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余震”后,盛京银行何以再唱东北歌?丨正经深度

正经社
10-28

文丨康康  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4100字)

【正经社“银行升级战”观察之44】

东北4家上市银行中唯一资产超万亿元的盛京银行,终究还是迈出了重大一步。10月21日的公告显示,其已正式启动H股退市程序。

事实上,2022年9月,恒大集团退出以后,盛京银行H股股票交易量便不断萎缩。

2023年4月,孙进从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副行长任上调任盛京银行党委书记,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但股市成交情况还是继续恶化。

2025年8月26日,盛京银行和盛京金控联合发布公告,宣布盛京金控及一致行动人发起全面现金要约,收购全部流通H股和部分内资股,以最终实现从港交所退市。公告给出的理由,一是为了给股东提供更好的投资变现机会;二是目前的上市地位不再为银行经营提供切实可行的融资渠道,从H股退市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退市,可谓恒大劫的“余震”,更是一个新的开始。重要的是,接下来应该怎么走?

1

恒大之劫

退市,对盛京银行来说可能是已有选项中最佳的选择。

按照8月26日盛京银行和盛京金控联合发布的公告,盛京银行H股的成交量,于截至最后交易日的90个交易日、180个交易日及360个交易,日内的平均每日成交量分别仅占已发行H股总数的约0.0025%、0.0345%及0.0196%。

而且自2023年10月末以来,股价大多在1港元/股上下震荡(前复权,下同)。

如此上市地位,提供不了什么融资价值。

但是,至少两年前,退市还不是盛京银行的选项。

2023年4月,盛京银行进行了一次人事大洗牌,重新组建了领导班子,着手革除恒大集团入股以后造成的内部治理混乱和风控机制失效问题,同时对业务结构和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以期重回盈利轨道。

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恒大集团的介入,对盛京银行的日常经营带来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从2016年到2019年,恒大集团先后三次共计斥资约232.17亿元获得36.4%的股份,成为盛京银行第一大股东。

恒大集团逐步增持股份期间,便有多名恒大高管开始深度参与管理,盛京银行逐渐丧失贷款决策独立性,成为恒大集团的提款机。

根据2022年11月1日发布的公告,2020年至2021年期间,恒大集团共从盛京银行获得325.95亿元贷款,质押担保资产则是恒大集团持有的新疆广汇实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0.96%股权中的30.99%股权。

然而,根据盛京银行财报提供的数据,2020年和2021年,其营收才分别仅为162.66亿元和154.66亿元。

由于恒大集团的深度介入,盛京银行内部治理逐渐陷入混乱,风控机制逐渐失效。

2016年至2019年,张玉坤担任盛京银行董事长期间,未严格执行关联交易管理规定和风险控制要求,违规批准了向恒大集团发放千亿级关联贷款。

2019年至2021年,李富民任行长期间,通过违规操作使得大量资金流向了恒大集团的关联企业,涉案金额高达数亿元。

2023年曝光的女行长张玉萍贪腐案中,张玉萍被曝涉嫌利用职务之便向恒大集团违法放贷的金额竟高达2700亿元。

恒大集团介入后,盛京银行内部治理之混乱和风控体系之脆弱,由此可见一班。

不出意外,2019年至2021年间,盛京银行的经营业绩出现了明显下滑:分别实现营收210.07亿元、162.66亿元、154.6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24%、-22.57%、-4.92%;分别实现净利润54.43亿元、12.04亿元、4.0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09%、-77.88%、-66.62%。

同期,资产质量出现严重恶化。2018年末,不良贷款率为1.71%,房地产业不良率为0.29%。

2019年,不良贷款率开始上升,年末达到1.75%,房地产业不良率上升明显,达到1.91%。

2020年末,不良贷款率继续快速上升至3.26%,房地产业不良率上升至2.03%。

2021年末,不良贷款率进一步上升至3.28%,房地产业不良率降至1.98%。

2

去恒大化

2022年9月7日,恒大集团退出,盛京金控成为第一大股东后,决定对盛京银行做一次内科手术。

2023年2月15日,盛京银行宣布恒大集团派出的董事长邱火发因年龄原因辞任董事长。

4月,沈阳市委任命孙进为盛京银行党委书记。

同月,任职不到3年的行长沈国勇被宣布因工作调整原因请辞。

6月,刘岩正式由沈阳市政府副秘书长调任盛京银行股东监事、监事长。

11月3日,孙进的董事长任职资格获批。

2024年2月22日,原副行长柳旭正式接替沈国勇出任行长。

“三长”配齐。

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孙进到任后,便采取措施对业务结构和业务流程进行了整顿和优化。

(1)大批量处置不良资产。

2023年9月27日,盛京银行发布公告称,其与辽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订立资产出售协议,有条件同意出售而辽宁资产有条件同意购买所出售资产。盛京银行此次出售的资产包中,贷款约占71.60%,资产管理计划、企业债券及存放同业款项等约占28.40%,本金及利息账面余额合计约1837亿元(扣除减值准备金前),出售价格约为1760亿元,辽宁资产以向盛京银行定向发行专项票据的方式支付。

交易完成后,盛京银行不良贷款率降至2.22%,较2023年6月30日下降0.95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提升至15.40%,较2023年6月30日提升3.00个百分点。

(2)继续压缩房地产业贷款规模。

对房地产业贷款占比较高是盛京银行贷款资产结构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根据公开的数据,2012年盛京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达20.15%,后来虽不断下降,但直到2022年末仍达12.91%。

