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象限
自象限
方格之间,自有象限。关心科技,财经,人文,生活。
IP属地:北京
3关注
15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自象限
2024-08-23

无人驾驶,并非无人之地

图片|Photo by 萝卜快跑 ©自象限原创 作者丨罗辑 老司机又双叒叕被“抢”了? 随着武汉无人驾驶的Robotaxi在各社交媒体平台出圈,自动驾驶安全员的职业从幕后走向台前,近期,招聘平台信息也显示,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安全员的招聘需求激增:不限男女,具备网约车、出租车、公交车等客运/货运经营经验的求职者享有优先录用的机会。 据上海某负责招聘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安全员的某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对方表示,目前后台平均每天能收到六七百份简历,更表明:优先录取老司机。 肉眼可见的是,Robotaxi的出现并没有“替代”谁,反而率先创造了新的岗位和新机会。 按图索骥,作为现代交通的代表,世界上第一辆地铁出现在1863年的伦敦,从此之后,城市交通开始被重新定义。而就像所有的新产业都伴随着一些新的岗位一样,地铁也同样催生了许多新的岗位,比如城市轨道交通检修工、站务员、调度员、安全管理员等等。 如今,在第一辆地铁驶出160多年后,城市交通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导下,又开始了一轮新的变革。 今年7月,上海、湖南等省市相继出台政策扩大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的运营范围,原本在集中在郊区的Robotaxi开始逐渐向着城市核心区域挺近,成2为更多人出行的新选择。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萝卜快跑累计服务订单量超过了600万。 显而易见,继地铁对城市交通的划时代改造之后,Robotaxi正在成为城市交通进化的新方向。那么,在这一轮新的变革中,Robotaxi又在创造哪些新职业? 做汽车的“医生”,保障人类的安全 在众多新职业的工作者中,98年的江西男孩儿刘建华,是颇为敏锐的那个。 “我的工作主要是对萝卜快跑的车辆做一些系统升级、部署、调优和故障排除,也会负责对自动驾驶车辆的传感器套件做一些初始的标定工作。” ▲图源受访者提供 毕业后就加入自动驾驶行业的他,如今已经是一名萝卜快跑自动驾驶运维工程
无人驾驶,并非无人之地
avatar自象限
2024-02-04

2023启示录丨中国ESG这一年:在矛盾与摸索中前行

图片|Photo by Colby Winfield on Unsplash©自象限原创作者丨罗辑编辑丨程心2023年,许多行业开始争抢ESG人才,在猎聘APP上搜索“ESG”,相关岗位月薪可以达到10W~13W,甚至一些行业应届生的起薪都达到2~4万。在就业普遍面临压力的2023年,这种反常很能说明问题。更宏观的数据也有证明,在2023年11月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报告(2023年)》数据显示,2023年有接近1800家A股上市公司单独发布ESG相关报告,披露率超过35%,相较去年有大幅增长。当然,也同样不可否认,中国ESG仍然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从数据也可以看到,虽然独立披露ESG的企业在持续增长,但占比仍然较少。从投资领域来看,截止2022年末,全球可持续基金总资产规模达2.744万亿美元。欧洲占到总规模的81%,美国约占13%;而整个亚洲(不含日本)总资产才接近520亿美元,占比约1.9%。除了规模较小,独立发布ESG的企业占比较低外,中国企业对于ESG的理解也存在较大的分化。目前,在ESG领域比较活跃的当属互联网企业,这些企业更容易接受先进理念,同时在创业时期接受国际资本,具有全球视野,并且大多在海外上市,在ESG方面受到的监管也更加严格。这些原因共同造就了他们在ESG上更加活跃的事实。但作为对比,以制造业、食品零售等为代表的传统行业,虽然许多也已经具备了ESG的意识,但对ESG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层面,而没有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当然,中国ESG迈出第一步,这无论如何都不是一种批评。但参考国际范围对ESG的反常态度,我们会发现:企业牺牲自身利益承担社会责任,这伟大但不可持续,前期这种“副作用”并没有突显,但下一个阶段就会发现:搞ESG本身并不符合ESG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毕竟任何事情,有投入有产出才是正向循环。ESG的本质,并不是要企业牺牲自身利
2023启示录丨中国ESG这一年:在矛盾与摸索中前行
avatar自象限
2024-01-28

2023启示录丨虚拟人这一年

图片|《银翼杀手2049》剧照 ©自象限原创 作者丨程心 编辑丨罗辑 2023年,大模型“救活”了很多行业,其中最为反转的,就是把虚拟数字人(以下简称虚拟人)从活死人墓里拉了出来。 还没开年,在2022年火爆一时的元宇宙就已经快速遇冷,虚拟人作为元宇宙的遗孀也难逃霜冻的命运,不少虚拟人初创公司开始进入融资难、产品无法落地的艰难阶段;甚至大厂们,也开始裁撤曾重金打造的等专门为虚拟人制作而生的平台。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虚拟人将经历一段漫长的寒冬时,大模型来了。 大模型来了,首先意味着元宇宙之外,又有了新的概念和故事;但更重要的是,大模型的能力也确实对虚拟人技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元宇宙时代未能解决的成本高昂、制作周期缓慢、门槛过高等问题,也都开始被大模型逐个击破;同时,大模型让虚拟人能够真正开始规模化落地,融合进产业,这迈出了产业链成熟的关键一步。 但这一年仍然是混乱的。 年初,起死回生的虚拟人开始疯狂找落地场景;年中,闻到商机的代理商们,带着成千上万虚拟人涌进直播间,开始披着技术的外衣疯狂割韭菜,这也导致企业客户一时间对虚拟人望而却步。 年底,当泡沫逐渐消失、技术逐渐成熟后,整个市场开始回归冷静,产业链开始分化,上中下游的分工慢慢清晰,各行各业也不再追求形式而开始真正思考,虚拟人究竟能带来什么? 毫无疑问,虚拟人最重要的场景并不是当下所经历的这一切,它是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超级入口,是人生游戏中真实的NPC,但想要达到这个目标,无论是技术还是生态,都还尚早。 在年尾之际,我们将从技术、产品、商业化三个层面,与多位厂商共同复盘2023虚拟人这一年。 图片  大模型让虚拟人“活”了  在大模型到来之前,虚拟人一直避不开成本高昂的问题。 2022年的时候,虚拟人通常都是一对一定制,价格也从上万元到几十万不等,但即便如此,虚拟人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某知名酒业公司
2023启示录丨虚拟人这一年
avatar自象限
2024-01-20

