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撞车!聚水潭和广和通该怎么选?

四明逍遥阁
10-15

不出意外,果然撞车了。但没料到是广和通。

聚水潭的基本面分析昨天已做,可自行查阅。

今天重点来分析广和通的基本面,以及讲一讲资金冲突下的分配问题。

一句话总结

广和通是中国领先的无线通信模组 + AI 端侧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拟通过 A+H 架构进入港股市场,借此加快国际化布局与资本市场资源整合。

基本面深度剖析

业务和产品如下👇

广和通的主营业务是 无线通信模组 + 物联网 / AI 解决方案。其产品线包括:数传模组、智能模组、AI 模组

、定制端侧 AI 解决方案和机器人及端侧智能设备解决方案。

公司在产品线之上,尝试从“模组 + 方案”向系统级和端侧应用延伸。

这种模式有利于提升附加值,但也带来了研发、集成与市场推广的挑战。

行业和竞争格局分析如下👇

模组和通信模块及IoT是物联网基础设施核心环节。广和通在国内为先锋企业之一。

报道称广和通是全球第二大无线通信模组提供商,2024 年全球市场份额约占15.4%。

应用场景涵盖:汽车电子、智慧家庭、消费电子、智能零售等。

竞争对手可能包括其他通信模组和AI 模组厂商,以及电子硬件 + IoT平台提供商。

财务健康度评估

营收从22年到24年分别为52.03 → 56.52 → 69.71 亿元,利润则为3.65 → 5.65 → 6.77 亿元,毛利润稳定在20%上下。但25年第一季度营收18.56 亿元,同比下降12.59%,净利润1.18 亿元,同比下降37.3%。

现金流方面,由于出售子公司业务和结构调整对现金流短期造成一定干扰。

核心亮点

1、行业趋势和技术升级方向吻合:物联网、AI和端侧技术正加速落地,通信模组需求扩张。

2、规模与背景已有基础:营收基数大、盈利能力有历史支撑,品牌与客户资源较强。

3、资本市场战略价值:借助港股上市,有助于公司进入国际资本舞台、提升品牌与融资灵活性。

4、产品延伸潜力:从模组扩展至端侧 AI和机器人解决方案等,有机会获得增量业务。

投资风险

1、盈利下滑趋势不可忽视:若结构调整失败或主营业务压力加剧,盈利或继续承压,这会进一步恶化财务指标。

2、合规和外商投资风险:监管部门已要求其披露外商投资准入合规情况,存在被否定或整改的风险。

3、股权质押与控制权风险:大比例质押可能在市场恶化时引发平仓或控制权问题。

综合申购策略

估值上,A股收盘30.5,折合港币33.5。按照发行价上限21.5算,大概折价36%。科技板块的折价一直很大,基本在30%上下,可见油水并不大。

这里可以稍微扩展下,A股对科技是偏爱的,估值总会偏高一些,但港股完全市场化了,所以结果就如上,科技板块折价很大。

市场情绪上,机制B目前无一破发,但ah股除了宁德和恒瑞外,表现一直不佳。你觉得广和通能和宁德比否?只能说有机制B的下限在。

不考虑后续还要新股冲突的情况下,我的申购策略大如下:

1、低于15万的,一手广和通,其他现金摸聚水潭。

2、15到30万本金的,融资以聚水潭为主,剩余现金抽广和通。

3、30到60万的本金的,打一个聚水潭甲尾,剩余超过15万以上融资上广和通,以下现金摸。极端情况下,放弃广和通。

4、60到100万本金的,这个比较纠结。我倾向于聚水潭上乙组,剩余超15万融资否则现金打广和通。当然有能力上两个甲尾的,也不妨各打一个甲尾。

5、超过100万,基本都能双打了,无非取决于哪个甲尾,哪个乙头,以及上不上乙头的决策罢了。或者干脆放弃广和通,冲聚水潭都行,广和通摸几手现金罢了。

主打肯定是主打聚水潭的。主要ah有折价在,赚不到什么大钱。必然主打聚水潭是优选。

聚水潭6.817万手,甲乙各3.4万+,这次由于乙头所需的金额是甲尾的2倍,大概率我上乙头了。

聚水潭倍数大概在1000到1500倍之间,算他冻结3000亿吧。

广和通6.75万手,甲乙各3.35万,甲尾43万,乙头65万,中签概率估计不分伯仲,随意选择一个都行。

广和通倍数大概在1000倍左右。

倍数和中签概率均为预估,可能不准。

我个人的决策是聚水潭上乙头,现金摸广和通。两个小号分别现金摸聚水潭和广和通,不上融资。

$聚水潭(06687)$ $广和通(00638)$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