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在生物医药领域,有4家公司采取IPO形式上市,2家公司通过SPAC合并上市,1家公司以转板形式上市。
一、IPO上市
8月,有4家公司生物医药公司以IPO的方式赴美上市,比传统的清淡暑期档,数量略多。
四家公司中,值得关注的是医疗科技公司:Heartflow(NASDAQ:HTFL)。
图片
1、Heartflow(NASDAQ:HTFL)
8月8日,Heartflow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发行价为每股19美元,发行1666.67万股,融资规模超3.16亿美元,IPO首日暴涨51.32%,市值突破23亿美元。
HeartFlow曾在2022年初与Longview Acquisition Corp II达成合并协议,HeartFlow初始作价为24亿美元,但最终未能实现上市。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医疗科技公司完成IPO:可穿戴除颤器制造商Kestra Medical在3月完成了2.02亿美元的IPO、人工胰腺公司Beta Bionics在1月完成了2.04亿美元的IPO、脊柱手术设备公司Carlsmed与肩关节设备公司Shoulder Innovations在7月上市,而全球人工心脏头部企业SynCardia也已经递交了招股书,计划在下半年上市。
Heartflow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利用软件和人工智能为冠状动脉疾病提供非侵入性解决方案的医疗科技公司,技术源于斯坦福大学计算流体动力学专家Charles Taylor与血管外科主任Christopher Zarins的跨界合作。
Heartflow开发了一款人工智能心脏成像工具:FFR-CT分析系统(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分析),可以创建个性化的心脏3D模型,帮助医生检测心脏阻塞,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并优化治疗方案。
其服务过程整个过程相当于一次标准的冠状动脉CT检查,与常规的临床操作完全兼容,不需要额外的特殊设备或扫描协议。完成扫描后,影像数据通过安全加密通道上传到云端平台,这一步骤既保证了患者隐私的安全性,又充分利用了云计算的高效处理能力。
在云端,公司的AI算法对CT图像进行预处理,自动识别出冠状动脉树的复杂结构,精确识别出血管边界,甚至能够处理钙化斑块等传统上难以分析的复杂情况。完成图像分割后,系统开始构建患者专属的3D血管模型,该模型的精度达到亚毫米级别。
随后,公司系统基于Navier-Stokes方程,模拟血液在个性化3D血管模型中的流动情况,一般在几分钟内完成。通过CFD模拟,系统能够计算出血管每个点的FFR值(血流储备分数)。
整个分析过程只需20分钟左右,而传统方法需要数天时间,且诊断准确度达到86%以上,远高于其他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大幅减少了不必要的冠状动脉造影成本。
图片
除了FFR-CT分析系统,公司还布局了一系列衍生产品:
-
Plaque Analysis:目前唯一获得FDA批准的AI斑块定量工具,可量化斑块体积、负荷和成分,与金标准IVUS在总斑块体积量化上的一致性达95%。预计2026年将纳入美国CPT I类编码;
-
RoadMap Analysis:提供血管解剖的3D可视化,帮助医生快速定位病变、缩短读片时间(减少约25%),并降低医生间读片差异(约40%);
-
PCI Planner(规划中,2026年推出):基于FFR-CT与斑块信息,进行虚拟介入手术规划和器械选择,医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测试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选择最优的支架尺寸和放置位置。
HeartFlow采用典型的SaaS(软件即服务)商业模式:在美国,只要医院提交特定CPT编码,即可按国家支付标准回款。对医院与保险公司而言,HeartFlow服务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不必要的有创手术,且每个病例的分析费用远低于医保支付标准。
2014年,HeartFlow在获得FDA的de novo 510(k)许可后,陆续进入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市场,逐渐形成垄断之势,成为全球CT-FFR的开创者和技术引领者。截至2024年,HeartFlow技术已用于超过40万名患者,覆盖美国梅奥诊所、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等80%的美国顶级心脏医院,以及日本国立循环器病中心等国际顶尖机构。
公司2024年营收为1.26亿美元,同比增长44%,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3720万美元,同比增幅39%。毛利率维持在75%左右,但亏损仍为公司面临的核心挑战。2025年Q1净亏损为3230万美元,累计亏损超10亿美元。未来是否能借助医保覆盖与产品迭代实现盈亏平衡,将成为HeartFlow上市后持续关注的关键指标。
2、Picard&Curanex
8月26日,植物性药物公司Curanex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发行价为每股4美元,发行规模375万股,融资规模1500万美元,代码为“CURX”。
8月29日,人工心脏公司Picard Medical在美国交易所上市,发行价为每股4美元,发行规模425万股,融资规模1700万美元,代码为“PMI”。
