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9月24日公布的“2025年改变世界的公司”榜单里,禾赛与百度、阿里、百胜中国、文远知行一起,成为上榜的五家中国企业之一。自2015年设立以来,这份榜单只记录一件事:核心商业能力如何被用来解决真实而棘手的公共问题。禾赛入选的理由很具体——它把一项原本用于测绘和科研的昂贵传感器,变成了10万元级车型的标准安全配置,并且让交通事故率在真实路段下降了两位数。
理想汽车给出的测试数据显示,禾赛雷达在200米外识别到危险目标到系统触发预警,全程0.1秒,相当于把人类驾驶员的0.6秒平均反应时间提前了6倍。在120公里时速下,这0.5秒差值意味着额外17米的制动距离,足以把一次追尾降级为一次急刹。更关键的是,雨雾、黑夜、对向远光灯等场景下,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的误报率陡增,而激光雷达本身具备的抗干扰能力,让雷达在视觉系统在看不到时依旧输出稳定点云,从而把高速公路上的严重伤亡事故概率拉低90%。
成本是技术普及的硬门槛。五年前,一台64线机械式激光雷达报价超过8万美元,只能在Robotaxi小批量验证。禾赛把收发模块集成到自研芯片,再把芯片放进半固态转镜架构,用自建产线把百道工序压缩到单条自动化产线里,把物料清单缩减了85%。结果是,整套前向雷达的量产价格降到了数百美元区间,比2018年下降了99.5%。截至2025年8月,禾赛已拿到24家整车厂、120余个量产车型的定点,交付范围覆盖40余国,累计上路传感器数量超过百万颗。规模效应反过来继续摊薄成本,形成一条可持续的下降通道。
《财富》在评语里把禾赛称作是把昂贵技术转化为大众安全基础设施的样本。这句话背后是一组被低估的数字: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球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120万人,重伤致残数百万。如果激光雷达让20%的普通事故不再发生,仅中国每年就可减少约4万起死亡案例;在高速场景下,90%的重伤事故下降空间意味着上万家庭免于变故。
禾赛的下一代产品把测距能力推到400米,角分辨率提升到0.05°,同时把功耗再降30%。更远的意义在于,当激光雷达成为前装标配,每一辆上路的车都在实时采集3D道路数据,城市级高精地图的更新周期将从季度缩短到天级别,为后续的车路协同、城市NOA提供持续的新鲜血液。
禾赛把一条看似垂直的激光雷达赛道拆成三步:先用芯片化解决性能,再用产线化解决成本,最后用规模化解决信任。当安全收益被验证、成本曲线被摊平、法规端开始把激光雷达纳入五星评级指标时,这项技术就完成了从“选配”到“标配”的关键一跃。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