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哲
许哲认证个人
老虎认证: 茂隆实业发展总公司首席策略师,公众号:天上不会掉馅饼
IP属地:未知
17关注
3973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许哲
2020-03-29

不对称责任下的疯狂套利

作者:许哲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11454020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近我在一个投资者朋友群里分享的一些看法,莫名其妙的被很多很多群到处转发,非常意外。你们大部分人应该见过了 其实里面的内容大部分我在下面这个回答里说过: 美股近四天暴跌超过10%对美国和全球经济有什么影响?(zhihu.com/question/375237651/answer/1049530175) 服务“打死不点击外部链接星人”,大概的意思重复一下,因为还在市场激战,没空收集数据+整理图标,凑合看吧。 前面的知乎问答里的论点:所有的股灾的根本原因是估值过高,而不是其他。有人说新冠病毒是原因,我认为只是诱因,新冠病毒前的股市估值已经很离谱了,突发的黑天鹅事件是刺穿泡沫的一个导火索。当然,这个事情本身的体量也是大得惊人。本来盈利水平已经对不起这个估值了,更何况全世界的经济活动要停摆半年,会让本来已经过高的估值的基准——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更加雪上加霜。从而使得股灾,更加火上浇油。 上面那个问答里用几个指标衡量了股市高估的程度,但没有具体展开讲为什么估值会被一路推高,仅仅列举了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和利率不断走低的事实,没有展开讲路径。被四处传的微信聊天记录里简单描述了一下,也不是很全面。大致来讲和次贷危机的处理方式有关: 当初次贷危机是一次大规模的“甩锅”行为。 银行本来给买房者放贷,然后收取买房者每个月缴纳的本息,获得利润。这个过程很漫长,鉴于提高资金周转率的目的。银行会把这笔“债权”打包成证券,转让给其他愿意等待,而自己缺乏资产的金融机构。 注意,这里的资产的定义是:“能够持续产生现金流的东西”。 房贷的债权包装的债券,就是符合这种定义的。只要你持有房贷打包债券,就可以每个月收入到按揭买房者支付的
不对称责任下的疯狂套利
avatar许哲
2022-07-31

《肥尾效应》书评

塔勒布的书《肥尾效应》的中文版要面试了,感谢中信出版社给我预印本一睹先快。 首先阅读这本书需要一些统计学方面的数学知识,如果大学里学的是理工科方向的话,一般都会学到,只有部分内容涉及到比较高阶的数学,但不影响整本书思想的理解。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并没有超过过去塔勒布系列书的范围,可以说就是把过去随机漫步的傻瓜黑天鹅和反脆弱等书的思想做了一个比较数理化的阐述。因为作者本身的性格原因,虽然很数理化,依然是得罪人的要命。 先解释一下肥尾是啥意思,下图是一个很常见的关于概率分布的示意图。中间隆起来的部分我们叫“峰”,两侧是「肩部」和「左尾」和「右尾」。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分布区间。 一个比较常见的分布图的部分的命名 比如全国成年男性的身高分布的话,左尾代表了矮于1米的概率,是比较小的,右尾代表了高于2米的人,也是比较小的,大部分人是落在中间,也就是平均身高附近的。左边和右边的尾部都比较薄,这个称为「薄尾」。 正常情况下,这个分布是符合「正态分布」的规律,一系列统计学的结论和成果都是在正态分布的情况下推导得出的。但金融市场并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薄尾特征,它是肥尾的。也就是发生极端暴涨和暴跌的概率远大于正态分布所描述的那样,于是一系列我们常见的结论和成果并不适用于金融市场。可学界依然不管不顾的做出了很多并没有实用意义的推导和「成果」。也就是下面漫画要讽刺的。 最初步的假设都是不符合实际的话,后面的话都没有意义。书的第十章实证了标普500是符合幂律分布(肥尾的)而不服从正态分布。且作者表示自己统计了4万个证券的收益率,包括了白银原油股票等等品类,没有哪怕一支是符合正态分布的。 那么所有熟悉的手法,基于正态分布的整个体系大厦都轰然倒塌了。 这里自然会讨论到中心极限定律,当N接近无限大的时候,都会趋向于,或者至少可以用正态分布拟合出各种分布来。作者用数理证明的方式论证了收敛到正态的速度会远慢于你爆仓的速
《肥尾效应》书评
avatar许哲
2022-05-05

美联储 5 月 5 日宣布加息 50 个基点,为该央行 2000 年来最大幅度加息,对中国有哪些影响?

