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tRocket
11-15 16:11
很透彻了
@少年维特:
AI泡沫升温,Palantir高估了吗?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分享至
微信
复制链接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打开APP,发表看法
APP内打开
发表看法
1
{"i18n":{"language":"zh_CN"},"detailType":1,"isChannel":false,"data":{"magic":2,"id":500342358471024,"tweetId":"500342358471024","gmtCreate":1763194298024,"gmtModify":1763197834028,"author":{"id":4103805671931850,"idStr":"4103805671931850","authorId":4103805671931850,"authorIdStr":"4103805671931850","name":"ProfitRocket","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146fc671c6a429d32475c1e3653b7645","vip":1,"userType":1,"introduction":"","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3,"crmLevelSwitch":0,"currentWearingBadge":{"badgeId":"518b5610c3e8410da5cfad115e4b0f5a-1","templateUuid":"518b5610c3e8410da5cfad115e4b0f5a","name":"实盘交易者","description":"完成一笔实盘交易","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2e08a1cc2087a1de93402c2c290fa65b","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4504a6397ce1137932d56e5f4ce27166","gray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4b22c79415b4cd6e3d8ebc4a0fa32604","redirectLinkEnabled":0,"hasAllocated":1,"isWearing":1,"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5.01.15","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0,"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coverImages":[],"html":"<html><head></head><body>很透彻了</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很透彻了</body></html>","text":"很透彻了","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favorite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500342358471024","repostId":500227176296904,"repostType":1,"repost":{"magic":2,"id":500227176296904,"tweetId":"500227176296904","gmtCreate":1763166665525,"gmtModify":1763172301263,"author":{"id":3541377675348678,"idStr":"3541377675348678","authorId":3541377675348678,"authorIdStr":"3541377675348678","name":"少年维特","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e1bdb6640a3e75becbeddd8174c1a002","vip":2,"userType":2,"introduction":"主要做港美股,基本面和技术面都看,坚信市场始终有效","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5,"crmLevelSwitch":0,"currentWearingBadge":{"badgeId":"35ec162348d5460f88c959321e554969-2","templateUuid":"35ec162348d5460f88c959321e554969","name":"宗师交易员","description":"证券或期货账户累计交易次数达到100次","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ad22cfbe2d05aa393b18e9226e4b0307","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36702e6ff3ffe46acafee66cc85273ca","gray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d52eb88fa385cf5abe2616ed63781765","redirectLinkEnabled":0,"hasAllocated":1,"isWearing":1,"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5.10.18","exceedPercentage":"80.16%","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individualDisplayBadges":[{"badgeId":"3f8f4b8c193b4343a88817ce07587dbd-1","templateUuid":"3f8f4b8c193b4343a88817ce07587dbd","name":"星级创作者","description":"累计发表精华帖>=3(或有料帖>=10),且30天内发表过至少一篇精华帖(或4篇有料帖)并参与过评论","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1866dcf97a73be1c330f85862546aedc","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4f5c5fa8e2c7683bb5a7fce8753ee456","redirectLinkEnabled":1,"redirectLink":"https://www.laohu8.com/activity/market/2023/star-contributors/","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5.11.16","individualDisplayEnabled":1,"backgroundColor":{"dark":"#675a37","tint":"#f9ebc2"},"fontColor":{"dark":"#ffffff","tint":"#ab7a0e"}}],"fanSize":8629,"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themeId":"fb0b8a84b3ed43f49e4a9bb328a89463","categoryId":"954722eadb8644018a4a5056fc8176eb","name":"全线降温!科技股大幅回调,何时抄底?","type":0,"rnLink":"https://laohu8.com/RN?name=RNTheme&page=/theme/detail&rndata={\"themeId\":fb0b8a84b3ed43f49e4a9bb328a89463}&rnconfig={\"headerBarHidden\": true}","description":"美联储官员放鹰,三大美股指齐创一个月最大跌幅,纳指跌超2%,标普和道指跌超1%,科技/半导体领跌,其中特斯拉跌6.6%,英伟达跌3.6%。【高估值板块短期进入“深度调整”,大家看好哪家抄底机会?当下你会选择谨慎观望吗?】