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关税重击?港股创新药增长趋势难改

南方东英资产管理
09-26

AI总结

  • 港股生物科技板块在不到一年内实现翻倍增长,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年内涨幅超102%,南方东英恒生生物科技ETF(3174.HK)规模增长超360%。

  • 尽管美国限制性政策传闻抑制了涨势,但在专利悬崖迫近和降价压力下,跨国药企愈发青睐中国药企的新药专利。

  • 跨国药企的政治影响力和游说能力成为中国创新药企抵御地缘政治风险的重要“护身符”,双方合作日益紧密,推动中国医药行业韧性增强,行业结构性转型趋势明显。每一次事件冲击带来的调整,或都意味上车机会。

不到一年增长翻倍,港股生物科技板块风头无两,成为“FOMO”阵营里的热门选手,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年至今大涨102.11%,南方东英恒生生物科技ETF(3174.HK) $南方恒生生科(03174)$ 规模增长超360%i。

迈入9月,港股生物科技板块似乎暂缓了涨势。9月10日,有报道称特朗普政府研议一项行政命令,拟把美企收购中国新药纳入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强制审查,恐影响中国药企专利出海。消息一出,恒生生物科技指数一度跌超3.4%ii。9月25日,特朗普再宣布关税重拳,10月1日起,将对所有品牌或专利药品征收100%关税,除非该公司正在美国设厂。

不过,这些传闻或政策好似“雷声大雨点小”,指数也止跌企稳。回看近两年,中国药企“内修”功力提升,外部行业情势也大变天——在专利悬崖迫近和降价压力下,跨国药企愈发青睐中国药企的新药专利。跨国药企的政治资源或成为一道外部护身符,助中国生物科技公司抵御地缘政治压力。

专利悬崖迫近令跨国药企转向中国资产

专利悬崖是指药企的药物专利保护期届满后,仿制药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进入市场,导致本来独占市场份额的原研药,出现销售收入和利润急剧下降的现象。

如今全球制药巨头正面临十年来最严峻的专利悬崖危机。据研究机构Evaluate数据,2027-2028年将有价值超1600亿美元年收入的药物专利到期,这一规模创下历史新高。

到2028年,全球大型药企到达专利悬崖高峰

资料来源:Evaluate,南方东英

为了避免收入迎来断崖式下降,制药巨头们需要在未来1-2年抓紧布局产品管线。在内部研发周期动辄十年、成功率低迷的现实下,跨国药企更倾向于通过向海外创新药企业收购优质管线资产,即业内常说的创新药海外BD交易,来壮大自己的创新药组合。

通俗来讲,海外BD交易就是创新药企把自己研发的新药,透过授权方式卖给外国药企或与外国药企联合开发,外国公司负责后续的临床试验和监管沟通,让药在海外上市销售。

同前几轮重大专利悬崖期不同,本轮跨国药企的创新弹药主要来源于中国创新药企。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国药企海外BD交易总额突破500亿美元,接近2024全年水平,且占全球总交易额近50%iii。对中国创新药企而言,达成BD不仅意味交易现金收入,也代表了跨国药企对创新质量的背书,还有助于打通未来海外上市的通道,一举多得。

特朗普的降价催促再添一把火

在美国政府的价格管控压力下,传统高价专利药增长空间被压缩,补充创新弹药紧迫性更甚。

随着《通胀削减法案》(IRA)的通过,美国政府现在可以直接与药企进行药品价格谈判。特朗普更是亲身敦促降价,5月12日扬言预计美国的处方药和药品价格将下降30%至80%。

7月31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透露,其向全球17家顶尖制药公司发信,包括礼来、诺和诺德和辉瑞,敦促其将美国新药价格削减至其他发达国家的最低售价,并限期60日拿出具体方案。

当成本压缩成为关键,中国创新药资产的低成本优势脱颖而出,短期内催化海外BD交易及CDMO业务扩张加速。据2024年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发布的全球生物药研发成本报告数据,中国生物药研发成本仅为美国的 1/5—1/10,合同研发生产(CDMO)能力已占据全球 20% 以上产能。

跨国药企的政治影响力被低估

专利悬崖迫近和降价压力催生游说动力,大型国际药企的政治影响力也不容小觑。

光大证券研报显示,2021年美国医药与卫生行业游说开支超过2.6亿美元,是美国政治游说开销最大行业,注册说客人数高达国会议员的三倍。

高额的游说开支是医药政策的稳定器。2024年《生物安全法案》风波,拟禁止药明康德和美国机构合作,作为全球最大生物科技组织的BIO,积极参与相关政治游说,从结果上看,《生物安全法案》最终并未得到通过,中国企业在全球医药产业中的作用不可分割,且联系越发深刻。

综合来看,跨国药企对创新药资产的高需求,恰同质优价平量大的中国创新药资产相匹配,跨国药企同中国生物科技公司的绑定正逐渐深入。这些颇具政治影响力的跨国药企,或将动用自己的游说能力,积极减少中国药企海外BD交易的政治阻力。

至于新颁布的100%药品关税重拳,初步看来只适用于已经商业化的药物,不涉及未上市的药物,且有制药工厂或正在设厂的公司不受影响。考虑到大多数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在美国实现商业化仍有距离,且收购中国创新药专利的跨国药企大都已宣布会在北美建厂,初步来看这一关税声明不会对港股生物科技板块造成颠覆式影响,且还需等待后续细节公布。

展望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药企和海外企业达成深度合作,跨国药企的政治资源和利益绑定或成为护身符,中国医药行业发展韧性在不断增强。今年的创纪录涨幅并非偶发,而是一场结构性转变的见证,是地缘政治风险难以轻易逆转的大趋势。

每一次的调整或许都带来上车机会。南方东英恒生生物科技ETF(3174.HK)投资于香港上市30间最大生物科技公司,囊括$百济神州(06160)$$三生制药(01530)$ 等出海领头羊,在中国创新药企出海及创纪录授权交易快速增长的大趋势下,助力投资者轻松把握增长机遇。

i彭博,Wind,截至2025/9/22的2025年至今表现

iiWind,2025/9/11当天表现

iii医药魔方

本文件所述产品得到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认可。有关认可并不意味着获得证监会官方推介。

本文件仅供一般参考,并不构成投资或任何方面的意见,亦不应被视为要约或游说投资于任何投资产品。如欲获取投资之意见,请咨询阁下的专业法律,税务和财务顾问。

投资涉及风险。过往的业绩数据并不预示未来的业绩表现。投资者应仔细阅读有关基金的销售文件及产品资料概要,以获取进一步资料,包括当中所载之产品特色及所有风险因素。投资者不应仅凭本文件作出投资决定。本文件不适用于禁止其分发或发送的司法管辖区。

本文件并不具法律约束力。南方东英对本文件概不负责,并表明不会就因本文件全部或任何部分内容而产生或因依赖该等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件并不授予收件人任何使用所载信息的版权或知识产权(不论是直接,或非直接,或暗示)。 在未经南方东英书面同意下,不得复印,分发或复制本文件内之任何数据或任何部分。

本文件所述产品或面临地域、市场、行业或投资工具集中风险。相比具有更多元化投资组合的基金,本文件所述产品的价值波动可能更大。

有关指数提供者免责声明,请参阅相关基金的发售文件。本文件由南方东英编制,并未经证监会审阅。

发行人:南方东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周末热议】想要抓住大牛股,需要什么条件?
大牛股常有,但真正买到了,并能拿得住,最后实现“大富大贵”却不常有。小虎们,根据你的投资经验,你觉得想要抓住大牛股,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运气?实力?意志力?……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