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3800亿AI押注下的恒科指:是“带飞”引擎还是短期躁动?

付轶啸
09-26

阿里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抛出3800亿AI基建投资计划、官宣与英伟达的Physical AI合作,叠加“木头姐”加仓中概股的信号,让持续震荡的港股恒生科技指数(下称“恒科指”)迎来行情催化剂。作为恒科指权重占比超15%的核心成分股,阿里的AI大动作能否成为撬动指数的“支点”?市场需穿透短期情绪,从产业链联动、估值逻辑与资金流向三个维度拆解本质。

一、阿里AI战略:不止于“砸钱”的全产业链撬动效应

阿里此次AI布局并非单一维度的算力堆砌,而是通过“基建+技术+生态”的全链条布局,形成对恒科指成分股的多维辐射。其战略核心有三重突破点:

1. 3800亿基建的“算力乘数效应”

CEO吴泳铭明确的三年内3800亿AI基建投入,直指“超级AI云”建设,目标到2032年实现算力规模10倍增长。这一投资并非孤立行为,而是直接拉动恒科指内及关联产业链的需求爆发:

- 硬件端:阿里云发布的磐久128超节点AI服务器,单柜支持128个AI计算芯片,已带动中际旭创800G光模块占据其70%采购量,1.6T产品也进入验证阶段;

- 算力端:杭钢股份为通义大模型提供30%推理算力,这类算力服务型企业将持续受益于阿里的算力租赁需求;

- 芯片端:自研AI芯片由中芯国际7nm工艺代工,良率达92%,且兼容CUDA生态,预计拉动国产半导体增量超500亿元,间接利好恒科指内的半导体成分股。

2. 与英伟达合作的“技术破局意义”

双方联手推进的Physical AI(物理AI),聚焦具身智能、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这一合作突破了此前AI多停留在“数字世界”的局限,为恒科指内的应用端企业打开想象空间:

- 对小马智行等自动驾驶企业而言,阿里的算力支撑与英伟达的技术协同,可加速算法迭代与场景落地;

- 百度等拥有AI大模型的企业,能借助Physical AI实现从“语言交互”到“物理行动”的延伸,拓宽商业化边界。

3. 开源生态的“行业赋能价值”

阿里将通义千问打造成“AI时代安卓系统”,已开源300多款全模态模型,全球下载量超6亿次。这种开源策略降低了恒科指内中小科技企业的AI应用门槛:

- 电商、内容类成分股可直接调用模型优化推荐算法;

- 企业服务类公司能基于开源框架快速开发行业解决方案,推动AI商业化渗透率提升。

二、恒科指的“阿里依赖症”:权重优势与结构短板并存

阿里作为恒科指的“压舱石”,其行情波动对指数的影响具有天然优势,但恒科指的成分股结构也决定了“带飞”效应存在局限性。

1. 权重牵引:短期情绪的直接放大器

恒科指的成分股权重高度集中,阿里与腾讯合计占比超30%。阿里在云栖大会后单日暴涨9%、市值飙升近3000亿港元,直接带动恒科指本周出现加速迹象。从历史数据看,阿里股价每波动5%,对恒科指的直接影响约0.75个百分点,这种权重效应让短期行情具备强催化性。

2. 结构制约:AI关联度分化的“断层带”

恒科指成分股覆盖电商、游戏、社交、科技硬件等多个领域,与阿里AI战略的关联度差异显著:

- 高关联板块:半导体、云计算、AI应用类成分股(如中芯国际、金山云)已呈现跟涨态势,受益于算力需求与生态赋能;

- 低关联板块:游戏、长视频等板块与AI基建的直接联动较弱,仅能受益于市场整体风险偏好提升,难以获得实质业绩支撑;

- 业绩验证缺口:部分企业虽沾边AI概念,但尚未形成规模化收入,阿里的投资转化为全行业业绩仍需3-5年周期,短期难改盈利分化格局。

三、资金与估值:外资信号与性价比的双重校验

“木头姐”加仓等外资动向与指数估值水平,共同决定了阿里AI催化的行情持续性。

1. 外资态度:从“试探性加仓”到“趋势性流入”?

