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行业正处在关键节点,从技术验证走向规模化与商业化加速落地,已成为行业发展共识与明确路径。
据飞说智行获悉,近日,卡尔动力受邀参加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WICV),携未来运输机器人KargoBot Space重磅亮相。
18日,CEO韦峻青博士在主题演讲中,公布了L4无人货运最新商业化运营成果。韦峻青博士表示,无人货运是自动驾驶行业最难,也是能创造最大价值的赛道,卡尔动力已率先实现无人货运规模化商业落地,最终将以未来运输的通用基座模型,构建覆盖全场景、全行业的高效、安全、经济的运输服务网络。
无人货运,解决更难但价值量更高的问题
在自动驾驶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的当下,技术迭代与资本涌入推动行业快速发展,但痛点与难点依然突出,存在极端场景下技术稳定性不足、L4自动驾驶“成本魔咒”难解、商业闭环难以形成等更加棘手的问题。对此,韦峻青认为,无人货运的使命是解决“更大、更痛、更难,但价值量更高”的问题。
聚焦干线物流这一6万亿级的“主动脉”市场,卡尔动力直接扎根鄂尔多斯这样的能源运输重镇,直面公路货运最真实的痛点,提出了“混合智能编队”方案,由一名司机驾驶的L2领航车带领多辆L4全无人跟随车,最多可节省83%的人力和10%的能耗。该方案采用领先的端到端架构和强化学习技术范式,不断优化自动驾驶系统性能,可解决异形车异性物避让、羊群避让、夜间施工路段等长尾复杂场景。
目前,卡尔动力已在我国的华北、西北等地开展无人货运技术的测试和常态化运营,率先实现L4无人货运商业化,在极端场景中做到技术与经济性的平衡。
卡尔模式,无人货运最快价值落地路径
技术唯有规模化落地才能释放价值。专注无人货运领域,卡尔动力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高速通路——“技术+商业”双向正循环的卡尔模式。
演讲中,韦峻青公布了混合智能编队的最新数据成果。截至10月,混合智能编队车队数量已突破400台,L4级自动驾驶编队运营里程达3000万公里,L4级自动驾驶载货量达10亿吨公里,仍保持行业领先。
以混合智能编队切入真实货运场景,将积累的运营数据反哺技术迭代,夯实技术壁垒。在这场需要“百亿”投入和专注的持久战中,卡尔动力完成了全球首个公开道路全无人运输闭环,并率先达成UE转正、年化营收超5亿元的商业化里程碑。这一模式目前已拓展至全国10余个省市、20多家客户,形成6倍毛利提升的规模效应。
卡尔动力用多维度持续领先身位,验证了以“技术+商业”正循环为核心的“卡尔模式”是无人货运最快的价值落地路径,也为整个自动驾驶行业加速规模化商业落地提供了关键范式。
以“运输机器人+运输操作系统”,驶向未来运输时代
本次展会同期展出的未来运输机器人KargoBot Space也受到高度关注,采用无驾驶舱设计和模块化通用平台,满足全行业、全场景、多样化无人货运需求。
立足已有的L4无人货运商业化成果,卡尔动力对“未来运输”的构想愈发清晰:货运的终极形态,是迈向以“自主机器化”为标志的未来运输时代。
韦峻青表示,未来运输时代的核心载体将是未来运输机器人。它绝非仅是去掉驾驶室的卡车,而是融合了领先的运输机器人大模型和运输通用平台的自主移动单元。只有通过运输机器人,才能实现货物在公路网络中的自主路由与高效流转,真正抵达高效、无边界的未来运输时代。
为实现这一目标,卡尔动力也在打造面向整个物理货运世界的通用运输AGI,以“未来运输的自主机器人+运输操作系统”,向“X”个新场景、货运行业泛化,让规模化、低成本、高可靠的自主运输服务成为全社会的基础设施。
随着卡尔模式在更多区域、更多行业的复制,以及运输AGI技术基座的持续完善,无人货运正在不断打破技术和商业的边界,重构公路物流的成本结构与效率标准,推动自动驾驶干线物流通向一个高效、无边界的未来运输时代。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