\n\n","image":"https://static.tigerbbs.com/8acef5151539d2ccaf851aabab65dd19"}],"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2ce126b822c2f6b9a5e82985f95cbbc","width":"640","height":"36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5c5d7483a19f0b515c4cd273a903974","width":"640","height":"203"},{"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9e74f697085d87b235575f93b147d85","width":"640","height":"70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9144f0c85296e167f9c2d0f4464a9237","width":"640","height":"39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2eda73e1ed9766182aea4ebe384209a7","width":"640","height":"31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f3874ad7c5b89ff4fb688d306979227","width":"640","height":"25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f885e908a4198c07d9189bea8afd04b","width":"640","height":"362"},{"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bac7a34e1513c1814f369ab320e20b8","width":"640","height":"349"},{"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2612b743a53cb68287db735011774bf5","width":"640","height":"659"},{"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2c3a2163623b16966b2bb89dd1bf2951","width":"640","height":"289"},{"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75d49fcf494adedd1160cf91791be912","width":"640","height":"29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2b97b3d6b7fb8c7b2f4ebe83afaac7c","width":"640","height":"293"},{"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721456ea04af3699bd18bf921d945d5","width":"640","height":"392"},{"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37f9029af2c33c13d128a10975d2d0d","width":"640","height":"33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9bb901b6cfe66b3ce6ce8b9384866a06","width":"640","height":"360"}],"cover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2ce126b822c2f6b9a5e82985f95cbbc","width":"640","height":"36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9144f0c85296e167f9c2d0f4464a9237","width":"640","height":"39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f885e908a4198c07d9189bea8afd04b","width":"640","height":"362"}],"title":"AI泡沫升温,Palantir高估了吗?","html":"<html><head></head><body><p>过去一周,关于AI泡沫的声音,又被推上了一个小高潮。</p>\n<p style=\"text-align: left;\">宏观方面,美股科技公司的资本支出,跟1999年互联网泡沫极其相似。标普500指数涨幅七成以上被少数AI股贡献。</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32ce126b822c2f6b9a5e82985f95cbbc\" tg-width=\"640\" tg-height=\"360\"></p>\n<p style=\"text-align: left;\">另一边,“大空头”迈克·巴里在最新13F里亮出自己的新下注:买了5万张Palantir的看跌期权,行权价50美金,2027年1月17日到期,期权成本1.84美金,总共掏了大概920万美金,对应名义敞口9亿多。</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e5c5d7483a19f0b515c4cd273a903974\" tg-width=\"640\" tg-height=\"203\"></p>\n<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媒体自然乐于用“做空9亿美金PLTR”的标题来放大这个动作,巴里本人还特意跑到X上纠正算术,但方向没改——在他眼里,这一批最热的AI股,估值里已经掺了不少水分。</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59e74f697085d87b235575f93b147d85\" tg-width=\"640\" tg-height=\"706\"></p>\n<p style=\"text-align: justify;\">Palantir的CEO Alex Karp也比较有意思,在最近几场公开采访里,一边承认现在AI赛道里确实有不少投资“创造不了足够的价值”,一边又强调自己这家公司代表的是另一类:帮美国政府和大企业把AI真的用进系统里的“操作系统”,而不是概念股。他形容做空芯片和本体论(ontology)是“batshit crazy”。</p>\n<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所以现在这家公司站在一个有意思的位置上:</p>\n<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头连着这轮美国AI基建的大潮——几千亿美金砸进GPU、数据中心、电力和软件;另一头连着“AI会不会重演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争论,以及最典型的一位空头代表。Palantir不只是一个股价涨得很猛的ticker,它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这轮AI情绪的一部分投影。</p>\n<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这样一轮投资周期里,Palantir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它的业务和财务是不是撑得住现在这身价格?更重要的,它在这轮AI基建浪潮里,和2000年那些被推上神坛的互联网公司相比,到底有哪些相似、哪些不同?</p>\n<h2>Palantir到底在卖什么?</h2>\n<p style=\"text-align: left;\">先把定位厘清。Palantir不做大模型,它不是OpenAI、Anthropic那一挂的,它做的是<strong>大模型之上的“业务操作系统”</strong>——让一个政府部门或大企业,真的能把AI融进自己的决策链条里。</p>\n<p style=\"text-align: left;\">三个主产品大致对应三块世界:</p>\n<p style=\"text-align: left;\"><strong>Gotham:给情报、军队、执法系统用的大脑。</strong></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9144f0c85296e167f9c2d0f4464a9237\" tg-width=\"640\" tg-height=\"396\"></p>\n<p style=\"text-align: left;\">起家盘,客户从CIA、国防部到英国国防部、北约,在俄乌战争、反恐、情报分析这种场景里用了很多年,这块业务外界看不透细节,但从美国和英国近期的一些国防AI框架合同来看,Palantir已经基本成了“西方阵营默认的那家做战场/情报软件的公司”。