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摘商业评论
新摘商业评论
年轻的新商业科技媒体
IP属地:未知
1关注
460粉丝
0主题
0勋章

终端“新物种”,杀不死智能手机

    眼下,即便苹果酝酿已久的XR产品即将问世,但终端“新物种”,终究杀不死仍然“年轻”的智能手机。  作者/番茄酱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当下的智能手机行业,看起来似乎处境不算好。  一方面,消费市场换机意愿下滑的态势下,手机行业正面临着出货退潮。 Counterpoint 的数据显示, 2022 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全年出货量同比下滑 16% ,降至 2.8 亿部以下,为近十年最低。    另一方面,以XR为代表的消费电子“新物种”不断涌现,占据着行业的聚光灯。比如当下的科技圈层,目光均汇聚在苹果即将发布首款 XR产品 身上。  “内外交困”的处境下,互联网舆论做出了如下论断:智能手机行业正经历着“至暗时刻”。  但客观地说,所谓的“至暗时刻”,更像是造势浪潮下的偏见。随着行业迭代发展,如今的智能手机不仅仍然是消费电子领域绝对意义上的中心,自身也正通过不断创新和进化,行驶在穿越周期的道路上。    一、后智能手机时代?为时尚早  互联网语境总是喜欢追逐风口,讲述新故事。以AI为例,从“深蓝”到 “阿尔法狗” ,再到后来的视觉系AI,这些年围绕AI讲述的故事换了一波又一波,让人 有些审美疲劳。  从去年末开始,随着AI绘画与 ChatGPT 爆火,一度偃旗息鼓的AI以“AIGC”的姿态再度重回主流视野,并在国内带起了AI大模型的节奏,百度、阿里、腾讯 等互联网大厂纷纷参与其中。  虽然AIGC应用想象空间巨大,但玩家们的投资布局更多设计大模型及应用领域,同消费电子领域相去甚远,并不会颠覆现有的智能硬件格局。  以ChatGPT为例,虽然它是一种优秀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但其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文本分析和
终端“新物种”,杀不死智能手机

三年增长达百亿,洗地机如何在智能清洁赛道跑出加速度?

  在行业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洗地机行业的洗牌赛已悄然来临,“中国智造”能否在全球市场中再创奇迹,就要考验中国品牌的战斗力了。   作者/文涛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自2020年以来,洗地机行业可谓是一路狂飙。  据奥维云网全渠道推总数据显示,2019年洗地机行业零售额还不足1亿元,但2022便已达到99.7亿元,到2023年预计将突破132亿元,并有望成为清洁电器赛道第一大细分类目。  在智能家电内卷、新品迭出的当下,洗地机何以击中用户需求,拥有三年达百亿的行业增速?当下赛道入局者众多,品牌要如何突围?未来洗地机行业又将走向何方?这些都是业界迫切想要知道答案的问题。  一、产品好用,是市场扩容的第一推动力 在过去的一年,许多小家电细分赛道因为“颜值高但功能鸡肋”、“利用率不高容易吃灰/交智商税”等原因,均有不同程度的遇冷。唯有清洁电器实现全渠道销售增长。  据Gfk中怡康测算,2022年清洁电器市场零售额达330亿元,同比增长约18.9%。而这之中,洗地机、扫地机器人是当之无愧的“带头大哥”,两者贡献了约6~7成的市场份额。  具体来看,虽然扫地机器人的市场份额更大,但火热几年后,其销量已经开始下滑,目前市场规模的增长更多的是依靠“提价”而非“量增”。  而洗地机之所以能快速成长为清洁电器第二大品类,且保持较快增速,不外乎这几个原因。  首先,扫+拖的刚性需求被释放。就国内硬质地面偏多的室内环境而言,扫+拖的清洁需求本身偏刚性,而近几年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也提高了消费者对居家清洁的重视程度。  而经历过扫地机器人的用户心智培养后,如今人们已习惯购买智能清洁电器,对洗地机的接受程度自然也就更高。  其次,相比扫地机器人现阶段自动避障等功能的不足,人工轻
三年增长达百亿,洗地机如何在智能清洁赛道跑出加速度?

