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剑灵
2020-02-03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超级投资:
19万倍的生物技术股,下一个腾讯的诞生地!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分享至
微信
复制链接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打开APP,发表看法
APP内打开
发表看法
{"i18n":{"language":"zh_CN"},"detailType":1,"isChannel":false,"data":{"magic":2,"id":915100619,"tweetId":"915100619","gmtCreate":1580739268131,"gmtModify":1704342077656,"author":{"id":3525573417373494,"idStr":"3525573417373494","authorId":3525573417373494,"authorIdStr":"3525573417373494","name":"古剑灵","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879d5db8600be3fd41cdaeedba49afe5","vip":1,"userType":1,"introduction":"","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2,"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0,"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coverImages":[],"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p>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p>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p></body></html>","text":"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favorite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915100619","repostId":919531224,"repostType":1,"repost":{"magic":2,"id":919531224,"tweetId":"919531224","gmtCreate":1576771780709,"gmtModify":1704272447046,"author":{"id":3524105192572934,"idStr":"3524105192572934","authorId":3524105192572934,"authorIdStr":"3524105192572934","name":"超级投资","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a70a9acb8bd29e8de2d66212a18dfad0","vip":8,"userType":8,"introduction":"","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1,"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379,"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75a1d2e9ed54351712ea522bcec1a0f"},{"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4f1901f901197374f64b94e3474fa8e"}],"cover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75a1d2e9ed54351712ea522bcec1a0f"}],"title":"19万倍的生物技术股,下一个腾讯的诞生地!","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p><span>19万倍,这是美国基因泰克公司给投资人创造的收益,基因泰克是全球第一家生物技术公司。</span></p> <p><span>那么,基因泰克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又与腾讯有什么关系?</span></p> <p><span>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span><span><b>生物技术股</b></span><span>、</span><span><b>港股</b></span><span>、</span><span><b>腾讯</b></span><span>在香港股市的巨大回报率。</span></p> <p><span>回到2003年,当年很多互联网初创企业纷纷在美国或港股上市,比如腾讯、网易、百度、新浪等等,他们有些失败了,有些成功了并创造了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投资回报,但A股却因错失互联网赛道而被人诟病至今。