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对蔚来(NIO)提起诉讼,指控其通过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虚增收入与利润”,消息一出,蔚来股价盘中跌幅一度超过13%,收盘跌近9%。蔚来方面随后作出回应,指出该诉讼是源于2022年6月做空机构灰熊(Grizzly Research LLC)报告中的指控,并强调该报告“并无依据,包含许多错误、无根据的推测以及误导性结论”。
今日早间,蔚来股价反弹超过5%。有分析认为,GIC此次提起诉讼,背后可能带有一定的做空意图,而事件本身所涉及的事实早已在市场上有所讨论。 $蔚来-SW(09866)$ $蔚来(NIO)$
三地上市,BasS业务模式通过港交所审核
蔚来曾在纽约、香港、新加坡三地上市的企业,每一次上市都经历了严格的监管审核与信息披露程序。尤其是在香港上市过程中,BaaS(Battery as a Service)业务模式被详尽披露,并获得了香港证监会及港交所的审核认可。
此外,包括德意志银行、摩根士丹利、JP摩根、大和资本在内的多家国际投行,也曾在灰熊报告发布后发布研报,明确指出其“对BaaS商业模式存在严重误解”,并强调蔚来的业务数据与会计处理具备合理性与透明度。蔚能公司多次成功的股权与债权融资,也从市场层面印证了投资者对其商业模式与资产质量的认可。
再反观GIC作为管理规模超千亿美元的主权基金,,自身的投资表现亦不容乐观,根据《联合早报》报道,截至2025年3月底,GIC的20年年化实际回报率为3.8%,连续两年低于4%,为2020财年以来最低水平。同时,GIC也并非首次对上市公司发起诉讼。公开资料显示,其曾起诉过高通、默克、新基医药、英国石油等多家行业巨头。
中概股生存环境严峻,更需投资者理性看待
此次被诉,也从侧面反映出中概股在海外市场所面临的复杂环境:做空机构、集体诉讼律师、部分机构投资者之间,已形成一条完整的“围猎”产业链。即便公司通过独立调查、监管审核等多重考验,仍可能因旧事被重提而陷入舆论漩涡。
然而,真正具备长期价值的企业,从不因短期诉讼而动摇根基。蔚来在产品周期、技术研发、用户生态与全球布局上的持续投入,才是决定其未来价值的核心。我们呼吁投资者保持清醒,聚焦企业基本面,而非被情绪化诉讼带偏节奏。
数据验证说明:本文所引用的时间节点、审查结论、机构观点及GIC业绩数据,均来源于公开报道、公司公告及权威媒体,确保信息准确可查。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