</p>\n<p style=\"text-align: left;\"><strong>Foundry:企业版Gotham。</strong>大客户里有空客、BP、R1 RCM、能源公司等,它做的是把企业内部所有核心系统的数据打通,建立一个统一的数字孪生——生产、供应链、财务、人力、IoT全部进一个本体模型里。</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eda73e1ed9766182aea4ebe384209a7\" tg-width=\"640\" tg-height=\"315\"></p>\n<p style=\"text-align: left;\"><strong>AIP(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latform):这一轮AI浪潮的增长发动机。</strong></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0f3874ad7c5b89ff4fb688d306979227\" tg-width=\"640\" tg-height=\"251\"></p>\n<p style=\"text-align: left;\">它对接的是GPT、Claude、Llama这些大模型,在Foundry构建的世界模型之上,把AI嵌进业务流程里:模型调度、权限管理、审计追踪、自动化工作流全包。对企业来说,它解决的是“怎么让AI真正接管一部分决策权”。</p>\n<p style=\"text-align: left;\">跟Walgreens的案例是一个最好理解的样板。Walgreens作为美国第二大药店连锁,自己测算过,要想把几千家门店的库存、补货、人力排班、配送路线做到理论最优,每天要做3840亿次微观决策,光靠人脑+Excel根本不可能。</p>\n<p style=\"text-align: left;\">Palantir上去做的是,先用Foundry把门店、库存、销售、人力、物流等所有关键系统接到一个平台,再用Ontology把门店、商品、员工、仓库、供应商、路线这些对象以及逻辑关系统一建模,最后在AIP上叠加一层AI工作流——需求预测、库存推荐、排班优化、补货和配送调度都交给AI去算、去发指令,门店一线更多是“确认和监督”,而不是“从零做判断”。</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3f885e908a4198c07d9189bea8afd04b\" tg-width=\"640\" tg-height=\"362\"></p>\n<p style=\"text-align: left;\">官方披露的数据是,8个月时间,Foundry+AIP已经铺到了4000多家门店,原来那3840亿次/日的决策,基本交给系统自动化处理。</p>\n<p style=\"text-align: left;\">AIG的故事类似,只是换成了核保。AIG搭了一套生成式AI核保助手,底层用的是Claude这类大模型,调度和业务流程那一层交给Palantir来做,据他们自己的说法,核保效率提升了3–5倍,准确率从大约70%提升到了90%左右,关键是全链路可审计。</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cbac7a34e1513c1814f369ab320e20b8\" tg-width=\"640\" tg-height=\"349\"></p>\n<p style=\"text-align: left;\">这些案例的共同点是:</p>\n<p style=\"text-align: left;\">第一,场景是真的复杂和“重”,不是搞个问答机器人那么简单;第二,ROI是可以量化的——库存周转、营运成本、核保时效这些财务指标是实打实在改善;第三,Palantir做的是模型之上的世界观和操作系统,这一层本质上比较难替换。</p>\n<p style=\"text-align: left;\">这也是为什么在Analyst Day和各种媒体访问里,Karp总是反复谈ontology、本体、世界模型这些看上去很哲学的词,对他们来说,这确实是区别于普通SaaS的那块护城河。</p>\n<h2>基本面是一件事,估值又是另一件事</h2>\n<p style=\"text-align: left;\">聊完业务,回头看数字到底对不对得上口径。</p>\n<p style=\"text-align: left;\">最新2025年Q3财报,Palantir的几组关键数据是这样:</p>\n<p style=\"text-align: left;\">总营收11.81亿美金,同比+63%,环比+18%;美国商业收入3.97亿,同比+121%,美国政府4.86亿,同比+52%;全球政府业务6.33亿,同比+55%,商业业务5.48亿,同比+73%。</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612b743a53cb68287db735011774bf5\" tg-width=\"640\" tg-height=\"659\"></p>\n<p style=\"text-align: left;\">GAAP净利润4.76亿美金,净利率约40%,GAAP营业利润率33%,非GAAP营业利润率51%;按Investopedia的算法,“Rule of 40”达到了114%。</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c3a2163623b16966b2bb89dd1bf2951\" tg-width=\"640\" tg-height=\"289\"></p>\n<p style=\"text-align: left;\">调整后自由现金流单季5.4亿美金,FCF利润率46%;过去12个月滚动FCF接近20亿,账上现金60多亿、长期债务基本可以忽略。</p>\n<p style=\"text-align: left;\">合同方面,Q3新签TCV27.6亿美金,创历史新高,美国商业剩余合同价值(RDV)达36亿,同比翻了近两倍。</p>\n<p style=\"text-align: left;\">管理层第三次上调全年收入指引到43.96–44亿美金,对应全年增速在53%左右。</p>\n<p style=\"text-align: left;\">这几组数字说明:从“赚钱能力”角度,Palantir很难被简单归类为“讲故事的泡沫股”。它现在已经是一个高速增长、稳定盈利、自由现金流充沛的成熟成长股,和很多还在亏损、靠讲ARR/NRR的AI概念比,基本面明显厚实得多。</p>\n<p style=\"text-align: left;\">但估值是另一回事。</p>\n<p style=\"text-align: left;\">今年以来,PLTR股价涨幅在135%–150%区间,自2022年低点算起接近20倍。</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75d49fcf494adedd1160cf91791be912\" tg-width=\"640\" tg-height=\"295\"></p>\n<p style=\"text-align: left;\">汇总MarketBeat主流机构分析师给的目标价,一年平均目标价在172美金附近,Citi、UBS等这一挂给的是中性评级,目标价从170–180调到190–205,美银、Wedbush这样的多头则给到了215–255的高位;有“极端估值”给了18.5最低。</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a2b97b3d6b7fb8c7b2f4ebe83afaac7c\" tg-width=\"640\" tg-height=\"293\"></p>\n<p style=\"text-align: left;\">算估值倍数的方式大家各有各的模型,但大致共识是:按收入算,PS在100倍附近;按当前TTM自由现金流看,P/FCF约20–25倍,但若套用部分分析师更前置的2026–2027年FCF预测,估值倍数会被拉高到接近三位数,因此空头才会把Palantir视为板块里最贵的一档。换句话说,市场已经在用“AI时代操作系统+国防软件复合体”的故事来定价,而不是用传统SaaS的样板来套。</p>\n<p style=\"text-align: left;\">这也是为什么巴里那5万张2027年到期的put会显得特别“对情绪”:在他那套框架里,Palantir的问题不在于业务,而在于市场愿意为这些业务付出多高的价格,以及这种意愿能持续多久。</p>\n<h2>美国AI基建已经卷成什么样了?</h2>\n<p style=\"text-align: left;\">聊“AI泡沫”这件事,如果只盯着几只股价,其实有点片面。如果关注一下美国在AI基建上的动作你会发现,这是近几十年来资本开支最激进、最集中的一轮投资之一。