</span></p> <p><span>如今,港股市场不在大批量的上市互联网企业,好像A股开始大批量上市互联网企业了,港股还有美股正在干什么呢?正在大批量的上市尚未盈利的生物技术股!</span></p> <p><span>对,大批量的上市生物技术股,是不是有点十几年前大批量上市互联网初创企业的感觉,没错,下一个时代就是生物技术!</span></p> <p><span>生物技术时代来了,但A股似乎有没怎么赶上,因为初创的生物技术股没有盈利不能登陆A股,但他们却可能是下一个腾讯,所以下一个腾讯不要在古典互联网里探寻了,跟随时代的步伐吧,去港股里淘金生物技术股,这或许才是正确的路径,小仓位博取大收益,坐上下一个腾讯,下一个基因泰克的正确方向!</span></p> <p><span>这两年港股上市一堆生物医药股,而且多以大分子生物药为主,是不是有点当年还没盈利就上市腾讯们的味道,下一个腾讯或许这里,我计划多跟踪看看,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span></p> <p><span>今年港股上市的尚未盈利的生物技术股</span></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e75a1d2e9ed54351712ea522bcec1a0f\"></p> <p><span>那么生物技术股的成长逻辑?未来是知识分子创造财富的时代!科学家一旦有了最有可能成为重磅药物的技术,就会选择出来创业做一家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加之中国拥有媲美美国的VC市场和最大规模的研发外包服务体系,真正好的科学家不愁找不到资金,不愁上下游服务。尤其是在生物技术时代,大分子生物药的研发技术特点,决定了成果更可能分散到各个小公司,而巨型制药企业的研发创新效率是低下的,他们有着数量庞大的研发团队,但是最畅销的几款重磅药物却几乎都来自收购。</span></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d4f1901f901197374f64b94e3474fa8e\"></p> <p><span>可以预见的是,多年以后,中国的医药综合巨型企业或有5-10家成长为全球性领先企业,市值超过1000甚至3000亿美元,跻身全球第一梯队,如果这是一个确定性的趋势,成熟型的各细分赛道的头部企业已经大都上市,那么在二级市场用PE的方式进行长期投资,一定有丰厚和确定性的投资收益。</span></p> <p><span>未来的中国A股、港股资本市场上将有大量的没有收入、利润的生物技术企业。但对于这类企业的二级市场投资,是充满挑战的。传统的中国资本市场的二级市场投资者由于缺少对创新药研发管线、药物作用机理、临床试验方案,还有估值体系等的专业判断,似乎很难下手。但这些企业中充满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当年的基因泰克、安进公司、吉列德也是从这些看不见收入和利润的小型生物制药公司成长起来的,这些几百倍上万倍的回报率是不亚于任何的VC项目的投资收益的。</span></p> <p><span>资料扩读</span></p> <p><span>基因泰克成立于1976年,创始人是风险投资家罗伯特·斯万森(Robert A.Swanson)和生物化学家赫伯·玻伊尔博士(Dr.Herbert W.Boyer)。20世纪70年代早期,玻伊尔(Boyer)和遗传学家史丹尼·科恩(Stanley Cohen)开创了一个名为DNA重组技术的科学新领域。斯万森(Swanson)为这一突破激动不已,他打电话给玻伊尔请求会晤。玻伊尔同意给这位年轻的创业者十分钟的时间。斯万森对这一技术的热心和对其商用前景的坚定信念是富有感染力的,会晤由10分钟延长到了3个小时:其结果是,基因工程技术公司宣布诞生。公司最初的启动资金是斯万森的私人积蓄2.6 万美元.斯万森从科莱勒·帕金斯公司争取了10万美元作为公司研究开发启动经费,作为回报,科莱勒·帕金斯公司将持有基因泰克25%的股份。9个月以后,另一家风险资本公司向基因泰克投资85万美元,持股25%。与上一次注资相比,每股价格从12.5美分上涨到78美分,公司估价上涨至337万美元。此时基因泰克的产品还在试验之中,人们对它能否取得成功普遍持怀疑态度。</span></p> <p><span>7个月之后,幸运之神终于降临到基因泰克身上,他们成功合成了一种脑激素——生长激素抑制素(Somatostostatin)。这一重大突破使学术界和企业界对基因泰克刮目相看,同时也吸引了风险资本的眼球,这时候轮到基因泰克选择风险资本公司了。经过多次谈判和严格筛选,1978年5月,基因泰克第三次接受风险资本投资,投资额为95万美元,但是这家风险资本公司只得到了8.6%的股份。基因泰克的市值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从40万美元上升至1100万美元,风险资本造就了奇迹。</span></p> <p><span>有了钱,基因泰克的研发工作捷报频传。1978年下半年,胰岛素克隆成功,1979年,生长激素克隆成功。多项研究成果正由研究开发阶段转向审批阶段并准备投人生产,令投资者看到了曙光。与此同时,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运作再上台阶,1979年9月公司进行改组,1980年10月14日公司股票公开发行,并在纳斯达克上市。此时,基因泰克只有4年的发展时间,主要产品尚在酝酿之中,公司的总收入只有900万美元;税前利润仅为30万美元,总资产为500万美元。虽然公司的业绩并不突出,但是公众普遍看好基因泰克的发展前景,股票在上市后的第一个小时,股价就从35美元上涨到88美元,当日收市价为71.25美元,这样的上升速度在美国股票市场历史上都是少见的。</span></p> <p><span>在发行上市中,基因泰克以12%的股份筹集了3600万美元,并将其投入到新药的生产开发中,公司的业绩由此不断增长。