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道
适道认证媒体
老虎认证: 根据二级市场投资现象反推一级市场投资逻辑。
IP属地:云南
5关注
5497粉丝
1主题
0勋章
avatar适道
03-03

我对日本经济的一些看法:衰退、复苏与增长

“世界上有四种经济体:欠发达经济体、发达经济体、阿根廷和日本。阿根廷是一个拥有所有成功机会但仍未成功的经济体,而日本是一个本应失败但仍未失败的经济体。” ——西蒙·库兹涅茨(美国的GNP之父、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春节期间,我在日本待了两周,发现这个国家正在悄然发生一些变化。曾几何时,日本保持了四十多年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记录,甚至分分钟就能超越美国。当然,这种情况从未发生。实际上,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日本的经济产出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从“失落的十年”延伸为“失落的二十年”,又来到了“失落的三十年”。 但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停滞后,日本似乎正在复苏。房价从2016年开始缓慢上涨,大城市涨的更快,2024年东京的塔楼上涨近30%。 日经225指数在2021年迅速反弹,突破30,000点大关(自1990年泡沫崩溃后首次)。2024年初,日经225创下历史新高,突破38000点,超过了1989年的历史高点(38915点)。 日本会再次迎来增长吗?从很多方面来看,日本是一个走在时代前面的经济体。这意味着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的停滞可能不是他们独有的问题,而可能是所有经济体在达到足够发达水平后都会遇到的问题,只是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达到这个水平的国家。 同样值得探讨的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我们自己的经济体如何管理这种停滞,以发展不依赖单(房)一(产)经济增长的经济。 所以,我打算写一系列关于日本经济的文章,从其停滞到复苏,再到未来可能的投资机会。今天这篇文章里,我想主要和大家探讨第一个问题:日本经济为什么发展发展着就不行了? 01 日本的三十年发生了什么? 我还记得小时候畅想中的土豪生活:本田雅阁轿车、索尼特丽珑彩电、松下录像机、任天堂游戏机——那个年代,“日本制造”几乎是品质与创新的代名词。在20世纪70年代至2000年间,日本以惊人的技术创新引领全球:领先的电
我对日本经济的一些看法:衰退、复苏与增长
avatar适道
02-06

小派科技完成C1+轮融资,营收三年连续翻倍增长

VR头显领军企业小派科技宣布完成亿元级C1+轮融资,此次融资由诸暨经开创融投资领投,老股东常春藤资本追投。值得关注的是,这也是2024年国内VR头显领域最大规模的融资之一,体现了资本市场对VR硬件市场、尤其是高端VR硬件的持续看好。 小派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专注于高端VR头显研发与制造的科技创新企业。 自成立以来,公司不断推出突破性创新产品,在清晰度、视场角、刷新率等关键性能指标上持续领先全球,在全球高性能VR头显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从营收表现来看,小派科技已连续实现三年营收接近翻倍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公司持续的研发创新能力、完整的产品矩阵布局,以及成熟的海外市场战略,也得益于全球高端VR市场进入稳定和快速成长轨道的大趋势。 据了解,小派科技目前海外用户占比高达80%,产品备受国际市场认可。 小派科技创始人翁志彬表示:“非常感谢投资机构的持续认可和支持。当前全球XR产业正深度融入各类应用场景,市场需求也日益刚性化。在此背景下,小派科技将继续深耕高端VR硬件赛道,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为用户打造极致的虚拟现实体验,为企业客户创造实质的商业价值,朝着'让人类实现多维时空生存'的愿景不断迈进。” 据翁志彬透露,目前,公司业务已经覆盖游戏娱乐、专业设计、大空间文旅、教育培训、VR地产等多个领域,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本轮融资将为公司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公司将继续加大对下一代XR技术的研发投入,积极拓展应用场景,加速全球化布局。 在技术积累方面,小派科技拥有自主研发的高刷新率显示技术、创新性光学解决方案等核心技术,并获得数百项国内外专利。本次融资完成后,小派将进一步扩大在美国的研发团队,同时在欧洲设立全新的研发平台,持续增强全球技术创新能力。 具体到产品层面,2024年,小派科技成功发布了三款创新型产品,分别是Pimax Crystal Light、Pimax C
小派科技完成C1+轮融资,营收三年连续翻倍增长
avatar适道
01-10