2023启示录丨我的大模型创业这一年

2023启示录丨我的大模型创业这一年原创 自象限编辑部 自象限 2024-01-18 21:49 发表于吉林图片|电影《中国合伙人》剧照©自象限原创作者丨程心编辑丨罗辑每当新一波的技术大爆炸来临,最为之兴奋的,当属创业者。大模型之前,无论是AI、消费、电商、还是互联网,创业者们面临的机会都只剩一条门缝,毕竟如今这个红海竞争的时代,无论什么项目,无论什么赛道,随时都能冒出100个同类竞品肉搏厮杀。直至2023年,大模型提出“重做一遍”的口号,将创业者拉回2015年遍地黄金时代,这是所有人的机会,也是时代再造英雄的时刻。今年以来,「自象限」格外关注关于大模型创业的一切,并见证了大模型创业的波折与变化:4月是混沌的4月,功成名就的大佬躬身入局,普通创业者也蜂拥而至,但创业的方向却并不明朗;7月开始,以打“团战”为主的孵化器、大厂战投开始站到了台前,奇绩创坛、Founder Park、黑客马拉松、百度战投们开始组织各类集体路演,一时间,创业者们带着项目四处奔走,热闹的氛围下,百川、智谱、MinMax等创业公司也撕下了创始人的标签,独立发布产品和战略;9月,大模型创业来到了AI原生应用的创造中,妙鸭短暂爆红之后,不少创业者都试图复制出下一个网红应用;11月,OpenAI的一场开发者大会敲碎了不少创业者的梦,但同时,以GPTs为代表Agent形式,让人们意识到了究竟何为原生,国内紧跟其脚步出现了一大波Agent公司。所以今天,不讲道理,只有故事。 两个月, ChatMind从诞生到被收购 2023年提起大模型,十个人中有九个都在创业,但真正能赚到钱的,其实并不多。在所有早期创业者中,大学还未毕业的石天放应该是幸运的代表。从有想法到做成ChatMind,他只用了一个晚上;从产品成型到获得第一批付费用户,他的团队只用了三周;从短暂迭代到最终被Xmind团队收购
2023启示录丨我的大模型创业这一年
avatar自象限
2024-01-11

2023启示录 | 商业航天这一年

图片|SpaceX©⾃象限原创作者丨罗辑编辑丨程心整个2023年,在全球热度上能够和ChatGPT一争高下的,可能只有SpaceX的两次星舰发射。就像2023年菜市场卖鱼的大爷都能聊两句大模型一样,即使从来不关心航天的人也会知道星舰爆炸的消息。事实上,整个2023年,商业航天是一个严重被低估的赛道。因为从实际效果来看,AI大模型还没有改变现有的世界格局,但商业航天却已经排好了世界航天产业的新位次。这一年,SpaceX依靠超高品质,超低价格的火箭横扫世界火箭发射市场。这一年,随着阿里安5号退役,欧洲开始了没有航天运力的空窗期,导致欧洲大量发射任务向SapceX集中。这一年,印度、日本、韩国、以色列,甚至朝鲜,仍然在奔向星海的道路上艰难探索。也是这一年,维珍轨道、Astra Space、ULA等众多火箭公司走到了命运的分叉路口,独立还是被收购,生存还是死亡?成为商业对技术的灵魂考验。纵观整个2023年,全球航天霸权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着SpaceX集中。但即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商业航天仍然走出了一条独立的发展曲线,并在2023年迎来了第一次井喷式爆发。从SpaceX到全球,再到中国,2023年的商业航天,正在世界范围内重塑航天格局。一、SpaceX,横扫世界2023年,对于世界商业航天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一年,因为这一年,SpaceX开始盈利了。盈利,意味着商业逻辑上的成功。2023年8月,《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的一篇报道曝光了SpaceX的财务数据。报道显示,2023年一季度,SpaceX收入约15亿美元(当时约合人民币109.65亿元),实现总利润5500万美元(当时约合人民币4.02亿元)。盈利来源于营收的大幅增长。2022年的时候,SpaceX的营收就曾同比增长一倍,达到46亿美元,带动亏损大幅收窄。2023年7月份,SpaceX曾告诉投资者,公司预计2023年将
2023启示录 | 商业航天这一年
avatar自象限
2023-11-29

