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对一些投资人热衷追求的“胜率”提出不以为然的看法,许多虎友颇有疑惑:胜率越高,赢面就越大,这是投资常识,为何轻视如此重要的指标?
今天,我就为大家深入讲一讲策略与胜率的关系
一、梭哈单股,早晚归零
先讲一个寓言故事,战神亚历山大曾向一位数学家炫耀,说他的马其顿方阵战无不胜、天下无敌。数学家却淡然一笑,说道:我只要给你的方阵加个括号、再乘以零,它就会彻底消失。
这个道理在股票投资中同样适用。如果你总是单押一只股票,哪怕胜率再高、甚至在某阶段达到100%,只要遇到一次“括号乘以零”式的事件,整个账户都会归零。
有些虎友会反驳:巴菲特说投资就像经营实业,很多企业家就是押注全部资源在一件事上才成功的?
我的回答:确实如此,但时间告诉一切,他们中的一大部分最后却成了“首负;剩下的少数也不一定能永保江山。人们只是习惯性地关注少数成功者而已,其实有更多企业在起步或中途阶段就已关门大吉。
了解我的读者应该知道,我曾买进过CNAT、ACST、NKLA、BNGO、——如果采取单股单线模式,破产都不下10次了。
二、组合投资,仍难赚钱
说到这儿,一些虎友应该已经明白了:建立投资组合才是关键,尤其当你投资的是高波动、高风险的科技股。就算其中一些股票判断错误、亏损严重,只要组合里还有其他表现好的,总体仍有获利机会。
但挑战来了:很多人明明做了组合、也选到了优质公司,结果还是赚不到钱,甚至亏损?
追根溯源,问题还是出在追求胜率的理念上:总想尽快赚取差价,而不是伴随优质公司成长。此理念必然带来这样的行为模式:眼睛整日盯着行情变化,心里时刻算计着账面盈亏。
这直接带来如下“处置效应“”:上涨股票刚有盈利,就急于兑现(为了获胜);而亏损的股票,则坚定持股,即使公司濒临破产,仍幻想它能反弹,还自我安慰“没有只跌不涨的股票”,这仍然是为了“获胜”。
在这种“去优存劣”的模式下,“胜率”不论高低都没有太大意义。
三、去伪存真、追求积分
很多人之所以重视“胜率”,其实是潜意识里把投资类比成战争或体育竞赛——我认为,这是根本的认知误区。
拿NBA总决赛来说,冠军球队是靠获胜场次(胜率)拿到奖杯和奖金的,但它的总得分不一定超过亚军,有时甚至更少。
而投资,追求的不是胜率、不是奖杯,而是总的积分——你到底赚了多少钱。如果非要用体育来比喻,投资更像马拉松,拼的是持久力、策略和纪律。
无数的实践已证明,真正可持续策略是:建立投资组合,选中优质股票就长期持有——除非股价出现严重高估。同时,对那些跌跌不休的股票要深入分析,判断它是处于暂时困难,还是基本面出了问题,然后再决定修剪、还是继续持有。
一句话,我们应当依靠那些一路向北的赢家,哪怕是少数,它们不仅能覆盖所有损失,还能创造超额回报。唯其如此,胜率才有意义。
最后,我用索罗斯的一句名言作为总结:“判断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正确时赚了多少,错误时亏了多少。”
$MoonLake Immunotherapeutics(MLTX)$ $Intellia Therapeutics Inc(NTLA)$ $Viking Therapeutics, Inc.(VKTX)$ $Sana Biotechnology, Inc.(SANA)$ $Sangamo Therapeutics Inc(SGMO)$
精彩评论
讲的太好了[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