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的“稳”与“进”

看懂经济
09:18

漫步在城市中心,县城街巷抑或乡镇集市,邮储银行辨识度极高的清新绿色招牌时常映入眼帘。这家银行,既深耕县域服务乡村,又积极开拓城市业务,始终带着“烟火气”的踏实感,这份的特质也延续到了2025年中期业绩中。

数据显示,邮储银行营收1794.46亿元,净利润494.15亿元,增速分别是1.5%和1.08%,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总资产、总负债分别站上18万亿元、17万亿元的新台阶。

这份业绩背后,沉淀着邮储银行对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思考。作为服务超6.7亿个人客户、拥有近4万个网点的国有大行,邮储银行深知不进则退,那邮储银行“进”的方向在哪里呢?

正是“五更”战略——即“更加普惠、更加均衡、更加智慧、更加稳健、更具活力”。这五个“更”精准对接时代需求,既回应了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的政策导向,也找到了自身结构优化、韧性增强的内生动力。

为了让战略落地,邮储银行进一步拆解两大实践方向,通过“五大行动”攻坚与“七大改革”筑基,前者聚焦乡村市场、数字转型、城市业务等关键领域,后者则从组织架构、数智化、风控体系入手夯实基础,可以说,这两者都是实现“五更”目标的手段。

那么,2025年的上半场,邮储银行到底有哪些不同?

让我们循着“五更”的线索,去一探究竟。

更加普惠:新生态,普惠金融扎根乡土

在“五更”的战略目标中,普惠被排在了第一位,可见其含金量。

这既是对其“扎根城乡、服务大众”基因的延续,也精准回应了实体经济对普惠金融“广覆盖、可持续”的需求。

截至2025年上半年,邮储银行的涉农贷款余额已达2.44万亿元,同比增长近10%;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2万亿元,同比增长8.2%,这两类贷款在客户贷款总额中的占比均稳居国有大行前列。

邮储银行是怎么做到的呢?

要让普惠金融真正“沉下去”,服务渠道的深度延伸是关键。线上端,邮储银行推进“手机银行全面突破”,优化大字版界面、上线智能助理,让县域居民、老年群体轻松享受线上服务;线下端,通过“网点效能提升”与“服务强县富镇”行动,打造“1个银行网点+N个金融代理网点”的邮银一体化模式,将存款、贷款咨询、社保代缴等服务延伸至行政村,有效填补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数字技术则为普惠注入效率,大数据平台日均处理数据超50亿条,同比增长80%,既能快速审批小额信用贷款,又能提前识别风险,让服务又快又稳。

当然,真正的普惠金融不止有普惠小微贷款一个内涵,邮储银行的普惠金融从不止于“贷得到”,还要追求“管得好、享得到”。

在财富管理领域,零售AUM规模17.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近6%。其中,资产50万元以上的富嘉客户、600万元以上的鼎福客户规模稳步增长,增速较上年末分别增长了10.97%和21.28%,贡献了今年近六成的新增AUM。在养老金融领域,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超千万户,金融社保卡发卡量近1.3亿张,通过“社银一体化”服务,切实解决老年群体的“办事难”问题。在消费金融领域,既全力支持居民刚性需求,住房贷款上半年增量居国有大行首位,小额贷款较上年末增长超4%,同时还依托财政贴息政策推出差异化消费贷产品,覆盖县域汽车消费、家居焕新等场景,实现“从信贷支持到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普惠升级。

更加均衡:新范式,对公突破驱动增长

如果将银行高质量发展看作一副拼图,那么邮储银行的公司金融与城市业务板块,正是其中蕴含巨大增长潜力的关键组成部分。

如今“更加均衡”战略推动补位,成效已显。上半年,邮储银行公司贷款新增5411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8.6%,稳居国有大行前列;公司客户融资总量(FPA)突破6.4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72%。同时,公司贷款不良率降至0.49%,实现“量质效”协同提升。

由此导致的收入结构优化是均衡发展的直观体现。邮储银行加快多元创收,上半年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59%,重返两位数增长。其中公司板块中收增速42%,银团贷款、债券承销等业务实现突破;资金资管板块表现亮眼,票据非息收入同比增长34%,托管业务手续费收入增速高于行业15个百分点,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增长48%。非息收入占比提升,逐步摆脱单一息差依赖,让收入结构更趋稳健。

