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光伏电池龙头钧达股份在港招股,应该是光伏行业第一家A+H公司,基本面和估值都有些亮点,尤其是行业的新变化非常值得关注。 下文仔细分析,基于资金面信号、行业基本面、公司经营拐点,系统解析钧达港股打新的核心逻辑。 一、券商目标价隐含70%+涨幅,国家队与外资共同释放强做多信号 此次钧达港股上市,按中间价24港元,比起A股40元人民币左右的价格,有超过40%的 AH折价,相当于打了6折,有一定吸引力。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一季度,券商一直在大力推荐钧达。公开资料查到,给出了平均目标价在72元左右,现在A股价格是40块左右,也就是说2025年至少隐含70%以上涨幅。如果按2026年PE才6倍和港股折价40%来算,可能空间更大。 除了卖方猛推,一季度买方资金的动向释放强烈的做多信号。 社保118组合2025年一季度逆势新进建仓至4.57%,位列钧达第四大股东,持仓力度罕见,要知道国家级长线资金的动向历来是市场风向标,历史重仓股三年收益率中位数超200%。 代表着外资趋势的北向资金连续三个月净流入钧达股份,港股通持仓占比从年初的2.3%升至4.1%,说明诸多长线资金已在逆周期布局。 主流机构对钧达股份的乐观预期高度一致,是由于资本市场的聪明钱往往提前布局周期拐点,这种共识不是偶然,背后是光伏行业周期拐点预期与公司困境反转的双重共振。 二、产能出清尾声,光伏行业周期触底反转信号明确,供需重构开启新景气周期。 研究钧达股份这家公司,首先要放下传统的“亏损不看、盈利低不看”的这种所谓价值思维,要用周期股的逻辑去看。 回顾历史上的周期拐点,每一轮产能过剩后的供给侧出清都催生了后续龙头企业的戴维斯双击。本质上,与任何周期性行业类似,当下光伏行业也在复刻这一历史规律,光伏行业的周期性波动也是技术迭代与供需错配的结果。 经历2023-2024年残酷洗牌,光伏行业价格战导致全产业链毛利率跌至历史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