</p>\n<p style=\"text-align: left;\">I/O Fund给出了一组数据,把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等几家大厂未来几年的CapEx预算加在一起:<strong>未来几年Big Tech在“AI基础设施(GPU、CPU、数据中心、电力)上计划投入约4050亿美金”</strong>,单微软2025财年的CapEx就同比增长了58%,达到882亿美金,而且管理层已经提示2026财年增长率还会更高。</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4721456ea04af3699bd18bf921d945d5\" tg-width=\"640\" tg-height=\"392\"></p>\n<p style=\"text-align: left;\">另外JPMorgan在11月的一份长文里估算,未来五年全球数据中心和AI基建(包括电力配套)总投资将超过<strong>5万亿美元</strong>,他们甚至专门写了一节讲这件事会如何重塑美国信用债市场,因为公用事业、电网公司也要同步加大资本开支。</p>\n<p style=\"text-align: left;\">IoT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仅数据中心基础设施(IT+机房设施)这一块,到2030年的年支出就有望逼近<strong>1万亿美元</strong>,AI驱动的服务器、网络、存储占比会提升到接近一半。</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e37f9029af2c33c13d128a10975d2d0d\" tg-width=\"640\" tg-height=\"336\"></p>\n<p style=\"text-align: left;\">电力侧,大型公用事业公司已经开始为“AI要电”重写自己的五年计划。比如美国最大的输电公司之一AEP在10月底把2025–2030年的资本开支计划从540亿美金上调到了720亿,理由很直接,就是为了满足数据中心和工业客户猛增的用电需求,预计峰值负荷要从37GW拉到65GW。</p>\n<p style=\"text-align: left;\">微观一点的例子,比如微软在亚特兰大刚开了一个新的AI“超级工厂”:占地85英亩、建筑面积超100万平方英尺,里面塞了几十万颗GPU,液冷系统、12万英里光纤,把它和全球Fairwater网络上的其他算力中心连起来。单Q1一个季度,微软在数据中心和AI相关基础设施上的CapEx就超过340亿美金,而且管理层在财报会上谈的是“要在两年内把数据中心footprint再翻一倍”。</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9bb901b6cfe66b3ce6ce8b9384866a06\" tg-width=\"640\" tg-height=\"360\"></p>\n<p style=\"text-align: left;\">OpenAI那边,Sam Altman对外讲过一个目标:到2033年希望全球AI计算能力能达到250GW,这意味着需要持续运转6000万颗GPU,每年新增3000万颗,耗电量相当于整个印度的用电水平,排放量是ExxonMobil的两倍。</p>\n<p style=\"text-align: left;\">微软、Alphabet、Meta、亚马逊在全国范围内砸下了数百亿美元建AI数据中心,AI基建已经成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之一,同时也在挤占土地、电力、地方财政等资源。</p>\n<p style=\"text-align: left;\">从这些数字往回看,所谓“AI泡沫”的一个直观含义不是多了几个“AI概念股”,而是整个美国经济正在被一轮前所未有的“算力基建投资周期”推着走:芯片厂拉着台积电、ASML投巨资,云厂商砸数据中心,公用事业砸电网、变电站和发电厂,连美国能源分析机构都在估算未来AI数据中心可能拉高10%–15%的全国天然气产量和LNG出口。</p>\n<p style=\"text-align: left;\">如果把时间轴再拉长一点,大概只有90年代末那轮互联网+光纤铺设能和现在这一轮AI基建投资的强度相比。那一轮最后被写进教科书的是“互联网泡沫”,但整个通信基础设施的超前铺设,也确实为后来的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打好了底子。</p>\n<p style=\"text-align: left;\">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在AI上看到的是不是类似的事情?</p>\n<h2>AI vs dot-com</h2>\n<p style=\"text-align: left;\">相似的地方不用多说,当年的互联网和现在的AI都属于“通用目的技术”,都带来了一种“再不跟就要被时代抛弃”的焦虑;资本开支都是一窝蜂上,一边是铺光纤、建交换机、搞机房,现在是建数据中心、买GPU、扩电网;股市结构都是少数科技巨头拉动大盘,普通公司跟涨跟跌;估值都是先看“眼球”和“用户数”,现在换成了“参数量”和“算力规模”。</p>\n<p style=\"text-align: left;\">但不同的地方也非常关键。</p>\n<p style=\"text-align: left;\">第一,现在这拨AI龙头,大多是已经盈利、现金流充沛的大公司。</p>\n<p style=\"text-align: left;\">2000年那会儿,很多dot-com公司还在亏钱,商业模式不清晰,全靠讲“eyeballs”和“clicks”;现在AI龙头里,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本身已经是有巨大现金牛业务的成熟巨头,它们拿出来砸AI的,更多是过去十年积攒的家底。这使得这轮AI投资,即便出现泡沫,也不太会是“全行业大面积破产”的那种崩法,更多是估值层面的再定价。</p>\n<p style=\"text-align: left;\">第二,这轮AI的硬件、能源成本,是直接落在实体经济上的。</p>\n<p style=\"text-align: left;\">2000年时你上网站,背后当然有服务器和机房,但社会整体感知的是“互联网公司股价涨很多”;现在AI要跑起来,前面是模型,后面是实体电厂、输电线路、水资源,连公用事业公司都在更新资本开支指引,电价、土地、地方财政都被牵着走。AEP这种公司估计自己到2030年峰值负荷要从37GW拉到65GW,很大一块就是数据中心和AI带来的新增负荷。</p>\n<p style=\"text-align: left;\">第三,落地速度不一样。</p>\n<p style=\"text-align: left;\">互联网当年很多商业模式要等十年后才成熟,泡沫破裂的时候,盈利模式还没跑通;现在AI虽然离“全面提升全社会生产率”还有距离,但像Walgreens、AIG这样在具体行业里提升效率的案例已经真实发生,而且是在一两年内完成从试点到规模化部署。从这个意义上讲,AI不是只有“第一层叙事”,已经开始有一部分“第二层现金流”。</p>\n<p style=\"text-align: left;\">第四,投机层面的行为,当然还是一如既往地热闹。</p>\n<p style=\"text-align: left;\">“没有人想在音乐停的时候还在舞池里跳。”这句话放在2000年、放在2021年的加密货币、放在今天的AI股上,大概都适用——人类对新技术的FOMO(害怕错过),其实每一轮都差不多。</p>\n<p style=\"text-align: left;\">回头看Palantir,它有点像这一轮AI投资故事里的一块情绪投影:</p>\n<p style=\"text-align: left;\">一方面,它没有自己的模型,却站在模型之上做操作系统,政府+企业两头吃,踏实落地;另一方面,它的股价表现、估值水平、分析师分歧,又是这一轮AI情绪的缩影:多头觉得它代表的是“AI基建软件层里的长期赢家”,空头觉得它代表的是“在真正回到现金流折现之前,市场愿意预支的那一部分热情”。</p>\n<p style=\"text-align: left;\">现在的AI经济,是一个同时被“地缘政治竞赛”和“资本回报竞赛”驱动的系统。Palantir这家公司,恰好刚好站在这两条赛道的交点上:一条是Karp口中“帮美国打赢AI战争”的叙事,一条是华尔街看报表、看估值、看回报期的冷冰冰的模型。</p>\n<p><a href=\"https://laohu8.com/S/PLTR\">$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PLTR)$</a> <a href=\"https://laohu8.com/S/NVDA\">$英伟达(NVDA)$</a></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p>过去一周,关于AI泡沫的声音,又被推上了一个小高潮。</p>\n<p style=\"text-align: left;\">宏观方面,美股科技公司的资本支出,跟1999年互联网泡沫极其相似。标普500指数涨幅七成以上被少数AI股贡献。