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股份下午在上证路演中心开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董事长周婷和高管团队全程出席。说实话,看完整场,最大的感受就是:不管是战略、管理还是技术路线,这家公司并没有因为控股股东的风波而乱了阵脚,仍然在稳健前行。
先来看几个硬核数据:上半年营收98.58亿元,同比增长11.78%;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激增1079.59%;扣非净利润1.69亿元,也大涨了605.24%。这个增速放在整个A股市场都是相当能打的,尤其是净利润增幅,在板块里排第一。
更难得的是,它不是靠一次性收益或者财务技巧撑起来的,而是实打实靠主营业务——负极材料和偏光片这两块,合计贡献了4.15亿元的净利润。双主业战略,真的跑通了。
管理层稳定,是业绩会传递的第一个安心信号
之前市场多少有点担心,毕竟集团层面在破产重整,会不会影响到上市公司?董事长周婷这次回应得很明确:目前公司管理层基本没受负面影响,团队协作良好,各项经营都在有序高效推进。
她还提到,高管团队其实早就牵头制定了应对方案,一方面保障资产安全,另一方面确保核心业务订单充足、客户合作稳定。说白了,就是“你重整你的,我干我的”,而且干得还不错。
这种稳定性对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太重要了。毕竟研发、生产、客户关系,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的,管理团队稳得住,战略才能延续,技术才能迭代。
技术领先,才是杉杉股份最深的护城河
说到技术,这场业绩会真的是“凡尔赛”现场。董事长周婷和团队没少提他们的技术布局,尤其是负极材料。
主流人造石墨就不用说了,杉杉股份全球市占率21%,产量第一,尤其是快充产品,技术优势非常明显。硅基负极方面,杉杉股份已经是全球少数几家能同时量产硅氧和硅碳材料的企业。快充型、高纯型硅氧产品已经导入头部电池企业,硅碳产品也用自研的纳米级均均相沉积技术,打入了全球顶级动力客户的供应链,拿到了批量订单。
硬碳材料也完成了产业化应用——这些都是下一代电池的关键材料,钠电、固态电池都离不开它们。
白话解读就是,最新市场火热的硅基负极和固态电池概念,杉杉可不是蹭热度,而是实打实的有业务。
成本控制,是一套组合拳
光有技术不够,还得有好成本。过去和同行相比,杉杉在利润率方面并不占优,这次的问答也提到了,公司在成本管控上确实在下功夫。
他们建立了一套战略采购体系,整合各工厂需求,形成规模优势,再通过招投标、谈判、询比价这些方式集中定价,签框架协议。这样一来,供应链稳了,成本也控住了。未来将继续向上游延伸供应链保障,深化与供应商的技术合作,同时,进一步通过一体化产能释放、技术降本、工艺降本、商务降本等多举措推进降本增效。
股价为什么能涨?业绩会是这么说的
2025年以来,杉杉股份股价涨幅翻倍。公司对此的回应很实在:一方面是大盘企稳、锂电行业估值修复,另一方面也是投资者对公司行业地位和经营管理的认可。
说白了,就是市场终于看懂了:杉杉股份虽然历经风雨,但它依然是全球负极材料龙头,是偏光片技术领先者,是硅基负极、硬碳、储能负极的先行者。它还在好好做实业,稳步推进SP项目收购后的整合,一步步落地产能、推进技术。
这样的公司,股价回归价值,再正常不过。
写在最后
整场业绩会听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杉杉股份越来越清楚自己要去哪里,以及怎么去。
双主业不是口号,是实实在在的利润贡献;技术领先不是空话,是硅基、硬碳、厢式炉工艺这些实打实的成果;成本控制不是临时抱佛脚,是一整套供应链+工艺+管理的系统能力。
下半年,它们还要继续推进人造石墨迭代、新型负极产业化、深化客户合作、强化上游供应链……每一步都踩在行业发展的节点上。
也许,这就是龙头企业的底气——不张扬,但坚定;不炒作,但持续交付。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