%;其中一季度市场规模约1670亿美元,同比增长18.1%;二季度约1800亿美元,同比增长19.6%。 中芯国际的营收增长轨迹,与全球半导体行业复苏的整体增长态势同步。 来源:WSTS官网 从下游市场来看,中芯国际主要面向智能手机、电脑和平板、消费电子、互联与可穿戴、工业与汽车几大领域。 来源:中芯国际2025年半年报 其中,#消费电子 市场在智能终端迭代升级的温和刺激下,智能手机、电脑、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的换机需求呈现渐进式释放。汽车电子领域也表现出了触底反弹的积极信号,产业链在地化转换也继续走强,更多的晶圆代工需求回流本土。
中芯国际 | 营收利润双增!稳居全球第三

天赐材料,锂电材料老兵再赴港股

作者/星空下的牛油果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乌梅 自8月末以来,#锂电池材料 老兵天赐材料(002709)好消息不断。 首先,业绩回暖。根据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营收和利润分别增长约28.97%和10.99%,此为连续两年业绩下滑后的“久旱逢甘露”。 其次,未来可期。据公司公告:第一,业务方面,公司与电池制造商瑞浦兰钧签订不少于80万吨的电解液销售框架协议。80万吨什么概念呢?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天赐全年电解液销售量仅为39万吨,整整两倍的“诱惑”;第二,资本方面,公司已于9月22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首发申请。 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天赐都给大家讲述了一个完美的故事。也正因于此,8月末以来,公司的股价近乎一路向红。 来源:东方财富官网-天赐材料 (截至2025年10月12日) A股上市十年后(2014年上市)再赴港股,天赐材料质地几何? 一、产品集中,客户依赖 公开信息来看,#天赐材料 主营业务包括锂离子电池材料、日化材料和特种化学品两大板块。2025年上半年,两大板块业务创收分别为89.66%和8.73%。收入结构来看,锂离子电池材料业务贡献了收入大头,日化和特种化学品业务对整体营收贡献有限。 细分来看,锂离子电池主要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以及各种辅材。成本来看,正负极材料占比约为60%+,电解液占比约为10%+。据财报披露,天赐生产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主要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和正极材料磷酸铁锂。虽围绕主要产品,向上游延伸,但目前仍集中于电解液和磷酸铁锂。 来源:银河证券研究院 除了产品集中,天赐的客户也比较集中。 从客户范围来看,天赐也算领先。据招股书披露,2024年全球前十大动力电池制造商中的八家,前十大储能电池制造商、消费电池制造商中的八家均使用天赐的产品(动力、储能和消费是锂电池的主要应用场景)。 客户结构来看, 2022年、2023年、20
天赐材料,锂电材料老兵再赴港股

培育钻石:价格谷底,毛利率下滑!

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乌梅 最近一段时间,资本市场上有一个板块迎来了大涨,那就是培育钻石。板块中的企业#楚江新材(002171)、#黄河旋风(600172)、#ST亚振(603389)都直接迎来了一波涨停,也受到了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楚江新材股价变化(来源:百度) 简单来说,培育钻石是在人工环境中生成的以碳原子组成的晶质体,与天然钻石是同一种材质。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就在今年年初,培育钻石涨价消息也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多家培育钻石企业发布涨价函,即将培育钻石毛坯价格上调了至少10%,增强了产业参与者的信心。而在另一边,去年美国天然钻石珠宝市场表现比较艰难,零售销量下降了3%。 那么,培育钻石行业目前的发展状态如何,行业企业的业绩表现如何呢?笔者今天带你来一探究竟。 一、销量增长,价格下跌 从培育钻石的市场规模来看,去年我国培育钻石产量约2200万克拉,同比增长了144%,已经占到了全球总产量的六成以上。如果按照区域进行拆分,河南则是培育钻石产能的重要区域,河南培育钻石产量占全国80%以上。 而从如果拆开培育钻石的产业链,主要包括了上游的毛坯制造、中游加工打磨、下游终端零售三大环节,而我国在产业链上游具备较为显著的产能优势。 培育钻石产业链(来源:开源证券) 此外,去年我国培育钻石毛坯出口量呈现显著增长趋势,但出口额却有所下降,体现出毛坯单价呈现下降趋势。数据最能说明一切,如果把时间线拉长,从2022年初至今,在销售端,培育钻石相比高点已累计下跌超90%。 要知道,2022年的时候,培育钻石的价格大概是天然钻石的一半。而现在1.5克拉培育钻石戒指批发价,大约是天然钻石的1/60。 培育钻石的应用场景,除了在婚庆市场之外,正逐步成为年轻人“悦己消费”的代表。因此,据专业机构测算,全球培育钻石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259亿美元增长至203
培育钻石:价格谷底,毛利率下滑!