</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32ce126b822c2f6b9a5e82985f95cbbc\" tg-width=\"640\" tg-height=\"360\"></p>\n<p style=\"text-align: left;\">另一边,“大空头”迈克·巴里在最新13F里亮出自己的新下注:买了5万张Palantir的看跌期权,行权价50美金,2027年1月17日到期,期权成本1.84美金,总共掏了大概920万美金,对应名义敞口9亿多。</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e5c5d7483a19f0b515c4cd273a903974\" tg-width=\"640\" tg-height=\"203\"></p>\n<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媒体自然乐于用“做空9亿美金PLTR”的标题来放大这个动作,巴里本人还特意跑到X上纠正算术,但方向没改——在他眼里,这一批最热的AI股,估值里已经掺了不少水分。</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59e74f697085d87b235575f93b147d85\" tg-width=\"640\" tg-height=\"706\"></p>\n<p style=\"text-align: justify;\">Palantir的CEO Alex Karp也比较有意思,在最近几场公开采访里,一边承认现在AI赛道里确实有不少投资“创造不了足够的价值”,一边又强调自己这家公司代表的是另一类:帮美国政府和大企业把AI真的用进系统里的“操作系统”,而不是概念股。他形容做空芯片和本体论(ontology)是“batshit crazy”。</p>\n<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所以现在这家公司站在一个有意思的位置上:</p>\n<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头连着这轮美国AI基建的大潮——几千亿美金砸进GPU、数据中心、电力和软件;另一头连着“AI会不会重演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争论,以及最典型的一位空头代表。Palantir不只是一个股价涨得很猛的ticker,它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这轮AI情绪的一部分投影。</p>\n<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这样一轮投资周期里,Palantir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它的业务和财务是不是撑得住现在这身价格?更重要的,它在这轮AI基建浪潮里,和2000年那些被推上神坛的互联网公司相比,到底有哪些相似、哪些不同?</p>\n<h2>Palantir到底在卖什么?</h2>\n<p style=\"text-align: left;\">先把定位厘清。Palantir不做大模型,它不是OpenAI、Anthropic那一挂的,它做的是<strong>大模型之上的“业务操作系统”</strong>——让一个政府部门或大企业,真的能把AI融进自己的决策链条里。</p>\n<p style=\"text-align: left;\">三个主产品大致对应三块世界:</p>\n<p style=\"text-align: left;\"><strong>Gotham:给情报、军队、执法系统用的大脑。</strong></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9144f0c85296e167f9c2d0f4464a9237\" tg-width=\"640\" tg-height=\"396\"></p>\n<p style=\"text-align: left;\">起家盘,客户从CIA、国防部到英国国防部、北约,在俄乌战争、反恐、情报分析这种场景里用了很多年,这块业务外界看不透细节,但从美国和英国近期的一些国防AI框架合同来看,Palantir已经基本成了“西方阵营默认的那家做战场/情报软件的公司”。</p>\n<p style=\"text-align: left;\"><strong>Foundry:企业版Gotham。</strong>大客户里有空客、BP、R1 RCM、能源公司等,它做的是把企业内部所有核心系统的数据打通,建立一个统一的数字孪生——生产、供应链、财务、人力、IoT全部进一个本体模型里。</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eda73e1ed9766182aea4ebe384209a7\" tg-width=\"640\" tg-height=\"315\"></p>\n<p style=\"text-align: left;\"><strong>AIP(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latform):这一轮AI浪潮的增长发动机。</strong></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0f3874ad7c5b89ff4fb688d306979227\" tg-width=\"640\" tg-height=\"251\"></p>\n<p style=\"text-align: left;\">它对接的是GPT、Claude、Llama这些大模型,在Foundry构建的世界模型之上,把AI嵌进业务流程里:模型调度、权限管理、审计追踪、自动化工作流全包。对企业来说,它解决的是“怎么让AI真正接管一部分决策权”。</p>\n<p style=\"text-align: left;\">跟Walgreens的案例是一个最好理解的样板。Walgreens作为美国第二大药店连锁,自己测算过,要想把几千家门店的库存、补货、人力排班、配送路线做到理论最优,每天要做3840亿次微观决策,光靠人脑+Excel根本不可能。</p>\n<p style=\"text-align: left;\">Palantir上去做的是,先用Foundry把门店、库存、销售、人力、物流等所有关键系统接到一个平台,再用Ontology把门店、商品、员工、仓库、供应商、路线这些对象以及逻辑关系统一建模,最后在AIP上叠加一层AI工作流——需求预测、库存推荐、排班优化、补货和配送调度都交给AI去算、去发指令,门店一线更多是“确认和监督”,而不是“从零做判断”。</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3f885e908a4198c07d9189bea8afd04b\" tg-width=\"640\" tg-height=\"362\"></p>\n<p style=\"text-align: left;\">官方披露的数据是,8个月时间,Foundry+AIP已经铺到了4000多家门店,原来那3840亿次/日的决策,基本交给系统自动化处理。</p>\n<p style=\"text-align: left;\">AIG的故事类似,只是换成了核保。AIG搭了一套生成式AI核保助手,底层用的是Claude这类大模型,调度和业务流程那一层交给Palantir来做,据他们自己的说法,核保效率提升了3–5倍,准确率从大约70%提升到了90%左右,关键是全链路可审计。</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cbac7a34e1513c1814f369ab320e20b8\" tg-width=\"640\" tg-height=\"349\"></p>\n<p style=\"text-align: left;\">这些案例的共同点是:</p>\n<p style=\"text-align: left;\">第一,场景是真的复杂和“重”,不是搞个问答机器人那么简单;第二,ROI是可以量化的——库存周转、营运成本、核保时效这些财务指标是实打实在改善;第三,Palantir做的是模型之上的世界观和操作系统,这一层本质上比较难替换。</p>\n<p style=\"text-align: left;\">这也是为什么在Analyst Day和各种媒体访问里,Karp总是反复谈ontology、本体、世界模型这些看上去很哲学的词,对他们来说,这确实是区别于普通SaaS的那块护城河。</p>\n<h2>基本面是一件事,估值又是另一件事</h2>\n<p style=\"text-align: left;\">聊完业务,回头看数字到底对不对得上口径。</p>\n<p style=\"text-align: left;\">最新2025年Q3财报,Palantir的几组关键数据是这样:</p>\n<p style=\"text-align: left;\">总营收11.81亿美金,同比+63%,环比+18%;美国商业收入3.97亿,同比+121%,美国政府4.86亿,同比+52%;全球政府业务6.33亿,同比+55%,商业业务5.48亿,同比+73%。