2025 AI Agent迷局:谁在玩真的,谁在演戏?

编者按:以变革应对变局,以远见超越未见。适道、大象新闻、大象财富联合腾讯新闻、腾讯科技,推出2024年终策划《变局之下》,回望2024、展望2025,让洞见穿越时间,向未来寻求确定。 作者 狮刀、Rika 编辑 腾讯科技 郑可君、郝博阳 2023年底,斯坦福大学发布了一款引发轰动的AI实验项目——"小镇模拟游戏"。在这个虚拟小镇里,25个AI角色能够自主交谈、建立关系、制定计划,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社交能力。这个实验让人们第一次对AI Agent(智能体)产生了期待——具有自主意识和决策能力的AI助手指日可待。 一年过去了,AI Agent的概念在业界炙手可热。微软、Google等科技巨头纷纷布局,初创公司们也争相推出各类"Agent"产品。然而,当我们仔细观察这些号称是"Agent"的产品时,会发现一个尴尬的现实:它们与真正的Agent相去甚远,更像是仅仅具备自然语言理解能力的对话机器人。 这种"形似神不似"的现象,在AI硬件领域也不断上演。2024年10月,智能戒指品牌Oura推出了最新款Oura Ring 4,并"识时务"地加入了AI功能。很快,Oura估值超50亿美金,成为了商业化最成功的"AI硬件"厂商之一。然而,一个共识是:Oura的成功与AI关系并不大,其核心价值仍在于健康追踪这一基础功能。相比之下,真正主打AI的硬件产品,如AI Pin、Rabbit R1却遭遇了"上市即翻车"的命运。 什么称得上AI Agent?随手打开一个大模型APP,映入眼帘的Prompt Agent?还是编程领域的专业 Agent Cursor?亦或是钢铁侠的全能助手Jarvis? 美国VC Madrona合伙人Jon Turow曾指出:当你聊过足够多的从业者,你会发现有一系列不同概念的东西,它们都叫做Agent 。 如果将AI Agent形容为一场马拉松,2025年的AI
2025 AI Agent迷局:谁在玩真的,谁在演戏?
avatar适道
01-10

娱美德携手NVIDIA,共同在下一代游戏大作《MIR 5》中推出全新AI BOSS“阿斯特里昂”

近日,韩国知名游戏公司娱美德的全资子公司Wemade Next宣布,正在与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和图形技术公司NVIDIA(英伟达)合作,为其下一代重头产品《MIR 5》开发全新的AI BOSS“阿斯特里昂”。 《MIR 5》是基于娱美德的经典代表性IP “Legend of Mir 2 (中文名:传奇)”,并采用最新虚幻5引擎开发的一款PC端开放世界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ORPG)。可以说《MIR 5》是当前娱美德“传奇”系列产品中最为重量级的产品之一。同时,为了给用户带来更具沉浸感与差异化的战斗体验,娱美德游戏研发团队早在2024年6月起,便与NVIDIA开启了一项基于AI技术的深度研发合作项目。 在本次合作中,双方将融合了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和小型语言模型(SLM)技术的AI模型成功的应用到了游戏BOSS的研发之中,推出了全新的具备学习演进与实时演变特征的AI BOSS“阿斯特里昂”。在研发过程中,引入了NVIDIA的AI虚拟人开发技术“NVIDIA ACE”、AI推理服务 “NVIDIA NIM”及基于Blackwell架构的GeForce RTX 5090显卡等尖端技术。 与传统的脚本化BOSS不同,“阿斯特里昂”展现出了更加主动且不可预测的行为模式,更具备了一定的实时进化能力。而为《MIR 5》量身定制的AI系统不仅能够感知游戏环境,还能记录过去的战斗并从中学习。通过分析玩家的阵容、属性和位置,AI BOSS“阿斯特里昂”能够实时调整攻击策略,展现出高度的战略推理能力和适应能力。 例如,“阿斯特里昂”能够记住自己的火焰攻击曾被玩家的护盾所阻挡,或者治疗者曾经复活倒下的队友。基于这些经验,“阿斯特里昂”可以在攻击时绕过拥有护盾的玩家,优先攻击站在其身后的关键目标如治疗者、法系职业者等,甚至还会对逃跑的玩家发动远程火焰攻击,从而赢得决定性
娱美德携手NVIDIA,共同在下一代游戏大作《MIR 5》中推出全新AI BOSS“阿斯特里昂”
avatar适道
01-06

蔚赫信息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加速硬件在环仿真技术突破,助力高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2024年12月31日上海蔚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蔚赫信息”)宣布完成A轮融资,融资总额近亿元人民币。本轮融资由超越摩尔、合肥产投、长兴基金、龙鼎投资等四家知名投资机构共同参与,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资本动能。A轮融资成功完成,不仅是对蔚赫信息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对其未来发展潜力的高度认可。‍‍‍‍‍‍‍‍ 蔚赫信息创始人兼董事长辛志鹏表示:“非常荣幸能够得到如此多优秀投资机构的关注与支持。这笔近亿元人民币的融资,将为我们技术突破、产品创新、拓宽市场和深化布局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蔚赫信息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耕HiL仿真测试领域,为国铸剑并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及高端制造业的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全球市场提供中国创造和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 蔚赫信息自2016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为全球汽车及高端制造业的电控系统研发提供高效、精准的仿真测试解决方案。 2022年12月,公司成功收购博世/ETAS 全球LABCAR IP与技术,实现了从代理集成服务到自主研发制造的重大跨越。 2023年3月首轮融资后,公司在研发端展开技术消化吸收,基于中国领先的新能源、智能车架构需求,为客户提供先进、高质量的工具链产品。在商务端重构国内与海外的业务架构,整合供应链资源,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先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国际收购后的第一年,蔚赫信息就完成首套产品的交付。 2024年公司已服务多家汽车行业知名整车厂和一级供应商客户,并成功开拓教育、储能、船舶、航空和工程机械行业等高端制造业市场。 2024年9月公司实现海外业务的突破,把具有 30 年历史的世界知名LABCAR品牌带回了欧洲市场。 此次A轮融资的顺利完成,将进一步助力蔚赫信息巩固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加速公司向汽车与其他高端制造业的拓展步伐。 参与本轮投资的四家资方均对蔚赫信息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超越摩尔合伙人史晶星博士表示:"蔚赫信
蔚赫信息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加速硬件在环仿真技术突破,助力高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avatar适道
01-03