行业前瞻丨柔性电子将是实现“具身智能”的必经之路

近日,某大学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他们开发的柔性电子机器人通过紧密集成的传感、驱动与决策架构,赋予了机器人更高级的环境智能。 这不仅是机器人技术的一次飞跃,更是柔性电子与具身智能融合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当机器人能够像昆虫一样通过感知与运动系统的高度融合,在复杂非结构化环境中自主适应、决策并执行任务时,柔性电子技术正是实现这一愿景的核心驱动力。 一、具身智能的“感知刚需”:为何非柔性电子不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正迎来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具身智能时代。与依赖预设程序反应的传统AI不同,具身智能强调智能体通过与环境互动获得感知、学习和决策能力。正如人类依赖皮肤捕捉压力、温度、振动等多维信号,智能体也需要一套能贴合复杂形态、适应动态场景的“电子皮肤”。传统刚性传感器在此面前束手无策:要么无法贴合机器人关节、人体曲面等非规则表面,要么在拉伸、弯折中信号中断,更难以同时捕捉多维度环境信息。 柔性电子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它以可弯曲、可拉伸的基底为载体,结合高灵敏度导电材料,能像人类皮肤一样“贴肤感知”“动态响应”。更关键的是,柔性电子可实现多参数集成检测,让智能体同时获取压力、温度、湿度、形变等多元数据——这正是具身智能在非结构化环境中实现安全交互、精准决策的核心前提。据预测,2028年全球电子皮肤市场将达50亿美元,其中具身智能场景贡献超六成需求,柔性电子的战略价值不言而喻。 二、柔性电子与具身智能的融合实践 柔性电子与具身智能的结合,正催生出一系列具有革命性的新型系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环境适应性与功能完整性。 以某大学研发的柔性电子机器人(FEbots)为例,该机器人创新性地融合了模块化架构与振荡驱动机制。不同于传统机器人需对腿部运动轨迹进行独立控制,FEbots采用分布式刚毛结构,在简化驱动系统的同时,仍
行业前瞻丨柔性电子将是实现“具身智能”的必经之路

电子鼻驱动!气体传感器,黄金时代来了!

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乌梅 最近,随着#具身智能机器人 的大火,有一些细分赛道也获得了投资者的高度关注,那就是电子鼻,听上去非常时髦的一个词语。 而这个赛道上的企业也迎来了大涨,比如#四方光电(688665)、#安培龙(301413)、#汉威科技(300007)等。尤其是汉威科技股价创出历史新高。 四方光电股价变化(来源:百度) 简单来说,电子鼻的本质就是气味扫描仪,其核心零部件之一就是气体传感器,用来检测气体的类别、浓度和成分。 那么,今天我们就走进#气体传感器 这个赛道,看一下市场空间是否有增长潜力,行业的竞争格局如何?笔者今天就带你来一探究竟。 一、规模增长的背后 未来随着人形机器人的不断商业化,#电子鼻 也有着比较美好的未来。根据专业机构的预测,到了2030年,全球电子鼻市场规模将达到4.5亿元,要知道去年这个数据还不到2.9亿元,未来的复合增长率大约是8%。 在今年4月,电子鼻也有着阶段性的里程碑。日本机器人技术公司Ainos成功将 AI鼻子系统集成到一款人形机器人上,这标志着机器人感知技术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迈出了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关键一步。 电子鼻市场规模(来源:DI Research) 而在电子鼻的气体传感器这个大家庭中,电化学传感器占据了超过50%的市场份额,具有高精度和快速响应能力,能够实时监测气体浓度的微小变化。 如果把气体传感器产业链拆开,上游主要是气敏材料、金属材料、线材、电子元件和集成电路等原材料行业,下游的应用场景则比较分散,其中煤炭和石化行业应用占比分别为14%和13%,位列前两位。 气体传感器产业链(来源:信达证券) 从去年的情况来看,全球气体传感器的市场规模达到了17.2亿美元,产量超过了4000万个,亚太地区占据主导地位,是气体传感器的最大市场。 二、期待美丽需求 客观的讲,气体传感器行业正经历技术迭代与
电子鼻驱动!气体传感器,黄金时代来了!