</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612b743a53cb68287db735011774bf5\" tg-width=\"640\" tg-height=\"659\"></p>\n<p style=\"text-align: left;\">GAAP净利润4.76亿美金,净利率约40%,GAAP营业利润率33%,非GAAP营业利润率51%;按Investopedia的算法,“Rule of 40”达到了114%。</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c3a2163623b16966b2bb89dd1bf2951\" tg-width=\"640\" tg-height=\"289\"></p>\n<p style=\"text-align: left;\">调整后自由现金流单季5.4亿美金,FCF利润率46%;过去12个月滚动FCF接近20亿,账上现金60多亿、长期债务基本可以忽略。</p>\n<p style=\"text-align: left;\">合同方面,Q3新签TCV27.6亿美金,创历史新高,美国商业剩余合同价值(RDV)达36亿,同比翻了近两倍。</p>\n<p style=\"text-align: left;\">管理层第三次上调全年收入指引到43.96–44亿美金,对应全年增速在53%左右。</p>\n<p style=\"text-align: left;\">这几组数字说明:从“赚钱能力”角度,Palantir很难被简单归类为“讲故事的泡沫股”。它现在已经是一个高速增长、稳定盈利、自由现金流充沛的成熟成长股,和很多还在亏损、靠讲ARR/NRR的AI概念比,基本面明显厚实得多。</p>\n<p style=\"text-align: left;\">但估值是另一回事。</p>\n<p style=\"text-align: left;\">今年以来,PLTR股价涨幅在135%–150%区间,自2022年低点算起接近20倍。</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75d49fcf494adedd1160cf91791be912\" tg-width=\"640\" tg-height=\"295\"></p>\n<p style=\"text-align: left;\">汇总MarketBeat主流机构分析师给的目标价,一年平均目标价在172美金附近,Citi、UBS等这一挂给的是中性评级,目标价从170–180调到190–205,美银、Wedbush这样的多头则给到了215–255的高位;有“极端估值”给了18.5最低。</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a2b97b3d6b7fb8c7b2f4ebe83afaac7c\" tg-width=\"640\" tg-height=\"293\"></p>\n<p style=\"text-align: left;\">算估值倍数的方式大家各有各的模型,但大致共识是:按收入算,PS在100倍附近;按当前TTM自由现金流看,P/FCF约20–25倍,但若套用部分分析师更前置的2026–2027年FCF预测,估值倍数会被拉高到接近三位数,因此空头才会把Palantir视为板块里最贵的一档。换句话说,市场已经在用“AI时代操作系统+国防软件复合体”的故事来定价,而不是用传统SaaS的样板来套。</p>\n<p style=\"text-align: left;\">这也是为什么巴里那5万张2027年到期的put会显得特别“对情绪”:在他那套框架里,Palantir的问题不在于业务,而在于市场愿意为这些业务付出多高的价格,以及这种意愿能持续多久。</p>\n<h2>美国AI基建已经卷成什么样了?</h2>\n<p style=\"text-align: left;\">聊“AI泡沫”这件事,如果只盯着几只股价,其实有点片面。如果关注一下美国在AI基建上的动作你会发现,这是近几十年来资本开支最激进、最集中的一轮投资之一。</p>\n<p style=\"text-align: left;\">I/O Fund给出了一组数据,把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等几家大厂未来几年的CapEx预算加在一起:<strong>未来几年Big Tech在“AI基础设施(GPU、CPU、数据中心、电力)上计划投入约4050亿美金”</strong>,单微软2025财年的CapEx就同比增长了58%,达到882亿美金,而且管理层已经提示2026财年增长率还会更高。</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4721456ea04af3699bd18bf921d945d5\" tg-width=\"640\" tg-height=\"392\"></p>\n<p style=\"text-align: left;\">另外JPMorgan在11月的一份长文里估算,未来五年全球数据中心和AI基建(包括电力配套)总投资将超过<strong>5万亿美元</strong>,他们甚至专门写了一节讲这件事会如何重塑美国信用债市场,因为公用事业、电网公司也要同步加大资本开支。</p>\n<p style=\"text-align: left;\">IoT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仅数据中心基础设施(IT+机房设施)这一块,到2030年的年支出就有望逼近<strong>1万亿美元</strong>,AI驱动的服务器、网络、存储占比会提升到接近一半。</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e37f9029af2c33c13d128a10975d2d0d\" tg-width=\"640\" tg-height=\"336\"></p>\n<p style=\"text-align: left;\">电力侧,大型公用事业公司已经开始为“AI要电”重写自己的五年计划。比如美国最大的输电公司之一AEP在10月底把2025–2030年的资本开支计划从540亿美金上调到了720亿,理由很直接,就是为了满足数据中心和工业客户猛增的用电需求,预计峰值负荷要从37GW拉到65GW。</p>\n<p style=\"text-align: left;\">微观一点的例子,比如微软在亚特兰大刚开了一个新的AI“超级工厂”:占地85英亩、建筑面积超100万平方英尺,里面塞了几十万颗GPU,液冷系统、12万英里光纤,把它和全球Fairwater网络上的其他算力中心连起来。单Q1一个季度,微软在数据中心和AI相关基础设施上的CapEx就超过340亿美金,而且管理层在财报会上谈的是“要在两年内把数据中心footprint再翻一倍”。</p>\n<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9bb901b6cfe66b3ce6ce8b9384866a06\" tg-width=\"640\" tg-height=\"360\"></p>\n<p style=\"text-align: left;\">OpenAI那边,Sam Altman对外讲过一个目标:到2033年希望全球AI计算能力能达到250GW,这意味着需要持续运转6000万颗GPU,每年新增3000万颗,耗电量相当于整个印度的用电水平,排放量是ExxonMobil的两倍。</p>\n<p style=\"text-align: left;\">微软、Alphabet、Meta、亚马逊在全国范围内砸下了数百亿美元建AI数据中心,AI基建已经成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之一,同时也在挤占土地、电力、地方财政等资源。</p>\n<p style=\"text-align: left;\">从这些数字往回看,所谓“AI泡沫”的一个直观含义不是多了几个“AI概念股”,而是整个美国经济正在被一轮前所未有的“算力基建投资周期”推着走:芯片厂拉着台积电、ASML投巨资,云厂商砸数据中心,公用事业砸电网、变电站和发电厂,连美国能源分析机构都在估算未来AI数据中心可能拉高10%–15%的全国天然气产量和LNG出口。</p>\n<p style=\"text-align: left;\">如果把时间轴再拉长一点,大概只有90年代末那轮互联网+光纤铺设能和现在这一轮AI基建投资的强度相比。那一轮最后被写进教科书的是“互联网泡沫”,但整个通信基础设施的超前铺设,也确实为后来的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打好了底子。</p>\n<p style=\"text-align: left;\">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在AI上看到的是不是类似的事情?</p>\n<h2>AI vs dot-com</h2>\n<p style=\"text-align: left;\">相似的地方不用多说,当年的互联网和现在的AI都属于“通用目的技术”,都带来了一种“再不跟就要被时代抛弃”的焦虑;资本开支都是一窝蜂上,一边是铺光纤、建交换机、搞机房,现在是建数据中心、买GPU、扩电网;股市结构都是少数科技巨头拉动大盘,普通公司跟涨跟跌;估值都是先看“眼球”和“用户数”,现在换成了“参数量”和“算力规模”。