下给英伟达的新年战书,“小”芯片公司们喜迎2025年

  2025年,有多少人想看英伟达楼塌了? 醒醒,这不太现实。 不过,2025年的AI算力市场或将迎来转变。 一方面,行业重点将从“训练模型”转向“模型推理”,意味着对推理基础设施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例如,无论是OpenAI的o1和o3模型,还是Google的Gemini 2.0 Flash Thinking,均以更高强度的推理策略来提升训练后结果。 另一方面,训练好的大模型需要通过AI推理才能落地到各类场景中,随着千行百业的深入采用,AI工作负载格局将发生转变。例如,Open AI创建Sora代表着AI训练,而用户让Sora生成一段视频则代表着一个推理工作负载。 换句话说,大规模训练工作负载是“研发阶段”,推理工作负载是“商业化阶段”,你想在AI领域赚钱,就要扩大推理工作负载。 巴克莱研报显示:目前,AI推理计算需求将快速提升,预计其将占通用人工智能总计算需求的70%以上,推理计算的需求甚至可以超过训练计算需求,达到后者的4.5倍。 2025年,这些演变将为自身“推理”过硬的“小”芯片公司提供发育空间。 这不,别人赶着新年送祝福,而Groq、SambaNova、Positron AI等专注于推理的初创公司则是向霸主英伟达纷纷亮出了虎牙。 一次讲透推理芯片&训练芯片 如果我们将AI训练比作 让模型“考驾照”,那么推理就是让模型“上路”。 训练阶段,你要请“教练”(优化算法)“指导”(反向传播和参数调整)模型;推理阶段,“驾驶员”(模型)要基于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灵活应对实际路况。因此,推理阶段只涉及前向传播,通常比训练阶段更高效。 对应到芯片,训练芯片具备更高的计算能力,旨在支持训练过程中的大量计算和数据处理;推理芯片通常靠较少的计算能力完成工作。 问题一:为什么不用传统CPU进行推理? 答:牛也能当交通工具,但速度太慢。 问题二:为什么不继续用GPU做推理任务?
下给英伟达的新年战书,“小”芯片公司们喜迎2025年
avatar适道
01-03

人人能做开发者,2025年最佳AI Agent构建器榜单

如果你想拥有一个专属AI Agent,不仅能记住你的喜好习惯,还可以自动化重复性任务,方便你腾出双手,将有限的精力专注于更重要的工作。 最快的方式,可能是自己动手搞一个。 目前,AI Agent的形态大致分为Agent产品和Agent构建平台。 前者是“开箱即用”,面向特定应用场景的特定用户群体。 后者是“百宝箱”,你需要为自己的Agent取一个好听的名字、输入几句提示词,选取基座大模型、工具插件,补充知识库等等,就能打造一个“用起来趁手”的专属Agent。 不过,真实情况可能是,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不如Chatbot。 有的构建工具上手容易,你只需输入主题方向,平台就能自己生成一套完整人设和提示语。问题在于,开发者必须非常清晰地拆解任务重点,并且时刻做好Agent面对复杂任务停摆的准备。有的构建方式能够通过流程图详细编排工作流程,利用意图跳转、条件分支、循环等逻辑结构,构建出复杂精细的业务流程。问题在于,开发门槛稍微有点高,对小白不太友好。 市面上有哪些好用易用,功能丰富的AI Agent构建器?不局限于面对企业or个人。 埃森哲ML工程师Alex Burton在其个人网站Useful AI总结了一份题为16 Best AI Agent Builders for 2025的榜单。 他通过34项测试,精心挑选出如下16款工具。其中有的是小白即可上手;有的是面向专业开发者构建高级AI Agent;还有的可以构建多代理系统,让10个Agent一起Cosplay,协作完成你下达的任务。 Burton的评估关键指标如下: • 易用性:平台应具备用户友好的界面,非资深程序员也能构建。 • 集成能力:能够轻松关连接你已使用的各种工具和系统。 • 定制化选项:允许用户根据特定任务和需求调整代理行为,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 可扩展性:能够随着工作量和任务复杂度的增加而平稳扩展。 • 实时监
人人能做开发者,2025年最佳AI Agent构建器榜单
avatar适道
2024-12-27

