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商业评论
汽车商业评论
推动中国汽车向前进
IP属地:未知
19关注
42粉丝
0主题
0勋章

美国“蔚小理”进军中国

又一家美国造车新势力要来华了,并有可能追随$特斯拉(TSLA)$的脚步落户上海。当地时间6月9日,美国汽车制造商$菲斯克(FSR)$(Fisker Inc.)宣布计划在中国开设交付中心,并在2024年一季度开始其旗舰车型Ocean SUV的交付。Fisker公司高层最近访问了中国,并在上海会见了官员和商界领袖,讨论了在该地区的合作和机会,对话集中在汽车供应链、物流、仓储和未来生产发展方面。Fisker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亨利克·菲斯克(Henrik Fisker)表示:“我们预计中国将成为未来电动汽车的重要增长市场,并相信我们的汽车将非常有吸引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那里设立了办事处,并打算今年开设一个交付中心。”他还说道:“我相信我们最早明年就可以在中国启动并运行生产,每年可能增加7.5万辆Fisker Ocean的产能。”这是一个重要信号:Fisker有可能明年就来中国建厂,并有可能落户上海。布局欧美市场之后看上中国其实,Fisker看上中国市场不是一天两天了。在今年6月6日举行的菲斯克年度股东大会上,中国董事会成员Daniel Foa的讲话就已经透露出Fisker入华的意愿。Foa分析道:“首先,中国占全球汽车销量的三分之一,2022年约为2600万辆,其中电动汽车为600万-700万辆,约占25%的市场份额。2023年至今,这一比例已增长至27%左右。其次,高端和平价奢侈品市场的增长速度快于普通市场。菲斯克凭借其独特的历史、特色和设计,正好适合这一细分市场。在他看来,“中国对高品质的传统国际汽车品牌的接受度一直很高。政府政策和消费者行为都在迅速转向电动化。”Foa还表示,“菲斯克是仅有的两家纯电动汽车国际公司之一,
美国“蔚小理”进军中国

特斯拉5亿元收购Wiferion,无线充电再次吸晴

撰文 / 钱亚光编辑 / 张   南设计 / 赵昊然据德国媒体Teslamag7月31日报道,特斯拉完成对德国无线充电公司 Wiferion的收购,收购价格高达7600万美元(约5.43 亿元人民币),该公司网站左下页脚现已显示“Tesla Engineering German GmbH 2023”,确认特斯拉为母公司。Wiferion是一家专注于“非接触式充电和能源系统”的公司,为仓储等工业环境中的自动驾驶运输系统提供感应充电解决方案。被收购后,该公司将充电、电池系统以及无电缆“智能机器人充电”列为产品,并自称“业内自动化、非接触式能源传输的领先提供商”。在今年3月的特斯拉投资者日上,特斯拉全球充电基础设施负责人Rebecca Tinucci提出了适用于家庭和工作场所的潜在无线充电解决方案。6月有美媒报道,特斯拉要收购无线充电公司Wiferion,已经向德国有关部门登记了文件。特斯拉二季度财报显示,在“业务合并”上花费了7600万美元,有人推测这7600万美元就是用来收购Wiferion。Wiferion成立于2016年,2018年才正式推出产品上市,主要做ToB业务,凭借着低损耗无线充电,五年里拿下了上百家企业,售出8000多套设备。Wiferion产品的能量利用率在93%左右,而且充电设备安全耐造,基本免维护。同时Wiferion还开发了一款数字能源管理系统——etaHUB,该系统可以访问无线充电板和电池的所有数据。从公开信息来看,其技术更多应用于工业设备和机器人。因此无线充电技术可能会先被应用于特斯拉的造车设备或者人形机器人“擎天柱”上。能链研究院院长曹增光表示,特斯拉在电动汽车补能、超充桩建设方面比较领先,收购无线充电公司,与其战略比较契合。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心董事长殷承良认为:“无线充电对于特斯拉,我想车是一个方面,既然
特斯拉5亿元收购Wiferion,无线充电再次吸晴

飞行汽车,下一个交通工具电气化的爆点?