</p>\n<p style=\"text-align: left;\">但不同的地方也非常关键。</p>\n<p style=\"text-align: left;\">第一,现在这拨AI龙头,大多是已经盈利、现金流充沛的大公司。</p>\n<p style=\"text-align: left;\">2000年那会儿,很多dot-com公司还在亏钱,商业模式不清晰,全靠讲“eyeballs”和“clicks”;现在AI龙头里,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本身已经是有巨大现金牛业务的成熟巨头,它们拿出来砸AI的,更多是过去十年积攒的家底。这使得这轮AI投资,即便出现泡沫,也不太会是“全行业大面积破产”的那种崩法,更多是估值层面的再定价。</p>\n<p style=\"text-align: left;\">第二,这轮AI的硬件、能源成本,是直接落在实体经济上的。</p>\n<p style=\"text-align: left;\">2000年时你上网站,背后当然有服务器和机房,但社会整体感知的是“互联网公司股价涨很多”;现在AI要跑起来,前面是模型,后面是实体电厂、输电线路、水资源,连公用事业公司都在更新资本开支指引,电价、土地、地方财政都被牵着走。AEP这种公司估计自己到2030年峰值负荷要从37GW拉到65GW,很大一块就是数据中心和AI带来的新增负荷。</p>\n<p style=\"text-align: left;\">第三,落地速度不一样。</p>\n<p style=\"text-align: left;\">互联网当年很多商业模式要等十年后才成熟,泡沫破裂的时候,盈利模式还没跑通;现在AI虽然离“全面提升全社会生产率”还有距离,但像Walgreens、AIG这样在具体行业里提升效率的案例已经真实发生,而且是在一两年内完成从试点到规模化部署。从这个意义上讲,AI不是只有“第一层叙事”,已经开始有一部分“第二层现金流”。</p>\n<p style=\"text-align: left;\">第四,投机层面的行为,当然还是一如既往地热闹。</p>\n<p style=\"text-align: left;\">“没有人想在音乐停的时候还在舞池里跳。”这句话放在2000年、放在2021年的加密货币、放在今天的AI股上,大概都适用——人类对新技术的FOMO(害怕错过),其实每一轮都差不多。</p>\n<p style=\"text-align: left;\">回头看Palantir,它有点像这一轮AI投资故事里的一块情绪投影:</p>\n<p style=\"text-align: left;\">一方面,它没有自己的模型,却站在模型之上做操作系统,政府+企业两头吃,踏实落地;另一方面,它的股价表现、估值水平、分析师分歧,又是这一轮AI情绪的缩影:多头觉得它代表的是“AI基建软件层里的长期赢家”,空头觉得它代表的是“在真正回到现金流折现之前,市场愿意预支的那一部分热情”。</p>\n<p style=\"text-align: left;\">现在的AI经济,是一个同时被“地缘政治竞赛”和“资本回报竞赛”驱动的系统。Palantir这家公司,恰好刚好站在这两条赛道的交点上:一条是Karp口中“帮美国打赢AI战争”的叙事,一条是华尔街看报表、看估值、看回报期的冷冰冰的模型。</p>\n<p><a href=\"https://laohu8.com/S/PLTR\">$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PLTR)$</a> <a href=\"https://laohu8.com/S/NVDA\">$英伟达(NVDA)$</a></p></body></html>","text":"过去一周,关于AI泡沫的声音,又被推上了一个小高潮。 宏观方面,美股科技公司的资本支出,跟1999年互联网泡沫极其相似。标普500指数涨幅七成以上被少数AI股贡献。 另一边,“大空头”迈克·巴里在最新13F里亮出自己的新下注:买了5万张Palantir的看跌期权,行权价50美金,2027年1月17日到期,期权成本1.84美金,总共掏了大概920万美金,对应名义敞口9亿多。 媒体自然乐于用“做空9亿美金PLTR”的标题来放大这个动作,巴里本人还特意跑到X上纠正算术,但方向没改——在他眼里,这一批最热的AI股,估值里已经掺了不少水分。 Palantir的CEO Alex Karp也比较有意思,在最近几场公开采访里,一边承认现在AI赛道里确实有不少投资“创造不了足够的价值”,一边又强调自己这家公司代表的是另一类:帮美国政府和大企业把AI真的用进系统里的“操作系统”,而不是概念股。他形容做空芯片和本体论(ontology)是“batshit crazy”。 所以现在这家公司站在一个有意思的位置上: 一头连着这轮美国AI基建的大潮——几千亿美金砸进GPU、数据中心、电力和软件;另一头连着“AI会不会重演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争论,以及最典型的一位空头代表。Palantir不只是一个股价涨得很猛的ticker,它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这轮AI情绪的一部分投影。 在这样一轮投资周期里,Palantir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它的业务和财务是不是撑得住现在这身价格?更重要的,它在这轮AI基建浪潮里,和2000年那些被推上神坛的互联网公司相比,到底有哪些相似、哪些不同? Palantir到底在卖什么? 先把定位厘清。Palantir不做大模型,它不是OpenAI、Anthropic那一挂的,它做的是大模型之上的“业务操作系统”——让一个政府部门或大企业,真的能把AI融进自己的决策链条里。 三个主产品大致对应三块世界: Gotham:给情报、军队、执法系统用的大脑。 起家盘,客户从CIA、国防部到英国国防部、北约,在俄乌战争、反恐、情报分析这种场景里用了很多年,这块业务外界看不透细节,但从美国和英国近期的一些国防AI框架合同来看,Palantir已经基本成了“西方阵营默认的那家做战场/情报软件的公司”。 Foundry:企业版Gotham。大客户里有空客、BP、R1 RCM、能源公司等,它做的是把企业内部所有核心系统的数据打通,建立一个统一的数字孪生——生产、供应链、财务、人力、IoT全部进一个本体模型里。 AIP(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latform):这一轮AI浪潮的增长发动机。 它对接的是GPT、Claude、Llama这些大模型,在Foundry构建的世界模型之上,把AI嵌进业务流程里:模型调度、权限管理、审计追踪、自动化工作流全包。对企业来说,它解决的是“怎么让AI真正接管一部分决策权”。 跟Walgreens的案例是一个最好理解的样板。Walgreens作为美国第二大药店连锁,自己测算过,要想把几千家门店的库存、补货、人力排班、配送路线做到理论最优,每天要做3840亿次微观决策,光靠人脑+Excel根本不可能。 Palantir上去做的是,先用Foundry把门店、库存、销售、人力、物流等所有关键系统接到一个平台,再用Ontology把门店、商品、员工、仓库、供应商、路线这些对象以及逻辑关系统一建模,最后在AIP上叠加一层AI工作流——需求预测、库存推荐、排班优化、补货和配送调度都交给AI去算、去发指令,门店一线更多是“确认和监督”,而不是“从零做判断”。 官方披露的数据是,8个月时间,Foundry+AIP已经铺到了4000多家门店,原来那3840亿次/日的决策,基本交给系统自动化处理。 AIG的故事类似,只是换成了核保。AIG搭了一套生成式AI核保助手,底层用的是Claude这类大模型,调度和业务流程那一层交给Palantir来做,据他们自己的说法,核保效率提升了3–5倍,准确率从大约70%提升到了90%左右,关键是全链路可审计。 这些案例的共同点是: 第一,场景是真的复杂和“重”,不是搞个问答机器人那么简单;第二,ROI是可以量化的——库存周转、营运成本、核保时效这些财务指标是实打实在改善;第三,Palantir做的是模型之上的世界观和操作系统,这一层本质上比较难替换。 这也是为什么在Analyst Day和各种媒体访问里,Karp总是反复谈ontology、本体、世界模型这些看上去很哲学的词,对他们来说,这确实是区别于普通SaaS的那块护城河。 基本面是一件事,估值又是另一件事 聊完业务,回头看数字到底对不对得上口径。 最新2025年Q3财报,Palantir的几组关键数据是这样: 总营收11.81亿美金,同比+63%,环比+18%;美国商业收入3.97亿,同比+121%,美国政府4.86亿,同比+52%;全球政府业务6.33亿,同比+55%,商业业务5.48亿,同比+73%。 GAAP净利润4.76亿美金,净利率约40%,GAAP营业利润率33%,非GAAP营业利润率51%;按Investopedia的算法,“Rule of 40”达到了114%。 调整后自由现金流单季5.4亿美金,FCF利润率46%;过去12个月滚动FCF接近20亿,账上现金60多亿、长期债务基本可以忽略。 