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的轻笑声
10-18

小米股价跌穿发行价:抄底党蹲守的「黄金坑」,到底在哪个位置?

各位老铁,最近后台被问爆了:“小米股价都跌成这样了,到底能不能抄底?”“10港元能冲吗?8块是不是底?”

作为跟踪小米五年的老粉,今天咱们不玩虚的,从基本面、情绪面、估值锚三个维度拆解——这**跌到底是“估值杀”还是“基本面崩了”?现在蹲守的小米,到底在等一个怎样的上车点?

一、先盘盘:小米这**跌,到底在怕什么?

年初至今,小米集团-W(01810.HK)股价从14港元一路砸到9港元附近,最大跌幅超35%,不仅跌破2022年10月的10港元“政策底”,更无限逼近2018年上市发行价17港元的“脚踝斩”。

市场在怕什么?我总结了三重压力:

第一重:消费电子寒冬,核心基本盘承压。

2023年全球手机市场继续探底,IDC数据显示Q2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8.7%,小米虽以12.1%份额稳居第三,但出货量同比跌了15%。更扎心的是,高端化进展不及预期——小米14系列虽口碑回暖,但没能像当年**Mate系列那样“立住牌面”,ASP(平均售价)始终卡在1000-1200元区间,毛利率上不去,利润弹性就弱。

第二重:**强势回归,中高端市场被“截胡”。

这可能是小米最头疼的变量。Mate60系列开售即秒空,线上渠道“秒没”、线下门店排队,直接拉动**Q2国内手机份额从7%飙升至13%。用户心智一旦被激活,小米冲击3000+价位的难度陡增。机构预测,**明年手机出货量或重返6000万台,这相当于从安卓阵营里“硬生生切走一块蛋糕”。

第三重:造车新业务“吞金”,短期难见回报。

小米汽车是雷军的“二次创业”,但从财务角度看,2023年上半年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投入47亿元,全年预计超100亿。烧钱不可怕,可怕的是市场预期——当手机业务增长放缓,投资者急需看到第二曲线兑现。可直到现在,SU7的交付量、订单转化率、毛利率都还是“盲盒”,资金耐心正在被消耗。

二、跌出“黄金坑”了吗?用估值说话

暴跌之后,小米到底贵不贵?我们拉几个关键指标:

1. 市盈率(PE):历史底部区域

当前小米动态PE约15倍(TTM),什么概念?

• 对比苹果(28倍)、三星(18倍),小米估值已经低于国际巨头;

• 对比自身历史,2020年小米PE曾冲至40倍,2022年最低11倍,现在15倍处于近五年30%分位,算“合理偏低”;

• 更关键的是,若剔除造车业务的亏损(假设按分部估值,汽车业务单独算PS),手机+IoT+互联网服务的主业PE其实不到12倍,接近消费电子行业的“破产价”。

2. 自由现金流:健康度超预期

很多人忽略的是,小米的造血能力依然强悍。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59亿元,同比增长38%;账面现金及等价物超1300亿港元,足够覆盖造车投入和短期债务。换句话说,小米不是“缺钱跌”,而是“预期差跌”。

3. 技术面:9港元或是“情绪底”

从K线看,小米股价在9-9.5港元区间反复横跳一个月,成交量持续萎缩,这是典型的“惜售”信号。叠加港股整体反弹(恒指从16000点回到19000点),小米作为权重股,技术面支撑逐渐清晰。

三、抄底策略:分两种人,给两个答案

说了这么多,到底多少价位能进?这得看你是什么类型的投资者——

如果是长期主义者(持有1-3年):9-10港元闭眼吸

小米的核心逻辑从未变过:

• 全球第三大手机厂,IoT设备连接数超5.8亿,互联网服务ARPU值稳步提升,这些“基本盘”提供了安全垫;

• 汽车业务虽未兑现,但雷军亲自挂帅+每年百亿投入,对标特斯拉早期,市场终会为“可能性”定价;

• 现在的估值,已经把“手机增长停滞+**挤压+造车延期”的悲观预期打满,向下空间有限。

长期看,若小米手机高端化突破(比如小米15系列站稳3000+)、汽车交付量破万,估值修复到20-25倍PE(对应股价15-20港元)是大概率事件。9-10港元买,三年翻倍不是梦。

如果是短期博弈者(想赚反弹):等两个信号

短期想抄反弹的老铁,别急着冲。需要观察两个催化剂:

• 手机数据回暖:比如Q3出货量环比止跌、国内市场份额企稳,证明**挤压的影响边际减弱;

• 汽车订单超预期:SU7正式交付后,周度交付量若稳定在3000台以上,市场会重新评估第二曲线的价值。

这两个信号出现后,股价可能快速反弹至11-12港元,短期博弈的安全垫更厚。

最后说句大实话:

投资最忌讳“精准抄底”,我们能做的,是在“价格低于价值”时逐步布局。小米现在的问题,是“短期业绩承压+长期故事待验证”的矛盾体,但15倍的PE、千亿现金储备、全球化的渠道网络,足够支撑它熬过寒冬。

如果你相信雷军的“最后一次创业”,相信中国消费电子龙头的韧性,9港元附近的小米,或许就是你等了好几年的“上车票”。

当然,股市没有“稳赚”,仓位控制永远是第一位——别all in,分批建仓,用闲钱投资。毕竟,等小米汽车跑通、手机高端化成功那天,你会感谢现在冷静的自己。

(风险提示: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完)

小米10月跌近15%!理想上车价位是?
小米港股近期股价狂泄,10月港股已累跌15%。【大家觉得止跌信号会是什么?你的理想上车价位是?】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发表看法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