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助贷赛道,阿里云正在崛起。
近日,笔者在上海虹桥机场看到——阿里云的品牌广告与演员陈建斌代言的度小满助贷广告相邻而立。
印象中,阿里云以云计算为核心主业,与放贷并无多大关联。
但事实上,这家科技巨头已低调跻身助贷赛道,成为持牌金融机构的重要合作伙伴。
01
就在近期,「互金圈」注意到有行业媒体报道——8家持牌消金机构披露与阿里云开展助贷合作。
经初步核实(通过官网),目前与阿里云合作的持牌机构有:马上消金、小米消金、中原消金、招联消金、中邮消金、哈银消金。
除上述持牌消金外,中信百信银行披露的助贷合作名单中亦有“阿里云”的身影。
(图源:中信百信银行官网披露官方文本)
阿里云开展助贷的公司主体为——杭州阿里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阿里云”)。
粗略统计,与阿里云合作助贷的金融机构至少有7家,比快手、58同城、新浪、平安系、小米金融、唯品会合作的机构都多。
具体来看,在与金融机构的助贷合作中,“阿里云”角色定位清晰,主要负责营销获客。
在招联消金官网披露的信贷业务三方合作名单列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阿里云”与招联消金的合作领域为:助贷(营销获客——互联网贷款)。
(图源:招联消金官网)
那么,在助贷业务合作中,“阿里云”是如何为机构来获客的呢?
在“阿里云”App和官网上均未发现有助贷/导流入口,客服回复“阿里云”无借贷服务,但是购买“阿里云”的产品可以使用花呗支付。
明面上,无法看出阿里云如何为金融机构提供营销获客服务。
以下两则未经官方证实的市场传言,或许给出了答案。
据一位接近“耀花花”的业内人士透露,耀花花仅靠阿里云这一获客途径,每日约有600条左右新增贷款申请。其获客能力不容小觑。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互金圈」,东南沿海地区某中小城商行,很早就跟阿里云达成了合作,并且下了大单。
通过阿里云从中斡旋,该城商行拿到了淘天(淘宝+天猫)体系非常优质的流量,进而实现了该行网贷项目的稳赚。
而同期,多家资产规模更大的城商行,通过与蚂蚁合作,从而间接获得淘天流量。但从最终结果来看,为数不少的银行只是微赚,甚至还有极个别银行是“买了负债,担了风险,但是亏了钱”,业内人士如是说。
根据业内分析,阿里云提供的助贷合作可能比蚂蚁更具成本效益。
02
那么,阿里云为何入局助贷领域呢?难道真的躲不掉“互联网的尽头是放贷”吗?还是为了提升营收的无奈之举呢?
或许这与阿里云核心主业增长承压、市场份额被蚕食有关。
阿里云作为中国云计算行业的“拓荒者”,正面临来自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的强势冲击。
传统云计算如阿里云以卖算力为主,客户租赁GPU资源;AI云时代,“卖Token”成为了新趋势,客户按模型调用量计费,而火山引擎抓住了这一趋势。
IDC《中国大模型公有云服务市场分析,2025H1》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上大模型调用量达536.7万亿Tokens,其中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以49.2%的份额远超阿里云的27%。
火山引擎凭借“豆包大模型+火山方舟平台”的组合优势,吸引了大量需要低成本AI算力支持的初创企业与传统行业客户,这类客户是公有云市场的重要争夺对象。
更严峻的是,头部客户也出现流失——以新浪微博为代表,曾是阿里云的长期合作客户,2025年也宣布转向与火山引擎合作。
与此同时,字节跳动的AI投入持续加码。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字节跳动计划在2025年投资超过120亿美元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
阿里云在国内云计算市场的主导地位正被火山引擎等竞争对手逐步削弱,市占率持续下滑。
公开数据显示:从2021年开始,阿里云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从2018财年的101%大幅下降至2023财年的3.53%,2023财年Q4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或许,正是因为市场份额被蚕食,核心领域优势不再,迫使阿里云不得不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
03
利润方面,从自然年2023年Q3到自然年2025年Q2,阿里云的经调整EBITA利润分别为14.09亿元、23.64亿元、14.32亿元、23.37亿元、26.61亿元、31.38亿元、24.2亿元、29.95亿元。其中,2025年Q2经调整EBITA利润同比增长26%。
据《新浪科技》报道,“2025财年Q4,阿里云收入达301.27亿元,同比增长18%,为近三年来最快季度增长;2025财年,阿里云营收1180.28亿元,同比增长11%,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72%达105.56亿元,是阿里巴巴旗下各分部增长最快的分部。”
在主业被市场挤压的不利形势下,阿里云依然保持着相当不错的营收。
如今,在虹桥火车站,头部助贷平台度小满的大屏广告依然十分醒目,但助贷赛道的竞争或已悄然生变。
阿里云凭借淘天体系的场景及流量优势、科技企业的合规基因,正在成为不可忽视的"后来者"。
未来1-2年,随着这类科技巨头的深度入局,助贷行业的竞争格局是否会重新排序?行业资源是否会向具备场景、数据优势的玩家倾斜?
我们将持续关注~
本文综合自IDC报告、《新浪科技》等媒体公开报道。
来源:互金圈
作者:樱桃
声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只为传递更多信息!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