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三个新热点:大飞机、猴痘防治、猪周期。
我们分别点评一下。
1
大飞机,一日游概率较大
早上军工板块领涨,主要由我国向空客下的超级大单催化。
7月1日国内三大航相继发布公告,共向空客订购292架A320neo系列飞机,目录价格共计373亿美元。
市场预期,这个大单将能够给我国的飞机代工产业链一些订单增量。
历史上,空客为了拿到我国的飞机订单,跟我国的军工产业是有深入合作的,将相当一部分的零部件生产和组装业务转移到了中国。
比如在天津,便落户了空客A320的总装线,包括飞机总装车间、飞机交付中心在内的相关配套设施,总面积大约有9万平方公里。
过去十年,这条总装线每年都会生产数十架空客的大飞机,相关的零部件代工业务自然也不会少。
比如中航西飞(000768),是空客飞机的最大机翼承包商,中航沈飞、中直股份、洪都航空等国资背景的军工龙头也都或多或少的能够分一杯羹。
不过,坦白说,君临不太看好这个概念的炒作。
一是疫情所致,近年国内对海外飞机的购买数量是持续下滑的,2018-2021年分别为426、254、140、181架。
这个大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相关板块的业绩,但是大趋势未变。
二是,中西博弈的大环境下,我国致力于进口替代,随着国内大飞机C919的商业化,未来我国与西方代工合作的不确定性是比较大的。
但C919虽然今年会量产,早期的产能可能还会有些问题,需要逐渐的提升,这需要一个过程。
所以短期内,大飞机板块仍将处于过渡期,业绩爆发的概率不大。
2
猴痘防治,另一场疫情大戏?
猴痘病毒概念有更大的炒作空间,短线或许值得关注,但长期仍需观察。
消息面上,猴痘疫情在海外有失控风险。
英国在5月7日出现第一例,该病患最近曾经去过尼日利亚,据估计他在那里感染了病毒,回到英国后发病。
接着在6月份传染到整个欧洲和北美,截至6月底,全球已有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美国、加拿大等23个国家报告猴痘疫情,累计报告数千例。
这是迄今为止暴发规模最大的猴痘疫情。多国疫情显示,早期输入病例均有尼日利亚旅行史,现在已经发生人际传播。
我国周边,韩国和台湾地区都已经报告最新病例。
台湾“疾病管制署”上个月底公布台湾首例境外输入猴痘确诊个案,为南部20多岁男性,6月16日自德国返台,居家检疫期间出现相关症状,经评估确诊为猴痘,目前收治于负压隔离病房。
猴痘并不是一种新型病毒,早在60年前的1958年就被发现。
当时是在实验室研究用的猴子身上被发现的,外观类似天花引起的水痘,因此叫猴痘。
只不过,猴痘病例过往主要出现在非洲,很少在其它地方发现,所以各国并不重视。
这次的猴痘疫情,以下几点值得大家关注:
第一,猴痘病毒跟天花病毒是亲戚关系,都属于正痘病毒属,因此确实有大规模传播和致死的可能性。
根据现有医学研究,猴痘病毒的致死率在1%-10%之间,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
在非洲,卫生官员已经报告了70多起疑似由猴痘引起的死亡病例。
就传播途径而言,之前猴痘主要是由动物传播给人,人际之间的传播非常有限,需要与有症状的人发生密切身体接触才可能被感染。
而今,猴痘病毒似乎 " 解锁 " 了新的传播途径。
在卫健委印发的《猴痘诊疗指南(2022 年版)》中,关于猴痘病毒的人际传播途径,是这样描述的:
"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尚不能排除性传播。"
欧洲医学杂志《欧洲监测》的研究则指出:
“此次猴痘疫情患者绝大多数为男同性恋、双性恋或其他男男性行为者,不管是接触情况、病变部位还是实验室检查情况,均提示病毒可能存在性传播途径。”
这可能说明,病毒已经出现了变异,才导致新的传播途径出现。
————
第二,根据天花病毒的防控经验,猴痘病毒可防可控。
虽然猴痘病毒可能出现了变异,但根据经验来看,猴痘仍然是一种相对较大的DNA病毒,跟冠状病毒这类RNA病毒是差异很大的。
RNA病毒体积小、变异速度快,所以导致传播力极强,更加难以防范;
猴痘病毒体积大、变异速度慢,因此相对还是比较好检测发现,预防也是比较容易的。
