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通威、协鑫科技、大全能源等硅料头部企业陆续披露业绩。从各家企业披露的数据来看,N型硅料及相关产品的渗透率正加速提升,成为行业突破周期的核心动力。通威上半年多晶硅销量16.13万吨中,N型占比超90%,电池出货量49.9GW里N型占比更是突破95%,高效产品规模化优势凸显;大全能源即便主动调控产量,N型材料占比仍超70%,可见企业在技术布局上的坚定性。
面对短期市场供需变化,头部企业并未盲目跟风扩产,而是通过 “淘汰落后产能+聚焦优势技术”的方式优化产能结构,为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扫清障碍。
大全能源通过主动缩减产量(三季度多晶硅产量为2.7万-3万吨,预计全年11万-13万吨)控制库存、缓解市场供应过剩压力,这种 “以退为进” 的策略,避免了行业陷入恶性价格竞争,有助于市场供需更快回归平衡。头部企业的理性产能调整,正引导硅料行业从 “粗放式增长” 向 “高质量发展” 转型,为行业盈利修复创造有利条件。尽管短期盈利承压,但头部企业仍保持着稳健的财务状况,为抵御行业周期波动、把握后续机遇储备了充足 “弹药”。大全能源上半年资产负债率仅8%,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高达121亿元,低负债、高现金储备的财务结构,使其在行业调整期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既能从容应对短期成本压力,也能在行业回暖时快速启动技术研发或产能扩张。
通威2025年上半年实电池出货量49.9GW,N型电池占比超95%;组件出货量总计24.5GW,含海外出货5.1GW。目前,通威股份高纯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年产能已分别突破90万吨、150GW、90GW。通威通过优化费用结构,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分别降至8.9亿元、14.5亿元,成本管控能力持续提升,为后续盈利改善奠定基础。
协鑫科技则明确提出,年底前将逐步淘汰12万吨传统多晶硅产能,同时其颗粒硅年产能已达48万吨,预计全年颗粒硅出货18万-20万吨。颗粒硅凭借能耗低、成本优、适配N型技术等优势,被视为硅料行业的下一代主流技术,协鑫科技的产能调整,既是企业自身技术升级的体现,也将推动行业摆脱 “低水平产能过剩” 的困境。协鑫科技管理层明确预计 “四季度毛利率将转正”,这一预期不仅基于颗粒硅产能的持续释放,更反映出企业对行业供需改善的信心。当头部企业毛利率逐步回归正值,将进一步带动行业整体盈利预期修复,形成 “盈利改善—投资增加—技术迭代加速” 的良性循环。
从行业发展规律来看,光伏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赛道,长期增长逻辑并未改变。当前硅料行业的短期波动,更多是行业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过程中的阶段性调整。而头部企业在技术、产能、财务上的积极布局,已为行业积累了充足的向上动能。随着下游需求逐步回暖、N型技术持续渗透、低效产能加速出清,硅料行业有望在下半年逐步走出调整周期,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对于整个光伏产业链而言,硅料行业的积极信号,也将为下游组件、电站等环节注入信心,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