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喜忧参半,一次聘任三位“首席”,华夏银行如何突围?

每日财报
10-28

三季度业绩发布后,华夏银行管理层强调将“全力以赴完成任务目标,实现全年圆满收官”。

文/每日财报 张恒

华夏银行率先发布了2025年三季度财报,整体来看业绩有喜有忧。

三季报披露的同时,华夏银行高管层又一次迎来了重大人事变动,一次任命3位“首席”。这也是继2025年以来该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接连发生变动下的延续。

在今年经营业绩难以稳健的不利局面下,华夏银行对管理层进行了一轮又一轮调整,这或许也揭示了该行在业绩承压的表象下,正通过人事换防来优化战略,以期扭转当下困局,尽快回归正向增长轨道。

业绩双降,成本管控能力加强

从华夏银行最新披露的经营数据可以看到,今年前三季度该行过得并不顺畅,没有给市场交出一份合格答卷,营收和净利核心指标双降。截至今年9月末,华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48.81亿元,同比下降8.79%;归母净利润179.82亿元,同比下滑2.86%,下降幅度要比收入降幅略好一点。

拆分单个季度来看,今年第一、第二和第三季度,华夏银行的营收分别为181.94亿元、273.28亿元、193.5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17.73%、4.15%和-15.02%。按此趋势可见,虽然今年第二季度该行的营收规模最高,但终究无法补上其他两个季度较大幅度下滑的缺口。

而华夏银行若想要今年全年营收超过2024年971.46亿元水平,那么在接下来的第四个季度,其身上的重担可谓颇大,营收至少要突破323亿元才行。但是,去年第四季度该行营收才为260.11亿元,这意味着今年第四季度华夏银行营收增速需要突破25%左右才能够反超去年,难度可想而知。

盈利方面,今年华夏银行单个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分别达50.63亿元、64.07亿元及65.1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4.04%、-2.48%、7.62%,可见其今年利润始终保持向上增长,且增速在逐个季度不断改善。

同样的,华夏银行若想要今年全年净利润超过2024年276.76亿元水平,那么在接下来的第四个季度至少要填补97亿元的缺口,同比增速至少要到6%才行,而就目前其逐个季度增长向上的利润水平来看,达成目标还是非常有希望的。

那么,为何今年前三季度华夏银行陷入了既不增收也不增利的泥潭?接下来我们具体分析。

先来拆分营收结构,在未经审计的合并利润表下,截至今年9月末,华夏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462.94亿元,同比微降1.62%,降幅较上半年的3.6%有较大幅度收窄。这主要是受净息差持续下行的影响,前三季度其净息差为1.55%,较年初下降0.05个百分点,继续走低。

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46.94亿元,同比增长8.33%,也要远好于上半年2.55%增速;投资净收益达127.99亿元,同比增长3.61%。

在以上指标表现还算乐观的情况下,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这一指标却成为华夏银行营收下行最直接的扰动因素。

我们知道,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是衡量公司投资组合表现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了企业投资组合资产在特定期间内的市场价值变动情况。如果一家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负数,则意味着其投资组合资产(如债券、股票等)在该期间内出现了贬值,导致未实现的投资损失,需在当期利润表中确认损失。这种现象通常由市场波动、被投资主体经营恶化或行业环境变化导致,直接影响银行当期利润。

数据显示,截止今年三季度末,华夏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由正转负,为-45.05亿元,而去年同期则是达到了33.26亿元,这说明,相当于一年时间里华夏银行投资组合资产出现了高达78.31亿元的贬值,虽然这并未给自身带来实质性的损失,但还是会在当期利润表中进行确认,由此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华夏银行今年前三季度营收表现。

事实也的确如此,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华夏银行行长瞿纲在近日召开的2025年三季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25年前三季度,该行营收下降的主要是受债市波动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减少,但利息净收入基本稳定。未来,华夏银行将加强市场和客户分析,提升定价能力,稳定息差和收入来源。”

再来看成本端,今年前三季度华夏银行费用管控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总营业支出同比下降12.03%至405.55亿元;成本收入比为29.95%,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

而这其中占据成本“大头”的两项指标降幅较大。具体来看,该行业务及管理费降至194.33亿元,同比缩减9.42%,这可能说明今年该行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开源节流措施,来砍掉不必要的开支。

同时,其信用减值损失大幅降至181.97亿元,同比减少了16.19%,这说明了华夏银行需要为潜在风险计提的“储备金”大幅减少了,直接转化为利润增长。据浙商证券研报测算,三季度华夏银行通过减少拨备计提释放利润约28.2亿元,成为盈利改善的核心贡献项。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华夏银行或主动调整风险策略,在贷款、应收账款等方面的风险降低,资产质量得到进一步优化改善。

不良风险降低,拨备覆盖率首次跌破150%

事实上,今年前三季度,华夏银行还有一些关键指标数据也能进一步佐证其资产质量在显著转好。

三季报数据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华夏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8%,比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年末也仅微增了1.43%至384.56亿元。