月薪两万,大厂疯抢AI数据标注员

图片|电影《正义联盟》剧照 ©自象限原创 作者|苏奕 编辑|程心 “人均月薪两万、本科以上学历、直通百度字节。” 有些许荒凉的年底招聘市场,在最近的短短一周之内,突然冒出了一大批“AI数据标注员”的岗位,正在火热招聘中。 据「自象限」搜索,这些岗位不仅有百度、字节、京东、滴滴、美团等“梦中情厂”,工资月薪十分亮眼,都在1万到2万元之间,且发布时间很短,都在1周到1个月之间。 除了新以外,岗位招聘显然非常急迫。据招聘软件显示,HR们都异常活跃,一天24小时几乎全程在线,日均回复次数在十次以上,隔几分钟就回复一次。 “最近只要一上线,有关AI数据标注员的招聘消息就疯狂弹,重复地弹。”不少正在求职的人向【自象限】反映,“上次这么疯狂的打招呼,感觉还是主播招聘。” ▲图源Boss直聘截图 招聘的火热,很难不让人想到大厂的大模型之战。 不过,据「自象限」观察,“AI数据标注员”招聘不是由这些大厂直接操办,而是通过猎头公司来负责招聘。岗位的名字也是五花八门,有“数据标注”、“AI话术编辑”、“数据标注分析师”、“标注员”、“AI训练师”等等。 虽然叫法不同,但关于这些岗位的职能描述却大差不差,据招聘软件信息显示,其中很大一部分岗位跟现下大热的大模型有关,入职的数据标注员们的日常工作包含,大模型的编辑校对、大模型的数据标注管理、大模型的内容质量评估等。 ▲图源Boss直聘截图 「自象限」向多位招聘HR进行了咨询,“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文心一言大模型回答结果的分析和判断,工作的地点在百度科技园。”有猎头回复道。 高薪资待遇、挂钩大模型、大厂哄抢……有求职者看到了机会,“大模型的风,要带动新一批大厂人扎根了,普通人的机会来了吗?” 但事实上,时间紧、任务重的岗位招聘,要求却并不算低,基本学历要求本科起步,985、211优先本科和硕士优先,在具备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计算语言学、文学等相关专业背
月薪两万,大厂疯抢AI数据标注员
avatar自象限
2023-11-17

谁在疯狂“制造”小杨哥?

图片|Modern Times (1936)©自象限原创作者|程心编辑|周游2022年1月,杭州九堡九环路48号财通大厦5号楼,一栋名为“抖音电商直播基地”的大厦,在吊车的轰鸣中竣工。▲图源:网络在九堡仅15.8km的街道上,聚集着服装批发市场四季青,诞生过“淘宝一姐”薇娅,占据着杭州女装的半壁江山。所以当抖音直播基地入驻时,即便看起来“毫不起眼”,但又显得“理所应当”。与此同时,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2022年11月3日,抖音主播「疯狂小杨哥」账号粉丝超过1亿,和罗永浩被平台力捧不同的是,出身草根的小杨哥给了普通人“我也行”的错觉。巨大的“标杆效应“犹如驴拉磨时吊在眼前的胡萝卜,让无数人前赴后继地涌向抖音。“小杨哥没出来之前,我们都觉得在抖音做直播电商是赔钱的,在抖音还是秀场直播比较多,小杨哥之后,我们也转型了”,一位直播基地的老板告诉「自象限」。年初冷清的抖音电商直播基地开始有了“人气儿”,写字楼外墙不再一片灰蒙蒙,而是挂上了如“大码女装直播基地”的彩色招牌。1-3楼像一个个不同的档口,有人在卯着劲地直播,也有人趁着换班的缝隙凑合一口午饭。4楼,要穿过两排缝纫机,经过独立隔开的直播间,门口走廊上挂满了衣服。一名主播配一名选员,相比于底层主播,这里的主播看起来更“高级”一点,毕竟再往里面走就是办公区,那是高管喝茶的地方。“我来这里两年了,从1楼做到3楼,衣服的品质公司给的机制都不一样。到4楼就可以有独立的直播间,还有一些主播有自己的团队,这栋楼里所有的运营人员都是共享的”,一位3楼的主播告诉我们。▲图源:网络1000多平方米的直播基地,承载着主播爆红的梦想和老板“再造小杨哥”的希望。据「自象限」不完全统计,在近乎两年的时间里,全国就有接近90家抖音直播基地拔地而起,其中以长三角地区最为集中。另一边,快手也紧锣密鼓地在东三省、新疆、山东等地开设官方直播基地,并在当地举办电商节
谁在疯狂“制造”小杨哥?
avatar自象限
2023-11-09

“一夜回到解放前”,OpenAI正在摧毁创业公司?