此前,刘建军行长在发布会上提出了一个新名词,叫做“市场缝隙”。公司业务能够取得突破性增长,便是源于对“市场缝隙”的挖掘,在产业园区、城市更新、智慧停车等新兴领域的贷款,其投放占公司贷款新增的1/4以上,同时在转型金融、文旅等高价值领域,实现收益率高于全行平均30BPs的突破,印证了“小切口撬动大市场”的战术智慧。

“1+N”经营与服务新体系则为业务增长提供了坚实保障。邮储银行构建“协同营销、场景产品、数智风控”一体化体系,核心是培育高价值主办行客户。上半年公司主办行客户增长超62%,其贡献的营收与RAROC,分别是一般公司授信客户的1.93倍和1.33倍,推动公司业务从短板蜕变为增长极。

此外,城市业务攻坚行动进一步拓宽了均衡发展空间。在“重点城市行优先发展”战略下,聚焦高能级城市需求。上半年一线城市房贷投放同比增长超60%,同时通过“GBC联动”,嵌入政务、园区、消费场景,平衡“重县域、轻城市”结构,让增长多点开花。

更加智慧:新基建,数字动能重塑流程

县域农户手机银行秒批贷款、企业AI归档授信材料、反欺诈系统无感拦截诈骗......这些“便捷瞬间”,正是邮储银行“更加智慧”战略的落地写照。

近年来,邮储银行不断深化数字化转型,以科技赋能业务模式创新和流程优化,不断完善线上和线下的互联互通、融合并进的金融服务体系,运营效率持续提升。

今年上半年,邮储银行新一代资金业务核心系统投产上线,其服务器硬件设备、操作系统和数据库100%国产化部署,不仅完成了技术底座的安全可控,也为后续智能化应用打通了高速通道。系统负载峰值提升10倍、单笔交易审批用时缩短97%、日终跑批时间压缩90%,看似枯燥的数字,却意味着数以亿计的交易可以在毫秒级完成,一线网点、后台运营、风险监控的协同效率被重新标定。

智慧的成效不仅体现在“快”,更体现在“省”。邮储银行的数智化转型全面压降了运营成本。上半年全行实现成本收入比54.70%,较去年同期降低5.23个百分点。从网点7729台ITM启用“数字人”咨询功能,到后台的RPA累计部署超2000个自动化流程,执行超800万次,数字化不仅让金融服务更“聪明”,更让运营管理更“轻盈”,为银行在低利率环境下实现“提质增效”提供了坚实支撑。

大模型技术则是这场“智慧革命”的灵魂所在。依托“邮智”大模型,邮储银行在230余项业务场景中完成了从“可用”到“好用”的跨越——智能外呼日均触客130万通,精准识别潜在需求,主动授信规模突破3000亿元;反欺诈系统利用全域实时数据流,累计守护10万户潜在受害账户,防止客户资金损失超8亿元;反洗钱场景下,知识图谱与大模型联动,可疑分析报告自动化生成,助力人工甄别效率提升30%。在信贷审批端,过去需要人工逐笔核对的影像资料,如今由“智能审贷助手”在3秒内完成图像识别、信息抽取与风险初筛,三农、信用卡等高频场景日处理量超过3万笔,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风险早现身”。

一系列智慧成果也获得了广泛认可。邮储银行已连续两年荣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奖一等奖。另外,近年来邮储银行手机银行的功能迭代和运营优化突飞猛进,在《2024中国数字银行调查报告》中,其手机银行用户体验已经续两年位居行业第一。

更加稳健:新高度,前瞻风控驾驭周期

稳健是银行穿越周期的底气。

邮储银行在资产质量方面持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不良贷款率维持在0.92%,延续了多年来的低位运行态势,拨备覆盖率达到260.35%,远超监管要求,为整体稳健经营提供了坚实保障。

这背后是智能风控的持续进化。以“看未来”审贷技术为代表,邮储银行通过行业研究与企业成长性分析实现前瞻性选客,目前已覆盖12个重点行业,应用率高达95%。上半年,依托该模型批复客户1.06万户,同比增长41.17%;批复金额2.4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61.21%。

