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贺礼。”
各位读者好,我是villike,很高兴见到各位。
开始正文前,如果您没看过下面这篇文章,请务必看看,里面清楚地介绍了:这个号是干什么的、读者能从这里获得什么、不能获得什么。
给我所有读者的一封信
给我所有读者的一封信(语音版)
亲爱的读者们,今晚就是大年三十了,我在这里给大家拜年啦!
祝福你们:虎年虎虎生威、工作风生水起、身体健康无恙、账户节节新高!
这个公众号,我2017年创立,2020年才开始持续更新,一年半的时间里,带给了我太多感慨,有迷茫和痛苦,但更多的是收获和成就。
读者们一次次的鼓励,让我心里暖暖的,也一路坚持了下来,我希望自己能始终不忘初心,坚持分享,让我们一起在财务自由的路上,走得更快、更好。
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我的投资体系全面介绍了,给你们预告了这么久,终于来啦!
这会是一篇实操性的文章,我会把我的投资体系的每一步都讲清楚,为了让你们容易理解,我也会把每一步背后的逻辑写清楚。
另外,为了让你们更好理解,我会把每个环节中,我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也列出来,算作餐后酸奶,帮助消化。
也请你们在有所收获的同时,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更多人,这是我的期待。
00
—
初见
有些读者可能对我不熟悉,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以及我的投资成绩。
我是villike,80后,北方人,2013年以来在深圳工作生活。
我的本职工作,是一名管理咨询顾问,就是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主角的职业(但赚得远没电视里多),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帮助企业解决管理上遇到的一些问题。
2013年之前,我对投资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一无所知。
我的“实战”投资生涯,开始于2013年7月,那个月,我买了人生第一支股票:泸州老窖,大约2个月后,我买了第二支股票贵州茅台。
泸州老窖在2021上半年300多块钱时,我卖了一部分,在17年大涨期间,也卖出过一部分,茅台则从2013年持有至今,还没有卖过。
从2013年7月到2021年底,我的投资生涯一共大约8年半时间。
每过半年,我会总结一次自己的收益情况,截止到2021年底,我8.5年投资生涯获得了让我满意的收益,年化收益率为30%,每年的盈利、目前的持仓,见我的2021年总结:
2021年,我的投资成绩单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觉得主要有3个原因:
1、一套相对合理的体系;
2、不断学习与思考;
3、运气。
今天这篇文章,介绍的就是第一个原因——我的投资体系。
至于不断地学习和思考,这一点没人能替代你自己,我自己关于投资的学习和思考,主要是两部分:公司分析和书籍阅读,在后台回复公司分析,或者阅读,就能看到。
至于我是如何一步步搭建自己投资体系的,我之前有写过文章,适合从小白开始逐步提升,各位感兴趣的可以去看,链接如下:
一个普通人,能在股市里赚钱吗?
我的投资体系,核心骨架在2013-2014年完成,此后,每年我会根据读书和思考,对投资体系进行修订,但是我投资体系的主思路是一脉相承、没有变过的。
2021年这一年,我最近买入的几家公司——万科、格力、腾讯——遭受了巨大的股价下跌,再加上2021年是我公开投资操作给读者的第一年,在双重压力下,作为凡人一个,我的心态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我重读了1957-2020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这是我第6遍阅读这些内容。
这次阅读,我自我感受是很棒的,我认为,自己的投资体系又进化了,变得更加成熟,通过这次“重走朝圣之路”,我对自己的投资体系更加自信了。
警告:
我对自己的投资体系更加自信,并不意味着我新买的这些公司——格力、万科、腾讯——都是完美的,甚至不能说,他们是完全符合我投资体系的。
但我的投资体系,本来就不是一个依赖于1家甚至少数几家公司的体系。
具体的这次“重走朝圣之路”和阅读感受,你可以在后台输入“巴菲特”,会有文章推送。
背景和说明就到这,接下来,就是我修订后的投资体系,由1个核心理念和5个步骤构成。
01
—
核心理念
我的投资核心理念,就是8个字:湿雪长坡,安全边际。
背后的核心逻辑,就是找到“能用股东的钱赚很多钱的公司”,然后,在价格不贵的时候买入这家公司,等着她赚钱,或者有人愿意用高价从我手中买走。
这8个字、3个词中(湿雪、长坡、安全边际),湿雪最重要,安全边际排第二,长坡排最后。
之所以长坡没那么重要,原因在于:
在一个天花板没有板上钉钉的行业中,好公司会找到他自己的成长空间。
这8个字,会渗透到后面的方方面面,接下来,我开始讲5个步骤,这部分是实操性的。
02
—
寻找目标
第一步,寻找投资分析的目标。
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到过去表现优秀的公司。
之所以要找过去表现优秀的公司,背后的逻辑是:
商业世界是充满竞争和变数的,如果一个生意所处环境是不稳定的,或者公司经不起环境的波澜,这样的生意,在长达1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中,一定会表现出来。
所以,从“经受住过去的考验”的公司中,选择要分析的公司,可以大大提高投资成功概率,这一步,就把吹概念的、瞎忽悠的公司排除在外。
这里经常遇到被问到的问题是:用这种选择方式,不就错过了很多“未来的明星”吗?
