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爷的小海牛
财神爷的小海牛
累积超过20年国际股市投资&交易经验,曾任美国
IP属地:未知
18关注
83粉丝
1主题
0勋章

找出S&P500,胜率72%的交易策略

在标普500指数趋势性这么强的市场中,到底有没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能够抓住相对安全的买点, 答案是有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过去开发各种量化模型的过程中,也找到一个简单无脑又有效的方式。 打开你的K线图,抓出60周均线。 股票市场是由许许多多的大周期与小周期组成,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大波浪与小波浪。我会选择用日线图作为我的小波浪,去观察微市场的脉动;所谓见微知着,蝴蝶效应,在某些时刻,透过这些小的细节的确可以判断出市场未来比较可能的走向,进而将这些逻辑用程式量化,找出数据佐证的胜率与高的期望值。 另一方面,市场相对大的周期,可以用周线图。 过去我曾经实测一个例子。 1. 当周线图的前一波走势图『创下价格的新高』,当下一波下跌的走势出现时,我会视为多方修正。 2. 在标普500指数从前一波高点下跌『X%』时, 3. 若此时价格仍然在『60周均线之上』, 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则做出买进持有SPY.US ETF,持有时间『Y个月』。 以上就是一个程式码的逻辑,我们可以简单地去测试在历史上这个情形出现时,是不是未来赚钱的机率是偏高? 至于X与Y的参数我们会在未来公布,有兴趣的人也可以自己实测一下。 有趣的是,从1930年到2019年的90年期间,当满足上述进场条件的逻辑下,有72%的胜率;每十次进场有7.2次赚钱,而且,平均收益率是3.2%。 对于量化的人来说,最关注的事情莫过于,过去有用的逻辑,现在会不会没有用? 2000年之后,满足的情况总共出现了20次,有19次赚钱,胜率95%,平均收益率达5.6%。 在这种情况下,透过这个简单的逻辑,数字的确能够协助我们去做判断。 过去的历史不代表未来会持续发生,除非这件事本身具有金融原理的意义;又或者,这个历史足够长到,让我们能够相信这个逻辑仍会持续有用,这就是量化的迷人之处。 洞见思维 : 大数据的量化统计能够让投资人回归理性,用脑袋去分析,而非
找出S&P500,胜率72%的交易策略

最不客观聊耐克和库里

最不客观聊$耐克(NKE)$ 和库里! 此帖闲谈,不喜勿喷! 先聊背景,体育行业细分领域很多,但是服装,鞋类主导一直为$耐克(NKE)$ ,不管是现金回报和净利润和运营资金稳定程度都远优于同行。彭博数据可查。 但是这几年颇为被动,可以说遇到对手和库里崛起同步。背后是$安徳玛公司(UA)$ .库里球队强势霸占总冠军热门4年,$耐克(NKE)$ 就有说不出的苦,哈哈。 得三分者得天下?我觉得这和体育消费品商业模式有关。本质上$耐克(NKE)$ 是要把专业运动潮牌卖给大众,获得利润最大化。他们的护城河不是专业装备的科技背书,而是不同运动们项目的顶级精英球员的个人魅力和运动天赋。 乔丹,科比到詹姆斯,商业化一路顺风顺水。突然杀出库里,改变篮球生态圈,投射为主的篮球第一人。$耐克(NKE)$ 没有适应过来,$安徳玛公司(UA)$ 赶上了。 但是库里的身体素质和风格,显然无法像身体素质如灭霸的詹姆斯那样长久。ps:防守内线和身体对抗对方核心。 那么推导逻辑,库里巅峰不长久,$安徳玛公司(UA)$ 签约球星量级不够,未来状元锡安也在耐克门下,耐克还会持续成为一家现金流优秀公司,并且扩大占有率,稳固核心价值(球星)。 $耐克(NKE)$
最不客观聊耐克和库里
巴菲特的苹果还要继续吃吗?$苹果(AAPL)$ 股权收益较同行高,现金回报率出色,公司垄断市场,软件服务未来趋势向上等等迹象表明,有可能是巴菲特下一个可口可乐和沃尔玛的成熟回报的公司了,估计股东分红也将是未来重头戏,唯一问题未来二十年经济环境,或者美国经济环境也是否像成就巴菲特之前20年那样,全球化下持续增长?

