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股市在星展集团股价走强带动下再创新高
9月10日,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STI)盘中再创4,355.84点的新高,收于4,346.46点,将2025年迄今总回报推至19.6%,6月迄今总回报为11.5%。同时,两只追踪STI的ETF合共资产管理规模(AUM)增至31亿新元。自2019年底以来,按月定投STI ETF的指示性年化复合回报率为8.0%。
海指创新高的同时,星展集团(DBS Group Holdings,以下简称DBS)股价亦创新高至52.87新元。由于DBS在海指中的权重为26.4%,摩根大通近期上调了其评级及目标价,也带动了STI一致性预计12个月目标价自上周末的4,470点进一步抬升至4,491点。截至9月11日早盘,STI与DBS分别再创新高4,367.51点与53.24新元。
自6月以来,扬子江船业、DFI零售集团(牛奶国际)(DFI Retail Group,以下简称DFI)与城市发展集团(City Developments,以下简称CDL)为STI内涨幅前三。其中,CDL按相对市值录得最高净机构资金流入。三家公司的一致性预计目标价分别上调16%、15%与20%。
扬子江船业、DFI与CDL的最新进展
扬子江船业于8月披露,受益于钢材成本走低、有利的合约定价,以及大型双燃料集装箱船顺利交付,毛利同比大增27.6%至44亿人民币。同时,该公司宣布新增22艘、总额9.2亿美元的新订单,使其2025年年初至今的手持订单增至36艘、价值14.6亿美元,交付期为2027年至2029年。
亚洲零售巨头DFI在7月公布2025财年上半年业绩:基础盈利同比增长39%,基础净利润同比增长39%,主要受健康与美容业务表现强劲、联营公司贡献提升,以及投资组合简化推动。公司将全年利润预期上调至2.5亿至2.7亿美元,并宣布18年来首笔特别股息每股44.30美分,同时派发中期股息每股3.50美分。
CDL方面,2025财年上半年录得营收17亿新元、归母净利(PATMI)9,120万新元。驱动因素包括地产开发营收同比增长24.3%;新加坡住宅销售强劲,销售额同比增90.4%至22亿新元;以及资本循环加速,年初至今已签约处置超15亿新元。集团预计在2025财年第三季度完成出售南湾(South Beach)综合体50.1%股权,或将进一步贡献约4.65亿新元的处置增益。
在STI成分股中,CDL自6月以来亦录得最高净机构资金流入。放眼市值不低于10亿新元的近百只股票中,CDL按相对市值计亦位居第二,仅次于奕丰集团(以下简称iFAST)。
iFAST成立25周年:增长与全球化愿景
今年,iFAST迎来成立25周年。作为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全球数字银行与财富管理平台,iFAST自2000年创立以来持续打造自身生态系统。自2014年12月上市以来,该股的年化总回报率为25.2%。集团预计2025财年下半年营收将显著高于上半年,驱动因素包括核心财富管理业务、奕丰环球银行(iFAST Global Bank,以下简称iGB)扩张,以及ePension板块eMPF的落地推进。
数字银行动能:iGB扭亏为盈并增强跨境能力
iFAST旗下位于英国的iGB在2025财年上半年录得170万新元盈利,较2024财年上半年的380万新元亏损明显改善(自2024财年第四季度起转盈)。iFAST于2022年3月收购该行后,聚焦数字交易银行(DTB)业务,并将其整合至集团生态系统。iGB当前由三大业务线构成:数字个人银行(DPB)、数字交易银行(DTB)与EzRemit平台(向B2B合作伙伴提供汇款服务)。
iFAST在4月指出,iGB在监管或内部层面不设存款增长上限;作为全数字化银行,无需依赖实体网点即可规模化扩张。依托集团金融科技生态,iGB将以创新方案与自动化降低成本、提升客户黏性,并在英国以外实现全球拓展。同时,iFAST表示iGB的风险控制将聚焦资本、流动性与市场风险,并在币种、期限与定价错配限额内配置存款以实现所需回报。
展望:利率回落、内需韧性与关税风险的平衡
新加坡本地利率回落、国内需求韧性与制造业小幅走强共同支撑年内增长,但全球逆风与贸易摩擦或令2025年下半年增速趋缓。
- 
  3个月复合新加坡隔夜利率(SORA)由6月底的2.06%降至目前的1.54%。 
- 
  7 月工业产出(July Industrial Production)报告显示,制造业活动略高于2025财年第三季度预期;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月度统计公报(MAS Monthly Statistical Bulletin)初步数据亦显示,该行业存款同比增长7.7%、贷款同比增长6.5%。 
- 
  这与7月《宏观经济评述》的结论一致: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现好于预期,但在全球逆风环境下可能趋于温和。同期,标普全球新加坡 PMI(8 月)仍处于扩张区间,但因美国关税与贸易不确定性抑制新订单与产出而有所回落。 
- 
  7 月,非石油国内出口(NODX)同比下降4.6%,略好于大华银行(UOB)预估的下降5.0%。尽管如此,UOB仍维持2025年下半年经济放缓的展望,因此前出口前置的回落效应开始显现,以及美国的对等关税可能对贸易相关服务业的影响大于制造业。 
在内需韧性与外贸不确定并存的背景下,市场焦点转向中小盘。伴随改善市场流动性与估值的相关举措推进,积极的股东沟通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2025年第三季度(截至9月10日),STI的总回报为11.5%,但仍低于富时海峡时报中小盘股指数(15.0%)、富时海峡时报初创指数(19.8%)及富时海峡时报凯利板指数(20.1%)。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