江波龙VS佰维︱存储双雄营收猛增,依旧任重道远

作者/星空下的锅包肉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乌梅 万物互联时代,数据呈指数级增长,海量数据需要存储,理论上将#驱动存储 产业规模不断提升。 江波龙(301308)和佰维存储(688525)作为存储产品赛道的两大头部企业,2024年业绩也确实空前繁荣,营收分别同比暴涨72.48%、86.46%,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速虽有回落,但仍在2024年的高基数基础上延续增长。而且单看Q2,单季度收入规模又创新高。 然而,乐观之余,存储市场也并非一片坦途。传统领域需求疲软,行业兴衰系于于周期波动。企业层面,#江波龙 和#佰维存储 虽为国内头部企业,但盈利水平亦有隐忧。数据时代虽然催生了新的存储需求,但存储器市场尤其是高端产品,国产替代仍需长期攻坚。 一、行业兴衰,系于周期波动 从下游来看,存储器产业链下游涵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可穿戴设备、物联网硬件、安防监控、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行业以及个人移动存储等多个领域。 其中,以手机、PC为代表的传统消费电子终端市场表现疲软,2024年上半年虽有一定复苏,但下半年又进入了库存消化阶段,消费类存储市场承压逐季明显。 存储需求疲软,NAND Flash与DRAM产品价格在2025年一季度持续走低。直至3月,随着下游库存逐步回归健康水平,叠加主要存储原厂执行减产与控货策略,存储供需格局显著改善,存储价格才再次出现触底反弹。 来源:江波龙2025年半年报 从企业数据来看,2025年Q2,江波龙和佰维存储也一改去年下半年以来的疲软,单季度收入增长分别同比增长了29.51%、38.20%。 参考前次经验(2023年-2024年),价格上行大概持续了三个季度左右。按照这个规律,今年下半年或许还能维持不错的市场行情。但依赖周期波动,行情来得快去得也快。 本质上,手机、PC等市场需求见顶,出货量早已不复从前,这才是核心症结。 二
江波龙VS佰维︱存储双雄营收猛增,依旧任重道远
英伟达!用脚投票!!

AI+连接器!鼎通科技VS瑞可达,路径分化新机遇

作者/星空下的锅包肉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乌梅 上半年,#连接器 行业迎来业绩爆发潮。 日前,鼎通科技(688668)和瑞可达(688800)均交出了一份堪称惊艳的2025年上半年成绩单。#鼎通科技 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73.51%、134.06%;#瑞可达 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9.15%、141.64%。 来源:同花顺,鼎通科技(左)瑞可达(右) 纵向来看,两家企业的爆发增长肉眼可见;不过横向比较,上半年鼎通科技实现营收7.85亿,与瑞可达的15.25亿尚且有一倍之差。然而在市值上,鼎通科技却更胜一筹。截至撰稿(2025年9月1日),鼎通科技市值180.75亿,瑞可达市值156.42亿。 同样交出高增长成绩单,为何鼎通科技更受二级市场青睐?而两家企业当前的强劲增长态势,又能否持续兑现? 一、通讯和新能源各有侧重,路径分化 连接器是#电子系统设备 之间电流或信号传输与交换的电子部件,广泛应用于通讯、汽车、工业、消费电子等领域。根据最新市场研究数据,2024年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达2,183亿元,其中通讯和汽车是最重要的两个应用领域,合计占比47.7%。 这两个领域也正是鼎通科技主要聚焦的方向。参考2024年年报数据,鼎通科技通讯连接器组件、汽车连接器组件分别实现收入5.97亿、2.66亿,分别占总营收57.89%、25.82%。 来源:同花顺-鼎通科技2024年年报数据 通讯连接器最终应用于服务器、数据中心、基站等大型数据存储和交换设备。近两年,在AI驱动下,通讯市场需求旺盛。2024年,鼎通科技通讯连接器组件收入同比大涨71.63%。 相比之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市场需求相对疲软。2024年,鼎通科技汽车连接器组件收入同比增长25.21%,增速明显落后于通讯板块。 而#新能源车 恰恰是瑞可达的重要应用场景。 瑞可达重点发力新能源
AI+连接器!鼎通科技VS瑞可达,路径分化新机遇

国产替代!精密减速器,谁能问鼎中原?