作者:许哲链接: zhihu.com/question/531283055/answer/2471759195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个时间点非常不妙,昨天鲍威尔出场说话的方式也不太一样,在开始之前特别强调关于通账美联储是充分认知并且非常在意的。(为什么通胀应该加息参考:为什么美联储一定要加息?) 这次联储的加息是有强烈的被迫的意味,美国资产的泡沫并不是没有,选择这个时间节点一次加息两码(50bps)甚至市场普遍要加息三码(75bps)完全是因为通胀数据实在太过难看。去年联储一直持有“通胀暂时论”后被事实狠狠打脸,再不来一次强烈的加息,联储的信用荡然无存。 联储坚持通胀暂时论时,通胀与联储利率低对比图 通胀是钱变得更不值钱的速率,如果货币存储的利率比这个通胀慢太多的话,持有该种货币完全就是一个冤大头。(利率和通胀的约束关系参考:俄罗斯银行为什么决定要将利率提高到 20% ,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故而利率要和通胀数据保持在一定举例范围内。若通胀一直高于利率,那么理智的做法就是抛弃该种货币。 当美国的通胀率已经飙升到6%以上美元还保持零利率完全是一种透支信用的做法。并且之后的通胀数据一点面子都不给。 美国的通胀数据已经高至8.5% 这个通胀率,只加息到1%的利率,其实已经是非常之保守。按照联储一些经济学家的看法,一口气加息到4%也不一定能够足够压制住这个通胀率。 那为什么联储在当初已经高涨到6%的通胀时候无动于衷呢? 我们用巴菲特指标来观察一下美国资本市场的泡沫程度: 巴菲特指标,美国估值市值与GDP的比值 最近美国股市大幅度下跌造成了巴菲特指标的下修,然而依然是很高很高的。 当美国的通胀在5%往6%上攀的过程中巴菲特指标处于绝对的高位,也就是资本泡沫异常严重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选择加息,因为资产的估值倍数是利率的倒数,那
美联储 5 月 5 日宣布加息 50 个基点,为该央行 2000 年来最大幅度加息,对中国有哪些影响?
avatar许哲
2017-04-10

【干货】缩表是什么鬼?

最近最大的财经新闻自然还是美联储的加息进程,不过现在除了加息之外,还频频提到一个概念:缩表。这个词被好多人反复念叨,这个缩表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 其实这个概念在以前的文章里已经介绍了(关于货币最简单的逻辑),货币所以能支付其实是一种债务转移。 微信支付宝余额能当钱用,是因为腾讯阿里对我的负债转移给店家而已。人民币则是中国人民银行对持有钞票者的负债,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如果我们再简化一下这个过程,不妨假装开一家钱庄票号来帮助理解。 小号开张,客官来存银子,存白银一百两,掌柜给开具一张银票,凭票即兑一百两白银。此时,地窖里多了一百两银子,这就是票号的资产,而开具出的银票就是票号对客官的负债。资产负债表是同时增加的。 客官去做生意的时候,不需要搬动大量银两,可以直接支付银票即可。如果持有银票者去票号兑现白银,则从地窖里取出白银,银票销毁,此时资产减少白银,负债的银票也取消了。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 这叫资产负债表缩小,故而我们简称缩表的时候不需要注明是负债缩小还是资产缩小,资产负债表是同增同减的。只需要注明是扩表还是缩表即可。 直接用纸张银票交易,要比大量现银子方便许多,故而只要大家没事不兑换现银子,小号地窖里的白银那可就越来越多啦。 票越来越多,银子自然也就越来越多。 如果严格一票对一银,那要做的就是防火防盗,为支付做便利而已,收点手续费啥的当然也可以(央行目前只允许第三方支付做小额支付便捷服务,就是限死这个)。 当越来越多的人持有银票而不去兑银子的时候,能写出银票来“周转”的权力可诱人得很了。做生意嘛,经常是要周转滴。 来问小号借银子,那小号的银子其实是欠着其他客官的,不是我的。但赚利息这事情爽爽的,又不用真出银子,只要开一张银票给人就好,到时候带利息还回来的,简直无本买卖。 这时候,市面上的银
【干货】缩表是什么鬼?
avatar许哲
2017-04-10