到1988年,公司的总收入达到3.4亿美元,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达到6.7亿美元和4.0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基因泰克决定进入规模和影响更大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结束它在风险资本市场的整个运作过程。</span></p> <p><span>罗氏伸出橄榄枝</span></p> <p><span>在20世纪80年代末,基因泰克由于大量投入研发纤溶酶原激活剂,公司现金流出现了“身无分文”的窘况。1990年,瑞士的罗氏向基因泰克伸出橄榄枝,出资21亿美元,回报是60%的股份。没有这笔钱,基因泰克对新产品的投资很难继续下去。之后罗氏继续购买基因泰克的股票并获得在欧洲销售该公司产品的权利。将产品卖给罗氏加强了基因泰克的研发战略。罗氏从这些交易中得到了巨大的收益,得到的远比付出的多。</span></p> <p><span>与IDEC医药公司联盟</span></p> <p><span>1995年,圣地亚哥IDEC医药公司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名叫Rituxan的新药,这是第一种成功瞄准癌细胞蛋白质的单克隆抗体药物。Rituxan是单克隆抗体,它可以挑选出癌细胞交给免疫系统摧毁。苦于资金瓶颈,Rituxan的研发工作遇到了困难,这时基因泰克决定出资5700万美元帮助IDEC继续研发,条件是获得Rituxan65%的股份。</span></p> <p><span>在基因泰克的资助下,Rituxan应用于早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试验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并于1997年获得FDA的批准,用于早期淋巴瘤的治疗。现在,Rituxan已成为美国最畅销的药品,它专门作用于一种特殊的白细胞,这种白细胞会导致非霍杰金淋巴瘤。此外,Rituxan的毒副作用较小。2003年Rituxan的销售额达16.1亿美元。基因泰克和Biogen(此时IDEC已并入Biogen)公司共享Rituxan的美国市场,而罗氏除了在日本与Zenyaku Kogyo公司分享市场外,还在全球其他地方独家享有Rituxan的经营权。Rituxan问世以来,全球超过30万名患者接受了Rituxan的治疗。</span></p> <p><span>与其他公司合作</span></p> <p><span>在2003年,基因泰克还上市了与Tanox公司开发的哮喘治疗药抗IgE抗体柯耐尔(Xolair,omalizumab)和与Xoma公司开发的银屑病治疗药Raptiva(efalizumab),两种药物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目前基因泰克正在与合作伙伴OSIP公司进行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药他西卫(Tarceva,erlotinib HCL)的上市准备。</span></p> <p><span>产品推陈出新</span></p> <p><span>由于具备了技术优势,解决了资金的后顾之忧,基因泰克又研发出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贺喜汀(Herceptin,群司珠单抗),并于1998年获得FDA批准。贺喜汀可以阻止生长因子为乳腺癌细胞提供养分。在2001年基因泰克22亿美元的销售额中,贺喜汀占了3.47亿美元。</span></p> <p><span>2009年6月,欧盟批准了贺喜汀与泰索帝(Taxotere,docetaxel,多西他赛)联用,作为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呈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的一线治疗。预计该药9月底将在英国与德国上市,随后再在其他国家进一步投放市场。</span></p> <p><span>基因泰克研发的抗癌新药Avastin(bevacizumab)是一种单克隆抗体,主要通过抑制能够刺激新血管形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令癌细胞无法获得养分而被“饿死”。该药是基因泰克的骄傲,自今年2月26日在美国上市以来,在药物市场和资本市场刮起了一阵旋风。该药二季度的销售额高达1.33亿美元,远远超出诸多分析家估计的8500万美元,使基因泰克二季度总收入出现41%的暴涨,公司季度销售额冲破了10亿美元的历史大关,总收入达11亿美元。预计Avastin2004年的销售额将达4亿~5亿美元,2005年可望进入重磅炸弹药物之列。</span></p> <p><span>独特的研发模式</span></p> <p><span>基因泰克有600名科学家研究人员,包括60个博士后。该公司的科学家每年发表的论文多达200多篇,研究人员至少把一部分时间花在自己的兴趣上,公司对此给予了极大支持,这实际上增强了公司的创新能力。</span></p> <p><span>基因泰克将研发重点放在内分泌和代谢疾病上,放弃了基因治疗、心脏病、动植物激素和疫苗的研发工作,更有利于产生突破性的发现。公司的研发战略瞄准创造真正的新产品,这些产品可用于治疗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由于是独创产品,竞争对手少,上市价格可以很高(Avastin疗法每年需要花费4万美元以上),而且销售压力不大。