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股见底的逻辑

公子豹
09-22

今年,煤炭板块的涨幅喜提30个行业的倒数第一,给价值投资长脸了。

上周,煤炭周涨幅 3.6%,位列30个行业第二,反差明显。乌鸦为何变成了凤凰?

上半年的煤价低到了尘埃里,都快跌破600块了,核心原因在需求不振。

01

一个错误的逻辑

都在说“以量补价”,其实错了,煤炭的供给是在收缩的,上半年全国原煤产量24亿吨,环比去年下半年收缩了0.8亿吨。本质是需求出了问题。

一季度是暖冬,全社会用电总量仅增长2.5%,市场对经济很悲观,会导致制造业疲软,而制造业是用电的大头。

因此,市场对经济和用电总量都是看空态度,再叠加新能源的冲击,火电被一路看空,煤价也池鱼遭殃。

以上逻辑是错误的。

虽然经济没有强势恢复,但除了一季度,用电增速完全没有弱过,2023、2024年用电增速保持6.8%的高速增长。今年5月份,用电增速明显回升,6-8月旺季大幅回暖。

一句话,用电增速与经济脱敏了。

事实证明,尽管二季度到7、8月经济走弱,但7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长8.6%,8月预计增速6-8%,完全证伪了市场的悲观预期。

为什么会脱敏?用电结构发生变化了。

上半年,第二产业仅贡献42%的新增用电,其中制造业占二产用电的75%,也就是说制造业对整体用电量的贡献仅为1/3,并非大头。

02

用电的最大增量在哪里?

制造业熄火,谁才是用电大户?

第三产业:其增长并非来自传统服务业,而是新兴产业业态。

1)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充电、储能等业务用电同比增长42%,AI业务用电同比增长24%。这使得上半年第三产业用电占比达35%,保持接近8个点的高速增长。这些新兴业态与经济关联度弱。

2)一季度是暖冬,居民用电增速仅1.5%。二季度天气回暖,增速大幅回升至9个点以上,7、8月预计用电增速达两位数,主要是极端天气冲击、电气化渗透率提升以及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增加所致,且居民用电与经济完全无关。

可见,用电量增长正与老旧经济结构逐步脱敏,新兴业态的强势用电需求逐渐占据主流,这是我看好用电需求的原因。

展望2026-2028年,第三产业+城乡居民用电,会推动整体用电量保持至少5个点以上的增长。

03

新能源见顶了

火电需求乐观的另一原因,来自新能源领域。

过去几年,新能源高速增长的装机量,导致火电压力越来越大。但今年“136号文”明确要求新能源高质量发展,6-7月新能源尤其是光伏装机量断崖式下跌。

2024年平均单月光伏装机24-25GW,今年6月降至15GW,7月仅11GW,反映出新政策下新能源装机的经济性大幅下降,且这种影响具有持续性。

可以判断,2025年是风光新能源装机的顶部,尽管1-5月抢装量较大,全年总量可能略高于2024年的350多GW,但6月开始光伏装机已出现跳水,明年新能源装机大概率见顶,火电冲击也将见顶回落。

需求端增长+新能源替代下降,火电压力会越来越小,最差的周期底部就在今年上半年,2027年火电需求有望大反弹。

04

短期的积极信号

当前是煤炭的淡季,动力煤价却突破了700元,煤贩子都感觉这一波不一样了。有一些积极的信号值得重视:

1)临近国庆,为保安全,产地部分民营矿或进行减、停产。同时,临近月底,部分完成月度生产任务的煤矿将停产。

2)虽然夏天过后空调需求下降,但非电行业企业用煤需求好转,铁水产量仍稳定在高位,淡季不淡。

3)港口的库存均在低位,推动港口优质煤价格持续上涨。

4)大秦线检修将于 10 月 7 日展开,为期20 天,运量将降至100万吨/天。港口场存中的优质、可流通的市场煤资源更为紧张。

供给端的变化值得重视。

上半年,在无相关政策出台的背景下,全国原煤产量24亿吨,环比去年下半年收缩8000万吨。由于煤价大跌下,企业自发减产。

05

政策出手了

7月,能源局越过安监局插手煤炭行业超产问题,直指反内卷。这是煤价自 21~22 年见顶回落以来,首次针对供应端采取一定措施,可见煤炭的重要位置。

窥斑见豹,8月陕西发改委关于煤炭的发文,清晰体现了政策对煤炭的定位:强调要认识到煤炭在全产业链的重要政治意义,要求稳供稳价,对煤价的托底意愿非常明确。

中期看,反内卷是手段,扭转 PPI 才是根本目的,煤价带动 PPI 环比企稳,PPI 与煤价高度关联性决定着煤价要稳住,2025年煤价低点或为政策底,后续有更多反内卷政策出台。

7月以来,各地排查超产情况,内蒙的结果显示:2024年区域煤炭超产幅度达30%,且主要集中在12月;而今年超产面大幅收缩,仅15家企业超产,超产面不大。这与行业自发减产相吻合——企业没有银行欠债压力,既然不赚钱,会选择减产。

政策对超产的压降态度明确,这一影响已体现在7-8月的全国产量上:7月全国原煤产量3.8亿吨,较6月的4.2亿回落4000万吨(部分受山西、内蒙暴雨影响);8月天气因素消退后,全国产量仅回升1000万吨,7-8月全国月均产量3.8-3.9亿吨,明显低于2024-2025年上半年月均4亿吨的规模,体现出了查超产的效果。

由此预判,下半年全国原煤产量大幅收缩。当前煤价爬出盈亏平衡线(700元),已进入正向循环(上半年为负向循环),叠加供给可控,煤价将继续上涨,煤炭供给格局在好转。

2024年煤价中枢为855元/吨,当前煤价仅700元/吨,预计2026年起煤价中枢将抬升,2026年大概率突破750元/吨,2027年将达800元/吨以上(接近2024年水平)。

煤炭板块基本面最差的时候已过去,2025年上半年已充分探明下行风险,无下行风险。

06

全球重启煤电

中长期看,动力煤与全社会用电总量、新能源发展息息相关。

未来5-10年,在AI用电需求暴增、极端天气冲击加大的背景下,全球能源缺口增大:

1)现有清洁能源天然气电厂满负荷运行、价格拉满;

2)欧美发达国家新能源占比已较高,增长空间有限,且无法应对极端气候导致的负荷激增,需大幅提升储能配套率以增强调峰能力;

新增天然气电厂(建设周期6年)、核能(建设周期10-15年)无法解决短期问题,新能源无法满足调峰需求,大规模储能存在成本问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重启煤电。

特朗普提出重启煤电,美国煤电厂发电量实现20年来首次大幅增长,正式结束了过去20年煤炭衰退的进程。

欧洲虽未明确重启煤电,但煤炭出清速度会放缓,且天然气发电企业已面临产能瓶颈,后续不得已增加煤炭使用;

发展中国家作为煤炭需求增长主力,在经济增长需求基础上,叠加新兴产业与极端气候影响,煤炭需求增速将再上台阶。

未来,可能出现海外煤价带动国内煤价上涨的情况。

07

总结

需求端,第三产业(AI、新能源车)+城乡居民用电,带动用电需求增长。

供给端,低价导致企业自发减产+超产核查,供给收紧。

短期催化,供暖需求启动、大秦线检修、港口库存偏低、铁路运费优惠取消,煤价有望上涨。

此外,今年煤炭板块垫底,机构持仓极低,交易并不拥挤。交易面与基本面共振,有望推高煤炭股。

长期看,中东部煤炭资源减少,开采难度加大,成本提高+资源消耗+基石能源地位,煤价长期上涨是高确定的。

当前煤炭持仓低位,基本面已到拐点右侧,已到布局时点。

主线一,周期逻辑:动力煤的【晋控煤业、兖矿能源】,冶金煤的【平煤股份、淮北矿业、潞安环能】;

主线二,红利逻辑:【中国神华、中煤能源(分红潜力)、陕西煤业】;

主线三,多元化铝弹性:【神火股份、电投能源】;

主线四,成长逻辑:【新集能源、广汇能源】。

•END•

图片

个人观点,仅作参考,不作推荐。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