关于股市最简单的逻辑

大家还是那么关心股市,简单谈谈,这个话题已经纠缠太久了。 非常简单,人人知道的道理: 股市产生的收益=上市公司的利润分红+股民的投入-(印花税+手续费+上市公司圈走的钱 +融资利息+配资公司的利息+套利成功者的利润) 天上不会掉馅饼,股市并不会凭空产生财富,股市只是个市场,作用是交换。所有的真实增长来自于上市企业的利润。如果上市企业的利润分红比较吝啬,甚至可以在大局中忽略的话,唯一的净流入就是后来股民的投入。 一个依靠后来者投入维系先入者的局已经说得嘴烂,不赘述。 (印花税+手续费),这两项的抽血与交易量正相关,现在中国股市的交易量都在万亿级别,也就是说交易的损耗如果按万三来算,这每天起码三亿多消耗是逃不掉的。这些是纯成本,没法避免的。 上市公司圈走的钱,包括IPO和再融资等等,股民朋友们银转证,把钱从自己的银行账户里划出去打新股后,这钱就到了上市公司的账上了。如果上市公司产生的利润分红及不上股市里融资圈走的钱的话,就是纯付出了。 融资入场者的利息,这个也是纯成本,如果融资流入的速度大于利息支出的速度的话,我们能看到的是正贡献,这都体现在股民的投入里,利息是纯成本。 配资公司的利息收入,这个原理上和上面的差不多,但实际效果却不一样。在配资刚刚起来那会儿,后来的投资者的流入是远高于利息损害的。 然而配资公司就是民间高利贷的另外一种形式而已,其利息已经一点不逊色于民间高利贷了。你们想象一下,有没有正常的公司,可以靠高利贷解决资金问题? 股市不过是个公开的企业融资的办法,高利贷是企业无法承受的东西,会产生恶劣的影响和悲惨的结局,这个是常识。为什么换一个马甲,高利贷变成民间配资公司,转一道手,给投资者,再给卡几道手续费税费等交易磨损,就会变成一项可持续的业务呢? 当一门生意被高利贷拖垮这种事情已经不成为新闻的时候,为什么我们会对本质上也是民间高利贷的配资业务,最后项目的结局不是太美
关于股市最简单的逻辑
avatar许哲
2017-04-12