与此同时,智能风控还渗透到贷后管理全流程,针对不同领域的风险特征,邮储银行实现了精准施策、分类管控,让“稳健”落地到每一个业务环节。在零售领域,邮储银行通过重塑全流程风控标准、组建总行与分行两支集中催收队伍,推动不良生成率逐步放缓,个人经营贷款、普惠小企业贷款的高风险客户占比,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8个、1.86个百分点,企稳向好的信号愈发清晰。在对公领域,公司贷款(不含小企业贷款)不良率降至0.3%;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重点领域风险敞口持续收敛,前者不良率1.62%、后者0.62%,呈现出“零售稳、对公优”的健康格局。

值得关注的是,邮储银行将稳健基因与自身战略定位深度融合,在“三农”、城乡居民、中小企业三大领域构建了兼具温度与精度的风控模式。通过引入农业保险数据、优化产业贷方案,涉农贷款不良率始终低于行业平均;个人住房贷款新投放质量持续改善,账龄13个月的30天以上逾期率较2023年下降0.43个百分点;依托“脱核不离核”的供应链金融风控模式,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控制在1.32%。

“敢贷、会贷、能控险”的特色能力,使邮储银行在推动普惠金融的同时,守住了稳健经营的生命线。

更具活力:新形态,组织改革释放潜能

邮储的更新,内核则是组织潜能的释放。

“更具活力”意味着,要让总部决策更精准、基层执行更高效、员工干事更有劲,从而更好响应春耕信贷、小微融资等多元需求。

自2021年中报起,邮储银行财报封面悄然改变,除战略与经营成效外,最引人注目的是优秀员工的照片墙,让报告“活”了起来,彰显企业与员工共生共荣的凝聚力。回顾邮储人的“十项共识”,如“发简明的文,开有用的会”“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等,这些理念已深深融入企业文化,成为指导日常工作的行为准则,推动员工在服务中创造价值。

组织架构优化是激发活力的基础。邮储银行以“总部强、基层实”的“哑铃型”架构为蓝本,稳妥推进“一分一支”改革试点。总部聚焦战略规划与资源整合,强化产品创新和风险管控的专业输出能力;分支机构则被赋予更多经营自主权,能够针对县域春耕信贷、中小企业融资等区域化需求快速定制服务方案。

激励机制改革进一步释放人的动能。通过升级管理会计体系,银行将价值计量细化至部门、客户及单笔业务,清晰勾勒"谁创造价值谁获回报"的导向;同步重构客户经理考核机制,将客户综合收益、资产质量等核心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并打通"能上能下、能高能低、能进能出"市场化经营管理机制。

集约运营与数字工具为活力提升提供效率支撑。“云柜”系统借助数字人技术将单笔业务办理时效提升约40%;消费贷款审批用时压降至3小时以内,大幅提升作业效率。

而邮银协同的深度融合,更让活力从“单点突破”走向“全局联动”。作为行业少有的"自营+代理"模式持有者,邮储银行将涉农贷款预约端口嵌入"村邮站",农户在代收快递时即可完成贷款申请;同时打通邮政"村社户企店"的海量数据资源,为小微企业定制包含"进销存数据+现金流分析"的立体画像。这种“金融+场景+数据”的协同模式,不仅拓展了服务边界,更让邮银双方的资源优势形成“1+1>2”的合力,为整体经营注入了持续的活力。

回望2025年上半年,邮储银行在“五更”战略指引下,不仅实现了业绩的稳健增长,更在服务实体经济上展现出国有大行的担当与创新力。

普惠金融润泽乡村与小微企业,均衡发展旨在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摆脱"依赖单一息差"的惯性,智慧升级依靠AI和大数据提升服务效率,稳健经营要求筑牢风控底线,活力释放则是为了激活全行业务创新动能。其在县域与城市、零售与对公、传统与数字之间的均衡发展,为中国银行业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值得注意的是,在“五更”战略的深入推进下,邮储银行展现出的一系列发展成效,清晰传递出长期投资价值,并获得了资本市场的积极回应。

今年以来,在多轮险资举牌银行股的趋势中,邮储银行H股获平安人寿连续多轮举牌,累计投资额超百亿港元。

未来的邮储银行,有望在赋能实体经济的实践中持续发力,以更具温度与效率的金融服务,为中国银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鲜活的“邮储实践”。

修改于:11:36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