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吕行 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3100字) 【正经社“科技前沿”观察之59】 小红书出事,是迟早的事。 问题的核心是,小红书需要首先弄清楚,“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换言之,平台是大众内容分享社区,还是明星饭圈文化阵地;是值得用户持续信赖的生活空间,还是充斥不良信息的网络声援之地。 约谈之前,据彭博社消息,小红书的估值在三个月内上涨了19%,达到310亿美元。业界也普遍认为,小红书的IPO已进入冲刺阶段。 然而,“坏消息”随之在网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国家网信办指导上海市网信办,对小红书平台采取约谈、责令限期改正、警告等一系列处置处罚措施,小红书未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在热搜榜单重点环节频繁呈现多条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等不良信息内容,严重破坏网络生态。 资本市场的青睐与监管部门的严惩形成鲜明反差。 理性地来看,该事件让不少人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曾经备受年轻人喜爱的生活分享平台,尤其是在商业化进程中,拥有3.5亿用户的小红书,又在焦虑什么? 1 小红书错在哪里 明面上,热搜沦为明星八卦的“战场”,是小红书被处罚的直接原因。 一直以来,小红书给大众的印象是一个分享美妆、旅游、美食、生活好物的“种草”社区,但当它的热搜被明星动态和琐事霸榜时,问题随之而来。 打开此前的小红书热搜,明星的行程街拍、绯闻八卦的确充斥于平台间,许多网友吐槽,每天打开小红书,看到的都是某位明星的各种消息,就算设置了“不感兴趣”甚至拉黑相关账号,还是会被强制推送。 作为内容平台,当明星的多个词条反复占据热搜榜Top10,投诉“屏蔽无效”,用户的浏览体验被严重影响。这种现象不仅让普通用户感到厌烦,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 深入看,是小红书一定程度上背离内容管理主体责任。 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平台禁止炒作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