股市崩盘的时候,我该怎么办?

这世界上,再理性的人也会有情绪波动,智商再高,都挡不住自己的贪婪与恐惧。这些情绪,都是导致市场起伏的必然现象。巴菲特一生曾经碰过超过六次以上的崩盘经验。作为长期投资人的他,从不需要靠短线进出市场,就已经足够让他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之一。投资的时候到了1973 年 1 月到 1974 年 10 月,S&P 500 指数从最高点 121 点下跌至最低 61 点,跌幅高达 50%。巴菲特在接受《富比士》记者的访问时说:「我觉得我就像一个非常好色的小伙子来到了女儿国。投资的时候到了」。这个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是,巴菲特长期以来秉持著,「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的理念,持续买进价值被低估的好公司,成为他长期投资成功的不二法则。为什么散户总是赚不到钱?主力坑杀散户的故事不断在股市中上演,无论是有多年经验的、或是菜鸟投资者,都一次次跳入这样的轮回之中。贪婪的投机心态市场上,很多小散户总是被新闻媒体以及市场氛围带著走,在市场热络时进场,市场恐慌时抛售。更多人经常妄想投资可以在短期内获得超额报酬,急功近利的结果,是他们无法在股市中持续稳定获利的关键因素之一。缺乏专业知识再者,一般人并没有办法像专业投资者一样,有足够的时间慢慢研究财报,找出真正具有价值投资的公司,以便在价格偏低时默默买入;听信小道消息最常见的是听信身边亲友给予的小道消息与涨停热门股,追高买入。根据过往经验,大部分人其实不清楚自己究竟买了甚么公司,而这却是台湾市场的常态,造就层出不穷的散户被坑杀故事。看透市场心理,才能长期获利很多散户基于上述原因,在市场上始终赚不到钱,终其一生都很难跳脱这个命运。事实上,只要学著看透市场心理,在股票市场练习反向思考、逆向操作,我们就能真正跳脱散户的框架,在股市崩盘时保持平静淡定的心理状态,成为那 20% 能够赚钱的人。根据过往的历史统计,S&P 500 指数从最高点崩盘
股市崩盘的时候,我该怎么办?

买股前必须弄清楚它!

搞清楚长期投资和短期交易本质上的区别股票的一买一卖之间,看似简单的动作,若没有先了解这件事,想清楚自己参与股票市场的目的,很容易好几年过去了,却什么也没有赚到。投资(Investing)与交易(Trading)这两个不同专业的人大有人在,是两门完全不同的学问。我们在A地用比较低的价格买入一批种子,在B地用稍微高一点点的价格卖出,这是交易。若我们不把这批种子卖出,而播种下去,每天浇水呵护让它长大,等到他长成一棵树(公司的成长,股价上升),并且持续会为我产生新的种子(股利与股息),这是投资。两种我都曾深入参与过,我认为交易的难度会远大于投资,之后我会在各篇文章慢慢用各种角度去切入描述,因而建议大多数人,尤其是上班族没有时间研究的,尽量不要做低于6个月以下的买卖交易,这样能提升长期资产增值的概率。最后,我们用细节来解释两者的差异。交易是一门技术透过对市场短期走势的判断做低买高卖的行为,以在短时间内获得高额的报酬率,而这就像麻将桌上的赌局一般,通常是个零和游戏,我赢就是你输。因而,透过资金不断的在各个股票间转换,持续地透过高技术含量的走势判断与市场心理的游戏赚钱,甚至透过杠杆(简单来讲就是融资借款或是期货)去获得高报酬。(在此我们先不讨论一些更专业的套利策略或价差策略等等)说到这里,就能知道交易这游戏走到极致,若情绪没把控好,尺度没拿捏好,一走火入魔,就像借高利贷去赌场而期望一把翻盘的人没两样。投资则是一门艺术若交易是计算市场时机的技巧,则投资是通过在市场上持有优质股票多年,或是买进一篮子的大型企业,透过好公司长期的成长兑现股价长期上涨的利润,再加上复合利息和股息来创造财富的艺术。投资是一个正和游戏,买进好成长中的国家,伴随著指数长期的上涨趋势(请参见《股市长期上涨的秘密》)加上好公司持续成长的逻辑,这是一个只要好好选出优质的企业,大家长期能够一起赚钱的行为。基于上述这段话,我会定
买股前必须弄清楚它!

