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朋友去酒吧小酌了两杯,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点了两杯鸡尾酒,同样是“朗姆酒+水果风味”,调出来的味道却大不相同,各有风韵。这也让小编想到,在公募市场也有这种现象,基金经理可能同属一个流派,或者用类似的方法论,但做出来的成果却完全不同。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翻石头”,顾名思义,翻开一块石头,看看下面有没有螃蟹,再翻再看,为了有所收获,就要不断去翻石头。 在公募市场,“翻石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也不缺会“翻石头”的基金经理。但做同样的一件事,每个人做出来的效果却是不一样的。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位特会翻石头的基金经理——周智硕。 图片 先简单聊聊周智硕,他在公募基金及私募基金均担任过投资经理,管理公募基金近3年,投研管理经验较为丰富。 图片 目前周智硕在建信基金担任基金经理,共管理4只公募产品,基金经理的合计管理规模100.96亿元。区别于其他基金经理的特殊点在于,他自下而上“翻石头”的能力比较强,而且对于个股,总是能找到其关键矛盾,并且快速计算出公司的内在价值,从而得到这个股票投资的胜率。 善用“1+2”打法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周智硕的投资框架,可以总结为:一个排序(风险收益比)+两个约束(流动性约束和风险剩余约束),运用一套“1+2”打法,打出了不一样的业绩。 一、一个排序:自下而上看风险收益比 首先展开说说“1”的部分,周智硕尤其喜欢看标的的风险收益比,这是他自下而上研究的一个核心环节。追求高风险收益比,必然需要构建自己的股票池,以确保每一笔头寸、每一个投资机会的现在和未来都是可比的。而且这个股票池的数量是固定的,通过观察股票池整体的风险收益比,就能感知市场的“温度”。 怎么比较?举个例子,同一类盈利模式的A股票和B股票,如果A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上涨,而B被市场忽视了,这时候B的风险收益比显著高于A,那么就用B替换A,替换之后虽然不知道哪个季度出现回归,但是把时间