“木头姐”旗下基金加仓阿里、百度等中概股,被视为外资对中国科技资产的乐观信号,但需理性看待:

- 此次加仓规模占基金净值比例不足2%,更多是对AI赛道的战术性布局,而非全面看多恒科指;

- 跟踪中概股的ETF资金流向显示,9月以来净流入规模约50亿美元,虽有回暖但远低于2023年峰值,外资回流仍需政策预期与业绩数据双重确认。

2. 估值安全垫:修复空间与风险并存

截至9月25日,恒科指动态市盈率约28倍,处于近三年60%分位,低于2021年峰值的75倍,但高于2022年底部的18倍:

- 优势在于分化:AI关联度高的成分股平均市盈率约35倍,低于美股科技股的42倍,存在估值修复空间;

- 风险在于盈利:恒科指成分股2025年Q2整体净利润增速仅8%,若AI投入短期内难以提振盈利,高估值将面临回调压力。

四、投资策略:抓“核心链”弃“伪概念”,警惕短期波动

在阿里AI战略催化下,恒科指的结构性机会已显现,但“全面带飞”尚不现实,投资者需采取差异化布局:

1. 短期聚焦“阿里AI核心产业链”

优先配置与阿里3800亿投资直接相关的标的:

- 算力硬件端:关注为阿里供应光模块、服务器的产业链公司;

- 生态赋能端:布局基于通义千问开源框架开发应用的企业服务类股票;

- 技术协同端:跟踪与英伟达、阿里有Physical AI合作的自动驾驶企业。

2. 中长期坚守“盈利确定性”

规避仅靠AI概念炒作的标的,选择具备“AI+主业”双驱动的企业:

- 如云服务企业需满足AI相关收入占比超20%且增速达50%以上;

- 半导体企业需有明确的阿里供应链订单落地,而非单纯依赖行业景气度。

3. 风险对冲:控制权重股依赖风险

鉴于阿里对指数的高影响度,可通过以下方式分散风险:

- 配置恒科指内非AI关联但估值低估的消费科技股,平衡组合波动;

- 借助沪港通南向资金流向指标,若单日流出超50亿港元则减持高仓位标的。

结语:AI是“引擎”而非“万能药”

阿里的3800亿AI押注,无疑为恒科指注入了稀缺的成长动能,其产业链辐射效应能带动部分成分股实现估值与业绩双升。但恒科指的“带飞”需要满足三个条件:阿里AI投入持续转化为自身盈利、全行业AI商业化加速落地、外资流入形成趋势。

短期来看,市场情绪与外资动向将主导行情节奏;中长期而言,只有那些能真正承接阿里AI生态红利、实现盈利增长的企业,才能成为拉动恒科指走牛的核心力量。投资者既不必高估短期催化效应,也不应忽视AI技术革命对科技资产估值逻辑的重塑——在躁动中抓主线,在波动中看价值,方能把握结构性机会$阿里巴巴-W(09988)$  

股市走势:阿里巴巴-SW、美光、Lithium Americas、Albemarle、通用汽车、Worthington Enterprises、Amazon、普拉格能源和Thor Industries
周三股市出现大幅波动,阿里巴巴-SW在宣布增加人工智能支出后飙升,美光科技尽管盈利强劲,但仍下跌,Lithium Americas因特朗普政府可能入股的消息而飙升,通用汽车获得升级,亚马逊在分析师升级后上涨,沃星顿企业报告积极盈利,普拉格能源在连续上涨后下跌,托尔工业公司公布强劲盈利。分析师还上调了美光科技的目标价。KB Home和H.B.的收益报告。富勒正在等待。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