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的轻笑声
10-28 14:25

港股战:谁是Robotaxi第一股

小马 vs 文远逐鹿港股

开篇提要

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已双双完成中国证监会备案并进入港交所聆讯程序——短期内“港 Robotaxi 第一股”更像是一场时间与定价赛。若以谁先挂牌为判准,登榜时间取决于聆讯通过与档期安排;若以市场认可度与估值为准,WeRide凭借先行上市的市价信息占短期信息优势,但Pony.ai的营收增长与海外牌照扩张将决定中长期话语权。 

一、备案与发行量:两家公司“镜像”起跑

关键数据点:Pony.ai 拟发行 1.021465 亿股(2025-10-14;中国证监会备案) / WeRide 拟发行 1.024 亿股(2025-10-14;证监会备案)。 

解读:

10月1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备案显示,两家公司在发行规模上几乎打平(Pony.ai 1.021465 亿股、WeRide 1.024 亿股),这不只是数字巧合,而反映出双方对资本化路径的相似判断:既要保留美股盘的流动性,又要用港股吸引亚洲与长线机构资本。备案本身并不等于上市批准,但意味着双方已完成国内监管的第一道门槛,进入与券商、联交所的对接与聆讯阶段。 

结论/影响:

发行规模相近意味着二次上市后初始流通量和股本摊薄风险相似,投资者应把关注点从“谁先挂牌”转向“定价区间、基石投资者及后续锁定安排”。短期内,谁能通过聆讯并率先公布招股价区间,谁就有先发的市场定价权。

二、谁有“可验证”的业绩与商业化进展?

关键数据点:Pony.ai 2025 年上半年营收 3,543 万美元(截至 2025-06-30;公司招股书披露);其中 Robotaxi 业务上半年收入 325.6 万美元(2025-06-30)。 

解读:

Pony.ai 在其聆讯后披露的财政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营收同比扩张(上半年营收 3,543 万美元),Robotaxi 业务虽仍占比小(约 9% 的上半年营收),但同比增长显著(Robotaxi 收入同比 +178.8%),这说明商业化收入还在早期放量阶段:客单价、覆盖城市与车辆数仍是能否快速放量的关键。WeRide 作为在纳斯达克已有股票价格与市值参考(2025-10-15 市值约 29 亿美元,市场波动明显),市场可以用市价对其商业化进度直接估值,但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也会披露营运与牌照布局详情。 

结论/影响:

短期投资者会更青睐能用“可核验数字”讲故事的一方;若你的判断基于“谁的商业化路径更清晰”,要重点看:车辆投放节奏、运营城市的牌照(资格)、以及单车盈利能力的时间表。Pony.ai 的营收增长证明了路径,但绝非规模化成功的充分条件。

三、估值与市场期待:谁更有议价权?

关键数据点:WeRide 市场估值约 29 亿美元(2025-10-15;路透报道);Pony.ai 在美股上市时估值约 52.5 亿美元(2024-11-27;纳斯达克/路透)。 

解读:

WeRide 在美股已上市且有市场价格作为参考,短期可观察到的股价波动与市值变动会影响其在港定价区间(再融资与二次上市通常以美股参考价格与折溢价修正)。Pony.ai 虽然在美股也有挂牌,但两家公司在美股基础上的交易流动性、公众持股结构与机构估值存在差异:Pony.ai 在美股上市首日的估值与市场表现显示出更高的市场关注度,但其股价波动性同时更大。港股市场对科技/成长股的估值偏好与A/H溢价机制也会影响首日定价与首发规模吸收能力。 

结论/影响:

谁能在招股阶段拿到更多基石/保荐团支持并合理设置估值区间,谁就在首发阶段掌握话语权。对于投资者而言,关注点应放在招股说明书中的保荐人名单、基石投资者名单、以及美股与港股间的折溢价假设。

四、监管与牌照:商业化推进的“通行证”

关键数据点:WeRide 声称其产品已获 7 国自动驾驶牌照,并在 11 国 30+ 城市开展业务(截至招股书披露日期 2025-10;财经媒体报道)。 

解读:

Robotaxi 的商业化不仅是技术与成本问题,更是监管牌照与地方政府合作能力的体现。WeRide 强调其多国牌照与国际化部署,这在面对全球化布局时是显著加分项;Pony.ai 则通过近期在卢森堡、新加坡及迪拜拿到许可或合作协议,显示出同步推进海外营运的路线。监管端的开放节奏(例如中国在测试道路与上牌政策上的松紧)将直接影响单车投放速度与单车产出(即单位船舶营收)。此外,地方牌照通常伴随运营补贴或流量支持,这会短期影响单车经济性。 

结论/影响:

具备更多牌照与成熟运营案例的公司能更快将“测试收入”转化为“可预测的运营现金流”。投资者在评估谁更具长期竞争力时,应详查招股书中关于牌照、城市级合作协议与补贴条款的披露。

港股“第一股”争夺战是时间、定价与话语权的综合较量:短期看谁先过会与定价更有利,中长期看谁的商业化路径与牌照网络能支撑可持续盈利。 

三条可执行建议

1. 短期(1–3 个月):关注两家公司聆讯结果与招股价区间,优先审查基石投资者名单与锁定期条款;若你偏好事件驱动,可考虑以较小仓位参与定价后的首日波动。

2. 中期(3–12 个月):观测关键运营数据(单车日均订单、单位经济性、城市扩张速度),以及地方牌照和补贴政策是否兑现;基于真实营收轨迹再调整仓位。

3. 长期(>12 个月):以能否实现单位盈利为核心判断逻辑;若公司在 2 年内未能显著改善单车经济性,应重新评估其作为“出行基础设施股”的长期价值。

关键数据来源(示例,需以招股书与权威媒体最终披露为准)

路透(Reuters);南华早报(SCMP);公司招股书 / 港交所聆讯文件(Pony.ai 招股书 PDF);WeRide 投资者关系公告。 

小马智行&文远知行H股招股!“港Robotaxi第一股”是?
据港交所公告,小马智行拟发行约4196万股,定价上限180港元;文远知行拟发行约8825万股,定价上限35港元,两者均计划于11月6日挂牌交易。小马智行是中国唯一一家在北上广深获得面向公众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许可的公司,而文远知行则是全球唯一在7个国家获得自动驾驶牌照的公司。【大家觉得港股“Robotaxi”第一股会是谁?你更看好哪家公司?】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