撰文 / 涂彦平编辑 / 张   南设计 / 师   超1917年,美国航空先驱格伦·柯蒂斯(Glenn Curtiss)建造了一种新型交通工具——Autoplane,它的主体部分是一辆四轮汽车,尾部安装了三层机翼,头部的螺旋桨推进器则由汽车发动机驱动。尽管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这辆飞行汽车并没有真正飞上天空,只是实现了短距离的飞行式跳跃,但柯蒂斯仍被后人尊称为飞行汽车之父。在柯蒂斯之后,人类飞行汽车的梦想并没有中断,直到约一百年后的今天,飞行汽车所在的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赛道才终于迎来爆发。当前,这条赛道上挤满了各路人马,既有航空业和汽车业的巨头,也有新创的科技公司,我们可以拉出一份长长的名单:波音、空客、罗罗,通用、保时捷、丰田、戴姆勒、奥迪、现代、本田、Stellantis、吉利、小鹏、广汽,英特尔、优步,亿航智能、峰飞航空……其中,中国的亿航智能,美国的Joby、Archer,英国的Vertical,德国的Lilium等eVTOL企业已经上市。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200家企业或机构在研发eVTOL产品,共有约420种型号。在城市地面交通日益拥堵的当下,城市空中交通(Urban Air Mobility ,UAM)被视为一种新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美国、中国、欧洲等都在进行相关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各路玩家蜂拥入场,各国政策推波助澜,eVTOL会是引发新一轮电动出行革命的划时代产品吗?作为核心部件的电池又有什么特殊要求?“元年”已至,eVTOL市场或将进入爆发期eVTOL也被称为飞行汽车、空中出租车。跟传统直升机相比,这种电动或者混合电动垂直起降产品可以更快、更安静、更经济高效地运送人员和货物。有数据显示,
飞行汽车,下一个交通工具电气化的爆点?

巴菲特说汽车股碰不得,中国股民不信邪

撰文 / 温   莎编辑 / 张   南设计 / 师   超这是一个许多人都知道的财富故事。2008年9月,巴菲特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认购了2.25亿比亚迪港股股票,持股比例达到10%,交易总金额约为18亿港币。持有比亚迪股票14年之后,2022年的8月24日,巴菲特出售了133万股,套现了369亿港元。有好事者计算过,巴菲特这笔投资收益超过300倍。自那之后,巴菲特就开始疯狂抛售比亚迪股票,至今已先后11次,减持比例过半。已经被神话的巴菲特,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股民的心,他们咄咄不安,比亚迪不行了吗?92岁的伯克希尔首席执行官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很快给出了解释,卖出比亚迪股票是为了更好的资金配置,比亚迪是“卓越的公司”。有些讽刺的是,“股神们”一边为比亚迪发着好人牌,一边却诚实的表示,不会出售苹果公司的股票。撤火比亚迪之余,巴菲特还提醒人们投资需谨慎,“我和查理一直都认为汽车业实在太艰难了。关于汽车行业,我只能肯定的说不会消失,但5到10年后会成什么样子也不一定,不论是汽车架构还是市场结构。”他口中的查理是99岁的副董事长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两个活了将近一个世纪,将大半生浸淫在股市的“先知”提醒,资本在汽车部署和风险是一定会发生的。他们一致认为,汽车行业竞争激烈、变数大。好生意、好价格和好的管理者是巴菲特投资的三原则,如此说来,汽车不是一门好生意了吗?汽车股的价格已经碰不得了吗?买的是预期,股市是轮回2022年6月13日,比亚迪再创历史新高,达到358.86元,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同一年,比亚迪销量爆发式增长超过两倍,达到186.9万辆;信心膨胀之下,王传福喊出了年销突破400万辆的小目标。有些让人看不懂的是,随着比亚迪销量的一路上涨,股价却一路下滑。在光大证券汽车行业首
巴菲特说汽车股碰不得,中国股民不信邪

新能源汽车时代一台发动机的自我修养

撰文 / 涂彦平编辑 / 张   南设计 / 师   超“要实现碳中和,我们的敌人是二氧化碳,而不是内燃机。”丰田汽车会长丰田章男曾这样表达他的态度。随着e-fuels发动机、氢发动机、氨发动机等的新型燃料发动机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他的观点,意识到我们可能不用淘汰内燃机也能实现碳中和。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会士许敏在第十五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甚至给出这样的判断:“未来纯电动汽车公司也要搞发动机。”今年6月国内销售的189.4万辆乘用车中,新能源车有66.5万辆,燃油车的占比为65%。而在66.5万辆新能源乘用车中,插混车有21.7万辆,占比为33%,且同比增幅为97.9%,远超纯电动的19.8%。传统燃油车占新车六成以上的事实以及插混市场的爆火,都让内燃机黄昏说不攻自破。7月21日,山东烟台,位于长江路和黄河路之间的上汽通用汽车东岳基地迎来一行人。他们是国内很有影响力的专业发动机评选——“中国心”的动力专家团队,算得上是全中国最关心发动机的人了。在“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及混动系统历年榜单中,上汽通用汽车是唯一一家17年连续上榜的优秀企业,东岳基地是其发动机和变速箱的重要生产基地。动力专家来到这里,是为了深入了解上汽通用汽车发动机的核心技术与研发思路,并与泛亚工程师团队一起探讨未来动力发展趋势。1.5T发动机的精进虽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逐步提升,但在上汽通用汽车看来,消费者对于燃油车先进驱动系统持续创新发展的现实需求同样不容忽视。作为通用汽车全新一代驱动系统的核心组成,第八代Ecotec发动机是通用汽车前瞻市场未来趋势,整合全球开发资源与前沿智能驱动科技打造的新一代高效智能发动机系列。‍‍上汽通用汽车自2018年起陆续发布第八代Ecotec 2.0T可变缸、1.5T、1.3T、1.0T涡轮增压发动
新能源汽车时代一台发动机的自我修养