</span></p> <p><span>打造世界最大的肿瘤药制造商</span></p> <p><span>基因泰克制订了雄心勃勃的研发计划,将推出5个抗肿瘤药和5个免疫类产品,计划在2010年前进入人体试验阶段,并期望届时成为全球第一大肿瘤药制药公司。Avastin获得FDA的批准及在市场上的表现极大鼓舞了基因泰克的士气。</span></p> <p><span>为了实现成为全球第一大肿瘤药制药公司的目标,基因泰克中止了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Nutroppin Deptot的研究,专注于Avastin等肿瘤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上。基因泰克是最早成立的生物技术制药企业,也最早开发出生物技术药品。</span></p> <p><span>结局</span></p> <p><span>2009年3月12,罗氏制药与基因泰克分别在官方网站宣布,双方已经达成友好并购协议,罗氏制药将以每股95美元的价格收购基因泰克44%的剩余股份,交易总额为468亿美元,以全部现金的方式进行,当时公司总市值为1063.64亿美元,与当年接受第一轮风险后的54万美元相比,涨幅超过十九万倍!罗伯特·斯万森的收益就更高了。</span></p> <p> 感谢关注 </p> <p>$罗氏控股(RHHBY)$ </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p><span>19万倍,这是美国基因泰克公司给投资人创造的收益,基因泰克是全球第一家生物技术公司。</span></p> <p><span>那么,基因泰克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又与腾讯有什么关系?</span></p> <p><span>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span><span><b>生物技术股</b></span><span>、</span><span><b>港股</b></span><span>、</span><span><b>腾讯</b></span><span>在香港股市的巨大回报率。</span></p> <p><span>回到2003年,当年很多互联网初创企业纷纷在美国或港股上市,比如腾讯、网易、百度、新浪等等,他们有些失败了,有些成功了并创造了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投资回报,但A股却因错失互联网赛道而被人诟病至今。</span></p> <p><span>如今,港股市场不在大批量的上市互联网企业,好像A股开始大批量上市互联网企业了,港股还有美股正在干什么呢?正在大批量的上市尚未盈利的生物技术股!</span></p> <p><span>对,大批量的上市生物技术股,是不是有点十几年前大批量上市互联网初创企业的感觉,没错,下一个时代就是生物技术!</span></p> <p><span>生物技术时代来了,但A股似乎有没怎么赶上,因为初创的生物技术股没有盈利不能登陆A股,但他们却可能是下一个腾讯,所以下一个腾讯不要在古典互联网里探寻了,跟随时代的步伐吧,去港股里淘金生物技术股,这或许才是正确的路径,小仓位博取大收益,坐上下一个腾讯,下一个基因泰克的正确方向!</span></p> <p><span>这两年港股上市一堆生物医药股,而且多以大分子生物药为主,是不是有点当年还没盈利就上市腾讯们的味道,下一个腾讯或许这里,我计划多跟踪看看,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span></p> <p><span>今年港股上市的尚未盈利的生物技术股</span></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e75a1d2e9ed54351712ea522bcec1a0f\"></p> <p><span>那么生物技术股的成长逻辑?未来是知识分子创造财富的时代!科学家一旦有了最有可能成为重磅药物的技术,就会选择出来创业做一家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加之中国拥有媲美美国的VC市场和最大规模的研发外包服务体系,真正好的科学家不愁找不到资金,不愁上下游服务。尤其是在生物技术时代,大分子生物药的研发技术特点,决定了成果更可能分散到各个小公司,而巨型制药企业的研发创新效率是低下的,他们有着数量庞大的研发团队,但是最畅销的几款重磅药物却几乎都来自收购。</span></p> <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d4f1901f901197374f64b94e3474fa8e\"></p> <p><span>可以预见的是,多年以后,中国的医药综合巨型企业或有5-10家成长为全球性领先企业,市值超过1000甚至3000亿美元,跻身全球第一梯队,如果这是一个确定性的趋势,成熟型的各细分赛道的头部企业已经大都上市,那么在二级市场用PE的方式进行长期投资,一定有丰厚和确定性的投资收益。</span></p> <p><span>未来的中国A股、港股资本市场上将有大量的没有收入、利润的生物技术企业。但对于这类企业的二级市场投资,是充满挑战的。传统的中国资本市场的二级市场投资者由于缺少对创新药研发管线、药物作用机理、临床试验方案,还有估值体系等的专业判断,似乎很难下手。但这些企业中充满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当年的基因泰克、安进公司、吉列德也是从这些看不见收入和利润的小型生物制药公司成长起来的,这些几百倍上万倍的回报率是不亚于任何的VC项目的投资收益的。</span></p> <p><span>资料扩读</span></p> <p><span>基因泰克成立于1976年,创始人是风险投资家罗伯特·斯万森(Robert A.Swanson)和生物化学家赫伯·玻伊尔博士(Dr.Herbert W.Boyer)。