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找到了!国际资本加码港股与A股的新逻辑

郭二侠说财
10-23

香港市场这座连接中外的金融桥梁,正成为国际资本布局中国资产的核心通道。

2025年,港股市场迎来一波A股企业二次上市热潮。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医药巨头恒瑞医药、挖掘机霸主三一重工等A股龙头公司纷纷赴港上市,吸引大量国际资本参与认购,包括美国的贝莱德、施罗德、红杉资本,新加坡的淡马锡,韩国未来资产,科威特投资局(KIA)等国际顶级投行的积极参与。

这一现象引发市场思考,为什么国际投行不直接购买A股,而更青睐香港市场?

首先,港股市场资金流动宽松,对国际投行而言,通过港股投资中国企业可以避免直接进入A股市场可能面临的部分限制。

其次,港股市场提供更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国际投行可以在港股市场利用衍生品等工具进行风险对冲,这是直接投资A股市场所不具备的优势。

第三,港股以港币计价,与美元挂钩,规避了人民币汇率风险。如果买A股需兑换人民币,增加汇兑成本和管制风险。

此外,A股T+1交易制度和涨跌停限制降低了资金灵活性,而H股T+0和无涨跌幅更符合外资习惯。

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研报中指出,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兴趣已升至202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超过九成美国投资者愿意增加对中国资产的配置。

中国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技术这些高科技领域进步神速,这成了吸引外国投资的重要原因,大家都怕错过中国科技发展的快车。

数据进一步证实了外资的乐观预期并非空穴来风:

• 资金流向方面,2025年以来外资通过港股通净流入中国股市的规模显著增加。9月数据显示,外资净流入中国股市达46亿美元,创下近一年单月新高。

• 估值比较方面,A股相对全球其他主要市场存在明显折价。沪深300指数相对MSCI全球新兴市场指数存在12%—13%的折价,为历史较低水平。

• 持仓比例方面,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的敞口仍相对较低。在MSCI新兴市场基准指数中,中国股票权重为29%,但全球投资者仅将26.6%的资金配置给中国股票,这一差距意味着巨大增持空间。

高科技产业**国GDP的比例也从2018年的11%增至2026年的预期23%,加上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扩大。

随着中国科技实力增强,相关指数产品也成为外资布局中国资产的重要工具。美股市场中国科技指数ETF(代码CNQQ),成分股是100家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中资企业,覆盖汽车与交通运输、商业与消费服务技术等五大领域,为外资提供全面布局中国科技板块的通道。

CNQQ还被称为“中国版纳指100ETF”,通过它投资者可以接触到在中国最优秀的一批科技公司,这些公司堪称谷歌、Meta、特斯拉、苹果、OpenAI的中国版。

基于因子选股和非传统的市值加权方法,CNQQ打造了一个更高质量的成长型股票组合,为投资人提供了一个具前瞻性、全面且长期有效的投资解决方案。

日间交易双创恒科,夜盘运作CNQQ,可以全天候24小时的交易中国科技板块。有了CNQQ就可以及时响应全球市场动态,有效捕捉非A股交易时段的潜在机遇。

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科技资产的兴趣已从单纯的互联网平台经济,扩展至AI、半导体、高端制造等更广泛的硬科技领域。这种转变与中国产业升级步伐一致,使外资能够更精准地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红利。

2025年上半年,外资机构调研A股上市公司频次显著增加,合计643家外资机构调研A股上市公司4835家次,其中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行业最受关注。

美联储已经进入降息周期并同时宣布结束缩表,这标志着其货币政策正式转向宽松,这一变化对全球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美元走弱推动资金从美国市场流向估值洼地,中国因经济韧性与产业红利成为外资增配的主要目的地。

历史数据显示,在美元宽松周期下,新兴市场往往表现优异。2025年这一趋势更加明显,美国经济不确定性上升促使全球资本寻求多元化配置。

美联储政策转向宽松,一方面美联储降息国内也可能跟着降息,这有效减轻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改善其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全球流动性改善推动风险偏好上升,会有更多资金流向新兴市场。

瑞银、德意志银行、惠誉等机构已纷纷上调了对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进一步强化了中国资产的吸引力。

未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将有更多外资通过香港市场参与中国经济增长红利。哑铃策略——一端关注AI、半导体等成长龙头,一端聚焦高股息优质蓝筹,将成为外资配置中国资产的重要思路。

全球资本对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不是短期波动,而是长期趋势的开始。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发表看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