对此我的看法是:
投资者不需要富很多次,也不需要证明自己能‘慧眼识珠’,我们的目标只是赚钱,而稳妥地赚钱,是最好的。
至于表现优秀的标准,我的具体标准有两个:
1、过去10年,至少7年ROE大于等于20%;
2、过去10年,至少7年关键比率大于等于0.4。
为什么是10年、7年、20%,关键比率是什么、为什么是0.4,关于我选择分析公司标准,我在下面这篇文章,有全面详细的阐述:
新年第一篇:如何选公司
03
—
理解公司
第二个步骤,是评估、跟踪公司质地。
具体来说,首先,试着去理解公司的竞争优势,接着,非常谨慎地评估未来竞争优势是否可持续,这一步,也会涉及到如何看待和评估管理层。
步骤是(第二个步骤内容较多,我加了一些小标题,让你们阅读体验舒适一点):
逐一攻破
第一,按照第一个步骤,选出待分析公司后,不带偏见地一家一家去分析。
要时刻提醒自己,第一步选出的公司,A股占比大约5%左右,一家公司能够在过去10年中,取得如此优秀的经营业绩,这家公司大概率是有独特的竞争优势的。
因为,在一个资本自由流动的世界里,任何明显超出社会无风险收益率的生意,都会迅速被闻风而来的资本给迅速复制。
结果就是供给增加、收益率下降,最终只能维持社会无风险收益率附近的ROE,而且由于竞争和经营杠杆的存在,很多时候收益率只会更低。
常见的竞争优势,包括无形资产、成本领先、网络效应、有效规模等,如果你想系统了解,下面这4本书是我的推荐,看完后,你头脑中就对竞争优势就有了大致的轮廓:
建议阅读顺序是:巴菲特的护城河、投资的护城河、竞争战略、竞争优势。
(声明:通过上面链接买书的话,我会有一点佣金,但不多,这是读者的知情权。)
持续学习
第二,有了轮廓以后,你需要做的就是大量阅读材料。
公司和竞争对手的招股说明书、年报是我认为最好的材料,过程中有可能时,用数据去验证自己的设想。
要提醒的是:公司材料中提到的自己的竞争优势,有可能是空话套话,我们需要自己去判断,一家公司过去能取得优秀成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这个过程,没有捷径,这也是投资里最有魅力、最有意思的部分:去理解一下公司,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如果你想看实战的内容,在后台输入公司分析、或者公司名称(例如腾讯),下面是我截止到2021年底,写过的公司系列分析文章。
如果这里面没有你想了解的公司,试着在后台输入公司的名称,有可能我在2021年以后写了。
我已经写过系列分析文章的公司有(后台输入名字即可):牧原、平安、海天、华东医药、恒瑞、茅台、泸州老窖、格力、万科、腾讯、双汇、承德露露、福耀玻璃、鲁泰、万华化学、海康威视、伊利、老板电器、洋河、招商银行、万洲国际、华夏幸福。
这里经常会被问到的问题是:为什么你各行各业都能涉及?这不就违背了能力圈的原则吗?
“能力圈”,是巴菲特提出的概念,本质很朴素:看不懂的公司,不要投资她。
我对能力圈的看法是:看不懂就不投资,绝对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因为觉得一家公司自己不熟悉,就不去试着理解她,这是打着能力圈的幌子犯懒。
上述我分析过的公司,多数是用第一步我的选股标准选出来的,既然是我自己的标准选出来的,为什么不去分析这些A股中“千里挑一”的优秀公司呢?
