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观察团 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 图片 2025年开年以来,外卖行业战火重燃,明争暗战持续上演,市场对该领域的关注度空前。 没有参与行业口水战的饿了么,却以一份亮眼财报展现出傲人的增长势头:阿里最新财报显示,2025财年内本地生活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2%,至670.76亿元;在截至3月31日止的季度内,受饿了么等订单快速增长所驱动,板块收入达161.34亿元,同比增长10%,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透过这份财报,不难发现其中暗藏着饿了么穿越周期的韧性增长密码:即以生态协同构建出规模壁垒,以AI技术革新重塑生产要素,进而实现规模效应与效率优化的双重突破。秉承这份价值战略,饿了么得以在长期主义的坐标系中,实现从“生存”到“进化”的嬗变,发展底气尽显。 01 厚积薄发 韧性增长 在过去,饿了么等阿里的本地生活板块曾被外界调侃为“规模不经济”:规模不小,利润没多少,但变化正在持续发生。 有行业分析,在饿了么和淘宝闪购联合补贴加持下,五一以来,饿了么的日单量已远超3000万门槛。内部人士透露,饿了么的整体DAU都翻了近一倍。 与此同时,饿了么的经营业绩不断改善,不仅实现了单季和全年营收的新高,增长韧性也不断凸显。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季度,本地生活整体板块的亏损为23.16亿元,同比缩小超28%。而若将对比周期拉长至三年,会发现本地生活板块已经完成了一场翻身革命:收入相对大幅增长55%、亏损收窄达到70%。近三年,板块季度营收增速和单季亏损收窄幅度均维持在双位数,不断释放向好向稳的积极信号。 更重要的是,饿了么经营业绩的“增速换挡”和“质量双升”背后,并非是通过牺牲骑手、商家、用户等某一群体的利益来压榨出短期利润,而是基于阿里生态沃土,通过AI技术革新赋能三方,实现规模扩张与成本优化的正向循环,打通了一条差异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这一切也表明,在低调潜行多年后,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