20世纪70年代早期,玻伊尔(Boyer)和遗传学家史丹尼·科恩(Stanley Cohen)开创了一个名为DNA重组技术的科学新领域。斯万森(Swanson)为这一突破激动不已,他打电话给玻伊尔请求会晤。玻伊尔同意给这位年轻的创业者十分钟的时间。斯万森对这一技术的热心和对其商用前景的坚定信念是富有感染力的,会晤由10分钟延长到了3个小时:其结果是,基因工程技术公司宣布诞生。公司最初的启动资金是斯万森的私人积蓄2.6 万美元.斯万森从科莱勒·帕金斯公司争取了10万美元作为公司研究开发启动经费,作为回报,科莱勒·帕金斯公司将持有基因泰克25%的股份。9个月以后,另一家风险资本公司向基因泰克投资85万美元,持股25%。与上一次注资相比,每股价格从12.5美分上涨到78美分,公司估价上涨至337万美元。此时基因泰克的产品还在试验之中,人们对它能否取得成功普遍持怀疑态度。</span></p> <p><span>7个月之后,幸运之神终于降临到基因泰克身上,他们成功合成了一种脑激素——生长激素抑制素(Somatostostatin)。这一重大突破使学术界和企业界对基因泰克刮目相看,同时也吸引了风险资本的眼球,这时候轮到基因泰克选择风险资本公司了。经过多次谈判和严格筛选,1978年5月,基因泰克第三次接受风险资本投资,投资额为95万美元,但是这家风险资本公司只得到了8.6%的股份。基因泰克的市值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从40万美元上升至1100万美元,风险资本造就了奇迹。</span></p> <p><span>有了钱,基因泰克的研发工作捷报频传。1978年下半年,胰岛素克隆成功,1979年,生长激素克隆成功。多项研究成果正由研究开发阶段转向审批阶段并准备投人生产,令投资者看到了曙光。与此同时,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运作再上台阶,1979年9月公司进行改组,1980年10月14日公司股票公开发行,并在纳斯达克上市。此时,基因泰克只有4年的发展时间,主要产品尚在酝酿之中,公司的总收入只有900万美元;税前利润仅为30万美元,总资产为500万美元。虽然公司的业绩并不突出,但是公众普遍看好基因泰克的发展前景,股票在上市后的第一个小时,股价就从35美元上涨到88美元,当日收市价为71.25美元,这样的上升速度在美国股票市场历史上都是少见的。</span></p> <p><span>在发行上市中,基因泰克以12%的股份筹集了3600万美元,并将其投入到新药的生产开发中,公司的业绩由此不断增长。到1988年,公司的总收入达到3.4亿美元,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达到6.7亿美元和4.0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基因泰克决定进入规模和影响更大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结束它在风险资本市场的整个运作过程。</span></p> <p><span>罗氏伸出橄榄枝</span></p> <p><span>在20世纪80年代末,基因泰克由于大量投入研发纤溶酶原激活剂,公司现金流出现了“身无分文”的窘况。1990年,瑞士的罗氏向基因泰克伸出橄榄枝,出资21亿美元,回报是60%的股份。没有这笔钱,基因泰克对新产品的投资很难继续下去。之后罗氏继续购买基因泰克的股票并获得在欧洲销售该公司产品的权利。将产品卖给罗氏加强了基因泰克的研发战略。罗氏从这些交易中得到了巨大的收益,得到的远比付出的多。</span></p> <p><span>与IDEC医药公司联盟</span></p> <p><span>1995年,圣地亚哥IDEC医药公司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名叫Rituxan的新药,这是第一种成功瞄准癌细胞蛋白质的单克隆抗体药物。Rituxan是单克隆抗体,它可以挑选出癌细胞交给免疫系统摧毁。苦于资金瓶颈,Rituxan的研发工作遇到了困难,这时基因泰克决定出资5700万美元帮助IDEC继续研发,条件是获得Rituxan65%的股份。</span></p> <p><span>在基因泰克的资助下,Rituxan应用于早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试验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并于1997年获得FDA的批准,用于早期淋巴瘤的治疗。现在,Rituxan已成为美国最畅销的药品,它专门作用于一种特殊的白细胞,这种白细胞会导致非霍杰金淋巴瘤。此外,Rituxan的毒副作用较小。2003年Rituxan的销售额达16.1亿美元。基因泰克和Biogen(此时IDEC已并入Biogen)公司共享Rituxan的美国市场,而罗氏除了在日本与Zenyaku Kogyo公司分享市场外,还在全球其他地方独家享有Rituxan的经营权。Rituxan问世以来,全球超过30万名患者接受了Rituxan的治疗。</span></p> <p><span>与其他公司合作</span></p> <p><span>在2003年,基因泰克还上市了与Tanox公司开发的哮喘治疗药抗IgE抗体柯耐尔(Xolair,omalizumab)和与Xoma公司开发的银屑病治疗药Raptiva(efalizumab),两种药物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目前基因泰克正在与合作伙伴OSIP公司进行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药他西卫(Tarceva,erlotinib HCL)的上市准备。