元气森林渡劫,唐彬森入迷局

  元气森林近两年在营销上频繁翻车,核心暴露的其实是企业在饮品市场的举步维艰。 作者/一白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元气森林曾被业内视为“一个创造销售奇迹的闯入者,一条穿着金盔甲来搅局的鲶鱼”。 成立伊始,就处在被饮料巨头围剿的境地,但它依旧在近乎板结的饮品市场用无糖气泡水撕开了一道口子,并用五年时间把营收做到70亿元,而实现同等规模,康师傅用了10年。 过去几年,元气森林的确创造了一些商业神话,2018-2021年,它的销售额增长率分别为300%、200%、309%以及170.3%,这种增速放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耀眼的存在。 狂飙突进了6年,围绕在元气森林身上的光环逐渐褪去,露出斑驳的内里:气泡水先发优势不再,营收增速大幅放缓,线下渠道布设遇阻,擦边球营销频频翻车…… 消费者对元气森林的质疑与不满越来越多,饮料巨头也加紧对其发起围攻,如今的元气森林仿佛在走钢丝,掌舵者唐彬森也陷入迷局。 一、从“鲶鱼”到“翻车王” 今年元气森林的关键词是:翻车,道歉。 年初,一位慕尼黑大学流行病学硕士在知乎上质疑元气森林的乳茶产品,称其在宣传时避重就轻,产品标签写着“0蔗糖·低脂肪”,却宣传“奶茶控不怕胖”,而且产品配料表显示,虽然乳茶并未添加蔗糖,但其实添加了结晶果糖。 针对网友的质疑,元气森林虽然很快就在知乎上致歉,却在4月份才发出一则名为“迟到的升级”的道歉信。而那些被“0糖”宣传误导的消费者也并不买账,还在社交媒体上发出“道歉有用吗?我的肥肉不接受道歉”的灵魂拷问,讨论之激烈一度把#元气森林因宣传0蔗糖致歉#推上微博热搜榜首位。 这次乳茶营销翻车,折损的是元气森林的品牌根基,伤害的是元气森林最忠实的那批消费者。要知道元气森林成立之初,就是抓住年轻人“想抗糖又管不住嘴”的特点,靠着生产“无糖、低热量产品”打响了知名度,并在无糖饮料这一细分赛道站稳脚跟。 如今在属于元气森林基本盘的
元气森林渡劫,唐彬森入迷局

夸克成长的烦恼:被抄袭、盗用

  年轻人群的高价值,正在被争抢。  作者/何必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被誉为“新武侠四大宗师”之一的温瑞安曾言:“创新,是件艰难的事。”在互联网这个武侠江湖中,创新成功会引来无数人模仿,企图分一杯红利。创新失败则会跌入深渊,自己也再无翻身成功的可能。所以模仿别人成了最具性价比的操作方式。  近日,国内首例涉及大学题库数据的不正当竞争案件浮出水面。高途旗下考途App盗用夸克大学 题库及数据。目前,夸克已经正式发起诉讼,要求高途停止违法行为、道歉并索赔1000万。  诚然在中国互联网行业,抄袭侵权一事早已屡见不鲜,有人冠之以“借鉴”或“微创新”,更有甚者略带调侃地称为 “C2C”。  但在这看似轻松的说法之下,却是对中国互联网行业深远的伤害。  夸克在不断创新的前进路上,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会有高途这种盗取数据库的做法,靠着“拿来主义”给自己快速提升竞争力。  真像小品里说的那句,“防不胜防啊!”  一、拿来主义,毁掉互联网创新基因  目前,杭州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夸克起诉高途不正当竞争案。  夸克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高途旗下的考途App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持续非法盗取夸克大学题库数据,数量之大让人震惊,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尽管在互联网行业,产品间的抄袭已屡见不鲜,但考途app的做法实在是让人惊掉下巴。  公开信息显示,夸克App推出的大学通服务为大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智能工具。其中,大学拍题功能在题目识别、学习资料分享上处在行业领先水平。高途旗下考途App则是主要为大学用户提供搜题、在线课程等服务。  这次案件里面涉及到的事实就是,考途app对夸克大学题库的搬运,不仅数量巨大,还不加任何修改。包括但不限于,连水
夸克成长的烦恼:被抄袭、盗用

张勇是阿里云的“救火英雄”吗?