错了就加倍再来!总得回来吧!一次就回本赚钱!——永远有人信的赌徒谬误

随便什么时候猜一个方向,如果错了就反向加倍开仓再来,价格总得回来吧,不可能一路涨不回头(跌不回头)吧,我每次翻倍再来,回来一次我就翻本+赢钱了。 输1块钱不要紧,下次下注2块钱,如果赢了就赚4元,多了1元,如果再错就下注4元,回来就是8块钱,总投入1+2+4=7,还是赚一元。 如此这般如意算盘,啥都不需要知道,每回稳赚1元。 再来!再来!最后总是我赚钱! 看过我上一篇庞氏骗局文章的朋友们对复利的魔法已经有所了解了,看到这里应该已经能明白这个如意算盘的问题所在了。 可这种经典的赌徒谬误却如同庞氏骗局一般,拥有惊人的生命力,长时间经久不衰,屹立不倒,坑骗着一代又一代的投机客们。 抛掷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或期望值是0.5,但如果仅抛掷一次,则出现正面的概率是0或1(远远偏离0.5)。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即样本的增大),那么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就逐渐接近0.5。但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小数定律”,人们通常会忽视样本大小的影响,认为小样本和大样本具有同样的期望值。 出现了好多次正面之后,大家总会觉得出现反面的概率增加了。 轮盘赌的赌桌上,在红色连续出现了多次后,永远有大量的赌客选择重注黑色。 知乎上曾经有个精彩的回答总结了这种策略的本质:赌徒 “必胜方法” 对不对? - 韩一的回答(原作者@韩一) 摘录一点有意思的模拟,使用这种策略的话,资金曲线也必然是这样的: 实践的时候,资金曲线是一路向上的,而且似乎表现得还很稳定。实践到底361次附近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有一次连错,然后坚持该策略的话,不但回本了,而且还继续傲娇得一路向上。 当然啦,这类策略的最后归宿一定是清零,血本无归。不但血本无归,还会带上美梦破灭的强烈痛苦感。 笔者见过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每每有人向我宣布一个几乎没有回撤的交易新思路的时候,我就会怀疑,是不是又有人中了赌徒谬误的招了。 沉迷其中的人,往往不能自拔,所谓的网格交易策略
错了就加倍再来!总得回来吧!一次就回本赚钱!——永远有人信的赌徒谬误
avatar许哲
2018-01-08

为什么波动率指数期货 (VIX Future) 大部分时间处于升水 (Contango) 状态?

首先,我们来看看VIX的历史走势   看到这种历史走势后,你告诉我如果VIX指数如果直接可以交易,你会怎么做?逢低持有等待爆发啊……这不是摆明的事情嘛。 VIX是有底无顶的,最低一直就那么低,时不时小爆发一轮,如果有极端事件的话,会飙得比较欢快,那跌倒历史偏低位置的时候,慢慢持有就好了嘛。 反正跌不下去嘛,VIX是根据SPX期权的价格算出来的,难道期权还能免费不成?至于VIX能到多高,这个天知道,上去的时候你敢不敢做空? 这是个勇敢者(作死者)的游戏了。好,现在VIX指数真的是可以交易的,也就是CBOE大赌场的VIX期货,那当VIX指数很低的时候,我们做多VIX期货是不是就高枕无忧了呢?天上不会掉馅饼啊,你买VIX指数得有人卖给你,承担VIX上升后付给你的利润啊。 哪个人愿意给你在10的位置对赌VIX继续往下跌呢?反正我是不愿意的,就算跌倒9,也赚一点点,而VIX上升的潜力是很大的。 市场上是没傻子的,因为傻子死得很快,你要赌VIX上升,肯定得空头乐意的位置,所以VIX期货的价格不升水,在低VIX的情况下你是找不到竞争对手的。 期货毕竟是要交割的,如果交割日的VIX指数确实低,那么VIX期货的价格就会趋于VIX指数,这也就是VXX这类ETF总是那么坑爹的原因,不断的支付升水的代价(VIX期货空头愿意跟你对赌的油水)。 所有拿白皮书里提供的公式推论出VIX期货应该升水的,必然要面临一个很尴尬的事实:VIX期货有时候贴水。 其实道理不复杂,观察VIX历史走势,是不可能在高位持续停留的,都是脉冲式的上升后回落,也就是期权的隐含波动率必然回归正常。 那谁愿意在VIX指数30的时候买多呢?大家都知道脉冲时的上升必然要回落的,这个时候对赌的价格就贴水了。 不是因为其他的,恰恰是VIX指数的特性和期货市场参与者的鸡贼造成了很低VIX的时候升水(空头不是傻子,不是不知道有底),V
为什么波动率指数期货 (VIX Future) 大部分时间处于升水 (Contango) 状态?
avatar许哲
2022-01-11

如何简单明了地解释自由现金流折现?

