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点赞小鹏,是“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还是智能驾驶终局已定?
事件背景
近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罕见点赞中国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的动态,引发市场广泛猜测。尽管双方曾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多次公开交锋,马斯克此番举动却透露出微妙信号:全球电动车竞争格局或从“零和博弈”转向“竞合新阶段”。
1. 为何是“战略性点赞”?
马斯克的点赞绝非一时兴起。从商业逻辑看,这一动作至少传递三层信息:
- 技术认可信号:小鹏在2024年量产的城市NGP(导航辅助驾驶)已覆盖中国多数核心城市,部分场景体验甚至对标FSD。马斯克的点赞或许暗示,特斯拉对小鹏技术路线的隐性认可,尤其是其针对本土化场景的落地能力。
- 地缘政治智慧:面对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关税壁垒,以及美国大选后的政策不确定性,特斯拉需要在中国市场维持“友好姿态”。点赞竞争对手,既可展现开放形象,也能弱化自身在外资车企中的“靶心”地位。
- 资本市场的默契:特斯拉与小鹏同为“智能驾驶概念股”,一荣俱荣。若小鹏的技术实力得到验证,反而能为特斯拉的FSD全球商业化提供行业背书,共同做大估值蛋糕。
2. 小鹏的“危与机”
马斯克的点赞虽带来流量,但小鹏需警惕“甜蜜的陷阱”:
- 短期利好:关注度提升可能推动股价反弹,尤其吸引看好“中美技术对标”的资金。小鹏的智驾能力若被特斯拉变相“认证”,有望加速其国际化合作(如大众的技术授权模式)。
- 长期挑战:特斯拉FSD入华在即,小鹏必须证明其技术壁垒不止于本土化,而是具备全球通用性。否则,市场可能将小鹏视为“FSD入华前的过渡选项”。
3. 投资者的应对策略
- 观察技术分化节点:2025年将是分水岭。若小鹏能在特斯拉FSD全面入华后仍保持市占率,则说明其护城河足够深厚;反之,若销量被挤压,则需重新评估其长期价值。
- 关注产业链联动:智能驾驶的竞争本质是供应链效率之争。投资者可跳出整车厂视角,布局激光雷达、高精地图、芯片等关键细分领域龙头(如禾赛科技、地平线等)。
- 警惕情绪波动:短期消息面刺激易造成股价过热,需冷静分析小鹏Q2财报中的毛利率改善进度及订单结构变化。
结语:点赞背后,是技术路线的终极对标
马斯克与小鹏的互动,映射出智能驾驶行业从“技术路线之争”迈向“商业化落地竞赛”的新阶段。未来真正的赢家,未必是技术最激进的企业,而是最能将技术转化为可持续现金流的企业。 对投资者而言,与其纠结于巨头的“眉眼官司”,不如聚焦财报中“每公里智驾成本”的核心指标——那才是决定车企生死的命门。
免责声明:以上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