</span></p> <p><span>产品推陈出新</span></p> <p><span>由于具备了技术优势,解决了资金的后顾之忧,基因泰克又研发出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贺喜汀(Herceptin,群司珠单抗),并于1998年获得FDA批准。贺喜汀可以阻止生长因子为乳腺癌细胞提供养分。在2001年基因泰克22亿美元的销售额中,贺喜汀占了3.47亿美元。</span></p> <p><span>2009年6月,欧盟批准了贺喜汀与泰索帝(Taxotere,docetaxel,多西他赛)联用,作为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呈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的一线治疗。预计该药9月底将在英国与德国上市,随后再在其他国家进一步投放市场。</span></p> <p><span>基因泰克研发的抗癌新药Avastin(bevacizumab)是一种单克隆抗体,主要通过抑制能够刺激新血管形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令癌细胞无法获得养分而被“饿死”。该药是基因泰克的骄傲,自今年2月26日在美国上市以来,在药物市场和资本市场刮起了一阵旋风。该药二季度的销售额高达1.33亿美元,远远超出诸多分析家估计的8500万美元,使基因泰克二季度总收入出现41%的暴涨,公司季度销售额冲破了10亿美元的历史大关,总收入达11亿美元。预计Avastin2004年的销售额将达4亿~5亿美元,2005年可望进入重磅炸弹药物之列。</span></p> <p><span>独特的研发模式</span></p> <p><span>基因泰克有600名科学家研究人员,包括60个博士后。该公司的科学家每年发表的论文多达200多篇,研究人员至少把一部分时间花在自己的兴趣上,公司对此给予了极大支持,这实际上增强了公司的创新能力。</span></p> <p><span>基因泰克将研发重点放在内分泌和代谢疾病上,放弃了基因治疗、心脏病、动植物激素和疫苗的研发工作,更有利于产生突破性的发现。公司的研发战略瞄准创造真正的新产品,这些产品可用于治疗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由于是独创产品,竞争对手少,上市价格可以很高(Avastin疗法每年需要花费4万美元以上),而且销售压力不大。</span></p> <p><span>打造世界最大的肿瘤药制造商</span></p> <p><span>基因泰克制订了雄心勃勃的研发计划,将推出5个抗肿瘤药和5个免疫类产品,计划在2010年前进入人体试验阶段,并期望届时成为全球第一大肿瘤药制药公司。Avastin获得FDA的批准及在市场上的表现极大鼓舞了基因泰克的士气。</span></p> <p><span>为了实现成为全球第一大肿瘤药制药公司的目标,基因泰克中止了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Nutroppin Deptot的研究,专注于Avastin等肿瘤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上。基因泰克是最早成立的生物技术制药企业,也最早开发出生物技术药品。</span></p> <p><span>结局</span></p> <p><span>2009年3月12,罗氏制药与基因泰克分别在官方网站宣布,双方已经达成友好并购协议,罗氏制药将以每股95美元的价格收购基因泰克44%的剩余股份,交易总额为468亿美元,以全部现金的方式进行,当时公司总市值为1063.64亿美元,与当年接受第一轮风险后的54万美元相比,涨幅超过十九万倍!罗伯特·斯万森的收益就更高了。</span></p> <p> 感谢关注 </p> <p>$罗氏控股(RHHBY)$ </p></body></html>","text":"19万倍,这是美国基因泰克公司给投资人创造的收益,基因泰克是全球第一家生物技术公司。 那么,基因泰克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又与腾讯有什么关系?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生物技术股、港股、腾讯在香港股市的巨大回报率。 回到2003年,当年很多互联网初创企业纷纷在美国或港股上市,比如腾讯、网易、百度、新浪等等,他们有些失败了,有些成功了并创造了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投资回报,但A股却因错失互联网赛道而被人诟病至今。 如今,港股市场不在大批量的上市互联网企业,好像A股开始大批量上市互联网企业了,港股还有美股正在干什么呢?正在大批量的上市尚未盈利的生物技术股! 对,大批量的上市生物技术股,是不是有点十几年前大批量上市互联网初创企业的感觉,没错,下一个时代就是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时代来了,但A股似乎有没怎么赶上,因为初创的生物技术股没有盈利不能登陆A股,但他们却可能是下一个腾讯,所以下一个腾讯不要在古典互联网里探寻了,跟随时代的步伐吧,去港股里淘金生物技术股,这或许才是正确的路径,小仓位博取大收益,坐上下一个腾讯,下一个基因泰克的正确方向! 这两年港股上市一堆生物医药股,而且多以大分子生物药为主,是不是有点当年还没盈利就上市腾讯们的味道,下一个腾讯或许这里,我计划多跟踪看看,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今年港股上市的尚未盈利的生物技术股 那么生物技术股的成长逻辑?未来是知识分子创造财富的时代!