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AI竞争,从缺芯片,到缺电力,地面硬件的竞争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
一个新战场正在地球轨道上悄然形成——太空计算,正从概念走向现实。
先看美国的动作:
Starcloud公司搭载英伟达H100芯片与谷歌Gemini模型的卫星成功入轨,
谷歌"太阳捕手计划"规划2027年部署81颗TPU芯片构建计算集群。
海外媒体注意到,当美国许多项目还停留在蓝图或原型阶段时,中国的“三体计算星座”已经实现了整轨部署和商业应用。
2025年5月14日,该计划成功将首批12颗计算卫星送入轨道。
该计划目标是到2030年前后建成一个由上千颗卫星组成的网络,总算力预计将达到1000 POPS,成为重要的太空数字基础设施。
凭借太空太阳能供电和接近绝对零度的环境自然散热,太空算力基建一旦成规模,地面算力的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这里做个简单小科普。
中国太空算力计划与美国SpaceX“星链”系统的本质区别。
“星链”主要是一个通信网络,而中国的计算星座是一个智能计算平台。
马斯克当然不会错过太空计算,他宣称将利用新一代的Starlink V3卫星构建在轨数据中心,以应对AI时代对算力的巨大需求。
计划通过“星舰”(Starship)每次发射数十颗,最早可能在2026年上半年开始部署。
大家都听过,要想富,先修路,AI时代的宇宙之路,中美均已经开始铺设,可能5年后,日常AI运算,全在宇宙中完成。
这个愿景你期待吗?
板块来说,要上天,肯定要商业航天发射,这是其一。
看了一眼板块,基本都在横盘低位,符合低位轮动的模式。
名字带航天的,基本都是,可以提前加上自选,懒人也可以看航天ETF。
成份股里面都是周末热门票了!
其次是太空数据中心需要什么?
一个需要高性能光伏设备用于充电。
目前的光伏技术尖端,在钙钛矿,所以光伏设备相关,也可能涨。
一个传输数据用的无线通讯设备,需要用到高速率低延迟的激光通讯,又是新的分支,国内方面海星光联、**、中兴都已布局。
一个新的行业概念,背后又有无数的新增蛋糕。
虽然目前离落地可能需要好几年时间,但竞争已经开启,又是中美必争之地,拭目以待吧!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