图片|《复仇者联盟:无限战争》电影截图 ©自象限原创 作者|程心 编辑|周游 OpenAI自横空出世那天起,就一直是创业者们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如今这把剑终于落下了。 美东时间11月6日,OpenAI在镁光灯下举行了首次开发者大会,OpenAI接连放了几个大招,多模态、降价、GPTs、all tools,几乎把上半年的创业项目全都自己做了一遍,这一套连招也彻底把创业者们打懵了。 “不给第三方留后路”、“一夜回到解放前”、“搞了半年的东西在OpenAI的更新面前像个笑话”... ▲图源:即刻和朋友圈截图 与现场如春晚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不同的是,场外无数创业项目破碎和投资人心碎的声音。X上有网友自发组织了一场实时讨论,近百人实时讨论,当OpenAI献出“GPTs”和“all tools”时,惊现国粹“woc,这半年都白干了”。 ▲图源:X截图 而随着演讲进程的推进,Altman说出的每一个英文单词,都一片一片地击碎众多创业项目,“这是一场1挑N的碾压式比赛。”有人愁云惨淡地说道。 事实上,这并不是创业者们完全猝不及防地被OpenAI“偷袭”。 就在前一天,11月5日,在奇绩创坛举办一场关于探索Agent新范式的线上活动中,不少人都对这项技术忧心忡忡,“明天就是OpenAI的开发者大会,不知道会不会一夜之间变天。” 如今,这句话一语成谶。投资人睡醒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询问相关创业者:“你们和OpenAI所做的差异性在哪?”。创业者回复:“差异性就是比他差。” 众所周知,大模型创业有一条铁律:做OpenAI不做的事。但是现在看来,OpenAI似乎没有边界,而这对整个大模型行业来说,是福还是祸? OpenAI更新,降维打击了谁? 《三体》中,歌者文明向太阳系发射了一片二向箔,太阳系瞬间被二维化,所有的生命都变成了一幅画,地球也因此而毁灭。 降维打击由此而来,创业公司们的焦虑,也来源
“一夜回到解放前”,OpenAI正在摧毁创业公司?
avatar自象限
2023-11-02

抖音双十一,主播“分食”李佳琦

图片|Photo by Alexander Shatov on Unsplash ©自象限原创 作者|程心 编辑|周游 第十五个双十一,李佳琦也“急了”。 在这个全网拼低价的双十一,即便刚刚经历“底价协议”、“疑似二选一”的风波,李佳琦也不得不公开回应直播间低价争夺战。 李佳琦称:价格是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重要的还是能否为用户输出有用内容。 但对比李佳琦公众号和直播间在整个双十一期间的宣传,却未免有些讽刺。 ▲图源:「李佳琦Austin」公众号 自“国产品牌很难的”事件后,除了直播间的官方回复和节目录制,李佳琦很少对外接受专访,即便在花西子事件闹的沸沸扬扬之际,李佳琦也未发一言。 此时表态,或许不仅仅是刷存在感,更像是对“全网最低价”坚守溃败后的解释。 10月24日,李佳琦直播间数据出炉,开播后首日GMV95亿元,相比与去年215亿元缩水近56%,不如2021年的106.53亿元,成为近三年的最低水平。 GMV缩水的真相往往藏在产品的细节里。 据不少网络博主的计算,今年李佳琦双11的机制相比于618和去年双11都更贵了。甚至深度参与今年双11的用户也都会发现,诸多品类李佳琦直播间早就不是唯一的选择,抖音里一些中部主播的机制,低价也直逼李佳琦。 一位接近品牌的从业人员透露:“由于要保证李佳琦直播间的最低价,给其他主播的机制往往会在赠品上文章,但如果抛开赠品,其实价格已经一致了。” 举几个例子,可复美胶原棒在抖音主播「搭搭」直播间,864元120只,平均7块2一只。而李佳琦直播间的价格是699元100只,平均6块99每支,仅差0.21元钱。一直与李佳琦交好的薇诺娜,在李佳琦直播间299元36片,在抖音大主播「多余和毛毛姐」直播间,329元36片,附赠一篇同款试用装,且试用后不满意可全额退款。 ▲抖音截图 相比之下,李佳琦并没有绝对的价格优势。 肉眼可见的,抖音主播正在“
抖音双十一,主播“分食”李佳琦
avatar自象限
2023-10-28

PICO裁员,字节的战略性撤退

图片|电影《敦刻尔克》剧照 ©自象限原创 作者|钱诚 编辑|程心 曾被喻为“中国VR行业希望”的PICO,最近被市场连泼几盆冷水。 先是10月21日,亿欧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PICO负责人近期前往新加坡向张一鸣汇报工作,得到的反馈是字节将逐步放弃PICO业务,原因是PICO所处的硬件领域非字节跳动所擅长,几年下来成绩未达预期、并且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字节跳动相关负责人对此予以否认,称此消息不实,PICO在正常运营,且公司会长期投入XR业务。 但不到两天,澎湃爆出,PICO近期有多位核心业务负责人相继离职和调岗。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PICO副总裁、内容文化部门的总负责人任利锋,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其飞书状态从今年7月份开始请假,假期一直到今年年底。 种种迹象显示,任利锋事实上已处于离职状态,而当初随任利锋从抖音调到PICO的部分高管,如原抖音综艺负责人宋秉华、PICO视频直播负责人刘彧、PICO内容产品负责人等也纷纷调回抖音或离职。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今年的多次裁员,如今PICO员工已离职近半,市场部门员工更是已经离职近三分之二。 如今,尽管字节和PICO方面一再否认相关报道的真实性,但可以看到的是,PICO内部正在经历一场巨变,这背后不只是PICO的窘迫,更是整个VR行业的“生死局”。 PICO的“内部之变”,终究是扯下了VR行业的遮羞布。 从数据上看,根据IDC,2023年上半年中国AR/VR头显出货32.8万台(sales in 口径),PICO在中国VR市场的份额占比达到58.7%,遥遥领先于其他厂商。 绝对头部的玩家尚且如此,称看不到希望和未来,那作为曾站在风口浪尖,被誉为可能替代智能手机,成为下一代智能终端VR/AR行业,又该何去何从? PICO困在娱乐游戏里 “PICO买回来就是落灰的。” 作为国内销量排名第一,即使在全球市场也能排上名号的PICO为何突然走到了被
PICO裁员,字节的战略性撤退
avatar自象限
2023-10-23