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乌梅 最近一段时间的资本市场,有一个板块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减速器。板块的相关企业如#吉冈精密(836720)、#易实精密(836221)、#巨轮智能(002031)等都迎来了大涨。 巨轮智能股价变化(来源:百度) 而在减速器这个大家庭中,精密减速器作为其中的一个细分赛道,受到了投资者的重点关注。实际上,作为#工业机器人 的核心零部件之一,精密减速器凭借着回程间隙小、精度高、寿命长等特点,在推动机器人技术进步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精密减速器目前的竞争格局如何?相关企业能享受到机器人带来的红利吗?笔者今天就带你来一探究竟。 一、需求共振,迎来新机遇 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精密减速器能够大涨,在一定程度上要感谢#特斯拉。 就在近日,特斯拉发布了第四版“宏图计划”,重点提及Optimus擎天柱人形机器人的潜力。按照公司的规划,该机器人预计将在2026年初投入商业化应用。 这也给了投资者们更多的遐想空间。要知道,工业机器人目前是精密减速器最大下游应用领域,占比大约有36%,机床行业占比大约有22%,排名第二。此外,部分厂家的人形机器人于2024年开始实现小批量生产,虽然当前占比仍较小(不到3%),但是可以说未来可期,或许成为最有增长潜力的需求领域。 看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就以工业机器人为例,根据专业机构预测,全球工业机器人的精密减速器市场规模有望从三年前的刚过30亿美元增加到2027年的超过60亿美元。 而精密减速器种类繁多,包括谐波减速器、RV减速器、精密行星减速器等。去年,我国精密减速器整体市场规模达91亿元,其中谐波减速器出货量达到95万台,RV减速器64万台。上述两种减速器在不同类型的应用中都有各自的优势,所以也不能完全相互取代。 减速器市场规模(来源:MIR) 二、自主突破成为主线 如果我们把精密减速器的产业
国产替代!精密减速器,谁能问鼎中原?
寒武纪目前来看情绪非常的激昂,没错。确实好像很牛逼,但是这个牛逼是已经透支了10年的算力。中国机构做事就是直接把一支票干透掉,然后慢慢再来修复估值,从市盈率来看的话,已经是10年之后的市盈率了,也就是说在2035年的时候,寒武纪的票才是这个价,如果现在买入,短期不说,起码深套三年以上,机构没关系,散户千万别介入,机构拿着钱去接盘用的,反正是基民,管理费照收,套你10年,锁定你的十年现金流,这个想一想都是非常可怕的,散户就更不用说了,以卵击石。

寒武纪叫板英伟达:算力霸权和国产突围的终极赌局,我选择All in______

昨夜盯着 $寒武纪(688256)$ 的MLUarch白皮书和 $英伟达(NVDA)$ H100的Tensor Core架构图直到凌晨三点,咖啡杯在桌角冷透。朋友圈刷屏的“国产之光比肩巨头”让我坐不住了——技术人必须撕开这层浪漫主义滤镜。 真相?一个在垂直领域亮剑的刺客,和一个掌控全球算力命脉的帝国,根本没有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英伟达 vs 寒武纪 一、 技术底牌:寒武纪的“致命诱惑”与“阿喀琉斯之踵” •NPU 架构的暴力美学: 寒武纪思元370的 INT8 算力密度确实恐怖,特定AI推理场景(如推荐系统、CV)能硬刚A100。其 MLUarch 指令集针对稀疏计算、低精度优化的刀法精准,功耗比优秀。在国产替代的封闭沙盒里(比如某央企AI平台),它就是性价比之王。 •生态黑洞: 这才是致命伤!英伟达的 CUDA 生态是20年筑起的万里长城。寒武纪的 Cambricon BANG?开发者社区规模差两个数量级。当你的客户为部署一个 PyTorch 模型需要重写算子、调试兼容性到崩溃时(别问我怎么知道的,去年在深圳超算中心debug到想砸机器),所谓的“性能优势”瞬间被迁移成本吞噬。没有CUDA,就是没有空气。 二、 英伟达:你以为在买芯片?不,你在买“算力石油”的定价权 •CUDA:全球AI的“操作系统”:这早已超越硬件层面。从学术界到工业界,万亿行代码构建在CUDA之上。黄仁勋卖的不是GPU,是AI时代的入场券。寒武纪想颠覆?先让全球PhD重写毕设代码再说! •全栈护城河:从Grace CPU到DGX SuperPod:英伟达正在用CPU+GPU+DPU+网络+软件的超级组合拳,把对手锁死在单一芯片维度。寒武纪
寒武纪叫板英伟达:算力霸权和国产突围的终极赌局,我选择All in______