孙进到任后,盛京银行的房地产业贷款规模呈逐年下降趋势。2023年6月末,房地产业贷款余额约为749.10亿元,占贷款总额的12.1%。

到2023年年末,约降至445.54亿元,占贷款总额的9.32%。

到2024年6月末,降至414.61亿元,占贷款总额的8.4%。

截至2024年6月末,盛京银行房地产业贷款总额为414.61亿元。

到2025年6月末,房地产业贷款余额进一步降至393.17亿元,占贷款总额的7.6%。

(3)优化业务布局和客户结构。

从整体上延续了以往“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但对具体业务布局和客户结构做了一些调整。。

业务布局方面,进一步发力零售板块。2024年,零售银行业务营收占总营收比重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至28.9%,个贷规模占总贷款比重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至22.9%。信用卡业务逆势而上,发卡量较2023年末增长10.7%。

客户结构方面,提出要构建橄榄型客户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上海分行还提出以行业龙头、优质民企、地方国企、头部科创企业为客户导向来筛选优质客户,提升信贷资产质量。

(4)压降负债和运营成本。

负债成本是银行经营的主要支出。孙进到任后,立即着手优化负债结构,结合市场利率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负债品种、业务久期组合策略,引导到期较高成本存款及新增资金逐步向中短期限低成本资金转化,缩短存款重定价周期,加快释放降息红利。

同时执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下调存款利率,实现存款定价差异化。2023年下半年,存款平均付息率从上半年的3.09%下降至3.02%。

到2024年末,存款平均付息率又下降0.25个百分点,降至2.77%。

2025年又对定期存款利率进行了调整,3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75%下调至2.6%,5年期利率保持3.0%不变,但增设50万元起存的大额存单专项利率3.2%。

存款利率降低造成的客户损失,则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业务创新来弥补,比如推出存贷联动政策,存量贷款客户办理定期存款可享0.05%额外加息。该项政策使得综合资金成本率较同业能降低8至12个基点。

压降负债成本的同时,盛京银行还通过降低网点成本和人力支出压降日常运营成本。比如强化成本约束理念,不断压降网点租赁成本和建设面积。再比如调整工资结构。

根据年报提供的数据,2024年盛京银行职工薪酬费用为30.66亿元,同比减少0.44亿元,降幅1.4%,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工资、奖金及津贴同比减少。调整后,孙进的税前薪酬由2023年的119.8元降至2024年的107.2万元。

(5)加快数字化转型。

设立专门的数字金融部门,负责统筹规划和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加强跨部门协作。

盛京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举措包括建设云计算平台和大数据平台、推进服务线上化、开展场景化营销、强化数据驱动的决策和风险管理、推动开放银行和生态合作、优化客户体验等。

孙进到任以后,盛京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明显加快,比如截至2024年三季度,手机银行APP月活用户已达520万;企业贷款线上化率从2021年的25%增至2024年的78%。

3

劫后余生

孙进到任后推出的一系列业务整顿、优化措施,对提升经营业绩和资产质量的确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根据财报披露的数据,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盛京银行分别实现营收100.40亿元、85.77亿元、43.2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7.85%、-14.57%、-5.14%;分别实现净利润7.32亿元、6.21亿元、5.0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31%、-15.16%、-14.10%。两项关键指标降幅明显收窄。

不良贷款率开始下降。2023年6月末,盛京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3.17%,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为1.81%。

到2023年末,不良贷款率下降至2.68%,但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回升至2.20%,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与上年末持平,为2.68%,但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大幅下降至1.46%。

2025年6月末,不良贷款率回升0.01个百分点,为2.69%。

但是,业绩回暖尚不足以重振投资者的信心。H股股票成交量和股价继续低迷。根据公开数据,上市初期盛京银行的市值曾一度高达约1100亿港元,但到2025年10月21日临时股东大会及H股类别股东大会召开时,已缩水至约139亿港元。

于是,盛京银行选择了从H股退市。

退市之后,经营策略和业务模式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

正经社分析师认为,从盛京银行发布的退市公告和孙进到任以后出台的一些举措中,大致可以看出退市后经营策略和业务模式的一些调整方向。

(1)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8月6日盛京银行和盛京金控联合发布的公告称,考虑到本行作为区域性商业银行,退市后本行会继续发挥区域优势,开展特色化经营,聚焦主责主业。

2025年上半年,盛京银行向沈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放贷款超50亿元,同比增长300%,可能预示着资源集中投向东北振兴核心区域会是盛京银行未来业务扩展的一个重点。

(2)加大对重点业务的投入。8月26日的公告还说,退市有利于节省维持上市地位相关的成本,把维持上市地位的相关资源重新分配至业务运营。

为了维持上市地位,盛京银行每年需要支付数千万元的成本。退市后,节省下来的成本也会投入到业务运营中,用于支持重点业务领域的发展。

(3)继续减少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孙进到任后,明显压缩了对房地产业的贷款规模。同时,负债端明确提出要使到期较高成本存款及新增资金逐步向中短期限低成本资金转化,缩短存款重定价周期。

房地产业是一个投资回收周期较长的行业。根据既往的经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周期通常与房地产项目的建设周期强绑定,一般为3至5年。如果遇上审批趋严、预售受阻、交付延迟,回收周期会更长。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回收周期以借款人还款期限为准,一般更是长达20至30年。

从负债久期与资产久期相匹配的角度考虑,盛京银行大概率会进一步压缩对房地产业的贷款规模。

重新开始后的前路,当然还会有各种变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时间分解。【《正经社》出品】

$盛京银行(02066)$ $中国恒大(03333)$

CEO·首席研究员|曹甲清·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