福布斯2025年AI十大趋势预测,Killer Agent近在眼前

图片 如果说2023年是生成式AI元年,2024年是AI普及元年;那么在2025年,AI将迎来从广泛应用到深度转型的关键时刻——横向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业务流程;纵向在医疗、金融、制造、教育等多个领域扎根,推动根本性的技术革新与商业模式变革。 眼下,谁将成为下一个发展方向,实现人工智能在千行百业中从概念到落地?行业给出的答案是AI Agent。 近期,福布斯发布了2025年AI十大趋势预测,作者是Radical Ventures的风险投资家Rob Toews。 Radical Ventures是AI独角兽Cohere的首位投资者,该公司当前估值高达55亿美元。2024年8月,Radical新募集了近8亿美元资金,创建了同类中最大的人工智能基金。其投资者包括谷歌前CEO Eric Schmidt的家族办公室、“AI教母”李飞飞、诺奖得主Geoffrey Hinton以及一些加拿大养老基金,如CPP投资公司。 自2021年起,Rob Toews已经连续进行了5年AI预测。 单看战绩,他的准头还算不错,就是时间把握略有差异。 关于2024年,Toews预测了——微软与 OpenAI 开始出现裂痕(微软认了很多“干儿子”);Stability AI倒闭(年中已是强弩之末);商业闭源模型将持续领先于开源模型(扛把子还是闭源);英伟达将成为云服务商(老黄还在努力);人工智能与版权纠纷(OpenAI有苦难言)........ 关于2023年,Toews预测了——GPT-4在2023年初发布(3月算年初吧);训练LLMs将逐渐开始耗尽数据(终于,Ilya Sutskeve宣布数据快枯竭了);Google搜索老大的地位将面临挑战(蹦出好大一个Perplexity AI);人形机器人是个火热赛道(不用多说,请看VCR)........ 那么,2025年会发生哪些AI大事件?关于Scaling l
福布斯2025年AI十大趋势预测,Killer Agent近在眼前
avatar适道
2024-12-25

2025 AI Agent剑指何方?两份前沿报告描绘全景地图

如果说LLMs是“人类智慧”,那么AI Agent就是“使用火燧”,引领人类文明进入下一个时代。 2024年,AI Agent称得上最火热的概念。一方面,大模型赛道降温,并呈现出赢家通吃的局面;另一方面,AI Agent则是大模型应用落地的最佳形式,其能够解决LLMs在具体应用场景中的局限性。 那么,当前AI Agent采用现状如何?哪些领域会率先冲出来? 我们结合两份重量级报告——LangChain发布的State of AI Agents,以及Langbase发布的2024 State of AI Agents进行梳理,试着寻找AI Agent在开发、采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LangChain调查了1300多位专业人士,职业包括工程师、产品经理、业务领导和高管;行业分布:科技(60%)、金融服务(11%)、医疗保健(6%)、教育(5%)、消费品(4%)。报告链接https://www.langchain.com/stateofaiagents Langbase调查了3400多位专业人士(100多个国家),职业包括C级高管(46%)、工程师(26%)、客户支持(17%)、MKT(8%)。报告链接https://langbase.com/state-of-ai-agents 具体内容如下: 1、谁在采用AI Agent? LangChain调查显示:约有51%的受访者已经在生产环境中采用了AI Agent;78%的受访者计划在近期将AI Agent引入生产应用。 按规模看,员工人数为100-2000的中型企业最为积极,采用率达到63%;按行业看,90%的非科技公司已经部署或计划部署AI Agent,这与科技公司(89%)旗鼓相当。 Langbase调查显示:目前,AI(非AI Agent)的实验用途比例远远大于生产用途,虽然后者在稳步增加中。 2、AI Agent基座大模型
2025 AI Agent剑指何方?两份前沿报告描绘全景地图
avatar适道
2024-12-17

一看就懂!为何说谷歌量子计算芯片突破了30年瓶颈?

有句话说,遇事不决,量子力学。 然而,谷歌在量子计算上的突破,让调侃有了实现的可能。 近期,谷歌官宣了全新量子芯片Willow,拥有史上最多的105个量子比特。更重要的是,在量子比特增加之后,Willow反而控制住了错误率! Willow实现了指数级错误率降低——量子纠错领域30年来一直想解决的关键挑战。 Willow仅需五分钟就可以搞定——当前顶级计算机需要10^25年才能完成的计算。 这再次证明了量子计算的巨大发展潜力,标志着量子计算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量子计算为何神通广大?又要从一只猫说起 传统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基本单位是比特(bit),只能0或1,仅代表一个数;量子计算机的基本单位是量子比特(qubit),可以“既是0又是1”,例如40%概率是0;60%的概率是1……其信息会丰富很多。 现在,我们来复习“薛定谔的猫”。 设想一个封闭的盒子,其中包含: 1. 一只可怜的小猫。(疯狂谴责薛定谔) 2. 一瓶毒药。 3. 一个放射性原子,50%概率衰变,50%概率稳定。 如果原子衰变,会释放毒药,猫死;如果原子不衰变,猫活。 叠加态:猫“既活又死”→ 并行计算 根据叠加原理,当我们打开盒子之前,猫的状态并不是“活”或“死”,而是“活和死的叠加态”;只有当我们观察时,叠加态才会“坍缩”成一个确定的结果。 因为“既0又1”的叠加态,量子计算机可以在一次操作中,处理多个可能的结果。就像猫可以同时“活”和“死”。因此,量子计算机在特定任务中有着远超传统计算的并行能力。 纠缠态:猫咪命运相连 → 快速协作 假设盒子里放了两只猫,它们的命运会“纠缠”在一起:当我们打开盒子,如果发现一只猫活着,另一只猫也是活着,反之亦然。这种量子纠缠意味着两只猫的状态密切相关。 类比一下,量子比特之间的“纠缠”能够让信息传递和计算效率成倍提升。例如,一个拥有n个纠缠量子比特的系统可以同时表达2^n
一看就懂!为何说谷歌量子计算芯片突破了30年瓶颈?
avatar适道
2024-12-13