无人物流车,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乌梅 最近一段时间,#无人驾驶 这个领域仿佛是被打开了“任督二脉”,逐渐站上资本的风口。而这背后的重要推手之一,并不是“送人”,而是“拉货”。 毕竟,相较于载人落地的难度,#商用载货场景(即#无人物流车),正在成为相关企业今年重要的突破方向之一。 资本市场上也在用真金白银砸向无人物流车。比如就在前不久L4级自动驾驶企业白犀牛宣布成B+轮融资,B轮总额近5亿元。今年4月新石器和九识智能也都完成了融资,合计融资规模超过30亿元。 近期资本频繁加注,也让无人物流车行业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那么,无人物流车真的进入商业化阶段了吗?相较于几年前,行业本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今天笔者就带你来一探究竟。 一、政策放开,成本下降 无人物流车今年能够迎来爆发,其实在笔者看来,技术本身的进步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政策的逐步放开。 无人物流车相关政策(来源:光大证券整理)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官方允许全国20个城市因地制宜开展包括城市物流、自动配送等多个应用场景的规模化应用试点。截至目前全国发放了测试示范牌照超过7700张,测试里程超过了1.2亿公里。赛道上的企业之一新石器就已经获得了100多个地市公开道路路权。 无人物流车应用场景(来源:九识智能) 所以可以说,路权的开放为无人配送车构建了合法运行的制度基础。三个月前,官方更是提到了要加快推动无人机、无人车、智能云仓在行业规模化应用,可见政策的支持力度。 除此之外,这个行业的另一大变化就是成本的逐步下探,这两年无人物流车的成本正在逐步降低,成本下降的背后是技术路线优化、硬件国产化与规模化生产的共同的结果。目前市场上有一些无人物流车的价格已下探至2万元区间。要知道,六年前新石器初代单车成本还有20万元。 数据最能说明一切,截至去年年末,投入规模化应用的快递物流无人车已超6000台。虽然在城配市场的
无人物流车,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必须英伟达,寒武纪炒作之后一地鸡毛

海西新药:二闯IPO!仿创双轨的艰难跋涉

作者/星空下的番茄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乌梅 #医药赛道 的硝烟从未散去,在强手林立的格局中,来自福建的“海西新药”却显得格外抢眼。它凭借差异化的技术路线与扎实的仿创布局,频频触动行业神经。 如今,这家地方国资背景的“研发新锐”再次向港股发起冲刺。亮眼的营销和国家级“小巨人”光环,能否真正驱散萦绕其身的财务警报与集采续约风险?在创新药的漫长征途前,登陆港交所是它续命的关键一步,还是真正的资本大考? 一、短期增长的幻象与财务警报 #海西新药 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以“仿制药+创新药”双轨模式为核心的制药企业。其股权结构体现了地方国资的支持,福建国资委通过间接持股持有13.87%,同时展鸿达投资持股11.3%,为其发展提供了重要背书。当前公司已获批14款仿制药,覆盖消化系统、心血管、内分泌等治疗领域,并布局4款在研创新药。 凭借着入选国家集采的4款主力产品,公司在中国仿制药市场占据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其中消化系统领域的拳头产品海慧通®市场份额高达59.3%,独占鳌头;心血管领域的安必力®则以25.7%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这些核心产品构成了其当前业绩的基石。2024年,公司更是获得了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已商业化产品情况 摘自《招股说明书》 海西新药近年的财务数据描绘出一条陡峭的增长曲线。《招股说明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营收从2.12亿元攀升至4.67亿元,净利润也从0.69亿元增至1.36亿元。然而,亮眼增长的表象在2024年被撕开一道裂缝。净利率从上一年的37.09%骤降至29.16%。深入探究,销售费用激增是核心推手。2024年该项支出飙升至1.66亿元,同比增长78%,占营收比例高达35.5%。这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国家集采带来的销量红利正在消退,企业不得不投入更多资源以求维持市场地位,利润空间被持续挤压。 经营业绩情况
海西新药:二闯IPO!仿创双轨的艰难跋涉
寒武纪, 英伟达算啥, 在大a面前也是小弟。
寒武纪和茅台亲了个嘴, 然后把茅台压在身下。 下一个就是英伟达 [捂脸]  [捂脸]  