特斯拉成立了秘密团队,以抑制数千起有关续航里程的投诉

撰文 / 钱亚光编辑 / 张   南来源 / 路透社Reuters作者 / Steven Stecklow,Norihiko Shirouzu题图来源 / 路透社3月,亚历山大·蓬森(Alexandre Ponsin)乘坐他新购买的2021年款二手特斯拉,从科罗拉多州到加利福尼亚州进行家庭自驾游。他希望得到接近特斯拉广告中的续航里程:充满电的电池能行驶353英里(约568公里)。他很快意识到,实际续航里程可能还不到宣称里程的一半,特别是在寒冷的天气里,实际行驶里程更短,以至于他确信这辆车有严重的缺陷。谈到仪表板上的里程表时,他说:“我们正在查看行驶里程,眼前的数字在减少。”蓬森联系了特斯拉,并预订了加州的维修服务。他后来收到了两条短信,第一条告诉他“远程诊断”已经确定他的电池没问题,然后是第二条:“我们想取消您的服务预订。”蓬森不知道的是,特斯拉员工被指示,阻止任何抱怨行驶里程差的客户将他们的车辆送去维修。去年夏天,该公司在拉斯维加斯悄悄地成立了一个“分流团队”,以尽可能多地取消与行驶里程相关的服务预约。据几位知情人士透露,这家总部位于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电动汽车制造商部署了该团队,因为其服务中心被车主的预约淹没。根据该公司的广告和汽车的仪表盘显示的预测里程数,车主们期望更好的行驶里程表现。在内华达州团队的办公室里,一些员工通过将手机静音,并敲击金属木琴,来庆祝取消服务预约,这引发了站在桌子上的同事的掌声。该团队通常每周结案数百起投诉,并跟踪工作人员每天平均取消的预约次数。经理们告诉员工,他们每取消一次预约,可以为特斯拉节省约1000美元。另一个目标是缓解服务中心的压力,有的服务中心的预约服务,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据知情人士说,在大多数情况下,投诉客户的汽车可能不需要维修。相反,特斯拉以另一种方式制造了抱怨的浪潮——通过炒作其未来主义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使得
特斯拉成立了秘密团队,以抑制数千起有关续航里程的投诉

BBA新能源卖不过“新高端”

撰文 / 周   洲编辑 / 张   南设计 / 师   超尚无专属电动平台的奥迪将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迈开一大步。据德国《汽车周刊》报道,奥迪想要在中国购买一个电动平台授权以缩短车型开发时间,好应对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竞争。目前双方正在谈判当中。这两日,汽车圈如猜灯谜一样,猜测谁会是奥迪的合作对象。高合、吉利、小鹏、智己,蔚来甚至比亚迪,都成了猜想对象。覆盖车型多、模块化拓展性好、便于二次开发的上汽集团星云平台很可能成为谜底答案。上汽集团和大众汽车集团的合资合作远有历史悠久的上汽大众,近有上汽奥迪,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来看,二者再次牵手的概率更大。不管奥迪最终敲定了哪一家做在华电动车平台的技术输出者,这都表明时代变了,作为豪华品牌的代表,已经不是20年前拿技术换市场的油车时代,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中,外资车企需要中国的电动和智能技术争取中国市场甚至输出海外市场。此前,大众CEO奥博穆在大众资本日发布会上罕见指责旗下豪华品牌奥迪“落后于竞争对手”。作为上半年密集投资中国的车企掌门人,奥博穆觉得在智能汽车领域,从中国的创新技术和消费者需求中学习到很多。在BBA中,不仅是奥迪,其他两家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和宝马集团,也在新能源上明显提速。7月11日,梅赛德斯-奔驰发布了上半年销量数据。在全球市场,梅赛德斯-奔驰上半年累计销量达到约101.92万辆,同比增长5%。其中,全球纯电动汽车共销售约10.26万辆,同比增长121%。奔驰没有公布在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7月10日,宝马集团在发布了上半年销售数据,其在华交付了392580辆BMW和MINI品牌汽车,同比增3.7%,其中,BMW纯电动车型销量约4.5万辆,同比大增283%。已经公布销量的奔驰和宝马,在华新能源卖不过以特斯拉和新势力为代表的“新高端”。根据乘联会数据
BBA新能源卖不过“新高端”