“一年一度”a16z展望出炉:聚焦2025科技大趋势

“一年一度”a16z的科技大展望新鲜出炉! 今年,a16z综合50位合伙人洞察,盘点2025年消费者科技、企业服务、游戏行业等8大领域的重点关注趋势。 六年前,a16z合伙人Benedict EvansDoes曾在《AI make strong tech companies stronger?》一文中提出:未来不会出现更多的AI创业公司,它们将是工业流程分析公司、法律平台公司或销售优化公司。曾经,沃尔玛利用SQL管理库存和物流获取成功。今天,如果你创办零售公司,不会将SQL当作护城河——因为SQL已经成为必要的一环,然后就在话语体系中消失了。 同理,各行各业正在被AI技术高速且深度地渗透。因此,虽然在这份报告中,我们看不到单独拎出来的“AI领域”,但每个领域的变革都与AI息息相关。 适道选取了其中7个领域内容(除加密行业)进行梳理和编译。 01 消费者科技,掘金小众创业机会 实时AI即将崛起,充当你的“AI鼓手” 想象一下,如果你与“AI鼓手”组建乐队,无论你如何即兴演奏,AI总能精准地跟上你的节奏。这就是实时AI的魅力。 2023年,潜在一致性模型(LCM)展示了实时AI的雏形。随着推理时间缩短,AI创意工具变得高效和实用,催生了实时视频生成等新应用。2025年,实时AI将解锁更多激动人心的场景:从生成视频伴侣到AI乐队成员。实时AI将颠覆创意工作流程,开启机器与人类真正协作的新时代。 P.S.潜在一致性模型(LCM)能够精简原始模型,使其只需4-8步就能生成图像;而最初的稳定扩散(SD)模型则需要25-50步来生成图像。 ——Anish Acharya AI视频细分,按需生成专业视频 未来,AI生成视频将更加细分化: • 营销视频 • 长篇电影 • 超逼真3D虚拟形象 • 动漫风格转换 • 无缝背景与过场视频 这类专业化工具会提升视频创作的深度和一致性,根据不同平台(如
“一年一度”a16z展望出炉:聚焦2025科技大趋势
avatar适道
2024-12-06

除了当销售,AI如何掀起产品研发革命?

有句话说,初创公司只做两件事:拥有“产品”,把“产品”卖出去。 在“卖产品”阶段,AI+销售、AI+SDR已经成为了“香饽饽”赛道——例如11x,其“数字员工”Alice能够自动搜集客户List,然后通过电子邮件、LinkedIn消息挖掘潜在客户。据悉,11x的ARR已达到1000万美元,刚刚完成a16z领投的5000万美元B轮融资。另一家销售线索挖掘工具Clay,则整合了超过 75 家数据丰富的提供商,并结合Agent对网页信息进行爬取、判断比对、总结处理。目前,Clay的估值高达5亿美元,由红杉连投两轮。 在“造产品”阶段,AI同样被寄予“降本增效”的厚望。 一方面,研发支出金额庞大。英国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研发支出达到710亿英镑,其中500亿英镑来自商业领域;在美国,这一数字约为8860亿美元,其中6900亿美元来自企业投资。 另一方面,庞大的研发支出必不可少。2023年,麦肯锡报告指出,预计未来5年内,包括汽车、电信、消费品等大型行业将有1/3的销售额(总值约30万亿美元)归功于新产品。 《哈佛商业评论》曾指出:如果一家公司将70%的资源用于核心项目创新,将20%用于邻近创新,将10%用于颠覆性创新,就能跑赢同行。同时,也有研究表明,技术公司应该在后两类创新上增加投资。 那么,AI将在产品研发中起到何种作用?近日,FT发布了一篇研究《AI and the R&D revolution》,探讨AI如何在产品研发的各个阶段大显身手。在不影响其原意的前提下,适道对文章进行了编译和适度改写。 1 何为创新?AI如何参与创新? 所有企业的本质都是技术公司 ‍创新的核心在于思维方式。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创业学(Entrepreneurship)教授Sean Ammirati表示,在研发部门营造一种创业文化有助于推动创新,大企业亦然。拥有这种思维模式的团队更有可能提
除了当销售,AI如何掀起产品研发革命?
avatar适道
2024-11-29

Digital Trends评出了2024最佳VR头显,总有一款适合你

图片 近日,Digital Trends负责XR行业的主笔Alan Truly撰文发布了《2024年最佳VR头显设备推荐》一文,文章主要介绍了2024年市场上最受欢迎、性价比高的虚拟现实头显设备。 Digital Trends总部位于美国波特兰,成立于2006年,是全球领先的独立高端消费技术媒体平台,每月吸引近4000万读者,成为他们获取科技新闻、产品评测和购买指南的首选平台,帮助用户在快速发展的科技世界中做出明智选择。  随着VR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设备成为了不少消费者关注的焦点。现在,我们将该文编译过来,供大家参考,帮助你在众多选择中找到最适合的VR设备。若想查看原文,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虚拟现实技术正迎来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时候每个人都需要认真考虑入手一台了。 随着市面上VR头显设备种类的不断增多,选择一款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变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真正体验到VR带来的独特魅力。不过,找到一款性价比高又符合个人需求的设备确实需要花些功夫。 目前,Meta(原Facebook)、Pimax(小派科技)、HTC和索尼是VR硬件里最受用户欢迎且最活跃的品牌。虽然售价3,500美元的苹果Vision Pro确实是一款令人印象深刻的混合现实头显,但市面上还有许多价格亲民得多的XR和VR设备,同样能为用户带来出色的沉浸式体验,无论是玩游戏、看3D电影还是提升工作效率都很合适。 图片 建议你可以在购买前多方比较各类产品,而我们已经为你精心挑选了当前市面上最优秀的VR头显设备,帮助你轻松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如果你专门想要一套适配PC的VR系统,还可以参考我们专门为Windows PC用户准备的VR头显购买指南(https://www.digitaltrends.com/computing/the-best-vr-headsets-for-pc/)。 M
Digital Trends评出了2024最佳VR头显,总有一款适合你
avatar适道
2024-11-26