【中国资产精选】06 分红稳如山:高分红ETF实用指南

当前中国资产市场热点,就在你身边热起来啦!A股火力全开,上证指数创下十年新高 —— 8月22日,上证综指一度突破3800点,创下2015年以来收盘新高,市场热度直线上升。A股总市值破了 100 万亿元大关 —— 同天,整个 A 股市场总市值首次突破这一天文数字,达到历史新高,背后是融资两融余额创新高和投资者入市热情高涨。资金蜂拥而入,“股债跷跷板”再现 —— 当天市场成交额飙升至约 2.8 万亿元,机构与散户齐上阵,推动市场流动性继续释放。这些信号告诉我们:投资氛围活跃、资金偏爱权益资产、红利股 ETF 的吸引力也跟着水涨船高。如果你对“分红”三个字毫无抵抗力,喜欢那种“买了ETF,每年还能稳稳收钱”的感觉,那么你绝对不能错过——红利股 ETF。在市场波动起伏的时候,红利就像一块“坚实的基石”,虽然不显眼,却牢牢支撑着整体投资组合。本篇文章带你一步学会红利 ETF 为什么值得长期关注。一、什么是红利股 ETF?跟普通 ETF 有啥区别?通俗地说,红利股 ETF 就是打包“喜欢分红”的公司股票,做成一个可买卖的基金。不同于普通 ETF 那种“追最快涨幅”,红利型 ETF 更看重稳定现金流。想让投资作品质升级,“买得稳、拿得稳”的红利 ETF,不妨是你的主力选项。二、适合投红利 ETF 的人是谁?三、聪明投资策略:帮你配置红利 ETF 更高效如果你想配置中国资产,其实完全可以把它想象成“搭配套餐”。比如,A股的红利ETF 就像是稳扎稳打的主食,能给你持续的分红;而 港股的红利ETF 就像是小菜,既能补充收益,又能帮你分散市场和汇率的波动。两者放在一起,组合就不会太单一。当然啦,有些人会担心:“ETF本身也会涨跌啊,会不会不够稳?” 这时候你可以考虑再加点 债券基金或者货币基金 进来,就像在饭里加点“清淡配菜”,整体口感会更温和,风险也会降下来。一个比较实用的做法是 底仓+增强。
【中国资产精选】06 分红稳如山:高分红ETF实用指南

792人研发团队,撑起寒武纪6600亿的梦

  8月21日,DeepSeek发布了V3.1版本,公布了一系列升级。这次常规升级并没有复刻年初的辉煌,但一句淡淡的评论,却引发了一场风暴。   在文章的评论区,DeepSeek留下一句话,“UE8M0 FP8是针对即将发布的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   核心在于,DeepSeek的精度标准专门为中国国产芯片量身定制。换句话说,这家大模型企业选择全面拥抱国产芯片。   这句话点燃了国产芯片概念,与之有合作的寒武纪成为市场追捧的焦点。   最新的财报显示,上半年,寒武纪营业收入28.8亿元,同比增长43.5倍,净利润大幅扭亏为盈。   财报发布后,寒武纪盘中股价触达1465元,超越茅台,成为A股新股王。   “寒王”诞生   从寒武纪的身上,资本终于找到了久违的激情。这家公司,处于快速爆发的状态。   最典型的特征是,寒武纪的增长不是百分比,而是“倍”。二季度,寒武纪营收为17.7亿元,同比增长了44倍, 一个季度,寒武纪营收超出了去年全年。   增长可以改变很多问题。   优化利润:寒武纪净利润为6.83亿元,同比增长了3.24倍。不但是扭亏为盈,还是连续三个季度盈利,此前连亏8年的寒武纪,终于见到了正向盈利的曙光。     提升经营稳健度:经营活动现金流从净流出6.3亿变为净流入9.1亿,公司的造血能力有明显提升。研发投入占比随着营收增长来到合理的范围,从去年的691%,降到上半年的15.85%。   只看二季报,寒武纪与英伟达越来越像。   毛利率56%,接近英伟达的60.5%;净利润率39%,英伟达为42.6%。研发人员占比为78%,略高于英伟达的75%。     能够看出来,寒武纪较之英伟达
792人研发团队,撑起寒武纪6600亿的梦
脚后跟都知道买哪个 句号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