美股已经创新高了,为什么投资美股比较容易赚钱part2

用近半年的实证例子来阐述为什么投资美股与台股的心理舒适度差很多。投资理财,赚不赚钱很重要,但对我来说更重要的一件事是如何赚得安稳与长期。先举一个例子正在上传…假设两个分别持有这两支股票,哪一位比较容易长期持续持有?B股票在前5个月在原地盘整,到第6个月忽然急涨。A股票以一个稳定的上涨趋势持续往上。如果这7个月中股市是呈现多头走势,大多数投资人都赚钱,而这2支股票也都在第7个月涨了15%,最终B股票投资人应该有一半都忍耐不住而跑去买其他股票了。有一种难受,叫做没赚到的难受。股价长期在原地徘徊,等到人受不了了,忽然用涨停板急拉,是谁都想赶快出场获利了结ㄧ趟。这叫做投机。然而,这不是正常的!正常的成熟多头走势应该是大多数时间缓缓涨,每天收盘看都涨ㄧ点涨ㄧ点,抱得心安,不知不觉就抱了ㄧ年。这才是叫做投资。而这常常就是美国市场与台湾市场的差异。再举一个例子在1991年的中国上证指数是100点左右,美国标普500指数是300点。2019年底,两者的指数都在3000点左右。上证指数涨了30倍,而标普500指数涨了10倍。作为一个投资人都知道,A股上证指数的大涨大跌是极为恐怖,2015年的高点至今跌幅仍有40%。这中间的差异就在于,一个是散户市,一个是机构市。在A股市场,散户成交额占比高达90%左右,而机构成交额占比仅为10%左右;相此相反,美国机构成交额占比高达90%左右,而散户成交额占比仅为10%左右。这是投资者结构完全颠倒的两个市场。基于以上两个例子。然而,投资美股在心态上根本没这回事。尤其在这五年来,在各国股市波动的时候,它大部份时间就是,一直涨一直涨,已经觉得涨得很夸张的时候,没想到,继续涨继续涨。市场跌的时侯,它跌得比较晚,也跌得比较少;有心理准备。市场还没反弹的时候,还要看它得脸色;等市场开始上涨的时候,它又创新高了…….。基于机构的评估股价方式与散户的追涨杀跌不同,市场较为
美股已经创新高了,为什么投资美股比较容易赚钱part2