科学家一旦有了最有可能成为重磅药物的技术,就会选择出来创业做一家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加之中国拥有媲美美国的VC市场和最大规模的研发外包服务体系,真正好的科学家不愁找不到资金,不愁上下游服务。尤其是在生物技术时代,大分子生物药的研发技术特点,决定了成果更可能分散到各个小公司,而巨型制药企业的研发创新效率是低下的,他们有着数量庞大的研发团队,但是最畅销的几款重磅药物却几乎都来自收购。 可以预见的是,多年以后,中国的医药综合巨型企业或有5-10家成长为全球性领先企业,市值超过1000甚至3000亿美元,跻身全球第一梯队,如果这是一个确定性的趋势,成熟型的各细分赛道的头部企业已经大都上市,那么在二级市场用PE的方式进行长期投资,一定有丰厚和确定性的投资收益。 未来的中国A股、港股资本市场上将有大量的没有收入、利润的生物技术企业。但对于这类企业的二级市场投资,是充满挑战的。传统的中国资本市场的二级市场投资者由于缺少对创新药研发管线、药物作用机理、临床试验方案,还有估值体系等的专业判断,似乎很难下手。但这些企业中充满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当年的基因泰克、安进公司、吉列德也是从这些看不见收入和利润的小型生物制药公司成长起来的,这些几百倍上万倍的回报率是不亚于任何的VC项目的投资收益的。 资料扩读 基因泰克成立于1976年,创始人是风险投资家罗伯特·斯万森(Robert A.Swanson)和生物化学家赫伯·玻伊尔博士(Dr.Herbert W.Boyer)。20世纪70年代早期,玻伊尔(Boyer)和遗传学家史丹尼·科恩(Stanley Cohen)开创了一个名为DNA重组技术的科学新领域。斯万森(Swanson)为这一突破激动不已,他打电话给玻伊尔请求会晤。玻伊尔同意给这位年轻的创业者十分钟的时间。斯万森对这一技术的热心和对其商用前景的坚定信念是富有感染力的,会晤由10分钟延长到了3个小时:其结果是,基因工程技术公司宣布诞生。公司最初的启动资金是斯万森的私人积蓄2.6 万美元.斯万森从科莱勒·帕金斯公司争取了10万美元作为公司研究开发启动经费,作为回报,科莱勒·帕金斯公司将持有基因泰克25%的股份。9个月以后,另一家风险资本公司向基因泰克投资85万美元,持股25%。与上一次注资相比,每股价格从12.5美分上涨到78美分,公司估价上涨至337万美元。此时基因泰克的产品还在试验之中,人们对它能否取得成功普遍持怀疑态度。 7个月之后,幸运之神终于降临到基因泰克身上,他们成功合成了一种脑激素——生长激素抑制素(Somatostostatin)。这一重大突破使学术界和企业界对基因泰克刮目相看,同时也吸引了风险资本的眼球,这时候轮到基因泰克选择风险资本公司了。经过多次谈判和严格筛选,1978年5月,基因泰克第三次接受风险资本投资,投资额为95万美元,但是这家风险资本公司只得到了8.6%的股份。基因泰克的市值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从40万美元上升至1100万美元,风险资本造就了奇迹。 有了钱,基因泰克的研发工作捷报频传。1978年下半年,胰岛素克隆成功,1979年,生长激素克隆成功。多项研究成果正由研究开发阶段转向审批阶段并准备投人生产,令投资者看到了曙光。与此同时,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运作再上台阶,1979年9月公司进行改组,1980年10月14日公司股票公开发行,并在纳斯达克上市。此时,基因泰克只有4年的发展时间,主要产品尚在酝酿之中,公司的总收入只有900万美元;税前利润仅为30万美元,总资产为500万美元。虽然公司的业绩并不突出,但是公众普遍看好基因泰克的发展前景,股票在上市后的第一个小时,股价就从35美元上涨到88美元,当日收市价为71.25美元,这样的上升速度在美国股票市场历史上都是少见的。 在发行上市中,基因泰克以12%的股份筹集了3600万美元,并将其投入到新药的生产开发中,公司的业绩由此不断增长。到1988年,公司的总收入达到3.4亿美元,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达到6.7亿美元和4.0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基因泰克决定进入规模和影响更大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结束它在风险资本市场的整个运作过程。 罗氏伸出橄榄枝 在20世纪80年代末,基因泰克由于大量投入研发纤溶酶原激活剂,公司现金流出现了“身无分文”的窘况。1990年,瑞士的罗氏向基因泰克伸出橄榄枝,出资21亿美元,回报是60%的股份。没有这笔钱,基因泰克对新产品的投资很难继续下去。之后罗氏继续购买基因泰克的股票并获得在欧洲销售该公司产品的权利。将产品卖给罗氏加强了基因泰克的研发战略。罗氏从这些交易中得到了巨大的收益,得到的远比付出的多。 与IDEC医药公司联盟 1995年,圣地亚哥IDEC医药公司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名叫Rituxan的新药,这是第一种成功瞄准癌细胞蛋白质的单克隆抗体药物。Rituxan是单克隆抗体,它可以挑选出癌细胞交给免疫系统摧毁。苦于资金瓶颈,Rituxan的研发工作遇到了困难,这时基因泰克决定出资5700万美元帮助IDEC继续研发,条件是获得Rituxan65%的股份。 在基因泰克的资助下,Rituxan应用于早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试验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并于1997年获得FDA的批准,用于早期淋巴瘤的治疗。