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抢走所有工作,人类还剩下什么?

伍治坚证据主义
10-21

过去两百年,人类社会最大的恐惧从来没变过,那就是:“机器会不会抢我的饭碗?”从纺织机到自动化生产线,每一波技术革命都被人称作“最后一份人类的工作”。但这次可能不太一样。

AI 的崛起,尤其是像Roman Yampolskiy所预言的超级智能时代,不只是抢饭碗,而是连“饭”都可能不需要了。

Roman Yampolskiy 是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和网络安全实验室主任。他被认为是“AI安全”概念的提出者之一,以研究超级智能可控性闻名。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他说得很直白:我们在两三年内就能看到真正的人工通用智能(AGI),到 2030 年左右,几乎所有的职业都可以被替代,失业率可能高达 99%【1】。这话听着像科幻小说,但仔细想一想,也不是完全没道理。

现在的 AI,不只是会写作文、编代码、画图、写诗。连会计、法务、医生都在被一点点蚕食。如果 ChatGPT 能比 MBA 学生写出更像人话的商业报告,那谁还需要雇人写报告?

过去我们还可以安慰自己:“技术消灭旧工作,也会创造新工作。”但 Yampolskiy 悲观地说:这次没有 Plan B。因为如果 AI 能自己设计 AI,连“prompt 工程师”这种新职位都活不过两年。就像上个世纪我们让机器代替了体力,这一轮,我们正在让机器接管认知。问题在于,人类擅长的,就是认知。

有趣的是,AI 带来的失业,并不一定伴随贫穷。相反,它可能带来一种“无用的繁荣”。Yampolskiy 的逻辑是:当 AI 能在几乎零成本下生产知识与劳动力,世界将出现“免费劳动力”和“无限财富”。听上去像天堂,其实更可能像地狱。因为经济增长不再需要人类,资本收益将彻底脱离劳动收益。我们将第一次遇到“增长与就业脱钩”的世界。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这基本意味着“资本对劳动的最终胜利”。AI 加速的不是创新,而是劳资之间分配结构的倾斜。未来即使 GDP 继续增长,大多数人类也可能只剩下一个角色:消费者,而且是被算法操纵的消费者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AI 将像工业革命一样,虽然会抹杀一部分职业,但同时也会创造出新的产业和岗位。问题是,工业革命虽然取代了纺织工,但仍需要工程师、电工和司机;而 AGI 革命连工程师都能替。它不是帮你织布的机器,而是帮你发明机器的机器。这是“最后一轮替代”,因为它连“发明者”都自动化了。

那怎么办呢?传统的答案是“教育和再培训”,但 Yampolskiy 在采访中用一句话掐灭了希望:“如果所有工作都能被 AI 取代,那你再培训学什么?学如何被取代得更慢一点吗?” 仔细一想,确实如此。过去学编程是护身符,现在 AI 写代码比大多数程序员还干净。几年前“prompt 工程师”被誉为新黄金职业,结果 AI 自己学会写 prompt。教育系统的滞后,已经追不上技术的提速。

于是有人提出“全民基本收入”(UBI)。理论上,当生产力达到无限,人类可以不工作就获得生存保障。但问题是,保障了“活着”,却未必能保障“意义”。一个没有工作的社会,怎么定义价值?靠谁发工资?向谁征税?一个不再需要劳动的经济体,会不会连“经济”这个词都不再需要?

更深层的焦虑是心理层面的。人类几千年来把“职业”当成身份的基石。你是谁?答案往往是:“我是老师”、“我是律师”、“我是医生”。可如果工作消失,我们该怎么定义自己?也许未来人类的自我介绍会变成:“我是一个仍然想干点什么的闲人。”

当然,也别太悲观。历史上每次技术革命都让人类多了点时间去思考人生。18 世纪的蒸汽机让人从田里走向工厂;20 世纪的电脑让人从工厂走进办公室;也许 21 世纪的 AI 能让我们走出办公室,重新走向生活。

如果 AGI 真的取代了我们所有的职业,那可能也取代了我们所有的借口。我们再也不能说“太忙了没时间陪孩子”、“太累了不想读书”。到时候,我们终于得面对一个更难的问题:当赚钱不再是人生的中心,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Yampolskiy 提出了一个看似疯狂但颇具哲学意味的观点:人类正在发明自己的“最后一项技术”:智能本身。一旦成功,所有其他技术创新都将被 AI 接管。这是人类的“终极发明”。从此之后,科学、艺术、伦理、甚至道德,都可能由机器主导。这听起来像《创世纪》的现代版:上帝用尘土造人,而我们用数据造神

对投资者而言,这并非纯哲学问题。一个 99% 失业的社会,企业卖什么?谁来消费?这意味着传统消费逻辑会崩塌,投资将重新定价“意义”本身。比如,提供情感陪伴、真实体验、或人际连接的产业(心理咨询、旅游、艺术、体育)可能成为新的稀缺资源。AI 越无所不能,人类越渴望“无用之用”。如果说前AI时代的奢侈品是各种物质,那么后AI时代的奢侈品将是“人味”

AI 的崛起像一场无法回避的牛市:没人知道何时见顶,也没人能全身而退。Yampolskiy 的警告,其实也是在提醒我们:科技可以越来越聪明,但人性却未必跟得上。机器能自我进化,而我们依旧会贪婪、恐惧、冲动。真正无法被升级的,不是算法,而是人心。

参考资料:

【1】The AI Safety Expert: These Are the Only 5 Jobs That Will Remain in 2030!,Dr. Roman Yampolskiy访谈,2025 年 10 月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