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13F出来后,我最大的感受是:AI 主题已经正式从「信仰」进入「分歧时代」。你能看到巴菲特体系、段永平体系、大空头 Burry、以及桥水的逻辑完全不同,而这正是市场成熟的关键时刻。
首先,伯克希尔新建仓谷歌其实并不代表“股神转性”,更像是 Todd/Ted 的风格延续,但对我来说,这仍然很有象征意义:当连最保守的价值投资体系也开始触碰 AI 入口公司,说明 AI 已经不是赛道选择,而是基础设施层面的长期趋势。段永平的“AI 四件套”布局同样如此——他坦言自己没完全看懂,但选择不缺席。坦白说,这种诚实的“不懂但不能完全错过”心态,反而是当下普通投资者最具参考价值的。
另一方面,大空头和桥水却给了完全相反的方向。Burry 的看空期权规模被媒体夸大,但他的核心逻辑——AI 盈利被会计方式美化、行业折旧被低估——这点确实值得警惕。桥水连续两个季度大幅减持英伟达,也说明部分机构开始担心产业资本开支的可持续性,以及 AI 推动的利润周期是否会在未来两年逐渐回落。
所以从我个人角度看,这波 AI 趋势仍然强劲,但从“无脑买”逐渐切换成“分化定价”。底层算力、制造链(像 ASML、台积电)依旧是最坚固的护城河;应用层则开始进入淘汰赛;而超高估值的公司未来会受折旧、现金流压力的考验。
简单来说,我不会完全站队哪一边。短期我依旧看好 AI 热潮推动美股,但中长期我会更关注确定性高的底层公司,并控制仓位,不在估值最热的时候满仓重押。现在不是盲信 AI,也不是全面唱空 AI,而是真正需要辨别谁能在未来 5–10 年持续兑现价值。
@小虎活动 @Tiger_comments @TigerStars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