作者:许哲链接:zhihu.com/question/23005134/answer/2306281723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提问:巴菲特经常说,他买股票,对公司估值,就是对未来的现金流进行折现, 我一直不太明白,谁能简单明了,最好举一些小例子来解释和说明这个东西吗? 这其实是一种通用的资产的定价方式,不仅仅是用于企业的估值。 不说复杂的公式和定义,从日常的简单事情来思考。 你去银行买了一个年利息为3%的理财产品,本金共10万,期限是一年。那么过了一年后,你的账户上会变成10.3万,如果没有违约的话。 过了半年,你突然急需用钱,你眼下能把这个理财产品未来的收益转让给张三,问你能换来多少现金? 对于当下给你钱的张三,他有两个选择: 1.现在自己拿钱去买一个半年期的理财产品 2.接盘你已经跑了半年的理财产品 只有当两者的效果是一样的时候,那么这笔转让交易才是公允的。如果张三现在拿10万去买理财产品半年,获得的收益是不足10.3万的,而你这个理财产品能半年后获得10.3万。所以张三这个时候需要更多的本金,才能靠买新的理财产品获得 10.3万,而这个“更多的本金”就是公允价格。 换言之,如果你年初用10万买了这个理财产品,年中转让给张三急用钱,这个时候张三还是只给你10万的话,这虽然不是法外狂徒犯罪行为,那也是一种非常不厚道的占你便宜的做法。 当然,因为张三获得的最终收益不可能超过10.3万,你向张三“套现”出来10.3万或更多也是不可能的。除非张三有什么把柄在你手上。 综上,急用现钱的你,只能把未来的10.3万打折变现卖给张三在 10万~10.3万之间的一个值。这个就是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 你可以把折现这个词粗略的理解为“打折求变现”的一个缩语。 再大白话一点:半途接盘价。 定量的来说,张三要用 x 元买理财产品半年的收
如何简单明了地解释自由现金流折现?
avatar许哲
2023-08-30

2023年,会不会是很艰难困苦的一年?

作者:许哲 链接:zhihu.com/question/570395913/answer/3188747782 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3年已经过去大半了,相信对于今年生意难做不难做,所有在认真经营的人心里都有数。很多人盼着乱纪元快点过去,能恢复到往昔的景气岁月,想要搞清楚为什么疫情封控结束了生意并没有恢复,甚至很多数据差于封控期间,那就要对玄学一般的宏观经济学有一个自己的看法。 我的看法不一定对,只是我个人的视角和理解,供大家参考。我希望各位都要对自己的认知负责,按照自己看到的事情和自己的理解对未来的决策负责,而不是去天天想依赖一个预言家。没人是,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尤其对宏观经济的预测是严格不可能实现的。希望找到一个未来人问问是一种异常懒惰的心态,会付出沉重代价的。 库存循环周期理论,杠杆债务周期理论,人口周期理论等等,我认为都不足以解释完整的经济现象。并且经济现象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但有鉴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不被允许讨论。所以仅就能讨论的那部分经济问题谈一下我的理解,推论到不能说的部分就会突然中止,缘由各位都清楚。 经济本质上是一群人生产各种产品和服务,并且互相交易的过程。我产粮食,你做鞋,他理发,我们都专职自己干的事情,并且互相交易,这个就是经济了。而经济活动过程中最珍贵的信息是:最近做什么事情赚钱?这也是所有人关心的信息。 这个信息的是有价值的,因为这决定了人们投资或者投身的方向,而很遗憾,这个信息本身有一个很重大的问题:人们判断什么事情能赚钱的主要依据是根据过往短期经验来的,而非事实本身。你很难劝阻刚刚在 P2P 平台上赚到高利息的人,告诉他这件事情根本上是不可行的,也很难劝阻一个房价上赚了十辈子工资的炒房客,告诉他房子不是终极财富密码。人们总是会将自己短期的成功经验无限外推。 一个事业能赚钱的根本
2023年,会不会是很艰难困苦的一年?
avatar许哲
2021-11-16

如果我是房东,房产税出台后,我能否提高租金,把房产税摊在租户头上?