检测方面,经过新冠疫情这一战,我国已经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病毒检测产业链,对于各种病毒都有成熟的检测技术和产品,猴痘病毒自然不在话下。
比如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曾表示,我国已经建立了针对猴痘病毒基因双靶标的实时荧光 PCR 方法,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已在非洲进行了验证,完全有能力及时发现潜在输入的猴痘病例。
因此,假如疫情进一步在海外蔓延的话,我国检测产业链或许又将迎来一波出口红利。
这是当下受益确定性最强的板块。
疫苗方面,WHO官网信息显示,使用第一代牛痘病毒天花疫苗在预防猴痘方面的效果显示为85%。
从历史上看,接种天花疫苗已被证明可以预防猴痘。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已核准的第一款猴痘疫苗(Jynneos),适合18岁以上成人施打,可同时预防天花、猴痘感染。
英国卫生安全局称,应向一些接触猴痘风险较高的男同性恋和双性恋男性提供天花疫苗MVA-BN,以控制猴痘疫情的蔓延。MVA-BN是由丹麦生物企业巴伐利亚北欧(Bavarian Nordic)生产的一种非复制型的减毒天花疫苗,被认为对猴痘有效。
根据英国卫生安全局的这份指南,临床医生应该建议有多个性伴侣,参与过群体性行为的人接种疫苗。
中国方面,自主研发生产的传统天坛株天花疫苗,被认为有潜力发挥出预防猴痘的功效。
上世纪70年代末,天花在我国消灭后,我国人群中不再进行天花疫苗接种,但天坛株天花疫苗40年来一直在生产,并作为国家储备的一部分。一旦紧急需要,仍然有潜力发挥功效。
如今,“天坛株”已经成为多种重组疫苗的载体,比如天花疫苗、乙肝疫苗等。
具有相关疫苗生产能力的企业,或许也值得关注,但现阶段的业绩机会肯定不如检测板块。
3
猪周期,消费复苏的一部分
猪周期正在启动。
4月份以来国内生猪出栏价格持续震荡上行,如今已突破20元/公斤的大关。
搜猪网数据显示,7月1日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均价20.15元/公斤,较前一日的19.95元/公斤上涨了0.2元/公斤,单日涨幅1%;较去年同期的14.7元/公斤上涨了5.45元/公斤,同比涨幅37.07%。
关于猪周期的逻辑,君临在5月23日的文章《新一轮猪周期将在三季度启动!》中已经说的很详细了,感兴趣的可以回头翻一下。
从基本面的角度来看,猪周期的上行是确定性的:
第一,随着产能出清,大量散户因亏损出局,猪肉供给端最差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第二,随着复商复市,餐饮消费回暖,需求也在增长;
第三,随着通胀见顶,饲料价格回落,猪企的成本压力将减少,后面的日子会越来越滋润。
毫无疑问,猪肉股是存在长逻辑的,其上涨更多可以看作是下半年大消费行情的一个分支。
今年5月份以来,君临便一直坚定看好消费板块的机会。
比如5月31日的《押注消费反转,谁在抢跑?》;
6月1日的《食品饮料9大板块,谁的机会最大?》;
6月13日的《下半年的三个风险和一个机会!》;
6月21日的《资源股向下,地产消费向上!》;
以及上周的《消费医疗忽然火爆起来!》。
可以看到,看好消费的整体逻辑是一致的,非常清晰。
今天看到一份数据,关于6月以来的外资流入跟踪,对消费的看好同样很明确。
6月以来北向资金总体净流入约746亿元,分板块来看,流入排名前列的行业主要为消费和金融,其中外资流向消费板块约625亿元,占比53%,金融板块外资流入约58亿元,占比9%,而周期板块处于外资净流出状态。
消费行业中,6月以来北向资金流入规模前五名为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农林牧渔、社会服务和汽车,流入额分别为177亿、86亿、23亿、23亿和22 亿。
整体来看,拿着大消费,让外资和机构们来抬轿,感受还是相当不错的。
参考研报
研究报告:财通证券-投资策略专题报告:外资如何买大消费核心资产-220630
-- END --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