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不审慎,百信银行被罚1120万

新经济观察团
10-10

来源 | 观察团综合

9月3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公布行政处罚信息,其中,中信百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信银行”)及相关责任人员因相关互联网贷款等业务管理不审慎、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等,公司被罚款合计1120万元,于晓红被取消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5年,朱祎敏被给予警告。

据北京商报报道,百信银行方面回应称,此次处罚事项源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2023年对中信百信银行的业务监督检查,处罚涉及的业务发生在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期间。该行已全面落实相关整改措施。

而早在2023年8月,百信银行就因提供个人不良信息,未事先告知信息主体本人、未按要求向金融消费者披露与金融产品和服务有关的重要内容、投诉数据漏报等11项违法违规事实,被给予警告,并处以罚款503.2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百信银行成立于2017年9月,是中信银行与福建百度博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发起设立的国内首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注册资本为56.34亿元人民币,中信银行持股占比65.70%,百度公司持有26.03%,加拿大养老基金持有8.27%。

目前,百信银行的贷款业务中以个人贷款特别是消费贷款为主。

据根据联合资信发布的《中信百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跟踪评级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20-2022年,百信银行综合消费贷款额度分别达到396.12亿元、531.60亿元和631.68亿元,占贷款及垫款总额的81.36%、87.55%和84.09%,始终居高。

《报告》指出,百信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主要包括自营贷款和平台贷款两大类。其中平台贷款主要指与合作机构合作,并引入担保公司或保险公司提供增信服务的贷款。

据百信银行近期公布的助贷机构合作名单,其合作机构分为产业金融和个人消费金融两块业务,分别合作38家和56家公司,共94家合作方,主要是头部互联网平台、主流助贷公司和融资担保机构。

正因合作方较多,百信银行的消保压力也较大。在网上公开投诉平台上,有关百信银行的投诉案例已超过4700多条,涉及情由包括暴力催收、违规收取高额息费、利率过高、未经许可查询征信等等。

业绩方面,截至6月末,百信银行总资产1195.16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长1.90%。上半年实现营业净收入28.75亿元,实现净利润4.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64%和1.66%。

截至2024年末,百信银行总资产达到1172.90亿元,同比增长4.25%;实现营业净收入46.26亿元,同比增长2.02%;净利润6.52亿元,同比下滑23.74%。

2021-2023年,该行营收分别为29.98亿元、39.68亿元、45.34亿元;同期净利润为2.63亿元、6.56亿元、8.55亿元。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