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在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发布后股价大幅上涨,年内累计涨幅已超60%。从当前数据及行业趋势来看,阿里巴巴仍具备持续增长潜力,核心逻辑基于以下三点:
一、AI与云计算业务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阿里云收入超预期:2026Q1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26%至334亿元,增速创三年新高,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227。公司过去四个季度在AI基础设施投入超1000亿元,资本开支同比大增220%41,技术壁垒持续强化。
大模型市场领先地位:阿里通义大模型以17.7%的份额位居中国企业级市场第一3,开源策略推动商业化落地,摩根士丹利将其评为“中国最佳AI赋能者”并上调目标价至165美元22。
二、即时零售业务规模效应显现
订单与用户双增长:淘宝闪购日均订单峰值达1.2亿单,月活用户3亿人(较4月增长200%),收入同比增长12%至147.8亿元4。管理层目标3年内GMV达1万亿元,战略投入已初见成效29。
短期亏损可控:尽管即时零售业务预计下季度亏损220亿元,但分析师认为其规模效应拐点已至,长期将拉动电商生态协同21。
三、财务指标全面改善
盈利能力提升:2025FY净利润同比大增76.6%至1259.8亿元,净利率从8.5%跃升至13.1%,ROE达12.97%(2024FY为8.07%)。
估值仍有空间:当前Forward PE 17.11倍,高于历史均值10.88倍,但机构目标均价154.7港元(较现价有17%上行空间),反映市场对AI变现及云业务增长的乐观预期。
风险提示
短期波动风险:科技股估值受市场情绪影响较大,近期港股期权显示多空博弈加剧1625。
竞争压力:即时零售领域与美团、京东的补贴战可能持续压制利润131。
结论:阿里巴巴在AI、云计算和即时零售三大赛道的战略布局已进入收获期,财务改善与技术创新形成正向循环。尽管短期股价涨幅较大,但成长逻辑未变,建议长期关注其技术商业化进展及利润率提升趋势。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