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米$XIAOMI-W(01810)$
不过,市场真正担心的问题其实不在利润本身,而在于电动车业务的可持续性。从产能利用率已经来到 85%,到下一阶段扩产要等到 2026Q1,再到近期几宗安全事故引发的信任危机,我能理解为何机构会对其“盈利稳定性”打一个问号。股价从高点回调 30% 以上,其实这三项因素:成本压力、产能瓶颈与 ESG 风险,都起了很大作用,再加上做空量 14%+ 的压制,市场对小米的情绪在短期内难以彻底修复。
在股价陷入震荡的背景下,我认为利用期权策略比直接做方向性押注更为理性。就像文中提到的铁鹰式结构,在 37–43 港币区间卖压与买盘都比较密集,短期内并没有强劲的向上或向下催化剂。在这种情况下,我 personally 更倾向铁鹰这种“收益有限但风险可控”的中性策略,用 0.24 港币的净收入来博一个横盘区间,而不是强行猜方向。尤其是在财报前后波动率较高的阶段,做收权利金的策略反而比买方向期权更有胜率。
总结来说,我对小米的长期成长仍然保持信心,尤其是电动车业务一旦跨过盈亏平衡点,未来想象空间会比市场目前给出的更大。但短线在面对汽车安全舆论、产能约束与手机成本上升的多重压力下,估计仍会维持区间震荡。与其硬拼方向,我更愿意在震荡市中利用期权结构化策略,稳稳收下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波动溢价。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