作者:许哲链接: zhihu.com/question/297058787/answer/2216920702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说复杂的经济学,就说一点简单的常识和算一点小账。 普通人可以不理解复杂的财务,但资产负债和现金流的概念一定要有,资产多而现金流差有时候是要翻车的,账面财富和实际的财务自由度不一定是成正比的。 所谓资产,比如你有一家店,一辆用来跑网约车的汽车或者是一套住宅,这些都是你的资产。你的资产可以是全资买来的,也可以是你负债买来的。全资买来的比较好理解,就是纯的资产,如果是负债买来的,那就要考虑一个问题了,就是资产产生现金流的速度和资产本身的价值之间的关系。 (以下例子的所有金额都是虚构,不具参考意义) (一)正现金流盈利资产 比如你贷款买了一辆车开网约车,假设一个月的现金流收入是2万,去除掉燃油或者电的成本一个月能盈余1万5千,还车贷一个月需要支付5千。那么这个资产对于你而言,是一个正现金流资产,它每个月给你带来一万人民币的正现金流。 正现金流资产未必意味着盈利,你需要和资产的折旧做竞赛,当你每个月的正现金流覆盖了资产的折旧之后的部分,才是利润。 所以正现金流未必意味着盈利。如果跑赢了资产折旧的速度,那么这个是正现金流盈利资产。 (二)负现金流盈利资产 比如你现在要开一家小吃店,贷款买了一个铺面。前两个月要进行装修,此时你的这家店不能给你带来任何的现金流,还吞噬现金流。这个时候你持有这个资产的唯一可能是指望它未来产生收益。 但好消息是,这个时候因为你店铺的位置极佳,店铺的价格和租金都涨了,所以虽然装修期间是负现金流的,但是你的账面资产是增值的。 所以负现金流未必意味着不盈利。 (三)正现金流亏损资产 比如一家小的工厂,进口了一台机器用于出口加工零件,机器非常昂贵,但产品需求旺盛。这个时候老板引入
如果我是房东,房产税出台后,我能否提高租金,把房产税摊在租户头上?
avatar许哲
2024-03-21

什么是利率倒挂?

作者:许哲链接:zhihu.com/question/647473846/answer/3436274626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你对市场上很多人在关注的利率倒挂现象讨论感到疑惑的话,有必要要了解一下这个在金融领域非常要紧的一个概念:收益率曲线。 所谓的收益率曲线是指不同到期日情况下市场的收益率的分布,通俗的说,就是我借你一个月的钱和借给你一整年的钱,我想要收的利率是不一样的。 比如今天的报价: 2024-3-19 Shibro 利率收益曲线 O/N 是指隔夜拆借的利率,上图就是1.754%的利率,也是我们各种货币基金余额宝类理财产品的收益来源,把钱借给别人一天的利率。如果要借一个礼拜就不是这个利率了,是1.87%,如果要借一整年,需要2.273%。 一般来说,借的时间越长,利率要求会越高,这也是比较符合日常生活习惯的。 并且这个利率的报价是一直在变化的,货币市场和其他市场一样,是有供需关系的。愿意出借钱的人期望的利息和要借钱的人愿意支付的利息的一个供需匹配的结果。每一天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每天都有一个利率曲线的收益图,一直在变化的。 2024-3-19 Shibro 利率曲线历史均值 这种周期越长,利率越高的形态被认为是一种比较正常的曲线的,大部分情况下也是如此。 要观察人民币的利率曲线,去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 (Shibor) 我们观察美元利率市场的话,就不是这么一个画风了。 这个是今年3月分到现在的美国财政不统计的不同到期日国债的收益率市场报价情况,1 Mo 代表一个月的利率,30 Yr 是30年期超长国债。我们可以看到它并不“正常”。1个月到期的收益率比10年期的收益率要高,低点在5到7年期国债。反而是越短期限的国债收益率越高。 借一年美元的利率是5.06%,借个30年反而只要4.46%。 这种本来
什么是利率倒挂?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