当然,上述分析过的公司,绝大多数到最后,我是不会买入的,但通过这些分析,我的“投资大脑”更发达了。
谨慎预测
在识别出公司过去赖以成功的竞争优势之后,接下来,我们要预判公司未来能否维持这些竞争优势。
这里,依然要依靠我们对这个生意的判断,没有捷径,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思考和数据的验证。
这里的诀窍,就是“绝不勉强”,也“绝不自我欺骗”,如果我们无法判断未来竞争优势能否持续,就诚实地告诉自己。
这里更要小心,不要因为某公司过去辉煌的表现,在明显竞争优势不可持续的背景下,还“一厢情愿”地认为公司“说不定能创造奇迹”。
评估管理层
对于管理层的评估,在这一部分也很重要,这是我之前体系中当做风险的部分。
管理层本身,不能作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因为人会跳槽、会出意外、会变坏。
但是,除了极少数“天赋异禀”的企业,大多数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可以通过管理层的行为,增强或者削弱的,这是我从投资视角,对管理层这一因素的整体看法。
所以,除非公司天然是个好生意——也就是所谓的“傻子也能经营”的生意——否则,公司管理层的评估就非常重要。
对管理层的评估,不应该从性格内外向(包括性格你是否喜欢)、气场强不强、对下属好不好等角度判断,这些是噪音。
我们对管理层的要求,仅仅应该聚焦在两个方面:是否有能力,以及是否为股东长期利益着想。
具体来说,判断管理层时,我有一个6个角度的判断方式,关于管理层在投资中价值的进一步阐述,以及这6个角度,见下面这两篇文章:
白酒股暴跌,我凭什么敢买入?
比如董明珠,她合格吗?
识别风险
第二个步骤的第三部分,是识别这家公司可能的风险,这一点也非常关键。
这个时候,我喜欢去找网上对这家企业的批评声音,只有在对一家公司的风险进行全面识别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放心地去投钱进去。
风险这部分,还需要融入对公司的一些特征判断,也会涉及到行业的背景,具体来说,公司及其所在行业,要具备3个特点:
生意简单:这是静态来看,生意中不存在太多高科技,换句话说,我可以理解生意的逻辑、产品的运作逻辑;
生意稳定:这是动态来看,公司的生意及所处行业,没有时不时的“破坏式创新”,并且行业竞争格局相对稳定。
所处行业的赚钱逻辑不崩溃:所谓的“行业赚钱逻辑崩溃”,比如在数据相机出现后的胶卷行业、电子邮箱出现后的邮票、汽车出现后的马车、互联网出现后的报纸。
这里有一个说明:
为什么对公司及其所在行业的这3个基础判断,不是在第一个步骤——即选择分析对象——那里出现?
是因为,如果我们没有对一家公司竞争优势及其所处背景有一定了解,就不一定能准确判断公司及其所在行业的这3个方面。
第二个步骤的最后,是定期审视公司竞争优势、管理层、生意及其所在行业特点。
我个人而言,会在半年报和年报出来后,对所持有公司一一审视,以年报为主,半年报作为辅助。
除了评估上述3个内容——这些往往是定性评估,我还会评估公司与行业相比的经营业绩,作为公司竞争优势变化的佐证。
这里需要注意:
公司几期的相对经营业绩不佳,并不一定是竞争优势恶化,换句话说,结果只能作为模糊的佐证,具体还是要以公司及管理层采取的行为为准。
到这里,第二个步骤就完成了,第一个步骤解决的是“过去表现如何”的问题。
而投资面向的是未来,这第二个步骤,解决的就是“未来大概率会如何”的问题。
04
—
买入
第三个步骤,是在合理的价格买入,并通过交易体系摊低成本,扩大安全边际。
首先,再好的生意,都应该有一个合理的价格。
如果买入价格低,我们就可以享受到公司经营带来的收益,以及公司价格向合理价格回归的收益。
这里要说明的是:
投资不是一个非常精确的事情,换句话说,如果你第二个步骤做得很好,第三个步骤的核心,就是“不要买的太贵”,就足够了。
具体到如何给一家企业估值,以及什么样的估值是合理的,你可以在后台输入估值,那里有我过去的一些思考。
如果你想简单省事的话,就直接看下面这篇文章,她不够全面,但可以给你的估值提供参考:
我好像…找到巴菲特的估值方法了!
第三个步骤里,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通过交易体系摊低成本”,这个原理是我在2010年在银行实习时理解到的,就是定投的微笑曲线:
假设你在基金3块时买300块,接着基金下跌到1块,再买300块,问:基金涨到多少钱可以回本?
