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胡群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并强调“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会议释放出积极信号,与市场预期较为契合,为A股大盘的中长期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会议提出要“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新增“活跃”表述彰显国家层面对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意在提振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资本市场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其活跃度对于企业融资、居民财富增长以及宏观经济稳定至关重要。 “中国货币政策由2024年的‘稳健’转为‘适度宽松’。”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表示,2024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2025年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货币政策延续“适度宽松”基调,并明确提出“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不仅回应了市场关切,且预期将推出更大力度的政策措施将有力提振市场信心,推动市场预期持续转暖。预计2025年央行将采用更丰富的货币政策工具,下调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30-50个基点,带动广谱利率下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促进消费、投资需求增长,推动物价合理回升。除了传统的降准降息外,央行还将继续使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引导资金流向关键领域,激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贸易摩擦与政策波动带来双重考验 2025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等诸多挑战,实现既定经济增长目标的难度相应增加。然而,在严峻的形势下,我国经济依然展现出了较强的韧性和活力。一季度,我国GDP实际同比增速达到5.4%,名义增速为4.6%,为全年经济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出口方面,尽管全球贸易环境复杂多变,但2025年一季度中国出口表现依然稳健,美国关税冲击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