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是由Stock as business翻译过来的。
这句话想表达的本义是,买股票的本质并不是购买股票本身,而是应该像购买一个企业、一个公司、一个商业那样去思考。
之所以说,能否5分钟明白“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这句话,是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做价值投资,其实是看一个人能否直击本质。
不仅仅是看到股票背后的本质是企业、是公司是活生生的商业运转。更重要的是,这个投资者不仅能瞬间看破股票背后的本质,以后在调研中,还能实事求是的看破每一个企业商业模式、管理层背后的本质。
段永平说,他用了很长时间,才逐步理解了巴菲特午餐时候,巴菲特提到的,投资一个企业最重要的的是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
段永平在自己的投资体系中,也是将商业模式放在企业文化的前面。也就是说,企业的运转逻辑(体系、系统)在投资中是比公司的管理层和经营者们的思维模式更优先考虑的。
如果细读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其实可以看到一些蛛丝马迹。
1982年伯克希尔致股东信中提到:
若企业处在产业面临供给过剩且产品无差异化,成本与价格系由完全竞争来决定,如此产业铁定会面临悲惨的下场。砂糖无差异化,而喜诗糖果有差异化。
许多产业无法差异化(如猪肉、农产品等),持续的产能过剩无法控制价格滑落导致获利不佳,当然产能过剩会因产能缩减或需求增加而自我修正,而不幸的是这种修正的过程却是缓慢而痛苦的,当产业好不容易面临反弹时,却又是一窝蜂全面扩张的开始,不到几年又必须面对先前的窘况。
1985年伯克希尔股东信中讨论到:
从投资回报角度来衡量,你划的是一条怎样的船更胜于你怎样去划。
几年前我曾说当一个以管理著名的专家遇到一家不具前景的公司时,通常是后者会占上风,如今我的看法一点也不变,当你遇到一艘总是会漏水的破船,与其不断白费力气去补破洞,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换条好船之上。
可以看到,从投资回报角度来看,好的商业模式更具有长期竞争力。从喜诗糖果案例来看,其投资回报率远高于伯克希尔纺织业。纺织业当时就面对持续的竞争与设备投入,且巨额的设备投入以后,最终不一定能把产品卖出去。
而即使是再优秀的管理者,如果本身企业的商业模式已经不好,无论再怎么努力,也可能无法扭转亏损的颓势。其实,巴菲特在伯克希尔纺织业上坚持了21年,从1964年到1985年,这些年正好是美国纺织业向全球转移的过程,不仅固定资产的投入不减,因为设备需要升级换代,同时产品价格还越来越没有竞争力。
从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和管理系统是有惯性的。同时,无论是过去多么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不那么符合时宜,或者是因为模式的优势让管理者和经营者们放弃与时俱进。
所以,好的模式不能成为管理者们放松创新的温室,从更长的历史周期看,优秀的企业文化会让创新能够持续,同时创造和形成好的商业模式。
从长远角度看,我们既不能过于短视,单纯考虑经济利益,而忽略了长期的产业完整性、科技创新和文化系统的发展。同时,从中短期的投资收益来看,又需要综合考量投资回报,在长期和中短期发展中找到平衡点。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