两家公司技术方面亮点不多,但两家公司都存在发行规模不大,流通盘较小的特点,且管理层中均有一定比例的华人。
图片
图片
鉴于上述特征,两家公司的股价容易被操控,上市后,截至9月12日,Curanex股价累计上涨114.88%,Picard Medical累计上涨78.75%,一定程度上有股价操控的嫌疑,解禁期内容易出现单日大跌的情形。
二、SPAC上市
8月,有2家生物医药公司完成与SPAC公司的合并上市。其中一家为来自中国的生物制药公司YD Bio(永鼎医药),业务涵盖癌症检测、眼科药物等领域,SPAC与PIPE融资规模超1150万美元。
图片
1、BridgeBio(NASDAQ:BBOT)
8月12日,BridgeBio Oncology Therapeutics 宣布与SPAC公司HLXB合并上市。交易结束后合并后的公司将更名为“BridgeBio Oncology Therapeutics”,合并估值约9.49亿美元。合并后公司将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BBOT。
被合并的SPAC公司Helix II的发起人是陈碧华女士,她亦是著名生物医药投资机构Cormorant Asset Management的创始人。
除了HLXB信托账户中持有的约1.96亿美元外,该交易还包括约2.6亿美元PIPE融资。PIPE融资由Cormorant Asset Management领投,ADAR1 Capital、BC Capital、Deerfield Management、Enavate Sciences、Eventide Asset、Novo Holdings A/S、Octagon Capital、Omega funds、Paradigm BioCapital、StemPoint Capital LP、Surveyor Capital、Wellington Management等机构。
2024年5月,BBOT由BridgeBio Pharma(NASDAQ:BBIO)分拆成立,同时BBOT宣布完成2亿美元融资,以加速其肿瘤产品组合的开发。本轮超额认购的融资由Cormorant Asset与Omega Funds共同领投,Deerfield Management、GV、EcoR1 Capital、Wellington Management、Enavate Sciences、Surveyor Capital、Aisling Capital、Casdin Capital、Longwood Fund等知名机构跟投。
BBIO成立于2015年,由著名美籍华裔经济学家罗闻全(Andrew Wen-Chuan Lo)创立,以践行其提出的“中心聚合”模式(参见Hub-and-Spoke:创新药企的新模式),获得了华尔街老牌知名机构KKR的投资。BBIO旗下曾拥有25家Biotech子公司,于2019年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IPO当日股价涨逾62%,市值达到33亿美元,夺得当年度“最大生物科技IPO”桂冠。
目前,BBOT有三款在研的肿瘤药物管线:
-
BBO-8520:一种KRASG12C的直接抑制剂,可结合蛋白的ON和OFF状态;BBOT目前正在招募KRASG12C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ONKORAS-101试验;
-
BBO-10203:一种PI3Kalpha RAS阻断剂,阻断RAS和PI3Ka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抑制肿瘤中PI3Kalpha / AKT效应信号,同时绕过葡萄糖代谢信号以避免高血糖;BBO-10203正在1期BREAKER-101试验(NCT06625775)中评估局部晚期和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乳腺癌症、HR+/HER2-癌症乳腺癌、KRAS突变型癌症和KRAS突变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
BBO-11818:一种泛kras抑制剂,靶向KRASG12X的ON和OFF状态,BBO-11818预计将在2025年上半年入组临床一期试验的第一名患者。
图片
目前,BridgeBio仍控股着(超50%)旗下绝大多数子公司,目前分拆出(包括已出售)的总共有4家。
图片
BBOT并非BBIO在去年设立的唯一一家公司,2024年8月,BBIO将治疗结节性硬化症、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和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旗下早期管线分拆设立一家新公司:GondolaBio。
分拆的同时,GondolaBio宣布完成3亿美元的融资,投资人包括Viking Global Investors,Patient Square Capital、Frazier Life Sciences、红杉资本、Cormorant Asset 、Aisling Capital等Biotech投资机构。BridgeBio目前在GondolaBio的初始股份约为45%。
三、转板上市(Uplisting)
8月,有1家公司从OTC板块,转板到纳斯达克主板上市。
图片
一般而言,转板上市的医药企业质地较差,关注度较低,难以成为市场热点。
$SPDR S&P Biotech ETF(XBI)$ $Picard Medical, Inc.(PMI)$ $Curanex Pharmaceuticals(CURX)$ $百济神州(ONC)$ $中国海外互联网ETF-KraneShares(KWEB)$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