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老虎的同学们,今天不聊交易,聊下业务侧,1级市场投资端,为什么聊这个呢,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关注到创投圈的一些现状,大家就会发现最近拿到融资的项目特别的多,尤其是各种各样的智能硬件相关的项目。
真正的纯粹做国内市场的智能硬件是非常少的,大多数项目标准化套路其实都是讲了出海和全球化的故事,为什么,因为其实海外市场消费力更强,海外市场对于价格敏感度相对来说更低一些,人家用刀乐,欧元,英镑,想想这购买力,另外,很多这种ai+智能硬件的这种产品,一上来就做全球化,其实有一些品类本身销量还不错,所以也给大家打了一个比较好的样板。
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今天美国和海外的很多创业者其实对于硬件品类的创业的能力是非常弱的,因为他们距离我们国内的这种供应链非常远,他们做硬件能力很差,当然今天美国的ai能力,软件能力,以及当地的市场的了解程度要比我们强很多,但是他们有明显的短板,而这个短板是今天中国深圳最最强的能力,所以看起来这个市场是有一些可能宏达叙事的这种变化的故事,所以大家听了很多,你可能会觉得现在市场确实有变化,那么有大量的项目拿到新的融资也很正常。
但是其实不正常的点来了,其实今天大家无法理解今天的市场到底有多热,就拿着ppt一个idea,如果放到去年前年很有可能一个不错的创始人也就是一个五六千万,5000w到1个亿人民币左右的估值,基本上顶天了,跟二级股票市场是挂钩的,前2年情况大家也经历了,知道的,但是今天这个市场的情况下,很多项目第一轮就是三千万美金的估值第二轮5000w么进左右的估值,很有可能拿着ppt什么都没有,也能融到1亿美金估值的一轮融资,也就是说,今天在相比于去年的同样的时刻,市场技术,基本面没有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市场的同样的项目的估值有5倍道10倍的上修,这是非常不正常,就包括富老师自己,可能过去一两年也比较保守,也在想是不是我错了,还是市场错了,因为市场上的一些大机构,。红杉高瓴经纬等等,这些大的机构今年在疯狂的投项目,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自己的一些判断的思考给大家提供一些信息,第一就是今天市场当中有3波人在投出海,3波不同的投资人在投出海,大家逻辑是不同的,第一波人,像富老师这种,传统的跨境出海投资人(当然我兼的,平常交易优先),团队可能看了很多年的出海和全球化,我们对于亚马逊,对于电商这整一套的这种卖货到品牌再到物流服务的估值体系有一套非常深刻的自己的理解,这是我们这类投资人,可能估值会参照二级市场以及后期的很多项目要以赚钱为第一导向。
第二类投资人是国内原来看消费电子和智能硬件的一波投资人,这波人他们的逻辑其实会跟我们有很大的区别,他们更看重技术变化本身,也就是说这种技术变化带来的新的需求,是不是能带来一个更大的市场和更大的规模,所以呢他们在早期方面能会给到比我们可能跟我们差3倍道5倍左右的一个估值,比如是一个人,他有一个idea,他们可能就给到一个三五千万美金的一个估值,很多技术变化带来的这种智能硬件产品,一但做起来就是百亿的这种潜力的市场规模,可能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是这样的,另外很多投这种项目的投资人,原来 是投国内投一些这种消费电子产品。投一些这种消费项目,投一点点这种半科技的这种项目,大家其实没有太见过有收入很高利润的这种公司,还可以按照pe估值的这种后期公司出海公司所以大家觉得有利润风险很低所以就愿意给一个很高的价格。