合同方面,Q3新签TCV27.6亿美金,创历史新高,美国商业剩余合同价值(RDV)达36亿,同比翻了近两倍。 管理层第三次上调全年收入指引到43.96–44亿美金,对应全年增速在53%左右。 这几组数字说明:从“赚钱能力”角度,Palantir很难被简单归类为“讲故事的泡沫股”。它现在已经是一个高速增长、稳定盈利、自由现金流充沛的成熟成长股,和很多还在亏损、靠讲ARR/NRR的AI概念比,基本面明显厚实得多。 但估值是另一回事。 今年以来,PLTR股价涨幅在135%–150%区间,自2022年低点算起接近20倍。 汇总MarketBeat主流机构分析师给的目标价,一年平均目标价在172美金附近,Citi、UBS等这一挂给的是中性评级,目标价从170–180调到190–205,美银、Wedbush这样的多头则给到了215–255的高位;有“极端估值”给了18.5最低。 算估值倍数的方式大家各有各的模型,但大致共识是:按收入算,PS在100倍附近;按当前TTM自由现金流看,P/FCF约20–25倍,但若套用部分分析师更前置的2026–2027年FCF预测,估值倍数会被拉高到接近三位数,因此空头才会把Palantir视为板块里最贵的一档。换句话说,市场已经在用“AI时代操作系统+国防软件复合体”的故事来定价,而不是用传统SaaS的样板来套。 这也是为什么巴里那5万张2027年到期的put会显得特别“对情绪”:在他那套框架里,Palantir的问题不在于业务,而在于市场愿意为这些业务付出多高的价格,以及这种意愿能持续多久。 美国AI基建已经卷成什么样了? 聊“AI泡沫”这件事,如果只盯着几只股价,其实有点片面。如果关注一下美国在AI基建上的动作你会发现,这是近几十年来资本开支最激进、最集中的一轮投资之一。 I/O Fund给出了一组数据,把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等几家大厂未来几年的CapEx预算加在一起:未来几年Big Tech在“AI基础设施(GPU、CPU、数据中心、电力)上计划投入约4050亿美金”,单微软2025财年的CapEx就同比增长了58%,达到882亿美金,而且管理层已经提示2026财年增长率还会更高。 另外JPMorgan在11月的一份长文里估算,未来五年全球数据中心和AI基建(包括电力配套)总投资将超过5万亿美元,他们甚至专门写了一节讲这件事会如何重塑美国信用债市场,因为公用事业、电网公司也要同步加大资本开支。 IoT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仅数据中心基础设施(IT+机房设施)这一块,到2030年的年支出就有望逼近1万亿美元,AI驱动的服务器、网络、存储占比会提升到接近一半。 电力侧,大型公用事业公司已经开始为“AI要电”重写自己的五年计划。比如美国最大的输电公司之一AEP在10月底把2025–2030年的资本开支计划从540亿美金上调到了720亿,理由很直接,就是为了满足数据中心和工业客户猛增的用电需求,预计峰值负荷要从37GW拉到65GW。 微观一点的例子,比如微软在亚特兰大刚开了一个新的AI“超级工厂”:占地85英亩、建筑面积超100万平方英尺,里面塞了几十万颗GPU,液冷系统、12万英里光纤,把它和全球Fairwater网络上的其他算力中心连起来。单Q1一个季度,微软在数据中心和AI相关基础设施上的CapEx就超过340亿美金,而且管理层在财报会上谈的是“要在两年内把数据中心footprint再翻一倍”。 OpenAI那边,Sam Altman对外讲过一个目标:到2033年希望全球AI计算能力能达到250GW,这意味着需要持续运转6000万颗GPU,每年新增3000万颗,耗电量相当于整个印度的用电水平,排放量是ExxonMobil的两倍。 微软、Alphabet、Meta、亚马逊在全国范围内砸下了数百亿美元建AI数据中心,AI基建已经成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之一,同时也在挤占土地、电力、地方财政等资源。 从这些数字往回看,所谓“AI泡沫”的一个直观含义不是多了几个“AI概念股”,而是整个美国经济正在被一轮前所未有的“算力基建投资周期”推着走:芯片厂拉着台积电、ASML投巨资,云厂商砸数据中心,公用事业砸电网、变电站和发电厂,连美国能源分析机构都在估算未来AI数据中心可能拉高10%–15%的全国天然气产量和LNG出口。 如果把时间轴再拉长一点,大概只有90年代末那轮互联网+光纤铺设能和现在这一轮AI基建投资的强度相比。那一轮最后被写进教科书的是“互联网泡沫”,但整个通信基础设施的超前铺设,也确实为后来的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打好了底子。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在AI上看到的是不是类似的事情? AI vs dot-com 相似的地方不用多说,当年的互联网和现在的AI都属于“通用目的技术”,都带来了一种“再不跟就要被时代抛弃”的焦虑;资本开支都是一窝蜂上,一边是铺光纤、建交换机、搞机房,现在是建数据中心、买GPU、扩电网;股市结构都是少数科技巨头拉动大盘,普通公司跟涨跟跌;估值都是先看“眼球”和“用户数”,现在换成了“参数量”和“算力规模”。 但不同的地方也非常关键。 第一,现在这拨AI龙头,大多是已经盈利、现金流充沛的大公司。 2000年那会儿,很多dot-com公司还在亏钱,商业模式不清晰,全靠讲“eyeballs”和“clicks”;现在AI龙头里,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本身已经是有巨大现金牛业务的成熟巨头,它们拿出来砸AI的,更多是过去十年积攒的家底。这使得这轮AI投资,即便出现泡沫,也不太会是“全行业大面积破产”的那种崩法,更多是估值层面的再定价。 第二,这轮AI的硬件、能源成本,是直接落在实体经济上的。 2000年时你上网站,背后当然有服务器和机房,但社会整体感知的是“互联网公司股价涨很多”;现在AI要跑起来,前面是模型,后面是实体电厂、输电线路、水资源,连公用事业公司都在更新资本开支指引,电价、土地、地方财政都被牵着走。AEP这种公司估计自己到2030年峰值负荷要从37GW拉到65GW,很大一块就是数据中心和AI带来的新增负荷。 第三,落地速度不一样。 互联网当年很多商业模式要等十年后才成熟,泡沫破裂的时候,盈利模式还没跑通;现在AI虽然离“全面提升全社会生产率”还有距离,但像Walgreens、AIG这样在具体行业里提升效率的案例已经真实发生,而且是在一两年内完成从试点到规模化部署。从这个意义上讲,AI不是只有“第一层叙事”,已经开始有一部分“第二层现金流”。 第四,投机层面的行为,当然还是一如既往地热闹。 “没有人想在音乐停的时候还在舞池里跳。”这句话放在2000年、放在2021年的加密货币、放在今天的AI股上,大概都适用——人类对新技术的FOMO(害怕错过),其实每一轮都差不多。 回头看Palantir,它有点像这一轮AI投资故事里的一块情绪投影: 一方面,它没有自己的模型,却站在模型之上做操作系统,政府+企业两头吃,踏实落地;另一方面,它的股价表现、估值水平、分析师分歧,又是这一轮AI情绪的缩影:多头觉得它代表的是“AI基建软件层里的长期赢家”,空头觉得它代表的是“在真正回到现金流折现之前,市场愿意预支的那一部分热情”。 现在的AI经济,是一个同时被“地缘政治竞赛”和“资本回报竞赛”驱动的系统。Palantir这家公司,恰好刚好站在这两条赛道的交点上:一条是Karp口中“帮美国打赢AI战争”的叙事,一条是华尔街看报表、看估值、看回报期的冷冰冰的模型。 $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PLTR)$ $英伟达(NVDA)$","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nk":"https://laohu8.com/post/500227176296904","repostId":0,"isVote":1,"tweetType":1,"commentLimit":10,"symbols":["NVDA","PLTR"],"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8968,"optionInvolvedFlag":true,"xxTargetLangEnum":"ZH_CN"},"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7,"commentLimit":10,"likeStatus":false,"favoriteStatus":false,"reportStatus":false,"symbols":[],"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8,"optionInvolvedFlag":false,"xxTargetLangEnum":"ZH_CN"},"commentList":[],"isCommentEnd":true,"isTiger":false,"isWeiXinMini":false,"url":"/m/post/500342358471024"}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