建议非专业投资人都一起阅读并思考的一篇文章

如果您已为股市高手,过去10年平均下来,每年都稳定获利15%以上,这篇文章可以略过。要能够长期持续从股市累积有感资产的三大关键要素是什么?条件1 资金押大。资金押得不够大,再怎么赚都是小打小闹。就算100万一年赚100%,也不过就100万。难道能年年100%的收益率?条件2 标的与方向看对。要先看对标的,在押对方向。在有条件1之后,什么样的标的能够让一般业馀投资者能够勇敢把所有资金全部丢进去?绝对不是单支股票。如果一般业余投资人能够把一间上市公司的财报研究的非常透彻,筹码也检视得非常清楚,那应该是称之为〝专业的个人投资者〞。绝大部分的人都没有时间去一一检视这这么的上市公司,更没有办法在这些公司的财务报表中细细研读。大部分人都是参考了某个APP股票软件或某某电视台介绍了哪一支股票,而开始关注。这种情况下,是没有绝对的勇气把所有心血累积的资产都丢进去。条件3 紧抱大多数人总是赚了一点就跑,并让套牢的亏损奔跑。有没有想过原因为何?因为对手上的持股没有信心,深怕赚得会吐回去。大多数人没有足够的能力辨别手上的这支股票真正的价值有多少,这很正常。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你有能力评估持股的价值有100块,而持有的成本仅仅为10块,你会在它上涨到15块的时候就想赶快获利了结吗?对于股神巴菲特这类专业投资者,都常常看错买发生亏损,更何况是业余投资人,每天上班都很累了,哪这么多时间一一研读财报,就算研读了,又有多少把握敢押身家。幸运选到一支飙股,也抱住了,那有把握每1~2年都能持续选到? 如果有这个能力,那也应该叫做专业投资者,而这样的人每10个人可能不到1个。要成为这样的人,是要付出心血的。首先要愿意牺牲大把的时间来做学习跟研究,以及要到市场持续付出学费,累积出稳健的心态,能够克服人性的贪婪与恐惧,能够客观的规画而做出判断,而我想多数人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或兴趣。那到底该怎么做?作为业馀投资人,只是
建议非专业投资人都一起阅读并思考的一篇文章

MSCI全世界股票指数ETF

MSCI全世界指数(ACWI),涵盖了全世界已开发市场与新兴市场的大中型股票,持股总共接近3000支,已经可以说是投资全世界最稳健的标的之一。本篇,我们介绍iShares发行的MSCI ACWI ETF。这个ETF的代号就是ACWI,发行日为2008/3/26,时间上说巧不巧,正是金融海啸崩盘之前,也刚好让投资人了解到,如果就这么刚好在这个时间点压身家,十年过去后会是什么样的状况。截止至2020/1/24,本ETF的资金管理规模(AUM)为108亿美金,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总共发行1.34亿股,彭博的代码为NDUEACWF。每年收取的费用为0.32%。投资组合目前的市盈率为19.17,市净率为2.46。前10大持仓如下: (若要更多的细节,请参考前一篇文章)在产业分布上如下:前四大产业为: 科技前四大产业为: 科技、金融、医疗与必须型消费。地区分布上为:持股比例最大的为美国,后续分别为日本、英国、中国与法国。最后,截止于2019年底,相对于对标指数的表现则为:ETF近10年的年化收益为8.88%,扣税后则为8.43%,在追踪指数上的表现也挺接近。若投资人在一发行就买入,金融海啸前的相对高点持有至今,也有一年约6%的收益率。正在上传…至于累积收益率方面,近十年的累积收益率为125%左右,近五年也有50%左右。总结:iShares MSCI ACWI ETF 的目标是追踪全世界已开发市场与新兴市场股票的大中型市值公司长期的表现。本文仅个人投资心得笔记,不构成任何形式之建议及推荐或招揽邀约,请独立思考进行投资决策 。 以上数据与资料取得于MSCI官网与ETFdb。文章引用《B.D 金融趋势洞见》,团队成员背景累积超过20年国际股市投资&交易经验,曾任美国华尔街工作、大型金融机构交易员与避险基金经理人,并为CFA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以「大数据的量化分析」的综合维度,跳脱框
MSCI全世界股票指数ETF