又到年底,那些AGI预言“实现”到哪一步了?

user-image 2024年余额告急,目测一大波#展望2025#正在路上。 谁还记得大佬们对2024年的展望? OpenAI联创Greg Brockman曾预测:在2024年,AI能力、安全性、潜在影响的积极性上,都将是突破性的一年。长远来讲,2024年不过是指数级发展的又一年,每个人的生活都会比今天更好。 一年以来,不仅GPT-5爽约,Brockman本人险些离席,甚至连被奉为圭臬的Scaling Law最近也遇到了“小插曲”。 英伟达高级科学家Jim Fan曾预测,2024年将是“视频年”。尽管机器人和具身智能体才刚刚起步,但视频AI将在未来12个月内迎来突破性进展的时刻。 一年以来,各类优秀的视频生成产品陆续发布,全员处于加速状态。但视频生成领域并未迎来“GPT时刻”,商业化探索同样是个难题。 年初惊艳世人的Sora,自横空出世以来,就鸽了。。。。其背后原因,据说是卡在了审查关。一方面,要和政府深入探讨安全风险;另一方面,亟需好莱坞和艺术家们入驻合作。 另一种可能性是,太烧钱了。Factorial Funds估算,Sora在训练环节对算力需求比LLM高出好几倍,至少需要在 4200-10500 块H100 上训练1个月。如果Sora得到大范围应用,比如TikTok的 50%视频由 AI 生成、YouTube的15%视频由AI 生成,推理环节则需要约72万台H100,大概烧216亿美元。前OpenAI CTO Mira提到,公司希望成本做到和Dall·E接近后再考虑开放。 阿波罗首席经济学家Torsten Sløk曾撰文称,AI泡沫的“糟糕程度”不仅超过了1990年代,还超过了互联网泡沫巅峰时期的水平。 一年以来,生成式AI应用依然处于早期,但挡不住巨头们的下注热情。红杉算了一笔账,AI的预期收入和基建投入之间,或存在6000亿美元缺口。目前局势尚且稳定,不过历史给
又到年底,那些AGI预言“实现”到哪一步了?
avatar适道
2024-11-09

是时候扔掉手柄了,VR手套带来新千亿市场?

如何让一位母亲与她去世的小女儿“重逢”?韩国MBC电视台《I Met You》节目实现了一个“不可能”心愿。 在空旷的绿幕中,母亲Jang Ji-sung透过VR头显,看到了三年前因白血病去世的女儿Nayeon。当她伸出双手,居然能摸到女儿的脸颊,还能拉起她的小手。在接下来的互动中,Jang给女儿的生日蛋糕插上了蜡烛,与她一起庆祝生日。Jang说:“这可能就是真实的天堂。时间很短,但这是一段幸福的时光,我实现了一直想要的梦想。” (图1:《I Met You》片段) 科技不总是冰冷的,它不能让人复活,但可以让爱与希望永存。而在上述场景中,除了立大功的VR头显,能够让Jang“触摸”女儿的魔法其实是一双神奇的VR手套。 约翰·彼得斯认为,如果没有触觉,任何真正的社会都不可能存续。如果说有了VR头显,你只能遥望元宇宙之门;那么有了VR手套,你才能亲手叩响这扇大门。 VR手套,即能够在虚拟世界实现“触觉”的可穿戴设备,用户借此可以体验抓取、移动、触摸等各种交互。例如在《头号玩家》中,人们就是通过触觉反馈VR手套,将一串代码转化为逼真的掌中之物。 目前,通过触觉的人机交互方式正在悄然变革。一些领先的VR手套已经能采集人体感知数据,1:1模拟复杂手术中每一个微操动作。更神奇的是,它的材料甚至比蝉翼还薄,脏了还能直接扔洗衣机,即便经历百万次高强度拉伸,性能依然稳定。 那么,VR手套的发展如何?这项技术的潜力有多大? 从笨拙到灵活,是时候扔掉手柄了 有句话说,“上帝给了我一双手,但我却用它来拿手柄?” 举个例子,你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打开一张地图?直接拉开背包,翻看地图。但当你改用VR手柄操作,这套动作就变成了:按下手柄侧面的抓握键打开菜单;用另一个手柄上的光束瞄准菜单里的地图选项;按下扳机键确认选择。 一个翻地图的复杂操作,就能将普通用户挡在虚拟世界的门外。如果我们彻底扔掉笨拙的“中介”呢
是时候扔掉手柄了,VR手套带来新千亿市场?
avatar适道
2024-11-01