且按贷款五级分类来看,报告期内,作为不良贷款“前瞻性指标”的关注类贷款占比,以及衡量银行资产质量是否有效改善的损失类贷款占比,华夏银行均有较为明显的压降,分别为2.32%、0.38%,分别较年初减少了0.26个百分点、0.07个百分点。这都显示出该行未来不良贷款生成的压力在降低,资产质量也得到了改善,潜在风险进一步释放,为不良率的长期稳定筑牢了一条防线。

不过,华夏银行资产质量的好转是建立在消耗了一定的拨备来实现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该行拨备覆盖率达149.33%,不仅较年初下降了12.56个百分点、较中报的156.67%进一步下滑,而且也是其自2021年以来该指标首次跌破150%关口。

作为银行抵御不良风险的“安全牌”,按原银监会2018年7号文,监管对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要求,虽然从以前的150%调整为不低于120%-150%,但是行业认为优质银行这一指标普遍在200%以上。

以此来看,华夏银行虽能满足监管要求,但在行业内并不优秀,且拨备覆盖率的持续下滑,意味着其对信用风险的抵御缓冲能力降低,若因不良处置而需进一步加大拨备计提,则又会冲减侵蚀银行利润,这需要该行管理层去平衡。

针对该情况,行长瞿纲在此次发布会上表示:“拨备下降的确与公司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有关,但是该行已经针对不良贷款余额较高的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采矿业、建筑业和零售信贷行业领域,继续强化资产质量精细化管理,多措并举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全力压降不良贷款。同时,按照监管要求做好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确保拨备覆盖率持续符合监管要求。”

受此影响下,华夏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也有一定下行,截至报告期末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33%、一级资本充足率11.14%、资本充足率12.63%,分别较去年底下滑0.44、0.56及0.81个百分点,也较今年6月底持续下滑。对此,该行副行长杨伟表示,资本补充是上市银行一项长期工作,华夏银行将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适时补充资本。

当然,资产质量的逐步向好,为资产规模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华夏银行资产总额达到了 45863.5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98.67亿元,增长4.80%,其中贷款总额24355.9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92.77亿元,增幅2.93%。同期末负债总额达42137.5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29.44亿元,增长5.06%,其中存款总额为23389.60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875.90亿元,增幅8.72%。

行长瞿纲对接下来华夏银行的规模增长也充满了信心,其在发布会上这样表示道:”未来,华夏银行将扩大规模增长,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高收益资产和低成本负债占比,盘活低效资产。”

高管层持续变阵,一次任命3位“首席”

在三季报发布的当天,华夏银行还披露了董事会最新决议,其中涉及到多名高管职务发生变动,有原高管转岗,亦有“新人”加入。

根据此次公告,刘小莉因工作变动原因,辞去首席风险官职务,但并没有离开公司,而是被董事会聘任为首席运营官。而作为补位者,该行董事会同意新首席风险官由从北京银行调任而来的方宜挑大梁;同时,董事会还同意从内部提拔刘越担任首席财务官。以上三人任职资格皆待监管部门后续核准。

根据履历,刘小莉1973年4月出生,硕士学位,经济师,曾任华夏银行总行营业部副总经理、北京分行副行长、总行计划财务部副总经理、风险管理部总经理、授信审批部总经理。

事实上,刘小莉担任华夏银行首席风险官的时间并不长。2024年9月,该行董事会聘任刘小莉为首席风险官。2025年1月,刘小莉任职资格获批,其首席风险官的任期自2025年1月19日起。直至此次转任首席运营官,刘小莉实际履职华夏银行首席风险官的时间仅9个月。

刘小莉转任首席运营官后,华夏银行首席风险官由来自北京银行的方宜接过“接力棒”。

方宜1980年9月出生,博士研究生,曾任北京银行济南分行副行长、总行董事会(监事会)办公室副主任、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石家庄分行行长。2025年6月,北京金融监管局核准了方宜北银理财董事长的任职资格,距此次跨行履新不到三个月。

上述两位首席之外,华夏银行还从内部提拔刘越为首席财务官。简历显示,刘越1977年2月出生,硕士研究生,高级会计师,长期在华夏银行深耕,历任计划财务部副总经理、北京分行副行长、总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现任资产负债部总经理。

经过上述人事调整后,加上原有的首席信息官龚伟华,首席合规官杨宏,目前华夏银行有“首席”头衔的高层共计有5人。

五大首席,加上行长瞿纲,以及五位副行长杨伟(兼财务负责人和董秘)、刘瑞嘉、高波、韩建红、唐一鸣,华夏银行高管层将扩充至11人。

值得一提的是,从目前管理层人员任职履历来看,华夏银行董事、高管多人来自北京银行,包括董事长杨书剑、副行长唐一鸣、首席信息官龚伟华及此次拟任首席风险官的方宜。

业内人士评价,这番集中人事调整,是华夏银行“应对业绩压力、推动治理升级的关键落子”。三季度业绩发布后,华夏银行管理层强调将“全力以赴完成任务目标,实现全年圆满收官”。 $华夏银行(600015)$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