如何用3000美元在股市赚了200万美金:普通散户如何赚大钱

本书是描述一名舞蹈演员,因偶然的机会涉足股票市场,从3000美元起步。像许多新手一样,他一上来运气就不错,两个月就赚了8000美元。但其后的一连串亏损,让他开始自学股市知识,结合分析个股走势和财务报表,发展出一套所谓“成熟”的方法:“强势行业 基本面分析”,并在其后的一系列买卖中,逐步完善,赚到了200万美元。书中主要的内容就是分析了一套价格理论「箱型理论」(Box Theory)主要是观察股票价格徘徊在某一个特定的区间,变成像箱型的型态。就好像一个舞者在做跳跃动作之前会有一个蹲下的动作,以便可以跳得更高。还是听不懂吧! 让我们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来源: Tradingview 标普500指数这是标普500指数的走势,2015年的时候出现了一个箱型整理,待2016年底总统大选结束之后,突破箱型高点,涨了整整一整年。2018年到2019年,也出现了一个箱型整理,2019年7月突破了箱型高点,近期美股的涨势十分剧烈。再看一个例子来源: Tradingview GoogleGoogle的走势用箱型理论非常好操作,每次突破一个箱型,就出现新的箱型,持续往上。而我个人用在过去几年也用这个方法一路交易Google。这种型态常出现一档股票处于上升趋势时,中途进行整理的阶段。箱型整理的应用策略可以分成四个部分:量价关系 – 要买对股票箱型理论 – 要在正确的时间买入自动下单 – 尽量扩大利润停损 – 尽量减小损失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什么?每一个专业的投资者都有他一套获利的方式,不见得完全认同,但总是有可以学到的地方1.怎么选股票?先从最强势的产业去找题材,原因在于股票的涨跌来自于投资者对它未来的期待与想像空间。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过去十年,生技业、科技业或电动车行业的走势如此强势。市场期望值很高的股票,常会在财报公布的前1-2个星期就开始上涨,而实际公布获利之后,如果是单纯符合预期,反而会开始跌,因
如何用3000美元在股市赚了200万美金:普通散户如何赚大钱

如何利用美国联准会调整利率以提高投资绩效?

一般去解读利率的调整,会很直观地认为,当联准会宣布降息,表示联准会认为现在市场经济低迷,将以降息为手段刺激市场,而市场将会从谷底向上翻转。相对的联准会宣布升息,表示联准会认为现在经济过热,为了抑制将要失控的市场,而宣布升息使市场的热度趋缓,代表市场将由高点转折向下。如果我们以利率的调整当作因子,来观察S&P指数的走势与利率调整的相关性,是否会与直观的想法所呈现的结果一致?统计了从1992年开始,联准会宣布降息与升息的次数总计有81次,其中降息有36次,升息有45次。接著观察当宣布之后一年后S&P指数的表现。宣布降息后一年股市涨跌 :上涨17次,下跌17次,上涨机率为50%,最大上涨幅度为29%,最大下跌幅度为-41%宣布升息后一年股市涨跌 :上涨38次,下跌6次,上涨机率为86%,最大上涨幅度为40%,最大下跌幅度为-25%。 其中,下跌的6次中,有5次都低于10%跌幅,甚至有3次的跌幅都在5%以内。直观认定的想法不见得是正确的联准会宣布的利率调整,并不是一次性的事件,我们要以周期的角度来看待,分为升息循环与降息循环。市场的趋势也不会因为一次性的调整,就马上转为另一个方向。因此,当联准会刚开始宣布降息时,市场还是沿著低迷的趋势前进,而连续宣布降息进入降息循环时,才能逐渐将低迷的市场由谷底翻扬。反之,当联准会刚开始宣布升息时,市场还无法从过热的状态下马上稳定下来,也是必须连续宣布升息后才能将过热的市场趋势拉回。这些情况也反应在S&P500的走势上,与我们直观所认为的情况有所差异。把量化的数据转变为交易策略作为ETF的指数投资者,透过策略引入来调整部位的方式,能够把投资收益率再往上提升,一般我们称为Smart Beta Portfolio。意思就是,在长期持有ETF的前提下,在市场宣布降息的时候,增加一点投资部位,并且在一年后恢复原本的投资部位,用来提升
如何利用美国联准会调整利率以提高投资绩效?