今年双十一,00后在直播间当“捧哏”,月入8000

图片|Photo by freeflo.ai ©自象限原创 作者|程心 编辑|周游 天津相声,正在“统治”直播电商界。 “没错的”、“要的呀”、“上链接”......10月12日,一则直播打工人日常工作的视频火了,把“电商捧哏”捧出了圈。 视频的作者宁檬,杭州萧山人,一位出生于01年的资深捧哏,今年6月之后一直在电商行业摸爬滚打,是某主播的场控“氛围组”。没人能想到,她短短几句话,就能收获1600万次浏览和25.1万的点赞,还成功将“学会这两句走遍杭州都不怕”的话题带上了抖音热榜。 图片 ▲抖音视频截图 “电商捧哏”的话题不断发酵,坐在镜头外的捧哏们终于成了主角,纷纷耿直地晒出自己的“接话日常”,绝对不让主播的话掉在地上。一时间,杭州取代天津,成为新一代“哏城”。 网友们的脑洞不断,有人感叹道,“这不是直播间里的曾毅么”,还有人扒出了场控的高薪工资,“三字真言,带你月入8000”......简单、高薪、有趣,电商捧哏成为了碎嘴子和大学生们最向往的工作。 不过,正所谓“三分逗,七分捧”,捧哏要做到恰到好处、丝滑地承上启下,并没有想象中容易。 「自象限」发现,如今“电商捧哏”似乎成为了每个直播间的标配,一来通过与主播互动能够增加直播间的氛围感;二来,营造价低、紧张的购买氛围,给消费者心理暗示,加速成交。 一位电商从业人士告诉「自象限」:“电商捧哏不是一个职位,一般来说是每个直播间都会有场控和中控,小主播中场控一体,也会兼任气氛组”。 蝴蝶振翅,牵动风暴。电商捧哏火爆的背后,成千上万直播间的幕后故事开始走向台前,新的故事由此展开。 自象限观察到,“电商捧哏”出圈的宁檬,在那条视频之后却被辞退了。背后原因也很简单,电商捧哏就像一个“演员”配合主播出演,原来所谓的“最后一单”都是话术,直播间的套路,说穿了,就不灵了。 双十一当前,若用户不再“吃套路”,直播电商的最后一层窗户纸,也就
今年双十一,00后在直播间当“捧哏”,月入8000
avatar自象限
2023-10-19

大模型攻入自动驾驶

图片|Photo by Shubham Dhage on Unsplash ©自象限原创 作者|罗辑 编辑|程心 “自动驾驶的前提是安全与严谨,大模型给出'差不多'的结果是不行的。” 在今年4月初,大模型刚刚问世时,一位自动驾驶领域的资深投资人向「自象限」表达了,他对通用大模型应用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担忧。 不被看好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大模型“胡说八道”的问题,导致大家认为它达不到自动驾驶的安全等级要求;比如大家认为大模型解决的是共性推演的问题,但自动驾驶解决的0.5%的corner case;再比如大模型要在车端落地,需要与结合前融合算法,对前端算力的要求会很高。 总而言之,通用大模型的不确定性和自动驾驶的严谨性像一个硬币的两面,落地上也面临着几座短期内难以翻越的大山。“这会是整个体系建设的问题,不是角度算法可以改变的。”这位投资人如此总结道。 尽管不被看好,但6个月过后,大模型还是以一种蛮横的方式冲进了自动驾驶行业。 打响第一枪的,仍然是特斯拉。今年8月,特斯拉端到端AI自动驾驶系统FSD Beta V12首次公开亮相,完全依靠车载摄像头和神经网络来识别道路和交通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国内,自动驾驶和大模型公司都开始紧锣密鼓的布局,9月,华为盘古大模型3.0推出了自动驾驶行业大模型;10月,在毫末第九届AI Day中,也讲解了其身处自动驾驶领域对大模型的一系列探索。 从结果来看,目前大模型对自动驾驶的改变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大模型作为工具,辅助自动驾驶算法的训练,优化过程;二是大模型作为决策模型,直接驾驶车辆,改变结果。 透过国内外的探索,这条看似相悖的技术路径似乎开始一步步清晰,那么大模型究竟能给自动驾驶带来了什么?核心的技术难题又该如何解决? 大模型,更换自动驾驶训练引擎 首先,大模型正在重塑自动驾驶的训练过程。 从大模型被讨论的第一天开始,从文本到图片生成,大家就深刻意
大模型攻入自动驾驶
avatar自象限
2023-10-16

谁在“操控”虚拟人?