该买特斯股票吗?看看“木头姐”怎么说

图片 这一周,马斯克开始支棱起来了。 第三季度财报一出,10月24日特斯拉股价收涨21.92%,创下11年来最大单日涨幅,市值增加约1500亿美元,涨出1个宁德时代,总市值相当于28个理想、79个蔚来,以及82个小鹏。。。。 回想到,在第二季度财报会上,马斯克扬言,特斯拉会解决自动驾驶问题,“如果你不相信,就卖掉股票吧。”三个月后,他用“史上最无聊的19分钟”来了一场服从性测试;24天后,再用一份华丽的财报打脸了“没有信仰”的众人。 马斯克试图将答案归结为一个二元赌注——你信不信特斯拉能破解FSD难题? 当大家纠结于“信马斯克”还是“信自己是秦始皇”时,ARK Investment创始人“木头姐”Cathie Wood站出来大喊:ELON!我选你! 01 特斯拉的理念:造“轮子上的Airbnb” 无论造“轮子上的Airbnb”,还是“死在火星上”,特斯拉能支棱多亏了马斯克有点看不上的电动汽车业务。 核心在于高毛利。第三季度,特斯拉营收仅同比增长8%,但毛利率达19.8%,高于预期的17%;汽车业务毛利率达到了20.1%,超出市场预期2个百分点;汽车销售毛利率达到17.1%,远超市场预期。 首先,单车销售成本降至35100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2000美元。这主要归功于原材料降价,尤其是碳酸锂的价格下跌,同样受益的还有国内新势力。其次,人员总体支出降低,特斯拉第二季度裁员导致第三季度的研发费用、销售和行政费用同比均有所下降,降幅分别为10.5%、5.3%。此外,第三季度特斯拉Cybertruck卖出了1.6万台,毛利率在首次交付一年后终于转正,不再拖后腿了! 值得注意的是,千呼万唤的“Model 2”也终于敲定了。据悉,其售价低于3万美元,明年上半年开始生产。但马斯克表示,“造一款卖2.5万美元但没有FSD的汽车没有意义。那将是一个与我们理念完全相悖的决定。”虽然我打得起价格
该买特斯股票吗?看看“木头姐”怎么说
avatar适道
2024-10-28

在创伤时代追根溯源,再次理解风险投资的本质

图片 风投是什么?《华尔街日报》称之为“人类最后的希望”。 这句话不太应现在的冬景。IT桔子最新统计,今年Q3投融资达2200多亿。乍一看,还以为穿越了。定睛一看,原来是22家大公司分走了631亿元;303家公司拿走了1—10亿;剩下191亿分给了900多家公司……算了,这总比“中国初创公司数量下降98%”的“大乌龙”温暖人心。 中国创投行业的神话停留在一个名为“过去”的时代。 彼时,如今的传奇企业家在互联网领域开疆拓土;VC投资人们站在英雄旁边,时刻慷慨解囊,书写造富神话。 但如果我们回头看“过去”的过去,比如2000年前后。你会发现那也是一段相当痛苦且漫长的日子。 越是难熬,越要深度思考。 今天,适道分享一篇1998年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的文章How Venture Capital Works。作者是Beta Group时任总裁Bob Zider。文章较早地系统性介绍了风险投资的运作原理,是非常棒的深度思考燃料。 作者提到,风投是“先投行业,再投人。”对应当今中国一级市场,投资人要更努力地寻找行业β,还是想尽办法创造α?作者提到,VC投资人每周匀给每家创业公司的时间不到2小时。如果来到精品VC时代,投后管理将摆在什么位置?投资人要不要帮助创始人找渠道,搞营销,干销售? 但无论时代怎么变,基本规律始终如一。比如“兜底”条款的必要性。这也进一步解释了“回购条款”的存在合理性。比如理解风投行业的本质,创始人才“有资格”拿到风投的钱。 适道选取了文章的精华部分,在不影响作者原意的前提下,进行了重新梳理。感兴趣的小伙伴,请关注【适道】并回复“风投”,即可获取PDF文档。 01 隔行如隔山,风投行业被“误会”深了 第一个误读——VC推动了基础科技创新。 相反,风投只扮演了一个次要角色。 1997年,美国风投行业总共投资了100多亿美元,只有6亿美元流向了初创公司;预计不到10亿美元流
在创伤时代追根溯源,再次理解风险投资的本质
avatar适道
2024-10-16

Gyges Labs引领行业变革,全球首款隐形显示AI眼镜亮相光博会

9月11日至13日,全球光电行业的顶级盛会——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CIOE中国光博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 作为新型显示技术展中的明星展商,Gyges Labs 携手合作伙伴推出的全球首款隐形显示AI眼镜及其解决方案,吸引了众多光学技术研究者与眼镜产业从业者的关注,该产品的推出不仅仅代表着一项近眼显示领域的技术突破,更是标志着智能眼镜以及个人AI终端设备进入了隐形显示时代。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最新市场研究报告,智能眼镜市场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将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的速度增长。这吸引着Meta、苹果、微软、谷歌等国际科技巨头,以及国内的华为、字节跳动、小米和Oppo等公司纷纷加速布局智能眼镜领域。其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Meta与雷朋合作推出的Ray-Ban Meta智能眼镜,这款搭载Meta Llama 3大模型的智能眼镜自上市以来,销量已突破百万副,成为智能眼镜市场的现象级产品。 然而,在Gyges Labs隐显眼镜发布之前,全球市场中尚未有一款真正能够支持全天候佩戴的带有显示功能的日常智能眼镜。究其原因,现有的光学方案所打造的智能眼镜在外形和功能上明显不同于普通眼镜,难以无缝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这种外观上的不适应性,成为了智能眼镜进一步普及的关键瓶颈。 为了解决市场痛点,Gyges Labs联合合作伙伴推出了具有颠覆性的隐形显示AI眼镜产品,这一产品是目前全球最轻便的AI载体,完美体现了“显示,但不显露”的独特产品特性。通过这款眼镜,用户可以在不被外界察觉的情况下,与数字世界进行智能交互,使得智能眼镜不仅能够满足全天候佩戴的需求,还能无缝融入各种日常场景,实现真正的隐形显示。这不仅意味着AI眼镜从科幻走向现实,更意味着智能眼镜行业树立起了一个“隐形”的新标准。 “显示,但不显露”的产品特性背后,依托于Gyges Labs自主研发的DigiWin
Gyges Labs引领行业变革,全球首款隐形显示AI眼镜亮相光博会
avatar适道
2024-10-15