特斯拉被车主黑客攻击,“我们只是不想为后排加热支付300美元”

撰文 / 温   莎编辑 / 张   南设计 / 赵昊然来源 / 美国《连线》杂志,TechCrunch网站等汽车会被黑客入侵吗?30年前讨论这个问题毫无意义,但如今,随着每辆电动汽车都嵌入了计算机芯片,且存储了用户数据,安全性已经无法得到保证了。从咖啡壶到婴儿监视器,所有的设备都有可能被黑客攻击,电动车也不例外。最近,一群黑客曝光了一个漏洞,可以解锁特斯拉价值高达1.5万美元的软件锁定功能。柏林工业大学的3名学生和独立研究人员克里斯蒂安·韦尔林(Christian Werling)一起进行了这项研究,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黑客,而是自称研究人员。“我们不是邪恶的局外人,是自己人,我们拥有这辆车。”韦尔林在接受美国TechCrunch采访时表示,“我们只是不想为后排加热座椅支付300美元。”他们将在8月第二周举行的美国黑帽大会上首次公布这项研究,演讲的题目为《2023年电动汽车越狱或如何开启特斯拉基于x86的加热座椅》。越狱的原理并不复杂,只要物理接触汽车的娱乐和连接电子控制单元(ICE)板,就可以利用一种已知的电压故障注入攻击来绕过MCU-Z的 AMD 安全处理器(ASP)。“如果我们在正确的时刻这样做,就可以欺骗CPU去做其他事情,让汽车跳过指令并接受操纵代码。”韦尔林说。研究人员表示,利用相同的技术,他们能够获得车辆唯一、硬件绑定的RSA密钥,用于身份验证和授权。换句话说,如果他们想,就能够提取车主的个人信息,例如联系人、最近的日历约会、通话记录、汽车访问过的位置、Wi-Fi 密码和电子邮件帐户中的对话内容等等。理论上,这将为一系列其他攻击打开大门,“我们可以解锁特斯拉汽车内几乎所有软件锁定功能,甚至是在没有开通全自动驾驶的地区开通这项功能,但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频频被黑,特斯拉“钓鱼执法”特斯拉正在成为“黑客”的乐园。2023
特斯拉被车主黑客攻击,“我们只是不想为后排加热支付300美元”

司机总数超1亿,每天新增两万人,还要开网约车吗

撰文 / 涂彦平编辑 / 刘宝华设计 / 琚   佳晚上9点,南京一处街道,女孩杨杨趁着在路边停车休息的时间,打开了抖音直播。她的主业是一名婚庆摄影师,兼职开网约车。杨杨开的是一辆换电版东风E70,月租金3900元,加上每天五六十元的电费,平均下来每天的成本差不多是180元。这一天她已经开了6个多小时,跑了16单,流水差不多是300元。从早到晚只吃了一顿饭,杨杨很饿,就计划给车辆换电之后去找一位同行姐姐吃饭,然后再跑上几单。两年前她就开过油车网约车,那时每天开13个小时流水能有700元,现在换了电车,每天开10个小时流水大概能达到五六百。杨杨每天开8小时,刨去成本,一个月差不多能有5000块兼职收入,她觉得也不错了。不过,直播间有人向她咨询怎么租车,她的反应是劝退:“不要来开网约车了,你看我累得头都秃了,赶紧退车。”杨杨在直播间展示一个拼车单的收入数据▼事实上,仍有大量从业者正竞相涌入这个行业。有不少人是像杨杨一样把开网约车当作兼职来做,也有人是把开网约车作为下一份工作的过渡,其中也不乏因为失业、负债而来开网约车的人。青山资本发布的《平台工人》2023年中消费报告显示:我国网约车平台注册司机总数已经超过1亿,仍然每天有超过两万新司机注册;去年跑过一次的司机接近3000万,目前日常在跑的网约车司机大约700万。反反复复的约谈网约车已经成为当下就业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2022年新发的网约车驾驶员证同比新增32.6%,2023年每日新增的网约车司机数相比2022年又增长了接近5倍。网约车司机人数大幅增加,但打车需求就那么多,这样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司机每天挣到的钱少了,而为了维持收入,开车的时长更长了。曾经月入过万不是梦,现在就比较困难了。来源:青山资本《平台工人》《平台工人》写道:“无论几线城市,还在坚持的司机们一个月歇不了一两天,每天出车十几个小时,强度早超
司机总数超1亿,每天新增两万人,还要开网约车吗

