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1977
杨帆1977
长线价值投资
IP属地:0
1649关注
138粉丝
61主题
0勋章
avatar杨帆1977
2024-04-06
avatar杨帆1977
2024-02-09
avatar杨帆1977
2022-08-21
 关注云计算拯救互联网巨头?深燃· 07:4114分钟快手-W(01024.HK)74.000+4.67%京东集团-SW(09618.HK)217.200-0.18%百度集团-SW(09888.HK)127.700-0.47%阿里巴巴-SW(09988.HK)89.500+1.42%腾讯控股(00700.HK)315.000+0.77%来源:深燃(shenrancaijing)作者:王敏2022年,互联网大厂「卷」向云端。面对外部监管不断加强,平台的流量红利消失、主营业务增长趋缓的困境,互联网大厂们正加速换挡,云计算成为关键的增量业务。腾讯发布的2022年Q2财报显示,营收同比下滑3%,为史上首次下滑;净利润186亿元,同比下降56%。在分业务营收中,「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营收占比为31.5%,To B业务是唯一处于增长态势的业务板块,已经成为腾讯继增值服务之后的第二大营收支柱。不过,这份财报也显示,包含腾讯云的企业服务收入同比略有下滑,腾讯给出的理由是正在积极缩减亏损的业务。除了腾讯,在阿里巴巴和百度的最新一季财报中,云计算业务同样不容忽视。根据阿里2023财年Q1财报,阿里云成为阿里第二大营收来源,其市场份额在中国云计算市场上已不容忽视。百度2022年Q1财报中,智能云业务的增速为45%,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此外,京东、字节跳动、快手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里,均在云计算领域动作不断。云计算服务是数字社会的基础设施,在疫情持续了将近三年的背景下,市场需求持续爆发。无数玩家前赴后继地涌入这个赛道,目前聚集了运营商、独立云厂商、外资云厂商等诸多类型的玩家。原本以C端业务见长的互联网大厂们,进入云计算市场抢夺To B市场,有其生态、资源等优势,激烈竞争下,很快进入新赛段,纷纷抢夺政企大客户。即便目前赚不了大钱,但互联网大厂们都很清楚,云计算是面向未来的赛道,这已经成为一
$迅雷(XNET)$ 耐心等待中
avatar杨帆1977
2024-01-23
$特斯拉(TSLA)$  耐心等待吧
$迅雷(XNET)$ 耐心等待吧
avatar杨帆1977
2024-01-05
1. 核心描述性事实信息:Keep 股价在 1 月 4 日大跌 34%,跌至 9 港元,创下上市以来新低。该股连续第七天下跌,自去年 7 月上市以来已下跌近七成。 2. 观点与支撑逻辑: - Keep 方面表示公司没有收到任何消息,暗示该股大跌可能与公司内部情况无关。 - 该股的半年禁售期即将结束,预计解禁后可能会引发新一轮下跌潮。根据一般上市公司禁售期为 6 个月的原则,2024 年 1 月 12 日,Keep 股票将解禁。 综上所述,文章作者认为 Keep 股价未来可能会继续下跌,主要原因是半年禁售期即将结束。
avatar杨帆1977
2024-05-08
avatar杨帆1977
2022-07-17

小米加油加油加油

小米想要改变汽车行业格局,但必须先遵守行业的客观规律。7月15日,据新浪科技报道,小米造车即将迎来一个重大节点——在8月的一场公开活动上,雷军将会带着小米的工程样车亮相,随后便开启一系列测试。但随后,小米公关负责人对此回应表示,“绝无可能,这个小米相关人士一定不靠谱,请大家不要道听途说。”诚然,从2021年3月正式宣布造车至今,小米进入汽车行业满打满算才15个月的时间。如果按照传统汽车行业的研发流程,15个月的时间至多也就完成了整车开发,下一个阶段才是模拟样车试装和工程车测试——到这,一款车的研发才走了一半的流程。更何况,小米汽车目前的团队搭建并不够完善。据虎嗅了解到,小米汽车目前正在招聘公关总监。即便是公关总监火速到岗,让其在一个月内配合如此重要的新车首秀,恐怕也是一项不小的挑战。造车的第一张答卷,小米无需着急交卷。只不过,拖得越久,消费者对小米汽车的期待值就越高。能否满足、甚至超越大家的期待,成为一个更要命的难题。小米造车,还没走过半程通常,一款全新的车型要经历架构阶段、产品战略阶段、概念阶段、开发阶段、产品及生产成熟阶段,最后才是SOP,开始量产。“这个大流程跑完,不同车企耗时不一样,德国品牌需要6-7年,一般合资品牌需要5年,自主品牌只要3年,非传统车企不太遵循流程的2年也能搞定。”一位汽车行业内人士向虎嗅分析道,小米能够在2024年能出车,就已经算很快了。“还得是爆款,我觉得难度不小。”更何况,这还是一家新的汽车品牌。
小米加油加油加油
avatar杨帆1977
2022-06-05
:1、三家的财务亮点体现在不同指标中:阿三国里当前更追求稳大盘、提质量,营收规模、盈利能力、用户规模仍占上风;京东通过对物流、供应链基础设施的打造,来增强穿越经济周期、抵抗环境风险的能力;拼多多延续强调农业战略,通过减营销,重投研发和农业需求可持续增长。2、虽然三家营收均保持了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三家在活跃用户数上均有所提升,但单季度增长开始放缓。电商平台,整体从「流量时代」进入了「留量时代」。过去的两周,国内电商三巨头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先后发布了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新一季度财报。财报发布后,公司股价都迎来大涨。尽管持续受到疫情影响,但总体而言,相比较市场预期,三家业绩都较为乐观,降本增效等成效明显。增速全员放缓 更追求质量、稳定、抗风险能力过去的一个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拼多多营收增长7%、京东营收增长18%,阿里巴巴营收增长9%。整体来看,三家营收虽保持了增长,但增速均下滑明显。其中,京东主要凭借自营品牌优势,仍有两位数的增长,不过增速已降至20%以下;而阿里巴巴和拼多多增速已经下滑至不到两位数。图片阿里自2022财年(2021年4月)以来,营收增速就开始放缓,归于平稳。随着整个行业追求的高增长逻辑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能力建设和价值创造正在成为阿里巴巴新的发展引擎。拼多多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在调整发展策略,更加侧重在研发和农业上的投入,希望能够追求一种长时间、高质量的发展。短期内,这种发展方向的调整还看不到效果,增速也会受到一些影响。营收增长放缓的同时,三大电商净利润有的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滑,有的盈利能力提升,有的仍在亏损。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本季度阿里净利润同比下降24%,低于市场预期。阿里本季度经营利润相比去年同期也有较大程度的减少,主要由于增加了对淘菜菜、淘宝的投资,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对高鑫零售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拼多多方面,净利润为
$迅雷(XNET)$ 最近走的很强啊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