直观感觉应该是2块,但实际答案是1.5,回本的速度比直观感觉快,原因就在于:
当价格下跌时(从3块到1块),同样的买入金额(300块),买入了更多的份额(300份,而不是第一次买入的100份),最终400份的份额,只需要1.5元,就能回到600元本金(1.5*400)。
这个朴素的现象,其实刚好切到了投资的精髓之一:
如果一家公司本身是好的,在股价跌的时候,你应该买得更多。
所以,在我的投资体系中,从来不会一次性“梭哈”,再好的公司,我也会制定好买入计划,具体来说,分7次买入,具体的买入体系展开的文章,就是下面这篇:
今日一笔交易,以及我的买入体系分享
在买入部分,我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是:
如果公司一直没到你的买入价格,不就永远错过了吗?
或者:如果你买了1次,后面价格再也没有跌下来,那怎么办?
光是看类似的问题,都能感受到背后浓浓的“不甘心”——我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好公司,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股价涨上去?
这些问题的背后,反映的是人性的恐惧——我们“害怕”错过机会,这让我们有一种“损失感”。
对此,我的投资体系的回答是:
我的体系,本身就不是一个“指望一家公司”的体系,在我的体系里,最终会呈现这样一个画面:
有一个让我“垂涎”的公司集合,这个集合有可能是几家,也有可能是十几家,有多少取决于我分析公司覆盖的广度,以及公司本身的变化(有些公司会出去、有些会进来)。
这个集合里的公司,除了让我眼馋,也是我能理解的公司,每一家,我都设置了他们的买入计划,如果他们的价格,到了我的计划,我就会买入,如果没有,我等。
这个方式,就把我的情绪,和我的交易,彻底分割开来,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在头脑发热时(比如前面提到的“不甘心”状态),做出的交易决定,往往是不符合理性的。
至于说“某某公司这个价格不买,就永远等不到了”,如果你在市场里呆的时间够久,你就会发现,这只是你的大脑在骗你而已。
我的看法是:市场是个神经病,他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所以永远不要说上面引号里的话。
但哪怕再退一步,某公司真的没到某价格,不买就是了,你的公司池子里,不会只有这一家。
05
—
卖出
第四个步骤,是卖出,在3种情况下,我会选择卖出一家公司的股票:
情形一:我认为一家公司的竞争优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已经反映到公司的经营结果,尤其是ROE上了。
情形二:我认为一家公司的股价,已经明显高估了。
这部分的内容更多是艺术的成分,但基本思想就是:
如果公司的股价透支了未来多年的成长,我会选择卖出,我曾经因为这个原因,卖出过泸州老窖,具体的展开见下文:
7年赚20倍,今天我开始卖出这只股票
情形三:我需要用钱,而手上确实没有其他的资金来源。
这种情形截止目前在我这,还没有出现过,哪怕当年买房时,首付我也是从朋友那里借了一部分,没有强行卖出股票。
在情形一和情形二的情况下,只要不是公司ROE发生迅速恶化,我会选择分步卖出的方式,和买入的方式刚好是镜像的,随着股价的上涨,逐步卖出。
关于卖出,未来我会视情况再专门写一篇文章展开,这里就先讲这么多,基本操作够用了。
06
—
持续更新
第五个步骤,是定期制定交易计划和执行。
具体来说,我会在我持有的公司,每年年报出来以后,根据自己的资金情况和公司竞争优势的变化情况,制定接下来1年的交易计划。
另外,在半年报出来以后,我会进行竞争优势的重新审视和交易计划的调整,实操中,半年的这次我很少调整,因为,半年就出现巨大变化的公司,很难进入到我的选择公司中。
具体的资金分配,以及交易计划的制定,我在下面这篇文章中,对我的方式有了详细的介绍(上面买入部分,已经贴过这一篇):
今日一笔交易,以及我的买入体系分享
07
—
珍惜礼物
我尽量在这几千字中,把我的投资实操体系、以及背后的逻辑展示给读者们,并附上了一些常见的问题,以及我的实操案例。
我相信,对于有意系统学习投资的读者来说,这篇文章会给你们开个头,而这个公众号,我会给你们提供3方面的内容:
1、我的交易记录:从2021年大约3月开始,我的所有交易记录——买入、卖出——都会披露出来;
2、公司分析:我再三强调,我的公司分析文章,不是“写给别人看的”,而是给我自己用的。
她们的最初形态,是我投资分析的笔记,只是我做了一些文笔的润色和情节设计,让她们更有可读性。
3、阅读感受:日常我会阅读各种投资书籍,也会有非投资相关的,我会把我自己的阅读感受分享给读者们。
好了,作为一篇干货文章,我就不继续家长里短了,祝读者们投资顺利!
记得分享给更多人,我会很开心的。
我们下一篇见。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