第三类投资人其实是看ai的投资人,大家也在知道,其实在国内,ai这2年泡沫非常大,当然同学们也可以认为是短期的估值较高,但是长期这是一个必然趋势,ai项目大家就能理解吧,比如说很多ai投资人3亿美金 5亿么进的一个项目投下去没有任何的收入也看不到除了一个软件和一个模型以外的任何其他的东西,可能投的是这个人,这个团队和他的一个想法,当这些人看到这些所谓的这些跨境出海的ai硬件和想法电子产品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今天又有一个很牛逼的人,又有一个产品,可能还有prm初步验证的少量收入,那么一个项目,你用一个ai项目三分之一,五分之一的价格来投,实在是太便宜了,相当于你给ai找了一个落地的场景和应用,但是投的他们认为是投的是ai项目本身。大家就能明白,这里面的三种逻辑的不同吧,就像同学们今天炒股票是一样的,就是第一层逻辑,我们会把他当成一个销售,一个消费项目来看,第二个会把他当做一个简单的科技变化的消费电子产品来看,第三层逻辑会把他当做一个改变世界的ai项目来看,所以同样的一件事情,同样都是专业领域的投资人,大家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待一件事情给出的价格不同,这就是今天跨境出海一个特别夸张的现状,所以我们团队也在反思复盘是不是我们做错了什么,因为我们过去一段时间特别的保守(熬过寒冬么,老油条),对于项目的估值卡的特别严,是我们做错了,还是他们做错了,还是其实我们都错了,这是富老师最近2个月以来的不断反思的自己的一件事情(不止股票反思复盘,做业务事业也需要这种思维,这才能成长),因为大家知道吗,投资这件事是非常主观的,,你需要不断的去努力,去接受市场信息的变化,然后整理成自己对于未来投资思路的判断,项目估值的判断,人的判断以及市场趋势的判断,这样你才能赚到别人比别人更多的认知不对称的钱,所以引申出可能我想聊的第一个大的话题,就是究竟顺势而为的共识更重要,还是我们所谓理性思考在这件事情上更重要。
同学们是富老师,你们会怎么做判断,比如说现在市场上你激进一点,你很有可能更早的发现一些项目。投到第一轮,很有可能三个月左右就估值翻了几倍了,你的股票也卖不出去。可能红杉高瓴一系列这些郎朗知名的这些投资人会给你来接盘,但是你另外一方面理性的又告诉你,智能硬件所谓的创业死亡率是99%,因为我经历过20年之前那波智能硬件的这种创业热潮,我可以这么明确的讲,当年不是我投的,我们其他同事投的智能硬件项目,几乎没有一个在今天还活下来的,所以你可能知道,这件事情如果放眼终局。99%概率是错的,但是市场短期情绪能让你给你带来很多的增值并且在三年之内,并不一定能验证这个问题是错的,这种情况下你会尊重共识,还是继续保持理性的判断,还是在其中做一个修正介于2者之间,我觉得这个对于每一个专业投资人来说,其实都是一个很严重的考验。
而且大家知道吗,因为过去几年资本市场,金融市场非常差,,就导致了整个行业当中,中坚力量断层,就比如说像知名的一线美元机构的director ed ,然后vp这个能独立做项目的有自主判断能力的人,很多都已经被fire掉了,像大机构,也是很多都是新人的小朋友,分析师,投资经理,以及老登合伙人,他们很有可能自己也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停留在过去的互联网的那个年代的那些知名的那些合伙投资人们。从上而下大家会有一些投资压力,会有基金到期的问题,还有很多钱没有投的问题,另外就是二级市场表现很好,导致大家的信心稍微恢复了一点,所以上面手一松,下面的小朋友在疯狂推项目,这就是最近这个市场发生的情况。
有2个让我觉得非常超乎我世界观的话题,第一个可能我四五个月前聊的一个项目,当时他想做一个海外版的一个电动的产品,具体不说了,商业机密,我喜欢算账,当时聊天的时候就再算项目如果想要做出一个demo,以及pmf初步验证的这种批量化交付的产品的话, 你可能需要融8千万到1个亿人民币,因为大家要知道,很多硬件创业是非常烧钱的,一方面你需要很多技术研发人员,另外方面你产品要开模。你需要不断的去做测试,所以尤其是针对一些相对体个性体,体格稍微大一点的这种硬件产品,所以我当时说在这个资本市场环境下,你是很难拿到这个钱的,但是这3个月过去了,他拿到这个钱了,融完2轮1000w美金,就正儿八经把这个东西拿到了,当然,拿到后我还是不看好这个项目本身,因为有一些创业者其实是为了这个钱才创业的。至少融到了一笔足够多的钱能让自己去完成这个测试。而不是停留在这个天马行空想象的阶段,这是我觉得对于创业者来说很有利的一点,第二个可能是几个月前我一个朋友想投一个项目比如1亿的估值结果3个月过去了,这个项目融了就1个亿了,大家能明白这个其中的差距吗,3月赚10倍了直接套现的话。还是有点夸张的,短期估值大部分提升,再就是现在发生的这个情况。富老师收集大量市场的信息,在调整自己对于未来估值预测,但是我认为这一波的这种硬件的浪潮不会持续特别长的时间,资本市场是有永远也波峰波谷,每过几年同学们曾经在估值过高的时候投资站岗的教训,但是又有大量投资人特别害怕错过。
