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估值锚定“新常态”,告别泡沫恐惧

NI500
09-30

随着标普500指数交易点位接近历史峰值,美股估值水平正逐渐逼近互联网泡沫时期的高点,这促使华尔街策略师们开始重新思考当前市场的“常态”标准。美国银行股票策略师Savita Subramanian近日在客户报告中指出,或许我们应将当前估值水平视为新常态,而非期待均值回归到过往时代。

这一思维转变反映了华尔街正在进行的全面重估,主要推动力来自人工智能应用的加速普及和企业盈利的韧性增长。CFRA Research首席投资策略师Sam Stovall表示,虽然美股估值相对于长期均值仍然偏高,但若以过去五年为参照系则显得更为合理。他分析称,对标20年长期均值,标普500指数溢价约40%;但若对比近五年数据——这个由科技巨头主导市场,基本面强劲的时期——溢价已缩小至个位数高位区间。

这场估值辩论已超越华尔街研究部门,蔓延至更广泛的投资者群体。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近期承认市场“估值相当高”,此言让人联想起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1996年关于“非理性繁荣”的著名警告——而该预警发出三年多后,互联网泡沫才最终破裂。

iCapital首席投资策略师Sonali Basak在社交媒体上援引业内专家观点强调,试图精准预测市场顶部可能代价惨重。她指出,格林斯潘警告后“市场又持续上涨数年”,坚守场外的投资者在纳斯达克指数最终崩盘前错过了五倍的涨幅。财富管理公司Ritholtz Wealth Management的首席投资官Barry Ritholtz表示,试图猜顶的投资者胜算极低。

基本面支撑高估值

历史教训正影响着当前市场叙事。资深分析师Ed Yardeni表示,虽然标普500远期市盈率已达22.8倍(接近1999年科技泡沫破裂前25倍的峰值),但企业盈利增长基本跟上了股价步伐。关键证据显示:在1990年代末期泡沫阶段,科技和通信服务类股占标普500市值的40%,却仅贡献23%的盈利;而今这两个行业占比达创纪录的44%,盈利贡献率也提升至37%。

尽管估值高企,但华尔街普遍认为当前并未出现泡沫迹象。Cetera Financial Group首席投资官Gene Goldman表示:2025年市场表现非凡,我们预期会出现3%-5%的回调,但任何回调都是逢低买入的良机。他列举强劲GDP增长,韧性十足的消费支出以及场外闲置资金作为股市的关键支撑,并强调未见熊市迹象,因为经济衰退才是熊市的前提——而当前经济表现相当稳健。

在Goldman看来,更大风险可能来自“熔涨”而非崩盘——随着投资者在年底前追逐业绩,可能出现集体涌入市场推高股价的现象。他补充道,鉴于2026年盈利预期保持强劲,美联储降息持续扩大市场参与度,股价有望维持高位运行。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