  对于阿里云来说,产品力、技术能力还是其优势,至于如何把优势变成胜势,则需要时间探索,需要找准定位,甚至需要交学费。 作者/何必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正值新年交替之际,阿里巴巴宣布了最新一轮组织调整。 2022年12月29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发出全员邮件宣布:张剑锋(花名:行癫)不再担任阿里云智能总裁,并新任命阿里集团CTO、阿里集团CPO、阿里云CTO多个重要岗位。同时,张勇本人兼任阿里云智能总裁。 外界印象里一直不温不火的逍遥子这次突然的大动作让人感到意外,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这大概是与半个月前阿里云机房宕机事件有关。 在全员邮件过后,逍遥子还给阿里云员工发布了一封内部信,其中逍遥子措辞之严厉近年罕见,围绕客户提了差不多20次。 其中包括“客户第一不是高高挂在公司墙上的装饰”、“任何故障,对于阿里是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的概率,但发生在客户身上就是百分之百”、“任何一分钟让客户等待,对客户都是漫长煎熬”等语句。 但任何重大的人事变动从来都不是立刻决定的,而是规划了一段时间后的动作,宕机事件充其量只是一个导火索。 作为被寄予厚望的增速引擎,阿里云近年业务增速却急剧下降,最近季度同比增长仅为4%。同时,作为先行者,阿里云在面临腾讯、字节、华为等头部企业的挑战时也显得捉襟见肘,尤其在政企云市场,更是出现“逢华(为)必败”的说法。 在当下互联网增长见顶,互联网企业用云增幅放缓,而政府和大型企业又在加快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可以预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政企客户都将是云计算大厂的主要营收来源。 然而,中国政企市场的游戏规则和互联网市场并不相同。To B、To G需要更深的战略定力、更强的组织能力和更灵活应对市场规则的能力。 阿里云需要一场彻底的变革来适应这种规则。 一、增速放缓,利润不及国际同行 增长乏力是阿里云目前正面临的客观事实。 作为国内最早探索云
张勇是阿里云的“救火英雄”吗?

全屋智能如何迈过“第二道坎儿”

 消费者苦鸡肋智能家居产品久矣。 作者/脱落酸出品/新摘商业评论烟机灶具联网了也没法帮人做饭;扫地机器人卡在角落,业主还要趴在地上去捞;斥巨资买回来的产品,功能选项眼花撩花App也没少装,但生活就是智慧不起来。通过智能音响等终端,实现对全屋家电和电器的基础控制的全屋智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因产品不智能、数据不互通、体验不痛快备受消费者吐槽。不过,走过以产品为中心的单品智能阶段,来到场景智能的关键过渡期,整个行业遭受的质疑声音明显减弱了。就像智能手机一开始也没有成为刚需,现在却成了绝大部分人肢体的延伸一样,智能家居行业也将完成从“智障”到“智能”甚至“智慧”的进化。一、围绕「人」设计才不鸡肋类似"回到家里,窗帘灯光空调自动打开"这样的智能联动功能几乎成为行业标配。如今智能家居讲究的,不再是智能单品的拼凑,而是读懂用户,提供全场景联动的全屋智慧解决方案。譬如孩子习惯几点睡,妈妈适合吹多少度的风,爸爸喜欢多少度的洗澡水……真正的智能家居不仅能听懂人话执行命令,还会像人的大脑一样察觉需求,记忆习惯,调节设备,照顾到家里的每一个人。晚了,家人已入睡,玄关及客厅灯会调至最低亮度;饿了,一键一句话,3分钟就能烤出披萨;困了,卧室内的灯光窗帘会关闭、空调会开启睡眠模式、智能枕头也会跟空调互联监测睡眠质量。以人为中心,做主动化甚至个性定制化服务,这才是智能家居该有的样子。这也是海尔集团高级副总裁,海尔智家总裁 李华刚眼中科技更有“生活味道”的证明。不是App连接硬件的简单噱头,不是简单的互联互通,而是覆盖硬装、软装,满足业主基础的空间功能需求的同时,为用户进行“定制场景”,满足生活情感需求。出门时主动提醒交通和天气情况;净水器滤芯过期时主动提醒更换;老人在浴室跌倒自动触发报警,呼叫社区人员或急救中心及时上门。一改全屋智能过去以单品智能为主简单在做唤醒执行的槽点,而今的全屋
全屋智能如何迈过“第二道坎儿”