日系车企被逼电动化

撰文 / 牛跟尚编辑 / 张   南设计 / 琚   佳“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行业的竞争淘汰赛已经开始,仿佛(中国古代)历史上战国时代,贪婪曾经的成功与辉煌只会被大浪吞噬,东风本田已经站到必须打赢这一仗的历史舞台。”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渡边丈洋7月16日在其公司20周年千人大会——“变革·新生·创未来”主题活动中致辞中说。这家在燃油车黄金时代、中国车企合资辉煌时期曾经十强的日系车企,要从传统制造型企业全力转向新能源汽车时代的“价值创造型企业”,并强调,要持续精进现有业务,加速电动化进程,确立电动化品牌形象。它还发布代号为“创未来2030”战略:至2027年将不再投放燃油新车,2030年前累计推出10款以上纯电动车,包括e:NS、e:HEV/e:PHEV强电智混及全新自主品牌车型,全系车型将搭载最新Honda SENSING、Honda CONNECT等智能化技术。无独有偶。7月8日,刚20岁的东风日产以一场千人大会宣告,从今天起,从启辰开始,从启辰大V DD-i超混动开启新20年,开启电动化反攻。当天在天涯海角三亚举办的这场“一起混,超来电”东风日产首款插混启辰大V DD-i超混动全国上市暨启辰大V盟千人大会上,“东风日产新能源”大旗祭出,启辰大V DD-i超混动指导价为11.89万—14.99万元,并声称是13万元的合资插混,这一价格恰好是今年五六月上市的长城枭龙、吉利银河L7插混车型的起步价。东风日产和东风本田都选择在其20周岁生日——弱冠之年以积极姿态、主动拥抱电动浪潮。《日本经济新闻》7月13日发表主题为《日本应当在电动汽车转型上保持谦虚态度》的社论。社论指出,电动汽车大潮正在改写汽车市场的竞争规则。曾经在内燃机时代引领世界的日本车企不能困为囿于昔日的荣光而陷入被动。“希望整个行业能够学习海外成功案例刷新既有模式,将
日系车企被逼电动化

不愁卖的特斯拉,5年造不出一款车

撰文 / 温   莎编辑 / 张   南设计 / 师   超Cybertruck的开局简直糟糕透了。2019 年 11 月,特斯拉CEO马斯克发布了Cybertruck,这是一款棱角分明的赛博朋克风皮卡,车身由特殊的不锈钢和“牢不可破”的玻璃制成。那场原本应是高光时刻的发布会变成了公关灾难,摄像机的强光照射下,马斯克本来想展示防弹车窗,不想翻车了。特斯拉的人用金属球砸向了Cybertruck的玻璃,两次,结果玻璃上都出现了裂痕。尴尬的马斯克先是咒骂了一句,然后给自己找了个台阶:“看来还是有改进空间。”这句神来之笔为Cybertruck未来几年奠定了基调。发布后仅一年,马斯克透露Cybertruck将不得不重新设计,以符合道路法规;原本定于2021年下线的Cybertruck更是多次跳票,至今仍未交付。好在,特斯拉的死忠粉遍地都是,Cybertruck摇摇欲坠的开局并没有吓退他们。过去6年,大约有180 万客户支付了100 美元的预定金。看上去像一辆来自未来的刀锋装甲车,又像传说中的诺亚方舟,Cybertruck前卫和科幻的外观造型圈了一批粉丝,也带火了周边产品。车还没上市,猫窝,儿童车,背包就已经热销。特斯拉需要新的故事。从2020 年以后,特斯拉就没有再推出过新的消费类汽车了,大多数传统汽车公司三到五年就会更新产品,但Model S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这令马斯克面临着江郎才尽的质疑。“无论是人形机器人、特斯拉电动卡车Semi、Cybertruck还是FSD,这些都是公关眼中的好材料,保证特斯拉始终站在舆论中央。” 金融服务公司Cowen的董事总经理兼高级研究分析师杰弗里·奥斯本(Jeffrey Osborne)说,“这其中最符合逻辑的就是Cybertruck。”据说没有营销费用的特斯拉在炒作方面无疑是高手。20
不愁卖的特斯拉,5年造不出一款车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