对于大机构来说,是错过一个拼多多更可怕,还是投50个蠢项目都gg更可怕,大家要明白这个逻辑,投30个项目最多亏你1亿美金,错过一个拼多多就是少赚100亿美金了,这是大机构的逻辑,和你作为一个独立投资人的逻辑,和你长久把投资当做自己能力这几点是不一样的,一个投资逻辑的不同,所以我鼓励大家在这么热的市场环境中如果你作为一个投资新人,你可以努力去出手,多投项目,不管用就是只要你这个项目,你真的看好,你就应该去尝试多投项目,因为多投才有机会,但是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我不需要去刷项目来证明自己,,富老师更多的还是去思考一个点,未来是怎么样的,是这波浪潮会持续很久,智能硬件就是未来的这个趋势,还是99%是泡沫,我有没有可能把泡沫挤掉一部分, 去尝试找到1%到底是什么,这是富老师最近在不断思考的一个点,最好,其实给最近的一些创业者一些建议,或者说你准备创业的这种在大疆insta360.然后小米等等这种知名硬件公司从业的这些人来说,我觉得创业并不是说你给钱,你就需要去创业的,创业是一件你不得不做的事情,永远记住我说的这句话,就真的好的创业者就是任何时候不想着创业心里就痒痒,这件事对你来说就是茶不思饭不想,就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掉,这是你创业的前提,而并不是说今天高瓴红杉给你500w美金是,说a你来出来创业,我就给钱,绝对不是这样,因为那样你很有可能花了500w美金甚至说更多比如3000w美金去给自己打怪升级获得一些经验值,但是你的创业大概率还是做不成的,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
第二点拿钱其实是循序渐进的,这个点大家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今天我认识的一些全球化创业者,,在今天的资本市场中可能一开始就是个ppt,一个idea,但是这个diea非常优秀,因为资本市场很好很热,他能一个融资的过程中,所以他根本没有花时间去他他的idea去变成现实,而是花大量的时间来融资,大量的时间去讲故事,去尝试拿到更多的钱,我反而其实认为拿钱是循序渐进的,做事情也是循序渐进的,在什么样的时间点拿到足够多的钱,能让你去把你的想法去落地,让让你把模型去做通在,最好的投融资是什么样的呢,是每年去融1到2次新的钱,估值翻倍增长这样,这样你会发现你在这样的一个公司里面,不管你是创始人还是投资人,员工都会觉得这个公司在蒸蒸日上,而不是短期在个高点,但是发现自己在漫长的一个平稳的发展的过程中,这其实是对自己非常消耗的一个过程,
最后也给富老师自己做个总结,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应该尊重共识的力量,这其实是很强大的,比如虚拟币,rwa上链技术,对于一类人是共识货币的一个属性,虽然我认为在今天跨境出海的人没有几个人真正懂这个硬件到底是怎么出海的,到底怎么做跨境出海投资,但是就是因为有这些不懂的人,在不断投这个行业。让大家账面上有更多的这种账面价值因为在增值,在比如说一个月前有老头说某股票有arvr概念,xr概念,我说老头你知道什么是xr吗,这些概念对于你来说是什么,是炒股票的概念,还是你真的了解这个概念本身,你对技术路线的落地程度了解,我们年轻人天天玩arvr眼镜,比如mata最新出的这个眼镜你可能认为是micro led+光波导的这种技术路线很有可能是其他的,但是这些东西大家知道吗,不知道,但是有共识就可以爆炒一波,这其实就是资本市场的现状,最近炒2波的什么量子计算机,我谷歌实验室的博士朋友都说没突破50个量子比特,技术还没成功还在路上,资本市场先暴拉概念股了,所以当所谓的共识蔓延到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的过程中,大家要警惕不管是一级市场的风险还是二级市场的风险,周围所有的人都告诉你这件事是对的时候,你永远要有警钟,你如果是个理性判断的人,你要想明白。在共识和理性自己独立思考面前,你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世界能赚到更多钱的机会,或者说让你减少亏损最多的机会,永远来自与你看到了一些事情,而大部分人没有看到,这才是vc赚最多钱的认知不对称的这个点,希望大家能独立思考,在共识和理性面前, 你应该怎样去权衡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