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兴银行报告:中国战略石油储备采购即将进入关键阶段

港股挖掘机
09-18


法国兴业银行于9月15日发布一份研究报告,称中国战略石油储备(SPR)采购即将进入关键阶段,其规模与时机选择将对全球原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法兴报告预测,到 2026 年,中国SPR 采购量或增至 2.7 亿桶,日均新增采购量达48万桶,这一规模相当于全球日均原油需求量的近 0.5%。

战略储备采购的核心驱动因素


1、油价窗口期显现


法兴报告明确指出,当前油价已进入适宜战略储备的窗口期。报告预测,到 2026 年底布伦特原油价格将跌至 51 美元 / 桶,较当前水平线性下跌近 16 美元。历史数据验证显示,当布伦特原油价格低于 12 个月移动平均线时,中国原油进口量会呈现同步上升趋势,形成 "低价补库存" 的典型市场特征。

2、储备设施支撑充足


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目前仍有 8 亿桶的战略石油储备新增库容,为大规模采购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条件。这一库容空间足以容纳未来一段时期的采购增量,确保战略储备计划的顺利实施。

3、机构预测持续上调


能源咨询公司 Energy Aspects 已将 2025 年 7 月至 2026 年 3 月的中国原油采购预测从 1 亿桶上调至 1.2 亿桶,报告同时提示该数字可能进一步扩大至 1.4 亿桶。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采购量或将于 2026 年农历新年前完成,呈现明显的时间窗口特征。

对原油市场的多维影响


尽管中国采购规模可观,法兴银行仍维持对原油市场的看空观点。报告分析认为,即便计入中国新增的近 2.7 亿桶采购量,2026 年全球原油库存日均增加量仍将达到 190 万桶,供应过剩格局未改。

从市场结构看,中国的采购行为能暂时缓解当前市场存在的 "深度期货升水"(远期价格高于近期价格)压力,为油价提供短期支撑。但这种支撑效应的持续性受到全球供需基本面的制约。

报告特别警示,当前对冲基金对美国 WTI 原油的看涨持仓量已降至 2006 年有数据记录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这与 OPEC + 增产计划及 2026 年供应过剩的市场预期形成呼应,反映出机构投资者对原油市场的谨慎态度。

地缘政治因素仍是重要变量,报告指出对俄罗斯制裁加强、伊朗核协议(JCPOA)10 月到期后可能的制裁升级,都可能打破当前的供应过剩预期,需持续关注其发展动态。

市场展望与风险


法兴报告在结论部分强调,2026 年全球原油市场仍面临显著的库存累积压力。尽管中国战略储备采购构成短期需求支撑,但难以改变整体供需格局。与此同时,地缘政治、政策变动等突发因素可能打破当前预测,市场参与者需持续跟踪相关动态。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