图片|动漫《火影忍者》截图 ©自象限原创 作者|程心 编辑|周游 大模型的风,吹动虚拟数字人厂商野蛮生长(以下统称虚拟人)。 《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预计,到2030年我国虚拟数字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元,其中,“服务型虚拟人”总规模也将超过950亿元。 如同秃鹰盯上腐肉,嗅到万亿商机的各方势力,都欲分一杯羹,这也直接导致了目前的虚拟人玩家格局陷入了“混战”状态。 「自象限」根据各方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虚拟数字人核心厂商约有6000家。而按天眼查的数据显示,相关厂商数量甚至超过6万家。 同时,随着大模型(Large Model)的兴起,虚拟人的产业格局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比如,虚拟人正在经历从制作流程降本到技术突破的关键阶段,从大语言模型到多模态能力,让虚拟人从展示突破到了实时互动,这意味着未来虚拟人可能只需要一个实时渲染的外观,就能拥有十分逼真的沟通能力。技术门槛的降低,也会让更多参与方加入到这个开拓中的市场。而狂奔半年后,百亿个虚拟人也逐渐渗透进各行各业,并逐步进入商业化阶段。 也就是说,在厂商“混战”的表面下,隐藏的不仅是巨大的商业利益,更是复杂的技术博弈。而牵动着虚拟人“木偶引线”的另一头,操控者们的世界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千亿市场,厂商“混战” 如果说元宇宙时期的虚拟人已经是一把大火,那大模型就相当于在这之上又烹上了一勺油。一瞬间,铺天盖地的数字人厂商涌来,将本就复杂的行业搅得愈发浑浊。 这其中,既包括从元宇宙时期就一直坚持虚拟数字人的厂商,也有依靠全栈技术优势轻松迈出第一步的大厂,更不乏闻风而来的换道厂商。 「自象限」初步了统计核心厂商的类型后发现,这些厂商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图为自象限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一类是互联网大厂,如腾讯、百度、阿里、京东、网易等。这里面其实也分两类,一类是腾讯、百度为代表,他们业务庞大,在面向To B的解决方
谁在“操控”虚拟人?
avatar自象限
2023-10-10

进击的OpenAI,自研芯片背后的AI棋局

图片|Photo by Levart Photographer on unsplash ©自象限原创 作者|周游 编辑|程心 OpenAI又让整个大模型界炸开了锅。 10月5日消息,据路透社报道,OpenAI正在探索制造自己的人工智能芯片,并已开始评估潜在的收购目标。据统计,OpenAI至少投资了3家芯片公司,其中Cerebras(Jasper是其客户)更是一家美国芯片初创公司。 据「自象限」通过OpenAI官网的几则招聘信息中发现,目前,OpenAI已经开始招聘硬件工程师,用于评估和共同设计人工智能硬件。 ▲图源:OpenAI官网 原本自研芯片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国内外Meta、微软、亚马逊、谷歌、阿里、腾讯等云厂商,无论是出于自身降本增效的需求,还是为了摆脱芯片公司(英伟达)的掣肘,自研AI芯片都已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但OpenAI的消息一出,依然引起了一片哗然。 不仅因为OpenAI是目前全球大模型的引领者,更是因为他的角色特殊、行事前瞻、代表了生成式AI的下一站。 OpenAI自研芯片,被行业认为其I迈向独立的第一步。一是独立供给,减少硬件投入成本,同时不让英伟达GPU产能不足等客观因素拖住其技术发展和商业化布局的后腿;二是微软自研AI芯片计划将于下个月推出,此时OpenAI选择保持自研,也是进一步独立于微软的信号。 自研芯片的背后,OpenAI独立的野心也在慢慢彰显,另一场新戏正被缓缓拉开序幕。 左手告别英伟达、右手告别微软 至少从去年开始,OpenAI就已经在讨论如何应对GPU短缺、昂贵的问题,也就是说,ChatGPT火爆之前,OpenAI的GPU就已经不够用了。 Altman 认为,获得更多芯片的努力与两大问题有关:为 OpenAI 软件提供动力的先进处理器短缺,以及为其工作和产品提供动力所需的硬件运行成本 "令人瞠目"。 本质上,由于GPU的短缺,导致了两个核
进击的OpenAI,自研芯片背后的AI棋局
avatar自象限
2023-09-22

时代不需要“李佳琦”了

图片|Photo by freeflo.ai ©自象限原创 作者|周游 编辑|程心 “所有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结束。”这可能是最适合李佳琦在直播“铁王座”上跌倒的形容了。 在大主播接连“消失”之际,李佳琦也迎来了直播史上最大的一次危机。 李佳琦一句:“不要乱说,眉笔一直79元,有时候找找自己的原因,这么多年了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产生了巨大的蝴蝶效应,10天时间里,李佳琦登上微博热搜超20次,其微博掉粉超147万,淘宝掉粉120万,泼天的福贵来到了老牌国货的直播间,甚至整个直播行业都为之震动。 李佳琦,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流量溃败。但这背后,是时代的浪潮之下,对主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深度思考。 经此一役,他的粉丝除了会思考”自己有没有认真工作“,”工资涨没涨“之外,必然还会思考这些靠着卖货一年赚18亿的大主播们,他们是否真正提供了对等的价值。 靠“消费激情”存活的大主播们,一盆冷水浇醒了消费者,也浇灭了自己的后路。 显而易见的事情是,当李佳琦在视频中哭着道歉时,没有人关心他的眼泪和歉意,消费者们马不停蹄地涌入更实惠的国货直播间,然后开启一场新的狂欢。微博上一项有超5万人参与的投票显示,有50%的网友选择“再也不去李佳琦的直播间买东西”。 作为硕果仅存的超头部主播,走下神坛的李佳琦也将带走直播电商最后的辉煌,让它彻底告别寡头时代。 或许李佳琦还会回来,但时代,已经不再需要他。 消费者不再需要“李佳琦” 时至今日,可能很多人已经忘了当初聚集在李佳琦直播间的原因——“全网最低价”,这个如今已经不怎么被提起的口号。 印象中,追捧李李佳琦最疯狂的时候是在2019年,即使不在大促节点,人们也会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奔走相告,今晚李佳琦和薇娅的直播间又会推出怎样的优惠。 当时,晚上下班蹲一场直播已经可以理解成一种时髦。 “便宜”也是真便宜。“一些化妆品,加上小样,算下来差不多专柜的四
时代不需要“李佳琦”了
avatar自象限
2023-09-13