现在,Rituxan已成为美国最畅销的药品,它专门作用于一种特殊的白细胞,这种白细胞会导致非霍杰金淋巴瘤。此外,Rituxan的毒副作用较小。2003年Rituxan的销售额达16.1亿美元。基因泰克和Biogen(此时IDEC已并入Biogen)公司共享Rituxan的美国市场,而罗氏除了在日本与Zenyaku Kogyo公司分享市场外,还在全球其他地方独家享有Rituxan的经营权。Rituxan问世以来,全球超过30万名患者接受了Rituxan的治疗。 与其他公司合作 在2003年,基因泰克还上市了与Tanox公司开发的哮喘治疗药抗IgE抗体柯耐尔(Xolair,omalizumab)和与Xoma公司开发的银屑病治疗药Raptiva(efalizumab),两种药物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目前基因泰克正在与合作伙伴OSIP公司进行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药他西卫(Tarceva,erlotinib HCL)的上市准备。 产品推陈出新 由于具备了技术优势,解决了资金的后顾之忧,基因泰克又研发出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贺喜汀(Herceptin,群司珠单抗),并于1998年获得FDA批准。贺喜汀可以阻止生长因子为乳腺癌细胞提供养分。在2001年基因泰克22亿美元的销售额中,贺喜汀占了3.47亿美元。 2009年6月,欧盟批准了贺喜汀与泰索帝(Taxotere,docetaxel,多西他赛)联用,作为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呈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的一线治疗。预计该药9月底将在英国与德国上市,随后再在其他国家进一步投放市场。 基因泰克研发的抗癌新药Avastin(bevacizumab)是一种单克隆抗体,主要通过抑制能够刺激新血管形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令癌细胞无法获得养分而被“饿死”。该药是基因泰克的骄傲,自今年2月26日在美国上市以来,在药物市场和资本市场刮起了一阵旋风。该药二季度的销售额高达1.33亿美元,远远超出诸多分析家估计的8500万美元,使基因泰克二季度总收入出现41%的暴涨,公司季度销售额冲破了10亿美元的历史大关,总收入达11亿美元。预计Avastin2004年的销售额将达4亿~5亿美元,2005年可望进入重磅炸弹药物之列。 独特的研发模式 基因泰克有600名科学家研究人员,包括60个博士后。该公司的科学家每年发表的论文多达200多篇,研究人员至少把一部分时间花在自己的兴趣上,公司对此给予了极大支持,这实际上增强了公司的创新能力。 基因泰克将研发重点放在内分泌和代谢疾病上,放弃了基因治疗、心脏病、动植物激素和疫苗的研发工作,更有利于产生突破性的发现。公司的研发战略瞄准创造真正的新产品,这些产品可用于治疗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由于是独创产品,竞争对手少,上市价格可以很高(Avastin疗法每年需要花费4万美元以上),而且销售压力不大。 打造世界最大的肿瘤药制造商 基因泰克制订了雄心勃勃的研发计划,将推出5个抗肿瘤药和5个免疫类产品,计划在2010年前进入人体试验阶段,并期望届时成为全球第一大肿瘤药制药公司。Avastin获得FDA的批准及在市场上的表现极大鼓舞了基因泰克的士气。 为了实现成为全球第一大肿瘤药制药公司的目标,基因泰克中止了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Nutroppin Deptot的研究,专注于Avastin等肿瘤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上。基因泰克是最早成立的生物技术制药企业,也最早开发出生物技术药品。 结局 2009年3月12,罗氏制药与基因泰克分别在官方网站宣布,双方已经达成友好并购协议,罗氏制药将以每股95美元的价格收购基因泰克44%的剩余股份,交易总额为468亿美元,以全部现金的方式进行,当时公司总市值为1063.64亿美元,与当年接受第一轮风险后的54万美元相比,涨幅超过十九万倍!罗伯特·斯万森的收益就更高了。 感谢关注 $罗氏控股(RHHBY)$","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nk":"https://laohu8.com/post/919531224","repostId":0,"isVote":1,"tweetType":1,"commentLimit":10,"symbols":["RHHBY"],"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7690,"xxTargetLangEnum":"ZH_CN"},"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642,"commentLimit":10,"likeStatus":false,"favoriteStatus":false,"reportStatus":false,"symbols":[],"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27,"xxTargetLangEnum":"ZH_CN"},"commentList":[],"isCommentEnd":true,"isTiger":false,"isWeiXinMini":false,"url":"/m/post/915100619"}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