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中叶的欧洲,蒸汽机的轰鸣声第一次打破了人类对自然极限的想象。1769年,詹姆斯·瓦特在格拉斯哥改良了蒸汽机,使其效率提高三倍;1776年,他与马修·博尔顿成立博尔顿-瓦特公司,开启了能源机械化时代。同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提出分工与市场的力量。这两件事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生,象征着“技术”和“制度”两股力量的结合,这也成为英国后来超越世界的起点。 过了差不多100年,到1850年时,英国的煤炭产量占全球七成,棉纺织品出口占世界八成。伦敦人口从1700年的60万膨胀至1850年的230万,人均GDP增长超过六倍。 同一时期的清朝与奥斯曼帝国,仍然以手工业与农业为主,工匠作坊和行会制度限制创新,皇权与贵族垄断抑制竞争。到十九世纪中叶时,英国的制造业产出已经超过清朝与奥斯曼的总和。 为什么会这样?《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一书给出的答案是:不是文化、不是地理,而是制度。 英国并不是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她的煤炭不如中国多,人口不如法国多,殖民地在十八世纪中期仍远不如西班牙庞大。然而,工业革命在这里率先发生。关键在于:制度改革把技术变成了生产力。 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威廉三世被逼签署《权利法案》,确立议会对财政与立法的主导权。国王不再能随意征税、没收资产。六年后,英格兰银行成立,英国政府开始以公开发行国债的方式筹资。国债由议会担保,投资人终于敢把钱借给国家。资本开始信任制度,而非君主。 与此同时,英国在十七世纪通过了《垄断法令》,奠定了现代专利制度的基础。专利的发明者拥有十四年的独占权,并且可以合法获利。十八世纪,英国的专利数量从几十件激增到数百件,几乎每一项新技术都能找到对应的“版权保护伞”。1769年,瓦特的蒸汽机获得专利;1775年,英国议会又为其延长至1800年。正是这项延长法案,让瓦特与投资人博尔顿得以长期合作。他们一方出技术,一方出资本,两者的有效结合是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