创伤时代,VC活得久就等于活得好

图片 前两天,投资人跟我聊到一个词“创伤时代”,我觉得蛮有感触。 他的意思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创伤时代”,其实也不是第一次了。2002年前后,很多基金募了两三年才募成。那时候,互联网泡沫刚刚结束,全球信心不足。比如IDGVC投资部7年颗粒无收,一直2000年,中概互联批量上市才缓过来。但因为外资LP不看好中国, IDGVC无法扩大规模。直到2005年,外资VC开始进入中国,IDGVC才成了香饽饽,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红杉,高邻也是那一年)。想想看,我们现在也处于创伤时代,虽然再努力可能也抵不过大环境,但只要你还在熬着,就能看到光。 遥想20年前,时任IDGVC副总裁的李建光总结2004年:“在这个行业,我们(在中国)经历了10年的痛苦,差不多每年年底都是在总结经验教训,而2004年,我想大家可以庆祝一下了。” 20年后,创投行业又进入了一段痛苦的日子,“一级市场不存在了”“这个行业game over了”等悲歌不绝于耳。 如果出现一个快进到5年后的按钮,大概会有投资人毫不犹豫地摁下。我想起一篇2006年报道IDGVC的旧文,标题为“活得久,更要活得好”。反过来,刚好可以作为今天的标题——创伤时代,VC只要活得久就等于活得好。 寒冬中的众生相 募资难是共识,但难到什么程度可以大胆想象。 一个主流的募资方向是政府引导基金。投中研究院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国资主体数量为23014家。其中,5981家国资GP,16205家国资LP。过去5年间,国资机构共投资了约2万家企业,其中直投了约1.29万家企业,直投金额高达1.59万亿。 过去5年获得投资的企业中,每3家就有1家获得国资机构直投;每融资100元,就有25元直接出自国资之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国家队”都是最重要的玩家。 有句话说,国资的钱是“湿棉袄”,穿着冷,不穿更冷。比如,地方国资更看重招商引资,最好既能盘活地方经济,拉动就业、税
创伤时代,VC活得久就等于活得好
avatar适道
2024-10-11

特斯拉Robotaxi首秀啥都没“秀”,马斯克“打车网络”打得过Uber吗?

虽迟但到!万众期待的特斯拉Robotaxi终于揭开了面纱! 只不过,面纱背后没啥好看的。 本次发布会在加州伯班克的华纳兄弟电影制片厂举行。该场地模拟了一个郊区环境,能够让特斯拉顺利地展示其自动驾驶能力。换句话说,场地路况简单,特斯拉无需处理实际交通的意外情况,避免现场“翻车”。 迟到近1个小时后,马斯克坐着一辆炫酷的银色Cybercab来到现场。该说不说,这款带有蝶翼门的两门车,比路透照的黄色车子好看不少!只是看完才知道,整场发布会最好看的部分到此为止。 图片 以下是发布会重点信息: 1、马斯克表示,特斯拉目前至少拥有20辆Cybercab,并在此次活动中展示了50辆搭载完全无人驾驶能力FSD 的汽车。 2、马斯克表示,FSD 驾驶水平比人类高得多,安全水平可超人类驾驶十倍左右。 3、Cybercab没有方向盘、踏板、控制器,未来或将采用无线感应充电。 4、Cybercab预计成本低于30,000美元。随着时间的推移,预计Cybercab运营成本将为每英里约0.2美元(约为0.125美元/公里),含税价格可能为每英里0.3或0.4美元(0.19或0.25美元/公里)。 5、马斯克透露,Cybercab预计2026年、2027年前进入量产阶段。在此之前,特斯拉会在加州和德州推出无监督版FSD Model 3和Model Y。 5、特斯拉发布了一款名为Robovan的机器人货车,可以容纳多达20人。出行成本可以大幅降低,每英里约10-15美分。 6、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    (正式版)登场,预计价格在28,000至30,000美元之间,但未透露该机器人具体的上市时间表。 展会的最后,几台机器人伴随着灯光秀在舞台上跳舞,表演结束。 用一句话形容这场秀——“雷声大,雨点小”。 一方面,在今年6月特斯拉股东大会上,马斯克的“饼”画大了。
特斯拉Robotaxi首秀啥都没“秀”,马斯克“打车网络”打得过Uber吗?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