金融分析师的第三堂课 简单介绍基本财报分析的「方法」

对于不懂财报的人来说,这就是一大堆密密麻麻的数字,我不知道怎么样算好,也不知道怎么样算很好,看了就头疼。所以在一系列财务因子分析开始之前,首先用一个短篇文章来描述,到底要怎么去看它。相信很多投资人在报章杂志都可以很常听到市盈率、ROE、净利率等财报数据,而这些数据也都是知名投资大师会参考的数据,财报分析可以让我们快速了解一家公司的基本状况。投资人如果不具备基本的公司财报分析能力,就用技术分析,或是听从网路上别人的推荐就买进股票,其实是有危险的。或许不是每个人都买过下市的股票,但B.D就曾经因为年轻时不懂事,完全不看财报买股票,傻了去买一只好几年没在赚钱的地雷股,好死不死一买进隔天新闻就出现重大掏空案利空,股票直接连续跌停到下市,7位数的存款就在一夜间归零。这种情形出现在个人当时的自信心已经爆棚,自傲的认为自己在股市里没有什么赚不到的钱,每个月都能赚20%,短线高杠杆进出,多空都能作,就会出现这种愚蠢的行为。人生中只要出现一次,就有机会把之前的努力白费。至此之后,虽然B.D也还是不喜欢研究财报,于是就建立一套财务的量化选股模型,来作股票选择前的把关。这篇文章就让我们的金融分析师Miss.X简单分享轻松解构财报分析的方式吧请先记注一点,财报分析主要运用「比较」的逻辑,包括:现在与过去比、公司与其他同业比、不同会计科目的相比。如果用比较专业的分类,则可大类分为横断面分析与纵断面分析讲白话文: 其实就是”我”跟”去年的我”有没有变得更好;”我”跟”其他同个领域的人”相比,有没有比较好;我自己的各项能力数字优不优,诸如此类。横断面也称为动态分析、水平分析、或时间序列分析。白话的说,就是把各期的财务报表拿出来,观察特定的会计科目或是数字比率,然后尝试了解变化的趋势,确保掌握企业财务及业务可能发展的方向。例如:这个季度赚的是不是比前个季度多,库存是不是有增加等,这些都属于横断面的分析。这
金融分析师的第三堂课 简单介绍基本财报分析的「方法」

川普对全世界展开贸易战,真的能将制造业带回美国吗?

$腾讯控股(00700)$ $阿里巴巴(BABA)$ $纳斯达克(.IXIC)$ 美国总统川普喜欢标榜自己将制造业带回了美国。然而,数据上怎么显示?顾问机构(A.T. Kearney)7月的最新回归指数显示,2018年美国从亚洲14个低成本国家进口商品的增幅大于本土制造业的产出增幅。这说明美国企业并没有在任何有意义的程度上断绝全球供应链。中国美国商会的分支机构在5月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已决定或考虑将生产线搬出中国的企业中,选择美国作为新目的地的企业不到6%,近25%的企业将把生产线搬迁至东南亚。归咎其原因,其中ㄧ项是劳动力成本。在某些产业,现代化工厂也需要大量人力。(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印度工人的月薪为265美元,越南为227美元,孟加拉国只有109美元,与美国的薪酬水平相比简直少得可怜。尽管2009-2017年间美国的服装制造业产值猛增了67%,但仍只占市场总额的3%。另一方面,Brookings Institution)的(Homi Kharas)估计,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到2030年,中国中产阶级的消费额将占到全球消费额的22%,印度占17%,美国只占7%。文章引用《B.D 金融趋势洞见》,团队成员背景累积超过20年国际股市投资&交易经验,曾任美国华尔街工作、大型金融机构交易员与避险基金经理人,并为CFA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以「大数据的量化分析」的综合维度,跳脱框架思考,提供长期投资与短期交易者不同角度的视野。对文章认可的读
川普对全世界展开贸易战,真的能将制造业带回美国吗?

想作为全职交易者应该具备那些特点?