苹果,也没有魔法了

图源 | 华尔街日报 ©自象限原创 作者|周游 编辑|程心 对于手机行业而言,9月13日绝对是可以被记入史册的一天。 两大高端机顶尖品牌在同一时间交锋,如同西门吹雪和一叶孤城决战紫禁之巅。 僵持许久,同样也是一招定胜负。 苹果在众目睽睽下,发布了iPhone 15系列、新款Apple Watch,业界首款3nm芯片、全系列拥抱USB-C充电、4800万像素,加量不加价的苹果,将硬件卷到极致似乎也并没能刺激到用户的“爽点”。 有人评价“苹果真的老了,很明显能感觉到创新乏力”;有人感慨“创新的最后把老祖宗的东西丢了,毕竟物理静音键可是曾经高贵苹果用户的身份象征”,也有人戏称“苹果15pro原来是款游戏手机”。 显然,手机卷到头了,苹果的魔法也失灵了。 与之相对比的,是几个小时前的华为发布会中,余承东对Mate60只字未提,有的只是偷偷将Mate60的出货量目标提高了20%。华为像个突袭者一样点燃引线,留给爆炸现场的只有背影。 没有发布会、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没有明星代言,华为用一种非常沉默的方式向苹果宣战。 事实上,即便抛开华为的“偷袭”,市场留给苹果的时间也不多了。从2014年,库克推出Apple Watch、2016年推出Airpods 两款创新性产品后,8年的时间里,所有人一直等待库克将创新能力迁移在核心产品手机、汽车、MR眼镜中,但是等来的却只有边缘创新和鸡肋登岛。 ChatGPT以来,无数人引用了“iPhone 时刻”,唯独苹果,没有再造“iPhone 时刻”。 在手机市场整体衰退和对手的强力阻击下,苹果,到底还值得期待么? 最冷的科技春晚 今年应该是苹果历年以来最冷的一期秋季新品发布会。 只因为发布会还没开始,华尔街就给苹果泼下了一盆冷水。 最先发难的是对冲基金Satori Fund创始人丹·尼尔斯(Dan Niles),他公开做空苹果公司股票,认为华为Mate60
苹果,也没有魔法了
avatar自象限
2023-09-07

百度,点燃AI原生时代的引线

图片|Photo by iStok ©自象限原创 作者|程心 编辑|周游 穿梭在百度创业大赛的展区,时间好像又回到了2015年,那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候。 当时,人人探索互联网的边界,思考互联网还能“+”什么,地产、金融、医疗...所有人都“拿着锤子找钉子”。此后的5年,互联网在千行百业的毛细血管中蔓延,成就了今天。 8年之后,大模型的火爆再次将“创业大赛”带入大众语境,9月5日,百度举办文心杯创业大赛,也是首个围绕着大模型的创业大赛,参赛的近1000个项目,覆盖了生产力工具、营销、文娱、社交、电商等领域的大量AI原生应用。 只是与8年前大家思考“互联网+”不同,今天大家思考的是“AI+”。 在Demo Day现场,「自象限」盘旋在32个投资项目展台前,创业者们意气风发,风投、大厂战投、合作方、媒体人络绎不绝。许多投资人排队“扫货”,一些因为出差没能赶到现场的投资人,从场外向「自象限」发来微信,只为求一个项目路演的名单。 ▲ 百度文心杯创业大赛现场 热闹的背后,是中国大模型来到了一个发展的新节点。国产大模型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精,如今,大模型的能力开始蔓延到千行百业,向内生长。 至此,或许一个属于AI 原生的时代,才算真正开启。 “移动互联网时代,操作系统只有安卓和iOS,而特别成功的应用有很多。只有在大模型的基础之上,产生了足够多的AI原生应用,才是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李彦宏讲道。 不止百度,纵观国内外,每个人都在期待AI原生应用真正落地,但究竟何为AI原生?如何打造?大模型厂商在中间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如何构建中国的大模型产业链? 这些待解答问题的背后,藏着新时代的启动键。 AI原生应用,落地分几步? 纵观此次大赛,参赛项目主要聚焦大模型应用层落地,占比超过8成,To C和To B应用基本各占半壁江山;同时行业分布多元,不仅有生产力工具、营销、文娱、社交、
百度,点燃AI原生时代的引线
avatar自象限
2023-08-30

滴滴,能否承载小鹏自动驾驶的野心?

图片|Photo by freeflo.ai ©自象限原创 作者|周游 编辑|程心 何小鹏算是尝到了交朋友的甜头。 继上7月底与大众达成合作,推动股价一度上涨40%后,不到一个月,小鹏又和滴滴牵上了手。 8月28日上午,滴滴与小鹏联合官宣,双方将达成战略合作。 小鹏汽车将发行占交易完成后总股本3.25%的A类普通股,收购滴滴旗下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基于此,小鹏将打造一款代号为“MONA”的A级智能电动车,预计2024年量产推出市场 此外,小鹏汽车将获得滴滴生态系统的全力支持,包括新款智能电动汽车的研发,以及小鹏的智能电动汽车在滴滴平台上的运营、营销、金融和保险服务、充电、自动驾驶等业务。 受消息影响,当天小鹏汽车股价涨幅超10%。 如果说,小鹏和大众的合作,小鹏能够获得大众在资金、技术、工程能力等多方面的支持,大众也能通过小鹏完成从燃油车到智能汽车的转型,那这次和滴滴牵手,对小鹏和滴滴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一场合谋 如果不造车,滴滴旗下“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就是一块负资产。 但现在造车已经越来越难了,比如首先要面临的就是资质问题。 两周前,百度造车主体集度突然宣布,将原本属于集度旗下的汽车品牌更名为“极越”,并转移到由吉利控股的新造车主体杭州极与越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原本作为造车主体的集度,开始转为极越的技术供应商,也就意味着,集度和造车这件事“无关”了。 而这一转变的直接原因就是造车资质的问题。今年4月份,集度因为缺乏造车资质被迫缺席上海车展。在这之前,小米也因造车资质问题备受困扰。 ▲ 已更名为极越的集度汽车 图源极越官方微博 另一个问题则是造车需要面临的巨大投入。 7月初,滴滴公布了2023年一季报,数据显示滴滴一季度亏损9.18亿元,截至2023年3月31日,滴滴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和库存投资总额为499亿元。 作为对比,小
滴滴,能否承载小鹏自动驾驶的野心?
avatar自象限
2023-08-19

