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集团交出最差三季报,旗下昊铂9个月才卖1万辆

阿尔法工场
11-03

导语:如果再找不到出路,广汽的“战时状态”就很可能变成“弥留状态”。

广汽集团的“战时状态”并不只是喊喊口号就能奏效的,在如今的车市,充分体现了马太效应,强者恒强,一旦错过最好时机,就很难有翻身机会。

曾经争霸南方汽车市场的广汽集团,现在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近日,广汽集团披露2025年三季报,净亏损17.74亿元,同比多亏3.77亿元,创下上市以来亏损最高的三季报。 

这个数据也并不意外,只是延续了上半年的颓势,且看不到任何好转,而早在今年8月份,董事长和总经理一肩挑的冯兴亚就宣布广汽进入“战时状态”。

言下之意,如果再找不到出路,“战时状态”就很可能变成“弥留状态”。

曾经依赖广汽本田、广汽丰田这些利润奶牛”的广汽,如今在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双双受挫的情况下,正在番禺汽车城展开一场背水一战。

创纪录亏损背后

广汽集团三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662.72亿元,同比下滑10.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12亿元,同比下滑3691.33%,止盈转亏。

广汽集团旗下两大主打品牌丰田和本田曾在国内长盛不衰,但是从今年开始,日系车的舒适区已然消失。

2025年1—9月,广汽所有车型累计销量仅118.37万辆,同比下滑11.34%。这一数字与2023年近250.5万辆的销量巅峰相比几乎是断崖式下滑。

除广汽丰田外,旗下合资公司广汽本田,及自主品牌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广汽本田同比下滑27.58%,广汽丰田同比增长4.89%,广汽传祺同比下滑15.84%,广汽埃安同比下滑19.99%。

但是大部分品牌环比二季度均有所增长。其中,自主品牌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和广汽昊铂第三季度合计销量超过15.95万辆,环比增长15.09%。

合资品牌第三季度销量26.78万辆,环比上涨9.30%。广汽丰田第三季度销量为198511辆,环比增长8.43%,同比增长9.15%。

曾经被寄予厚望的高端子品牌昊铂2022年成立,2023年其销量仅8千余辆,2024年销量虽有所上涨到1.7万,但也在同类车型中几乎垫底,全年销量目标完成率不足15%。

据第三方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广汽昊铂累计销量刚刚突破1万辆,不及比亚迪、特斯拉等头部新能源品牌单一产品月销量高。

路径依赖下的滞后转型

广汽集团成立于1997年6月,是一家A+H股上市的大型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集团。在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181位,拥有员工约10万人。

广汽曾长期依赖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两大合资品牌,这些合资企业一度贡献了近六成利润。

在燃油车时代,这种合资模式为广汽带来了丰厚回报

2024年,广汽集团汽车产销191.7万辆和200.3万辆,工业产值达3177亿元,全年营收1077.84亿元。

然而,正是这种路径依赖导致了广汽在新能源转型中的滞后。

冯兴亚公开反思:“对用户里程焦虑把握不足,错失增程市场机遇”。这一战略误判,使广汽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的过程中失去了先机。

面对颓势,广汽从2024年底启动“番禺行动”,喊出“进入战时状态”。冯兴亚在2025年7月更是指出:“广汽全面进入‘战时状态’”,并提出“三大战役”再造新广汽。

认识到在技术路线上的误判,广汽正在加速推进多技术路线并行的产品战略。

2025年8月,广汽发布“星源增程”技术,旨在解决用户续航焦虑,弥补在增程领域的空白。

在智能化领域,广汽自研的ADiGO GSD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还参与了国家级“车路云一体化”测试。

广汽的救命稻草

但是,广汽集团的“战时状态”并不只是喊喊口号就能奏效的,在如今的车市,充分体现了马太效应,强者恒强,一旦错过最好时机,就很难有翻身机会。

在最后关键时刻,广汽集团不得不抓到**这根救命稻草。

2025年6月30日,广汽集团冯兴亚赴深圳拜访**任正非。

随后,为推进相关战略部署,**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又亲赴广汽团队深入交流。在今年九月份,双方联合打造的“启境”品牌正式官宣。

不过截至目前,双方都还没公布“启境”的品牌和价格定位,但是推测还是会和上汽等其他品牌一样,**负责智能化系统,广汽负责生产和渠道,他们所称的“HI Plus”模式,其实不见得有根本不同,无非是增强了广汽的话语权。

毕竟广汽的影响力要强于之前的赛里斯、江淮等厂商,也算是在面子上过得去。

#汽车 #** #智驾 #新能源汽车 #燃油车 #制造 #A股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