亚力山大,艾尔德( Dr. Alexander Elder )所著作的「走进我的交易室。」 这本书相信是许多全职交易者都必看的书籍,而我自己也来回看了三四遍,甚至整理成7页A4的重点,而这依然不足让人看完后就成为一名稳定获利的全职交易者,原因在于很多内容的实践,我花了至少好几年全职的岁月与崩溃去体会。 投资没有这么难,而交易很难,就在于这是一个零和游戏,唯一稳赚的是作为庄家的交易所与券商。交易难的地方在于,当人的心情保持稳健冷静的时候,如果具备合理的交易策略,是能够持续获利的,但人是一个情绪化的动物,每天起床都用著不同的心情来开启交易软件,在不稳定的情绪出现时,又碰到不顺心的盘势,常常一笔失控的交易,可以毁了一个月努力的获利,这就是我过去在作为全职交易者最难以克服的困境之一。 也因此,计量交易或者程式交易近年来这么盛行的原因也在于此,而这又有待更长的篇幅来介绍这中间需要注意的盲点与危险的地方。拿著回测报表就莽撞的丢钱进去交易,期望能够赚取如报表上漂亮的数据,而上线后就爆仓又或者赚没多久又失控的人并不少。 索罗斯一年的平均获利29%,成功基金经理人的一年平均获利25% 作为一般初入股市,抱著致富而来的人,我们不得不用最实际的数字去合理的评估,期望自己接下来5年能每年都有20%的收益率是不切实际的(但往往大家都怀抱著这样的梦想,而这个梦想正是让我们赔钱的主因,因为我们会做出不切实际而且危险的行为。 连续5年20%的年均收益率代表著,在接下来5年自己投入的钱会翻倍。 假如初始接触市场,尝到了甜头,不小心就赚了30%,我们该做的事是先把钱收起来,耐心等待至少3-6个月,因为可想而知的是,接下来有很大的机率会赔回去。 但因为触碰到了金钱这件事,会让人失去理性,因而大多数的人会把赚到的钱,再继续投入市场,深怕错过任何一点赚钱的机会,而作为贪婪的交易者,可想而知的下场为何。 何谓成功的交
想作为全职交易者应该具备那些特点?

选股前如何解读公司体检表:三大财务报表要看那些「项目」

我们刚学会,如何看财报的方法。本章,我们要了解,到底有那些项目要看,大家常说的三大基本报表有那些东西,这么多项目又需要注意哪些?与其听分析师或投顾老师在电视上讲得天花乱坠,试想一下,真正的好东西会在电视上轻易分享出来? 从每个人自身的利益与人性的特点来自己想一下,到电视上播出来都已经是最后的最后第N把资讯,傻傻地用自己的血汗存款去跟单是多可怕的事情。魔鬼藏在细节里,财报是公司的体检表,里面的基本讯息可以让投资人在别人拼命追高时,知道适时退场;也让投资人勇于进场某些市场已经放弃的股票;许多可疑公司的轨迹行径,也都会藏在财务报表里面的项目。看过基本面后进场,即使买的时机不是最完美,但总是可以让你睡的安稳,因为你知道这些短线不在市场焦点的个股,总有一天会被发现,进而回归到它该有的价值。损益表 (Income Statement)虽然三大报表都是可以互相连结,但在投资实务上,大多数的法人都放在损益表上的分析与预测。因为一家公司有没有赚钱?成长力道是多少?损益表都会告诉你。为什么叫损益表呢?因为这张表会告诉你一家公司的费损(Expense & Loss)以及收益(Revenue & Gain),如果收益大于费损,公司就是赚钱,如果费损大于收益,当然就是亏钱。对损益表来说,都会把收益跟费损分成本业或业外。所以与本业有关的就称为营业收入(Operating Income),与本业无关的则称为非营业收入(Non-operating Income),例如汇兑收益、利息收入、投资收入等。同样的,费用也因为本业与业外不同有所区别,与本业有关的分别为营业成本(Cost of Goods Sold),此部分是为了赚取营业收入而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成本,其他与经常营业相关的费用,例如管理、行销、研发等,则属于营业费用(Operating Expenses)。另外与本业无关的称为非营业费
选股前如何解读公司体检表:三大财务报表要看那些「项目」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