商家搞“黄色擦边” 美团被对手逼急了?

图片|Photo by freeflo.ai ©自象限原创 作者|程心 编辑|周游 本地生活激战正酣,作为守擂者的美团,却临阵换帅。 8月17日,据「雪豹财经社」报道,美团大众点评总经理俞建林已于近日离职,由美团高级副总裁、到店事业群总裁、S-Team成员张川代管。 美团内部人员猜测,俞建林的离开或许是“守城不利”的结果。早在今年4月,便有美团区域运营负责人向「自象限」透露:“现在不管是总部还是区域,压力都很大。抖音对美团到店业务冲击不小,内部团队都在想办法。” 内部的“混乱”,也直接外显了出来。 近日,美团及大众点评平台扎堆出现了一波“擦边”商家,以足疗/保健的名义专门推荐给男性用户,项目名称隐晦、技师照片也颇具诱导意味,在上线不到半月后,已经接到多个用户投诉,目前该店多个套餐已被强制下架。 ▲图为大众点评内截图 为了解情况,「自象限」拨通了店家的电话,店家表示:“该店拥有医院资质,不止有男士专属项目,女士医疗美容相关项目如微针、Fortona4D等专业仪器专业操作项目也都可以完成。” 同时,「自象限」也联系了多方,不少用户表示确实遇到过该类情况,且不止足疗按摩,男仆女仆馆、剧本杀等多类业态都存在“擦边”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自象限」也在平台进行了意见反馈,但美团以未购买消费为由不予受理。只能进行涉黄投诉。两天后,该店下架了相关违规产品,仅关停了一家店铺,其他类似店铺仍正常运营。 为此,「自象限」也咨询了美团官方,关于“擦边”问题,美团官方客服回复「自象限」表示:美团客服、运营、审核团队相互独立,针对该类型商家,只能通过用户反馈和投诉进行审核自查,但被问到美团对商家是否有调查、约束力,如何保证合规等问题时,客服人员拒绝回答。 ▲图源:黑猫投诉 单店自查而非平台自查,美团内部是否真的各自为政? 一位美团内部人员向我们分析道:“这种情况明显是‘通关系’的结果,美团平台运营权限很
商家搞“黄色擦边” 美团被对手逼急了?
avatar自象限
2023-08-12

HarmonyOS 4之后,留给小米OV的时间不多了

图片|Photo by freeflo.ai ©自象限原创 作者|罗辑 排版|云天明 华为发布新系统成为了当红炸子鸡。 8月4日,华为在东莞松山湖总部举行了华为开发者大会2023,正式发布了全新升级的HarmonyOS 4。 除了各项应用和交互升级之外,HarmonyOS 4最出人意料的,是挥手告别安卓、盘古大模型和系统的结合、以及近场通信技术Nearlink。 有媒体报道HarmonyOS 4将砍掉传统的AOSP(安卓开源项目)代码,不再支持安卓APK,仅支持鸿蒙内核和鸿蒙系统的应用。也就是说,从HarmonyOS 4开始,鸿蒙系统将彻底脱离安卓生态,开始自成体系。而支撑鸿蒙这样做的,显然是自身生态的成熟。 其次是华为将盘古大模型接入了鸿蒙系统,与智慧助手小艺相结合,让小艺成为首个具备AI大模型能力的智慧助手。接入AI大模型之后,小艺不仅能和用户更好交流之外,还拥有类ChatGPT一样的能力,可以帮用户撰写文案、整理会议纪要、生成图像等工作。 在HarmonyOS 4之前,大模型的应用落地以行业大模型为主,以ChatGPT为代表的通用大模型的商业落地仍然处在探索阶段。而HarmonyOS 4将盘古大模型与手机智能助手结合,算是为通用大模型的落地找到了一个新的应用场景。 此外,余承东还专门提到了NearLink星闪功能。这是一套新的近场通信技术,主要应用电脑配件连接,智能家居、汽车协同等场景。相比常用的蓝牙技术,覆盖距离提升2倍,连接数提升10倍,功耗降低60%、传输速率提升6倍。 这三个变化,虽然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背后其实都指向一个词—“变革”。 过去的智能手机,从芯片、摄像头、到高刷屏和快充,再到折叠屏,竞争都主要集中硬件层面,而HarmonyOS 4的发布将智能手机之争引向了软件层,从应用到操作系统,以操作系统为纽带,升级底层生态。 手机的下一个赛点来了,比卷硬件
HarmonyOS 4之后,留给小米OV的时间不多了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