新加坡禁含糖饮料背后:减糖需形成全民意识

新加坡卫生部王乙康在出席活动时宣布,从2023年年底开始新加坡将禁止含糖量与反式脂肪酸较高的饮料进行广告宣传,具体措施将在明年年中公布。王乙康指出,现制饮料、鲜榨果汁及泡泡茶已经逐渐成为新加坡人民摄糖超标源头,为明确饮料中的糖分含量,新加坡卫生部还将采取“Nutri-Grade标签分级制度”,要求售卖的商家在饮料包装及电子菜单中表明糖量与反式脂肪酸含量,进一步推动全民饮食健康化。  据了解,这并不是新加坡首次“限糖”,早在2018年新加坡政府就颁布了面向全社会的征询文件,围绕新加坡居民如何减少摄入糖分议题,从强制性包装正面营养标签、广告监管、提高高糖产品消费税等多个方面提出设想,超84%的新加坡居民表示赞同。根据新加坡卫生部公布的《新加坡2020年全国人口健康调查》资料显示,新加坡有超过40万人患糖尿病,相当于平均每九名新加坡人中有一人患病,年轻化趋势明显。实际上,糖尿病患者数逐年上涨已经成为困扰全球多个国家的医疗问题。截止2019年数据调查结果,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高达1.16亿,已成全球第一糖尿病大国。除糖尿病外,过量摄入糖分还会对身体血压、心脏、血管、牙齿、骨骼、代谢等多方面产生负面影响,而含糖饮料则成为大众摄糖的“重灾区”。早在2015年《Circulation》杂志一项研究就揭露了含糖饮料与慢性病死亡的关联。研究指出,摄入含糖饮料估计可导致全球每年18.4万例死亡,其中13.3万例死于糖尿病,4.5万死于冠心病,6450例则死于癌症。为进一步控制我国居民人均摄糖量,今年4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在京发布,与此前2016年的版本相比,对饮食“控糖”提出了更详尽的指导与要求。指南指出,居民要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人每天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这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糖摄入量相一致。 曾有实验将市面上在售饮品的含糖量用方
新加坡禁含糖饮料背后:减糖需形成全民意识

万元月薪的安全员,成了无人驾驶的“垫脚石”?

  从事一份迟早会被“淘汰”的工作,是种什么体验?  作者/子雨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在自动驾驶的主流叙事语境中,安全员似乎是一群被刻意折叠起来,甚至带有些“悲情色彩”的群体:  他们从事着一份在外界看来极具科技感的职业,却拿着不足万元的薪水;  他们帮助技术优化,让算法越来越聪明,却无形中加速了自己“被取代”的宿命;  他们承认技术并不能完全取代人力,可自己日常工作中也免不了被技术规训。  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对自动驾驶行业寄予厚望,兢兢业业工作,并把保障乘客的安全视为天条。  在自动驾驶努力奔向无人化这一终极目标的过程中,安全员作为亲历潮水流向的人之一,不应该被忽视。  “不拿掉安全员,所有Robotaxi商业模式都是伪命题。” 此话出自文远知行COO张力之口,身处自动驾驶这一未来感十足的行业,他感到无比兴奋,却也清楚地知道“方向盘后无人”的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自动驾驶尚不能完全取消人为干预,且不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单就技术安全性就是横亘在用户面前的一座大山。概念火热,落地却需要更多细则,张力此言似乎是把安全员与自动驾驶商业化置于天平的两端。  但其实,安全员才是提升自动驾驶技术安全性的关键角色。没有他们在一线长年累月地跑数据、做测试,就没有自动驾驶芯片、算法、传感器等的持续优化。  自动驾驶安全员是前沿行业中一个独特的存在,他们是一群从入职起就知道自己终有一天会被“取代”的人,是一群让自动驾驶车辆更有“人性”的人,也是一群时刻处于迭代中的人。  亲历自动驾驶行业的演进,新摘与几位安全员聊了聊自动驾驶的安全性、无人化与未来,发现了一些被外界忽视的“行业真相”。  一、首位「乘客」 诞生于1919年的首钢,是国内最
万元月薪的安全员,成了无人驾驶的“垫脚石”?

当燕窝崇拜不再,飞奔的小仙炖何去何从?

  考虑到小仙炖此前的财务数据并不理想,随着市场大盘触顶,继续坚持大手笔营销策略,无疑将会反过来进一步削弱其盈利能力。 作者/天语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小仙炖似乎希望复刻此前的“首创式”商业神话。  2023年2月中旬,小仙炖召开“鲜炖燕窝营养科普行动”发布会,发布了中式滋补行业首创的“科学滋补+专业养生”健康服务。此外,小仙炖还将进一步升级线下门店健康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科学滋补养生解决方案。  诚然,小仙炖进行产品升级以及渠道拓宽,昭示了其主动谋求更广阔商业天地的欲望。这或许正是成立仅九年的小仙炖,可以弯道超车在燕窝行业经营二十五年的燕之屋的主要原因。  不过结合近两年的燕窝市场的下行趋势以及专业人士对燕窝产品的质疑来看,消费者对燕窝已不再盲目崇拜,面对市场的下行压力,小仙炖也不得不进行产品和渠道的创新。  一、差异化和营销双管齐下 作为一个新消费品牌,小仙炖之所以可以在燕之屋、同仁堂、燕安居等老牌燕窝企业的围剿下突围,主要是因为其在产品和营销层面有所突破。  首先,在产品层面,小仙炖主打鲜炖燕窝C2M模式。该模式先由消费者下单,然后工厂炖煮,再通过冷链配送给消费者。  图源:小仙炖官网  作为对比,此前鲜炖燕窝行业仅有干燕窝和即食燕窝两种模式,前一种模式虽然能保证新鲜的口感,但需要消费者自己泡发、炖煮;后一种模式虽然可以直接食用,但工业化的产出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新鲜感。  可以说,主打C2M模式的小仙炖鲜炖燕窝集干燕窝和即食燕窝两种模式之所长,既可以提供新鲜的口感,又能兼顾即食性。  图源:小仙炖官网  与此同时,为了实现产品的“破圈”,小仙炖还大手笔进行宣发。比如,近几年,小仙炖陆续签下了章子怡、陈数、王俊凯等一线大牌明星,并联合一
当燕窝崇拜不再,飞奔的小仙炖何去何从?

历经八年大浪淘沙,天眼查为何能领先商业查询行业?

近年来,随着大众人群安全及防范意识的加强,商业查询行业(简称“商查”)的需求正从专业人士、企业,延伸到普通人生活、求职、理财的方方面面,“查商业 用天眼查”也成为许多人耳熟能详的广告语。 但不为人知的是,为助力推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而产生的商查行业,已经经历了八年激烈的市场竞争,最初的数十家企业,也经历了一轮洗牌。那么,历经大浪淘沙的商查行业,呈现出怎样的市场格局?未来发展趋势如何?近日,国内知名第三方研究机构易观分析发布《透视用户需求深挖服务潜力:2022中国商业查询行业洞察》(下称《报告》)。《报告》显示,商查行业总体用户规模达到4500万,但行业增速放缓。 作为典型的互联网行业,商查也需面对激烈的流量竞争及用户选择。增速放缓之下,流量正越来越向头部平台集中,其中,天眼查的市场渗透率已高达近8成。未来,用户对商查的需求将更加细化,对信息的需求更广、更快、更深,这对商查行业玩家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将推动商查的价值从工具价值向服务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延展。 行业历经八年激烈竞争,领先者市场渗透率已近八成 商业查询,是指基于第三方信息查询平台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商业信息,其价值在于辅助用户决策,提升商业效率,助力诚信社会建设。 据《报告》,商查经历了征信数据查询阶段(2014-2016)和企业信息查询阶段(2017-2019),目前正处于商业多维查询阶段(2020-2022)。较为乐观的是,对行业而言,用户付费意愿不断上升,愿意购买会员享受优质服务,行业发展基础扎实。 记者了解到,最初,曾有数十家企业涌入这一赛道。而《报告》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主要的行业玩家包括天眼查、企查查、启信宝等,且用户流量逐步向头部平台集中,天眼查的市场渗透已近八成,企查查与启信宝位居二、三位,渗透率分别18.9%、6%。 QuestMobile数据也显示,截至2022年3月,天眼查月活跃用户规模稳
历经八年大浪淘沙,天眼查为何能领先商业查询行业?

商业变道,服务变轻

  智能小程序生态的壮大不仅对于百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行业来讲,也将是打破移动互联网 “ 围墙林立 ” 现状的一个 正确方向。  作者/韦笑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近年来,反复无常的疫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也倒逼线下商业积极寻求改变,小程序成为线上转型的重要阵地。作为一种“轻”工具,小程序既满足了各种商业需要快速铺开线上业务,有效链接用户的特性,也满足了C端用户无需下载,无需学习的“懒”需求。  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小程序成为中国消费者较常用的快递下单和共享单车解锁方式,新式茶饮消费的小程序下单率也高于外卖平台。  小程序正在悄悄浸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深度参与多种业态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因此,了解企业如何布局小程序抢占市场先机,如何接入生态共享发展红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私域获客时代,小程序经济释放想象力 疫情之初,从政府机关、医疗单位、学校教育、到社会化企业,第一次“参战”的小程序成为了抗击疫情的重要“武器”。无论是传递疫情第一手消息、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还是助力线上复工复学、协助防疫管理等,小程序在源源不断为社会传递正能量的同时,也快速完成了对诸多政务工作、企业以及大量C端用户习惯的培养过程。  转眼到了后疫情时代,从国内互联网一二线巨头到众多企业与厂商,无论在平台营收还是净利润等层面都受到了大环境的影响,企业在流量增长方面的焦虑也愈加明显,如何创收、增收、降低成本成为这些企业的核心命题。  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小程序平台布局成必然趋势。 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22全景生态流量半年报告》显示,小程序发展愈加成熟,BAT三大小程序总体去重用户规模峰值已突破10亿大关,成为重要流量渠道。  而小程序之所以能实现快速增长,一是因为其
商业变道,服务变轻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